宋军火炮的发射频率开始加快,不断的射向元军队伍,这时候盾牌兵已经不是一排一排的出场,而是一群群举着盾牌,冒着城头炮火慢慢移动。
炮弹不断的爆炸,把他们队伍中间炸出一片片的缺口,但是很快就有后边冲上来的人填补,靠近城墙的速度虽然缓慢,但是宋军无论怎么轰击都没有让他们停止前进。
赵天佑的眼睛看着城下那道壕沟之中,不断的有百姓游过不深的河水,爬到霸州城的脚下,身子靠在墙上畏畏缩缩的在发抖。
“希望你们不要怪我,为了以后元军不在使用这种肉盾战术,而主动开炮射击你们,这个理由并不是太充分。但也是我能选择的唯一方法,希望你们能够在城墙下继续坚持,为了能够继续活下去,坚持、坚持!”
赵天佑喃喃自语,声音低到连他自己都听不清,不是没有选择,不是没有办法,而是他不愿意那么做。
本书来自
………………………………
第三百三十五章 三通鼓后决生死
第三百三十五章 三通鼓后决生死
虽说赵天佑下达这个命令的时候,已经是经过反复的斟酌考虑,不分目标的大开杀戒是最佳的选择,但是毕竟造成这些人的死亡,最直接的原因是自己。
杀死敌人的数量越多,只能让赵天佑更加的开心快乐,绝对不会有产生一点的不快,哪怕是用尽残酷的手段,去折磨他所痛恨的目标。
从肉体上消灭每一个看得见的敌人,是一个战士一个军人身上所背负的责任,也是战争中打击对手最直接的手段,也是构成一场战争最主要的内容。
杀死毫无抵抗能力的平民,在赵天佑所接受的教育中,是根本无法接受和容忍的行为,所以他才对董文炳索多那么的痛恨,连他们麾下的整支队伍都不轻易放过。
而这一次是为了以后、为了更多的平民不在沦为忽必烈的肉盾,而不得已才做出的选择,当然还有其他的选择,比如派出城内的骑兵去把这些人就回城内。
先不说因此可能丧生的几万宋军骑兵士兵,就是混在贫民中的元军士兵,如果他们混进城内之后,可以引发什么后果,严重到什么程度是不可预估的,这十万大军还有城内的三万百姓,很可能都会因此而丧生。
所以赵天佑不能、也不敢冒这个险去救那些百姓的生命,还要故意做出生死不顾大开杀戒的手段,让忽必烈放弃这种肉盾的战术。然而到了现在,侥幸还能存活下来的这些人,似乎已经认准了霸州城才是最后的生路,躲在壕沟里等待上天的眷顾。
这时两方交战的阵线已经快要接近弓箭手的射程,一旦接近到了百步之内,城墙下所有的地方都将被箭雨所覆盖,那些已经走不动的百姓,恐怕再也无法幸免。
赵天佑希望他们能够多坚持一段时间,也希望密集发射的速射炮,能够把元军的盾牌军彻底击溃,当元军全部溃败逃离之后,宋军才有机会救下这些百姓的性命。
霸州城地处北方腹地,距离元大都只有两百余里,已经是忽必烈寸土必争的地方,既然他的大军已经杀到,那么接下来的每一天、前进的每一步都是非常困难的。
赵天佑带着十万人的队伍深入北地,最初的想法是打个时间差,等南下黄河防守的忽必烈明白过来,他已经率军杀到了元大都,拿下元大都之后以逸待劳等着忽必烈。元军就是回来也只能在城外干瞪眼,攻下城池夺回元大都可就难了,现在宋军一心想要防守的城池,还真的没有打过一次败仗。
一百九十步、一百八十步,向前迈出的每一步,元军的盾牌手都付出极大的代价,但是经过这么多轮炮火的攻击,他们还没有完全溃败,真的是因为手里的盾牌立了大功。
要是松散阵线的骑兵队伍,根本不可能承受这么多的损失,不说人就是他们胯下久经训练的战马,在这种剧烈而持续的炮击中坚持很久。受惊之后不听骑手命令的会有一大半,还有被四下飞溅的弹片击伤之后,恐怕会变成惊马四下飞奔,直到跑不动了或者离开战场才会停下。
红夷大炮攻击的效果更大,一发炮弹爆炸之后,至少要掀翻十几二十个人,肯定有一部分是再也爬不起来的,就是挣扎着爬起来继续前行的士兵,也是被震的头晕脑胀不辨方向。
速射炮虽然威力差些,但是快速度的发射频率同样造成严重的伤害,四万严格训练的元军盾牌手,在即将靠近霸州城一百五十步的距离时,已经伤亡了一半,所有的后备军都已经加入了战团。
就在他们身后不远的距离,几百架云梯已经扛在一群健壮士兵的手里,他们身上罩着新鲜的生牛皮,带着坚固的头盔和护甲,这是元军最勇猛的攻城兵。
他们要在盾牌手稳住战线之后,用最快的速度扛着云梯跑到城下,需要用身体硬抗城上射来的弓箭,还有其他的城防手段,很可能有大部分的人根本就跑不到城下。
不过同时跑出几百股抗云梯的士兵,就是城上的炮手逐一来瞄准,也不可能全都照顾到,肯定是有漏网之鱼跑到城墙底下。在他们的身后才是一手拿着皮盾,一手领着弯刀的主攻部队,他们要借助同伴用生命铺就的通道,飞速的冲向竖起的云梯想上攀爬。
这是忽必烈最原始的攻城手段,没有什么技术含量,靠的完全是雄厚的兵力和势不可挡的锐气,一旦被这些士兵冲到城头,那么今天的霸州城恐怕就保不住了。
无休止不停歇的进攻手段,在古代的城防战中特别吃得开,总是进攻的一方依靠优势的兵力,将战争的的那根弦拉到对方的难以承受的度,一旦进攻有了突破口,守城的一方崩溃的会非常迅速。
“启禀大汗,盾牌兵损失严重,后背力量已经全部压上,能够坚持的时间不会太久。不过我军已经接近一百五十步的距离,弓箭手很快就能和地方对射,压制城头的宋军,主攻的刀盾手已经做好准备,就等云梯竖起就杀入城内。”
忽必烈听完心中焦躁的气息稍微缓和,摸了摸下巴上的胡子,对着汇报的将军说道:“击鼓助威,三通鼓后决生死,第一个踏上霸州城头的勇士,我要赏他黄金千两百匹骏马,还有十个貌美如花的少女!”
忽必烈许诺的封赏就像风一样的传遍了前线,那四面八个人同时敲击的牛皮大鼓,咚咚的鼓声震天响起,正在前锋线上交战的元军士兵神情都是无比的振奋。
这样的鼓声很少会敲响,他代表着元世祖忽必烈级别最高的军令,只要今天能够战胜敌人,不但所有的战利品都归个人所有,大汉还会大开宝库,拿出数不清的金银财物进行奖励。
这样级别的战争中只要存活下来的每一个战士,都会获得丰厚的犒赏奖励,重赏之下必有勇夫这样的话,放到任何的场合都有效果,何况今天是忽必烈亲许下诺言。
城头上的宋军神情冷漠,一排排的弓箭手已经做好了准备,正等待着元军盾牌兵的继续前进。
本书来自
………………………………
第三百三十六章 火烧盾牌兵
第三百三十六章 火烧盾牌兵
他们的手紧紧抓着长弓,一只突火箭已经搭在弦上,身边有一个专门负责点燃引线辅兵,手里拿着一根燃烧的信香,他们在等!他们再等待元军的进一步行动,等着他们进入射程,箭匣里还有两只带着引线的突火箭,三箭过后他们必须要毁掉城下敌人高举的盾牌,
宋军的火药依然保持着固定的发射频率,稍微细心观察就能发现,元军填补被炸平缺口的速度,已经越来越慢,甚至有地方的缺口很久都没有人补上。
元军手中举的那些高大盾牌,在重量和坚韧牢固之间做了平衡,用坚韧而轻盈的柳条编制盾面,可以让盾牌尽可能做的大一点,同时单臂也能够轻松的使用。
主要的防护目标并不是炮弹,而是敌人射来的弓箭,因为元军善于骑射,同时自身也害怕遭到敌人的弓箭射击,所以出现了这支大盾牌的品种,其最大的使命是护卫元世祖忽必烈的安全。
这次被忽必烈用到了霸州城外,也是他实在没有办法,元朝的蒙古人善于打仗喝酒,对于技术的研究都是非常粗糙的,可以说大多都是拿来主义。别人有的直接去抢过来好了,如果自己不会做的,去把他们的匠人抓过来,替我们干活制作就好了,何必要费尽力气自己去学?
研究水利天文的郭守敬,在忽必烈的支持下有些成就,但是在军事上一直没有什么能人,研究出什么好用的东西。西征时候成吉思汗使用的原始火炮,也是抓了宋朝的工匠之后才造出来的,虽然使用过几次之后效果不错,也把欧洲人阿拉伯人打的惨败,但是移动困难行走缓慢的缺点无法克服。
当时成吉思汗的闪电战冠绝世界,依靠的是蒙古马坚韧耐劳的特质,还有蒙古骑兵从小在马背上长大,可以长途奔袭而不影响战斗,当然最不让人佩服的手段就是他们的补给方式。
西征路上士兵跑那么快,粮食给养哪里跟得上,除了普通士兵身上带着肉干清水就可以坚持三四天之外,就是臭名昭著的杀光政策了。打到哪里杀到哪里,哪里有人生活哪里就是我们的粮仓,砍掉敌人的头颅,抢了他们的粮食,在放火烧了他们的家,这就是他们一路之上最常用的补给方式。
“突火箭,准备!”
负责观察的军官下达了指令,元军盾牌手扛着炮弹的轰击,又把战线向前压了十几步,已经进入弓箭手的射程。在城头宋军弓箭手准备的同时,元军的弓箭手从后阵中快速向前移动,很快的接近了盾牌手的身后,然后弯腰蹲了下去藏在盾牌后边。
他们因为是向上抛射弓箭,比城头上的宋军要为吃亏一些,所以要继续向前推进几步,才有把握把弓箭射到霸州城上边。
“突火箭,放!”
已经拉满的弓弦猛地一松,已经在嗤嗤冒着白烟的突火箭激射而出,在空气中发出嗡嗡的啸叫,拖着长长的白色烟雾尾巴,射向城下举着大盾牌的元军。
“嗤嗤!”
“嗤嗤嗤!”
众多的突火箭钉在了盾牌之上,火药剧烈燃烧之后,把盾牌上的坚韧的柳条点燃,整个盾牌之上冒起了浓烟和火苗。城头上的突火箭又是一轮射击,更多的盾牌上面被点燃,浓浓的烟火在元军的战线前边冒了起来,本来一直严正有序的队伍出现了慌乱。
手中的盾牌冒起了火苗,盾牌手忍不住把它放下来,用手用脚用一切能够拿到的东西,去掩盖去熄灭盾牌上的火苗,可是又一轮突火箭射了过来,把整个元军的推进的盾牌战线彻底打散。
盾牌兵队伍的承受力本来就到了极限,失去后备队的补充,本来就已经松散的战线,就在很短的时间内完全崩溃。燃烧的盾牌被丢的到处都是,为了让柳条变得更柔韧更有力,在加工的时候曾静被桐油浸泡过,这时候成了盾牌致命的弱点,一旦烧起来很难被熄灭。
和盾牌手混在一起的弓箭手,失去了盾牌手的防护,不得已之下刚要开始放箭反击,城头的炮弹和破甲锥,以及各种火器一同砸了下来。
完全暴露之后盾牌手不知所措,失去了盾牌他们连弓箭都没有,是继续向前冲还是返回大营,他们没有得到一个明确的指令,就站在那里互相对视着楞了一下。
战机稍纵即逝,如果他们没了盾牌转身就跑,顺带着把身后的大部队都往回带,元军今天的损失也就是这些,不会再继续扩大。如果忽必烈亲眼看到现场的情况,恐怕他会立刻下达全军后撤的命令,很可惜他所了解的情报,都是由属下们稍稍加工了一下的内容。
刚才已经到了擂鼓决胜的时刻,全部军队和不同的任务的士兵都已经进入了决战的状态,你竟然敢往回跑,谁给你的命令?就是跑回去被军法处置是必死无疑的。
盾牌引起的大火和浓烟,把整个战场熏染的无比壮烈,元军处在第一阵线的弓箭手还没有射出一支箭,就被城头落下的箭雨覆盖绞杀,很快就轮到了举着皮盾的主攻力量。
他们自己冲上去是不行的,那不是白送到狼嘴里的肉嘛,他们在等那些刚回过神,正扛着云梯死命前冲的同伴,只有他们冲到了城墙脚下竖起云梯,他们才有冲击的方向。
“呜啊!冲啊!”
几百支小队扛着云梯跑了起来,此时也不再需要什么掩护了,不管他们怎么冲怎么跑,都已经是城头宋军击中火力想要击杀的目标。他们没有一点反击的能力,只有依靠头上的头盔护甲,身上还有些血迹的生牛皮,作为第一层的防护,顶着如同暴雨倾盆而下的破甲锥,迈开腿冲下城墙下边。
一支支利箭射到头上,和金属和牛皮复合打造的头盔相撞击,发出呯呯乓乓的声音,当然也有倒霉的家伙,被一箭射穿头盔丢了性命。
赵天佑再城头上大声呼喊吆喝,让火器营和弓箭手加速射击,优先打掉这几百支抗云梯的元军小队。
“对、对,炸死他们,先射倒带头的,对对!射的好!”
本书来自
………………………………
第三百三十七章 忽必烈的愤怒
第三百三十七章 忽必烈的愤怒
如果宋军的近程武器只有弓箭的话,对于这些身披牛皮战甲和头盔的战士,真的没有什么好办法,若是让他们的梯子竖起来,整个战局将进入一个被动的局面,毕竟元军的兵力占据绝对优势,就是靠人命去填都能稳赢。()
他们还没有靠近壕沟的时候,从城头上飞下一颗颗冒着烟的铁壳霹雳弹,咕噜噜的滚在地上钻进了人群之中,这也是城上的士兵有意而为之,炸的就是他们的下盘腿脚。
他们头上顶着战盔身上披着牛皮战甲,负重已经让他们的行动很不方便了,手里还提着云梯,所以在膝盖之下,他们也只是普通的绑腿和靴子,并没有特意在增加防护。
一阵轰轰隆隆的爆炸之后,冲在最前边的云梯小队成片的倒在地上,这次的铁壳霹雳弹点燃之后没有等待延时,直接投掷到了他们的脚下,爆炸的时候基本都是在地皮上炸裂。
“哎吆,我的脚!”
“我的腿断了,帮我一把!”
“救我、救我!”
一架云梯八个人抬着,炸倒了六个之后,那两个人也扶不起梯子,两手空空也没有什么武器,站在原地等着被杀好似有点傻,很幸运没有被炸到脚的人转身就往回跑。
他们身上的盔甲很重跑的并不是太快,从城头上嗖嗖的又飞出许多点燃的霹雳弹,追着他们的屁股炸响,这些人也没有机会跑回阵营,都被炸到了腿脚受伤,或坐或躺的留在战场之前。
几百架云梯就胡乱的丢弃在霸州城前,距离也不过几十步远,那些受伤的士兵移动困难,顿时成了城头上弓箭手的活靶子,就是穿上铁皮做的衣衫也坚持不了多久。
元军后方几万的刀盾手不知所措,没有云梯他们冲到城下又能如何,别看霸州这两丈多的城墙并不很高,但是没有梯子对他们来说也是一道难以逾越的屏障。
“传令让他们冲上去,刀盾手去抗云梯攻城,弓箭手继续往前,执行掩护任务!”
忽必烈没有迟疑,当机立断下了命令,攻势已经展开就不能再停下来,几个波次的生力军已经被在待命,他就不信这个小小的而霸州城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