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崛起》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宋崛起- 第12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三个、五个、七八个、几十个,一旦有人开始催马向西城门冲过去,立刻就像滚烫的油锅里浇了一盆水,凡是胯下有战马的士兵吗,一挥马鞭立刻向着西城门冲过去,生怕自己落在别人后边。

    轰隆隆的马蹄声响起,激射而起的尘土飞扬,和炮弹爆炸引起的浓重硝烟不同,这些尘土代表着一条生路,而你想活只需向前飞奔就可以了。

    可是还有一两万士兵在各方的城墙卫城上驻守,他们的马匹还在军营的马场之中,看到这批骑马逃走的士兵之后,他们哪里还有心在城墙上等死。

    宋军的士兵正在第二道卫城之上清理元军,忽然感到压力剧减,主城墙上再也没有箭矢射过来,抬着头仔细一看,已经看不到防守的元军露头。

    “得手了,里边的元军支持的时间太短,肯定是是没有得力的将军指挥,崩溃的太快了!”赵天佑摇了摇头,这次胜利来得太快了,步步为营的战术刚开始,攻防体系只是初次演练,这么快就结束了。

    樊城之内驻守元军有三万八千余人,第一次逃走了五六千人,北城的攻城战斗中,被大炮炸死和宋军杀死的元军士兵,最多超不过三千之数。

    一般军容完整的一支部队,单次战损超过三成之时,军心就会不稳,如果不尽快撤出战斗修整,他们的战斗力会直线下降的。一旦伤亡在继续加剧,反倒会产生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有的部队会集心合力视死如归,拼着全军覆没也要狠狠的咬敌人一口。

    还有的部队会失去约束,就是指挥官没有阵亡,但是也已经失去掌控力,往往会出现指挥官被想逃炮的普通士兵杀死,然后整个部队完全的溃散无组织的逃离战场。

    樊城今天在只有轻微损失的情况下溃散,原因并不只有一个,当然最重要的还是万斤大炮的轰鸣,炸塌城门之后报销了几位将军也很起作用,同时宋军自始至终留着一道生门,才是元军产生逃走想法的根本。

    襄阳的地位太过重要,两道城池建的这么坚固,赵天佑哪里舍得全都炸坏了,那以后还不是得自己修吗,这是还没攻下的时候已经把襄阳城看做是自家的了。

    樊城之内已经没有普通百姓,只有元军抓来干活的两千苦役,此时城内还没有逃走的普通元兵,是因为刚才在城头上防守,等到想逃走了跑下城墙,却发现已经没有了自己的马匹。

    他们在彷徨犹豫的时候,不知道是撒丫子用脚跑路,还是在继续搜寻马匹逃命的时候,宋军大部队已经进了樊城。本来就没有打过瘾的宋军士兵,立刻封死了西城门,断绝了城内残余的几千元军逃生之路,一步步的清理战场,杀死每一个被发现的元军士兵。

    樊城方向隆隆的炮声,在襄阳城内的伯颜听来,简直就是一道道催命的锣声,同样预示着襄阳城的明天,是明天?是后天?还是要再过几天!

    他根本不知道,这次起到决定性作用的,竟然是他耗资巨大铸造的万斤大炮,不过相信他还会有机会的,再次见到熟悉的大炮在地营中的时候,不知道是不是会有些激动。

    “丞相,樊城城头换上了宋军的旗帜,已经失守了!”

    伯颜点点头嗯了一声,没有下达什么指令,传令官等了片刻,然后知趣的退出房间。

    “到头了?上次没有死,这次我怎么办?”

    伯颜的信仰不让他自杀,可是对于未来的绝望,已经远远超过他对于死亡的恐惧。

    本书来自


………………………………

第三百一十三章 失败的种子

    第三百一十三章 失败的种子

    伯颜终于还是选择了结束这种折磨,基督教义中不可自己结束生命的信仰,也没有阻止他结束自己的生命,当失去一生所奋斗的成果之后,能够正确面对的又有几个?

    当年樊城被元军攻破,吕文焕失去了相互呼应支援的依仗,再加上大宋朝廷支援无力,绝望之下开城门投降元朝,抵抗多年的襄阳才落入了援军手中。

    当时襄阳的失陷,彻底打开了元军南下的屏障,整个大宋朝抗击元军入侵的战线紧跟全面崩溃,元军以襄阳为依托据点,兵分三路四处出击,也是忽必烈马踏江南大计的开始。

    这一切从襄阳开始又在襄阳结束,伯颜一死襄阳城内的元军立刻四分五裂,失去管控的军力是极为可怕的,尤其在这内忧外患的生死关头。

    不需要陈龙复在调配军力发动攻势,只围两座城门的战术这时候的效果显现出来,从始至终都有一条生路的存在,对城内的几万元兵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

    樊城插上大宋的旗帜之后,这边的陈龙复就有些坐不住了,不过忽然襄阳满城治丧,过了大半日才明白是伯颜死了。不过城外陈龙复可是好纳闷,这两天我没有朝城内开炮啊,伯颜怎么突然就死了,不过这下也好,正好看看襄阳还能够撑多长时间。

    城内元军平静了三天,之后就因为探讨下来该死守待援,还是像樊城逃出去的那些元军一样,开城逃走舍弃这座注定守不住的襄阳城。其实己方之间的矛盾以前就存在,不过在伯颜的大局的压制下,所有的一切都被掩盖,就和在樊城的两股元军之间的矛盾一样,只有依靠更强大或者更高的目标,才能让蒙古骑兵朝着一个目标前行。

    当年成吉思汗也是在无数次的失败和痛苦中忍受煎熬,抓住机会一点一点壮大的自己的实力,一步步整合了几个大部族的力量,并且有了一致对外侵略的目标,许多有世仇的部落才得以共存。

    陈龙复手下没有重炮,而赵天佑也没有把万斤大炮调到襄阳的意思,只好每天在城外演练队伍,并没有拿出真正攻城的决心,可是就这样城内的情绪也陷入了白热化。

    一天晚上的时候,因为很简单的一件小事,两个部族战士压抑的情绪爆发了,两人直接抽刀互砍,引发了大规模的冲突。

    听到城内的喧哗之音,陈龙复兴趣也来了,下令对着城上的守军开炮,这一下襄阳城内更加的乱套,到最后谁都不知道是为什么打起来的。

    终于有第一支队伍按捺不住,冲开城门和两道卫城的防护,几千人纵马而去留下背后的一片狼藉。当有了示范之后,七八万人的部队啊,争先逃离这固若金汤的城池,哪怕宋军根本没有打进来。

    第二天一早,城内的宋人百姓见不到元军,装着胆子四处游逛之后,才把另外的城门都给打开,几千百姓夹道迎接陈龙复进城,襄阳城收复的同样的戏剧性。

    为何不再像随州那样一个活口不放,这十几万人溃败之后四下逃窜,肯定会去投奔其他城市的驻军,那样的岂不是为将来的收复制造了麻烦。

    很多士兵和将军都没有杀过瘾,就这样的跑了这些元军,心中肯定是充满了不解,不知道在初期制定这个战术的赵天佑,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

    “赵将军,您就给他们讲解一下,不然这帮孩子们都睡着觉,天天组织人手讨论,猜测其中的含义,你看看吧,个个都是红眼珠子!”

    杜浒其实心里也憋着想问,作为距离赵天佑最近的人,同样也没有猜出其中的含义,好奇心也在心中作怪。

    “哎,你们想一想啊,什么样的军队才会逃走?”

    杜浒眼睛一鼓道:“当然是胆小害怕的人,想要活命才会逃走的!”

    “胆小怕死是每个人的天性,任何人都会趋利避害,没有人会把脖子送到刀子上去,嗯嗯,也有,那个已经绝望的伯颜就是。别忘了襄阳的元军队伍,可是在大宋领地上拼杀多时的老兵,都是见过生死的狠人,他们怎么会是胆小怕死之人呢?

    军心和勇气已经离开了他们,逃走的那些元军已经不是以往的那些狠人,他们知道害怕,他们想活命,而这些情绪是会传染的。襄阳之地四通八达,他们会逃向不同的地方,把这种害怕的情绪带到四处,将来再碰到我们的时候,他们同样的会失去勇气。”

    赵天佑顿了一顿又道:“他们是种子,是传递失败的种子,这就是我想要达到的目的。”

    “嗷……”杜浒似懂非懂,但是赵天佑说了这么一大套,就是还有不明白的地方,也已经不好意思再问下去了

    忽必烈比他的爷爷的本事也不差,从一开始掌权就知道杀戮不是唯一,必须要利用汉官汉将,才有可能掌控这万里河山,仅凭蒙古本部的人口是远远不能做到的。

    在这个以后加官进爵,获胜大家都能割地称王的大目标下,忽必烈把这蒙汉混合的部队,驭人之术运用的炉火纯青,自上而下所有人都奔着一个目标而去。

    不过往日的梦想已经在广州城外破碎,随着伯颜的几次失败,消耗掉了忽必烈南下最精锐的实力,各地不断杀死驻守元军的义军出现,元军获取粮食补给的难度逐渐增高。

    在初期依靠烧杀抢掠来补给的战术,已经被忽必烈下令禁止,在这个时候那些无家可归,四处流浪的元朝溃军,已经从新开始向沿途的民众下手。

    可惜今日不同往昔,以前温柔如同绵羊的宋人,就是刀砍下来都不知道躲避的弱鸡,竟然都敢反抗入侵的元军溃兵,甚至提前在他们的出现的区域埋伏,用长矛棍棒打杀这些精锐骑兵。

    仿佛一夜之间,这天就变了颜色,宋人的力气越来越大,而元军的运气似乎都用光了,走哪哪都不顺。忽必烈早就派出支援襄阳的十万大军,竟然走错了方向,不知不觉的从郑州走向了陕北,等他们明白过来返回之后,已经错了最佳支援的时机。

    当整队的元军支援部队,出现在樊城以北几十里的地方,城内宋军得到了情报,从杜浒到普通将官顿时欢呼雀跃,终于有一场硬仗可以打了。

    本书来自


………………………………

第三百一十四章 骑兵的对撞

    第三百一十四章 骑兵的对撞

    支援襄阳的这支队伍,是从锡林调配过来的生力军,由八万精锐蒙古士卒外加两万外族的苦役组成,他们这两万苦役人种众多,来自于被摧毁的十余个国家和地区。

    领军之将名叫双乎日,还是忽必烈远房的外甥,这次可是抱着要立军功的念头来的,谁知道他性格大大咧咧,手下的人更是不靠谱竟然走错了方向。

    双乎日领军到达的时候已经晚了半个月,樊城被炸坏的城墙都已经修补上了,攻城基本上不会有什么机会。可是现在宋军的实力的信心都是爆棚的状态,岂会能等他来主动攻城,杜浒把襄阳的骑兵集中在一起,制定计划迎战元军于城外。

    这次的战功杜浒是不能再让出去了,他嘴上虽然不说,但是已经对陈龙复连夺三座城池,那股从眉间透出的得意劲,心里有了老大的不服。

    赵天佑看在眼里,却在一旁笑呵呵的旁观,既不鼓励也不制止,这也是他想要的目的。敌人会越来越多,以后的仗多的打不完,但是内部的也不能一团和气,最起码的争功之心得具备,不然大家都一团和气,打仗都会软绵绵的没有劲头。

    “老杜,你要记住,这支骑兵打的还是少一些,可能还比不过凌震手下的人,但是他们打惯了顺风仗,一旦吃亏可能就会失控。所以你要控制战场的局势,火器营先行夺人只威,但是又不至于一次打死打散,就拿他们当这支骑兵的磨刀石了。”

    杜浒哈哈大笑道:“放心吧,我老杜会有分寸,不但要得胜而归,还要给陈龙复看一看,打仗光靠捡便宜可是不行的,硬仗还得我们去打,让他在城头学着点吧!”

    四万宋军骑兵从两侧出成集结队伍,中路两万骑兵两万步兵刀盾手和弓箭手,护送着两百辆子母炮出城迎头,在这种大规模的野战当中,可能出现的情况非常多。这次赵天佑放任他们冒险,把子母炮带出城,在平地上和蒙元骑兵对峙,可是冒着很大风险的,放弃自己射程远的长处,一旦出现意外后悔都来不及。

    不过战争的天平向来倾斜于力量更加先进的一方,这股远道而来的疲乏之军,来到南方几个月了还没有见到过活的宋军,其实也是充满着好奇心的。

    “重骑兵准备中路冲击,轻骑兵两翼骚扰正面之敌,弓箭手压制正面敌人骑兵,注意防卫两翼的敌人!”

    双乎日一看宋军的出兵的阵势,立刻熟练的下达军令,这种战术已经使用纯熟,手下的士兵们也是经过千锤百炼的实践,只需一下令就立刻能明白他的意图。

    五千铁甲重骑兵,从中路缓缓的加速,在他们两侧轻甲的长弓手伏在马背上,准备时刻加速出击用弓箭杀伤骚扰正面的敌人。一旦重骑兵出击冲散敌军,那么他们的任务立刻就要换成快速收割散乱敌人的生命,在自己重骑兵调头会来的时候,他们又变成掩护部队,阻止敌人可能的追杀。

    这些士兵大多来自一个汗国,在一起训练生活拼杀的时间很久,形成了相互之间的配合默契,还有每一个小队之间非常紧密的契合,就像一只只拳头一样,朝着前面的宋军挥舞过去。

    重骑兵身上的牛皮甲之间靠铁索链接,紧密牢固而又结实,一般宋军的长弓利箭,只能勉强破开他们的防御,却很难造成严重的伤害。所以有的时候一仗打完,元军重骑兵连人带马,身种数十箭而只是轻伤,还是普遍显现,可见当时宋军的战斗力,能坚持这么多年也是不错了。

    他们手中拿的武器一般是长枪,但是一般还有一把短柄的狼牙棒,或者是铁鞭等击打武器,当然弯刀和弓箭也是标准配置。他们的额速度一旦奔跑起来,就很难停下来,巨大的重力加速度和长短武器,能够轻易的撕开敌人的阵型,打乱敌人的作战部署。

    沉重的马蹄声越来越快,战马一边奔跑一边低吼,鼻孔里大声的呼噜喘气,而马上的士兵巍峨不动,非常镇定的估算着和敌人相接的时间。

    “咚咚、咚咚、咚!”

    清脆响亮的速射炮分成了四组,每一次都有五十门火炮发射,而四组轮换射完之后,第一组的五十已经做到了快速装填,虽不能说是无缝射击,但是相隔的时间并不长。

    呼啸而出的炮弹划过空气,带出一股股尖锐的啸声,速射炮打平射移动目标的时候,为了增加炮弹离膛初速,所以都是用的最大装药量的炮弹。

    这样一来在炮弹没有爆炸之前,依靠重力加速度就能砸死几个士兵,炮弹直接穿透一匹马的身体,也不是很难见道,更无需说被炮弹砸的稀烂的人体。

    五千重骑兵还没有跑到宋军阵前,没有进入破甲锥射手的射程,就以经全军覆没,留下一条被热血染红的征途。两翼的轻骑兵被吓得不轻,急忙打马朝边上躲避炮弹,这时候宋军再两翼集结的骑兵,接到了出击的命令,猛催战马迎向向左右分开两只元军轻骑兵。

    两万对一万,从人数上宋军占据优势,但是双乎日本军中还有五万大军没有出动,两翼的骑兵主力是不是出去的有点早了?若是焦灼的打起来之后,元军派出增援力量,宋军就只能把火炮旁边护卫的骑兵用上了。

    催动着战马向前冲击的双方四支队伍,没有一点犹豫一点迟疑的撞击在一起。就在那一瞬间,就有数百马匹数百名骑手,飞速奔驰的身体猛地相撞并停下,双方手里的兵刃相互穿透各自的身体,喷着血连在一起再也不能分开。

    而他们身后的马匹依旧向前冲击,用手中的长枪,狼牙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