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崛起》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宋崛起- 第12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将军,宋军从随州派来大军,此时已经在六十里外。”

    “啊,六十里外?你们早干嘛去了,不是快马斥候都要放出百里之外吗!”

    “将军,斥候就是在百里之外发现宋军,等他刚回城内,估计宋军已经到了六十里外!”

    乌力吉叹了口气,该来的总会来的,越是天天担惊受怕,这事情越是躲不过。

    “传令,紧闭四城,任何人在也不得进出。”

    本书来自


………………………………

第三百零五章 夜取荆州

    第三百零五章 夜取荆州

    这道紧闭四城的命令发出没有多久,宋军大批人马大摇大摆的来到了荆州城外,在东南两个方向结营扎寨,似乎有马上就要大干一场的意思。()

    乌力吉的元军聚集在西南驻地,这一下就不免要分散到各处驻防,每一座城门都要分配几百元军士兵仔细看护,生怕再这关键的时候出什么变化。

    这样的结果就是有一半的元军士兵离开了他们的战马,和这些战意并不坚决的汉军一起,防守这几座至关重要的城门,被没有注意到他们的身边,已经出现了很多陌生的汉人面孔。

    陈义杰的人分散到了各处,负责指引和标记关键位置的元军,还有那些下定决心和元朝一条道走到黑的家伙。火器营的大炮则瞄准了城西南位置元军营房的大门,在关键的时候,封死这条元军进出驻地的通道,给准备动手的宋军争取时间。

    就在城外宋军到达荆州的第二天午夜时分,陈义杰帅中起事,在荆州城内四下里一起动手,用了只一小会的时间,就打开了东城门。

    城外宋军养精蓄锐已经数日,早就等的心中着急,几乎是在其他几个城门还没有来的几反应的时候,陈龙复率领大军就已经入城,直接杀向西南元军大营。

    陈义杰做事谨慎老道,所有可能发生的意外,都已经考虑到并且有了预防,人手配置最多的东城门,几百驻守的元军没来得及反抗,就被一直盯着他们的宋军干掉。

    城内偏向元军的将领、官员夜里都丢了脑袋,他们的手下就是有心反抗,也已经于事无补,城内的战斗紧张而有序,大队人马逐一清扫城门的元军,然后分派人手接管占领。

    “咚咚!”

    连续的几声炮响在城西南传开,被炮声惊醒的百姓们,纷纷的点燃了家中的灯火,胆大的开始走出家门来到街上,发现了整齐戎装的大宋士兵。

    “哎呀!这就攻进来了,真是天兵天将下凡啊!”

    “元军都在城西南,认识路不?我带你们去吧!”

    “对对,都在那边呢,还有他们的马场,仓库,快点去吧,别让他们跑了!”

    自发引路的百姓开心的不了的,在街上布防的宋军士兵还得安慰百姓,告诉他们元军已经被包围,一个都跑不了的,请百姓们安心睡觉,等到明天天亮的时候再出来。

    将近五千的元兵被困在了驻地,从睡梦中惊醒的乌力吉倍感绝望,组织了几次突围行动,却被营房外架设的子母炮给炸了回来。现在的元军士兵,一听到炮响就失魂落魄,和以往无畏生死的战士简直不是一个人,可这个时候无论怎么埋怨,这些元兵也没有了逃出生天的可能。

    持续不断的战斗一直到了天亮,整个元军驻地已经被宋军占领,战死的元军尸体布满了整个营区,只有为数不多的几百人,还保护着乌力吉固守一座仓库。

    陈龙复很兴奋也很谨慎,战线一点点的先前推进,宁可慢一些也不冒进,这是他在和赵天佑相处的时候学到的,当你无法掌控局势的时候,就要尽可能的冷静下来,不要让头脑被一些临时起意的念头占据,而是应该一步一步的朝目标前进。

    虽说他从军十几年打了无数的仗,但是像这么顺利,并且是由他来获得胜利的果实,这还是第一次。他应该享受并且谨记这个过程,还要记得这是怎么得来的,都是因为那个在随州的赵天佑,他才有这样的机会在荆州留下自己的名字。

    几百元军躲藏在仓库内,对着靠近的宋军射箭,但是在宋军盾牌手的防护下,元军的射出的箭基本都被盾牌收走了。

    “把大炮推进来,直接炸死他们,一个都不许留!”

    陈龙复下了最后的命令,他原来计划过如何结束战斗,杀进顽抗的元军,然后从仓库中脱出他们的将军,按在地上由他陈龙复一刀斩掉头颅。这样的效果记录在州志史书当中,会有非常好的噱头,对于将来自家的子孙来说,讲述先祖曾经的过往,也会平添几许威猛。

    不过后来他突然清醒,最小的代价最快的结束,才是这场争斗的本质,短兵相接靠肉搏拿下元军固然英勇,但是其中会有很多普通士兵的死伤。如果换做赵天佑,绝对会用大炮直接搞定,而不会去让普通的士兵流血牺牲,陈龙复纳过闷来之后,立刻下令把大炮调进来。

    乌力吉站在库房里意乱神迷,身边跟随的士兵也已经绝望,这个时候谁都知道生路已绝,除了跪地投降之外,就只有选择自己死或者让人杀死的自由了。

    乌力吉一脑子的都是投降、还是誓死抵抗?他知道投降之后,也许受到无尽侮辱之后还是死路,但是对于一线的生机,还是有一种幻想。他以前是一个英勇的将士,英勇作战不畏生死,才能够在普通战士中脱颖而出,从十夫长百夫长一步步的升起来,才做到了万夫将军主掌一城。

    可是没想到经过了荣耀之后,养尊处优的日子多了,他变得特别的怕死,特别的怕失去眼前的这一切成果。

    “将军,外边的宋军,推过大炮来了!”

    话音已经颤抖,从窗口看到绝望的情景,一个亲兵到了乌力吉身边,告诉他这个让人窒息的坏消息。

    “是吗!”

    乌力吉背上冒出一股凉气,这就是要结束了吗?

    “是……”

    外边连接的几声炮响,短距离的平直射击,炮弹从窗口或者门**进来,还没爆炸前就砸死了十几个人,然后在人堆中爆炸,腾起一片腥风血雨。

    乌力吉刚要想开口大喊,我们要放下刀投降的话,就被接连不断的爆炸声淹没,仓库内弹片四下激射,几百人不大的空间内根本无处躲藏。

    “投降,我要投降,快点对外喊话,就说我们要投降!”

    轰轰隆隆的炮身震碎了乌力吉最后的尊严,为了活命低下头又何妨,还是活命要紧呀!身边的亲兵已经倒了下去,已经无人在听他的号令,都在自顾自的寻找躲避的位置。

    “我……”

    乌力吉冲到了窗口,刚喊出一个我字,就一发飞来的炮弹掀翻了头盖骨,红的白的四下飞溅洒满了一地。

    本书来自


………………………………

第三百零六章 醒过来的伯颜

    第三百零六章 醒过来的伯颜

    夜取荆州大获全胜的陈龙复,清理一部分以前降元的汉官,又抓了一些漏网的元人士兵,在午门之外统一开刀问斩,这也是为了藉慰城中受元人欺辱的普通百姓而为。

    然后委派陈义杰代掌荆州都统一职,暂且负责荆州的城防,招兵买马从建军队,提防宜昌方向的元军来攻,而他则率领大军出城北上,去接收处于无人掌管的荆门。

    赵天佑在随州陆续接到荆州荆门的战报,言语之中陈龙复恭谨有加,对赵天佑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诉说军情的内容之占三分之一,一大半的话语倒是像在拍马屁。

    杜浒看完之后连连大呼恶心,没想到一介武夫陈龙复,竟然如此的舞文弄墨,在信中尽是酸倒牙的词语,真是让他开了眼界。

    “一准别人写的,陈将军就是想开口夸人,话还没说脸都红了,怎么会写出这样的军报!”

    杜浒笑道:“肯定是从荆州招收的人手,陈龙复这家伙开始给自己写书立传了,他年轻的时候,就有这个念头,非常希望能够名垂青史。”

    “哈哈,我告诉你老杜,你不需要找人帮忙,以后替你写书立传的人得打破头。”

    “我才不要呢,我如果能够出现在写赵将军的书里面,那就是祖上积了德,就高兴地不得了喽!”

    荆州荆门随州一步步的失守落入宋军掌握,襄阳的元军依旧没有拿出有效的办法,十几万大军在襄阳、樊城隔江相望,但没有勇气出兵南下。

    好在伯颜的病情逐渐好转,神智渐渐地恢复了正常,也开始每天要文书官,把军政民情等等报过去,他会逐一加上自己的意见,转交给各自负责的官员。

    忽必烈没有任命新的主帅,但是也没有免去伯颜的官职,在他养病期间,整个襄阳的军务几乎是停滞不前。暂时领兵的将领们,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别的地方失守,还是先让别人着急吧,战火没有烧到襄阳之前,大家故意的都装不知道。

    而在元大都的忽必烈,好久都不在关心南征大宋的事情,除了从北方调遣骑兵支援之外,并没有更加明确的任务,也没有新的官员带着指令南下。

    在襄阳驻守的元军,本来就是分为几个部族的士兵,其中有一些蜀地轮换的士兵,因为战事紧张而留下,并不属于襄阳的编制,和其他的部队相互之间经常有一些小摩擦。

    等到宋军大举逼近襄阳的时候,伯颜的身体和神智都已恢复,在无人扛旗的情况下,主动召集各路将领开会,协商布防和抵抗宋军进攻。

    伯颜从新出掌管军务,对元军起了非常大的稳定作用,一些小的矛盾也都被压制下去,似乎又恢复了元军往日团结一致,勇猛作战无所畏惧的势头。

    可是伯颜自己心里知道,对抗不了宋军的大炮,说出大天来都白塔,不说这十几万人马的战力如何,就是原来的四十万精锐,也不没抗住几下就灰飞烟灭么。

    这次是守城更加被动,襄阳是整个南侵的军事枢纽,一旦失守那么元朝的侵宋计划,就可以盖棺定论的说一句,彻底失败了。蜀地来来回回的换了十几员大将,二十多万元军伤亡,历经三十五年的战争,攻打钓鱼城都没有得手,如果这次襄阳在被宋军收回去,恐怕就再也没有能力翻身了。

    他隐隐约约的知道,忽必烈在元大都没有闲着,这么多次被宋军大炮打败,作为一代枭雄的忽必烈,岂能干瞪眼看着?不过伯颜的认识当中,已经不知道用什么法子,来和宋军的大炮对抗,所能想到的法子,只是降低大炮对士兵的伤害。

    说简单点就是增加防护,穿厚甲穿铁甲穿藤甲,林林总总的方法,元大都都应该在着手实验,但时间不等人啊!等你们三年在决定士兵穿什么,这些人早就化成一堆白骨,只能装在棺材里休息,别说大炮攻击,那时候连玉皇大帝都已经不怕了。

    “报丞相,宋军行军迟缓,几乎日日都是走走停停,随州宋军接近枣阳之时,绕城而过没有做停留,传令之时在苟家庄一带扎营!”

    伯颜点点头问道:“枣阳县内有何反应?”

    “枣阳驻守的骑兵,已经于多日前撤回,城外的斥候打探到消息,枣阳县内城内的防务如同虚设,县官早都不知道逃到哪里去了。原来投降我朝的汉军,私分了武器军械,有的被人带走有的被卖掉,守军也已经失去将领,如同一盘散沙。”

    “呵呵,这些没有骨气的宋狗,你永远都不要指望他们真心对你,只需要我们手里的刀子够快够锋利,让他们害怕就行。一旦失去了这种威慑,撤走当地驻守的骑兵,留下的那些软骨头官员可指望不上,就当枣阳已经失守了吧!”

    “是,丞相大人!”

    伯颜看着手中的信报,却没有最新的南路荆门的报告。

    “怎么今天没有南路的消息,我们设立在宜城的兵营也撤回来了?附近没有派出斥候侦查敌情吗?”

    传令官急忙分边道:“只有前日传来的平安,后来就再没有消息,宜城有一万驻军斥候数百人,没有人下达过撤回的命令。”

    “好,再探再报。”

    按照侦查来的宋军行军速度,他们行军缓慢的主要原因,应该是马匹不够,或者是大炮辎重行动不便,影响了他们的行军速度。伯颜脑子一转,难道这里边有机会可做?

    现在已经春暖花开空气湿润,襄阳的天气开始热起来,天气也是经常不断的下雨,在那个时候的道路,都是灰土夯实修筑,对雨水的防护能力是非常弱的。

    恢复脑子运转的伯颜,冒出一个领军出兵迎击路上宋军的念头,挥之不去反复在思考,生怕这有一是宋军诱敌的一招计策。

    这次伯颜是想错了,随州宋军行军的缓慢,真的是来自于天气的干扰,并没有诱敌的意思。火器营的弹药运输中,防水防火都是重中之重,在行军中更要谨慎小心,绝对不能让弹药受潮。

    本书来自


………………………………

第三百零七章 襄阳城下

    第三百零七章 襄阳城下

    伯颜大病初愈精神还算不错,自从他接管元军事务之后,整个襄阳的元军状态比以前好了很多,伯颜往日在军中的威名起了很大作用。

    不同部族士兵相互之间的对立和不信任也渐渐压制下去,大小头领们都开始做战前的准备,敦促手下的放下眼前的矛盾,把精力都集中在接下来对抗宋军的战事之中。

    经过仔细的考虑和分析,伯颜还是没有派兵出战,去袭击在泥泞中艰难前进的宋军,除了摸不清楚宋军虚实,还有雨水泥泞对元军马匹的影响也不小。

    对于元军来说绝佳的战机转瞬即逝,等到宋军穿过泥泞,渡过了江水之后,再也没有可以让伯颜的创造奇迹的机会了,摆脱了雨水泥泞的火器营,已经不是他能够打败的了。

    赵天佑在第一天落雨的饿时候,心里边就有些担忧,火炮还有各种火器的弱点就是怕水怕湿,在这连绵细雨中就像被捆住了手脚,根本无法应对可能发生的意外。如果这个时候伯颜派出大批骑兵,会给宋军造成致命的打击,只是依靠破甲锥的锋锐,宋军不可能防得住元军重骑兵的冲锋,如果幸运的话,伯颜还能缴获几门大炮拖回去呢。

    可是机会已经过去,就再也不会回来,天气干爽无风无云,随州宋军度过汉江之后直指樊城,就和当年元军攻打襄阳一样,先取樊城后打襄阳。

    与当年吕文德守襄阳不同,伯颜还要同时面对一支从南而上的队伍,陈龙复十万大军携着新胜之威,浩浩荡荡的从荆门出发,从南面沿着汉江逆流而上直取襄阳。

    这样两面合围之势一旦形成,襄阳的元军就等于瓮中之鳖,就是想逃走都要掂量一下,身上的肉够不够割的。可是要这么放弃襄阳这么重要的战略位置,伯颜就是领军逃走了,也不能再返回蒙古地界,估计忽必烈那时候做梦都想把伯颜活撕了。

    在襄阳的伯颜此时只有一个命运,死守襄阳城等待援兵来救,可是谁能来呢?随州的人马已经覆灭,从河南道南下支援的元军,先要和随州的随军干上一仗,才能过来支援他。

    可是占据天时地利,还有红夷大炮的宋军,会放增援的部队来支援襄阳吗?这么一看,除非忽必烈号令北方的大军集合,几十万骑兵全都南下,再发动一次大规模的战役,才有可能改变目前的局面。

    着这种情况下,一点一点的增兵支援,那是最愚蠢的行为,无异于给张开大嘴等待的宋军送肉吃,就像随州这几万人马的下场一样,连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