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片片明亮的火光中,朝着已经紧闭的城门冲过去。
本书来自
………………………………
第三百章 弃城而逃
第三百章 弃城而逃
隆隆的爆炸声中,城内的建筑也被点燃,熊熊火光燃起来老高,伴随着人喊马嘶的惨叫声,在夜空中传出很远。 随州城头上依旧有元军士兵幸存,看到列队攻来的宋军步兵,开始向下抛射弓箭石块,试图阻挡他们的靠近城门的步伐。
伸手利索的步兵已经冲到了城门洞里,从内拴住的大门推了推纹丝不动,两个士兵顿时开心的取下了自己的背包。
“快动手,钉子呢!”
“马上就好,准备点火!”
两个鼓胀胀的背包紧紧的贴着大门,又搬进来的两块沉重的巨石压好,一根长长的导火索延伸到了门洞之外,当一切都准备妥当的时候,宋军都撤了出去远离城门洞口。
点燃的导火索像一条欢快的小蛇,呲呲的响着向前游动,在黑暗之中划出一条火红色的线,飞快的额靠近了被巨石压道城门的背包。
“轰!”
一声沉闷的巨响,从城门内冲出的土石烟尘冲天而起,巨大的爆炸力不止撕碎了坚固的大门,那撼天动地的力量,似乎把整个城门都举了起来,然后又重重的放下。
十几个藏身在城门后的元军,连一声惨叫都没有发出,就被巨大的爆炸力轰了出去,从城门洞飞出七八丈的距离,才噼里啪啦的落在地上,眼见一个能活的都没有。
宋军攻破城门之后,并没有立刻冲进去,在夜色中冲进去,和熟悉地形准备充分敌人作战,岂不是自讨没趣。攻下城门只是对城内的元军造成沉重的压力,在如此混乱的情况下,城内的两万元军已经不知道该怎么办了,当听到城门被攻破了,只会更加的惊慌失措。
吉哲安一死之后,他手下的将领之中没有个一个可以服众的人选,而他们的对于首领的认可,都是一次次的争斗中获得来的,可是现在哪还有机会争个高低。
紧急会议之上几个人意见不统一,说到激烈动情之处,差一点当场拔刀决斗,那两名汉军将领急得满头大汗,为了劝架来回的说好话。
“请求襄阳支援?现在南城门被炸开,还能来的及么?对了,为什么向南城压过去了士兵这么久了,还没有把城门修好?”
“现在冲不过去,一旦我们的人马对城门冲击,宋狗的大炮就咚咚的响,那炮弹还专门朝头顶上落,真他吗的邪门了!”
“这么下去了也不是办法,南城门夺不回来,咱们干脆撤往襄阳好了!”
“还是去信阳方向吧,来路走过一遍,还比较熟呢!”
南城门打开之后,元军不但没有夺回来,宋军反倒以南城门为根基,步兵开始爬上城墙,一点一点的扩大领地区域,清除附近残留的元军。
而城内的众多元军却不敢向南城靠近,随时可能从头上落下的炮弹,彻底的把一个叫勇猛的词,从这些元军身上夺走。对于炮弹的畏惧,加重了许多元军想要撤走离开的决心,另外三处城门的守将不得不亲自坐镇,亮出兵刃来保城门处不出现士兵的骚乱。
生存的压力随着时间一层层的加重,到最后城内元军的意见终于达成一致,决定趁着夜色,打开西城门逃往襄阳。对于他们最重要的物资,在城内的存储的众多的战马和牛羊,却无法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带走。
这可是他们辛辛苦苦从北方一路赶过来的,不管对于那一方来说,都是一笔巨大的财富。同时随州作为一座军城,最大的作用就是存储军事物资,仓库中还有很多军衣战甲,刀剑箭矢马鞍马具,可是无论如何也带不走了。
“不管啦,统统的烧掉,宁可烧光了也不能留给宋狗。”
“来不及啦,如果想退走襄阳,现在就动身还来得及,马上天色就要放亮,宋军入城之后咱们想走都走不脱了!”
“哎,便宜他们啦,传令,马上集结队伍,打开西城门退往襄阳方向!”
城内的混乱的元军听到了命令,从不同的位置开始往西城门靠拢,而紧密观察他们动向的宋军,立刻判断出了他们的动向,情报飞快的向回传递到了刘长海。
“哈哈,咱们赵将军比诸葛孔明还要厉害,早就算准了你们要逃。小的们,调整角度,开始朝着西城门方向,无次序自由射击!”
“遵命!”
命令传递下去之后,火器营的二炮手们打起了精神,更换不同装药量的子炮,同时也要调整母炮的角度,这时候就是考验一个炮长的水平。
谁能够在得到命令的第一时间,发射出准确射向目标的炮弹,这就是水平、这就是技术高超,也是在别的炮长面前挺起胸脯的依仗。
“咚!”
第一门炮调整完毕,射出了第一发炮弹,几乎与他同时,十几门子母炮紧跟其后,都向着西城门方向,射出了第一发炮弹!
“坏了,已经被宋军发觉了!赶快传令,放弃一切辎重细软,大军马上撤退出城!”
开始发号施令元军将领,心中急乎乎的下令,这官上位还没有多一会,部队就要大规模撤退,到了襄阳之后这位置还不知道能否保得住呢。
急促的鼓声响了起来,催促着还在城内停留的元军士兵,出城的元军的速度开始加快,一起冒着炮弹的轰炸,马上加鞭通过危险区域冲出城外。
两万多人经这么一折腾,又被大炮轰掉了两成,西城门附近虽然没有短兵相接,但是同样到处都是伤兵伤马,呼喊惨叫更是催促着其他人,加紧逃离这可怕的区域。
城外虽然一片漆黑,但是借着依稀的星光,并没有发现有宋军在外堵截,可让赶到城外的元军送了一口气。
“哈哈,还算顺利,终于冲出来了,要是被宋狗的炮弹追上可就坏了。快点整军,不要停留,开拔撤往襄阳!”
冲出西城门的元军大队,整军仓皇离开随州,在夜色中打马加鞭,沿着官道向西飞奔。
杨家冲北侧是象鼻子岭,南侧有一座四五里大湖泊叫做孟家谭,此处以前盛产芦苇还有草鱼,战乱之前是一处非常富饶的镇子。战乱之后这里的百姓越来越少,直到最后全都废弃,只剩下一座荒芜的村镇。
可是今天杨家冲最高的大杨树上,站着一个手拿圆圆长筒的士兵,正在对着微发白的远方凝视。
本书来自
………………………………
第三百零一章 砍头立威
第三百零一章 砍头立威
这条官道是去往襄阳的必经之路,左山右水杨家冲扼住咽喉,是一处绝佳的伏击之地,赵天佑提前安排好了人手在此埋伏,不过没有想到的是只隔了一个晚上就要等来了目标。()
“来了来了!”
负责观测的士兵发现了远处的元兵,一万多人的队伍疲态尽显,马匹在急速狂奔了几十里之后,已经饥肠辘辘了需要饮水吃草,可是带头的将领不愿停留。
按照他的计划必须要离开随州百里开外,才能够确定身后时候有宋军追赶,在没有彻底摆脱的时候,贸然的停下脚步那简直就是自寻死路。
随州距离襄阳的路途不到三百里,饶是蒙古战马的超强耐力,就是不眠不休的长途奔袭也要两日才能抵达。那可是在装备给养都跟的上的情况下,按照他们现在轻装出逃的情形,最多也就是抛出一百多里路,人和马都要补充水和食物。
“前方是杨家冲,已经废弃的宋人村落,将军你看马已经疲乏,不如就在这里停一下,饮饮马大家也吃一口干粮,毕竟这一夜大家都没有进食。”
“这个……”
没有等这位将军发号施令,已经很是饥渴的马匹自动的停下脚步,走下路边来到岸边低头喝水,已经饿得不行的士兵们也掏出面饼肉干,灌上一壶清水边吃边喝。
“原地休息、等吃饱之后马上动身!”
这道已经滞后的命令刚刚发出,元军的大队人马就在岸边开始休息的时候,一里方圆的路上腾起滚滚的烟雾,伴随着还有刺鼻的硫黄硝烟味道。
“不好,有埋伏。!”
这个味道和炮弹爆炸之后的硝烟一样,元军刚刚放松的神经,立刻又绷得紧紧地,可是又不知道威胁来自何处,翻身上马之后不知所措的四下张望。
这一里多的路面已经埋了几千枚地雷,串联的引线在四下飞走,转眼之间到处都是腾起的白烟,导火索急速燃烧的嗤嗤声不绝于耳。
“有宋军在前方,上马、列队、摘弓、冲击!”
发现了宋军的元军骑兵反应也很迅速,因为他们知道,只有用最快的时间离开这里,他们才有安全脱身的机会,否则就都要葬送在这里了。
可是已经有点晚了,嗤嗤的导火索燃烧声戛然而止,紧张的空气似乎都是凝滞了,骑在马上的元兵高高扬起了马鞭,正在大声催促前方行动迟缓的同伴!
“轰轰、轰轰、轰轰……”
此起彼伏的爆炸声连成了一片,爆炸升腾而起的烟尘遮天蔽日,好似时光发生了倒转,从黎明退回了子夜,整个天空都被烟尘弥漫。不得不佩服火器营士兵,在埋雷和导线控制上的水平越来越高,几千枚地雷连续的爆炸,只是在片刻之间完成,没有出现迟滞过久的爆炸声。
这么剧烈而大范围的爆炸,几乎把范围内的一切物体都撕碎,只有处在队伍最前方的三千多人,位置靠前并且反应也快,觉察到不妙的时候提前冲出了爆炸范围。
身后目力无法辨识的浓烟尘雾,里边传出来凄厉的惨叫声,让这些幸存的元军不敢回头,只能硬着头皮紧催胯下的战马,希望前方的宋军不会在搞一次惊天动地的爆炸。
他们冲到杨家冲村前的时候,才发现左右两侧冒出了无数的宋军士兵,手中的弓弦已经张开,只听到耳轮中弓弦崩响,紧跟着飞来的就是层层叠叠的箭雨。
宋军在两侧就有一万命弓箭手,正前方是一队三千人的骑兵,正在等待能够在密集的箭雨中逃生的幸运者,而他们手中的鉄枪并不是长兵器,而是特制的投掷武器,专门用来对付冲刺中的骑兵。
鉄枪头重四斤木杆长约五尺,每一个骑兵背上绑有三支,这是应对蒙古骑兵中的重甲骑兵,而从宋军骑兵里边演化出来的一各分支。队伍内的成员都是挑选的臂力强壮的汉子,能够把鉄枪投出五十步外才算及格,玩口粗的树木靶子,在这种鉄枪的大力投射之下,很快就被射断。
从箭雨中真的有几十名幸运者逃生,可是当战马冲到鉄枪阵前的时候,这几十个人机已经完全的绝望了。拨转马头也无路可逃,跪地求饶基本上也不会被放过,只能死的更加憋屈一些。
所以这些蒙古骑兵嘴里大声的祈祷,挥舞着手中的兵刃,紧夹马下的战马,试图寻找一个完美的方式,来离开人世。
“投!”
下令的头领手中令旗一挥,第一排一百人手中的鉄枪举起来,划过一道弧线朝着这三十多人飞来。
“咔咔!”
最前锋的蒙古骑兵挥刀猛挥,斩落了两根铁枪,但是他手中的弯刀也禁不住大力的碰撞,从中折断手里只剩下半截无锋之刃,同时他的胳膊也已经被震的酸麻无力,根本不能在抬起手臂,去迎击飞来的鉄枪。
“噗噗!”
两根鉄枪穿透元军的身体,巨大的冲击力把尸体从马背上推了下去,继续飞来的鉄枪毫不含糊,把他胯下的战马钉在了地上。两轮投枪之后,阵前已经是一片尸体,再也没有能够都动弹的一匹马、一个人。
“哎呀,真的不够意思,才两轮就没人了,真他吗的都是吃菜货!”
第三排已经举起鉄枪的宋军,嘴里骂骂咧咧的不愿放下,本来还觉得身后第四排的人可能轮不到动手,没想到前两排的投手这么给力,一个活动气的都没有给第三排留下。
“清理战场,元军尸首全部放在道边,人头砍落摆在一起,三十日之后再来收殓!”
这道命令是赵天佑下的,在位被他们砍掉头颅的五千义军报仇,从一开始兵发随州,就没有想过要放过一个元兵,不管大官小兵,统统的都要砍掉脑袋立威。
宋军几十年被元军打败了,那股从骨头里发出来的惧怕,可不是靠人多将广就能改变,只有靠这种吧铁血的杀戮,才能改变自身,同时也让敌人开始恐惧。
这个方法赵天佑在孟家渔寨用过一次,把那些侥幸活命的海盗吓得再也不敢来找麻烦,每天睡觉夜里都是噩梦。同样的道理,随州的消息传到襄阳之后,驻守襄阳的元军无不胆寒失色。
本书来自
………………………………
第三百零二章 不攻自破
第三百零二章 不攻自破
遂州之战太过惨烈,三万元军无一幸免,就连一个伤兵都没有留下来,这是宋军对吉哲安堆人头的报复,而且是翻了好几倍的报复。 治国如同安家一样,如果在一条街上混,永远都是那个拳头最大最狠的人,才能做稳老大的位置,因为到后来都已经不需显露实力,就已经能够达到安天下的境界。
赵天佑正在努力打造一支铁军,除了永不畏惧的士气之外,一定要多多经历生与死、血与火的考验。仅凭着动动手指,点燃导火索就能获得的胜利,给不了他们对于生死的理解,所以赵天佑每次都是用火炮占领先机,最后一定要真刀真枪的去试两把,不管对手最后剩下多少兵力。
已进腊月年关将至,北伐的大军驻扎在了随州城内,本来只能容纳三五万人的这位小城,同时进驻了将近十万宋军。元军在随州存储的物资粮食,军衣器械武器弓箭等等,对于这支装备精良的宋军意义不大,只能是成立地方队伍的时候,把这些武器分发给他们使用。
不过数万头的牛羊可是这个时节最好的粮食,炖肉和烧烤在这个时代,是最佳的过年食物,度数并不很高的烧酒,是欢庆春节的助燃剂。并不是只有元军骑兵好饮,宋军士兵也善于喝酒,在没有任务的时候,与三五个袍泽一起,畅饮几杯美酒也许是在这随州城内,唯一的娱乐方式了。
“赵将军,这大年二十八了,来了几个好消息!”
张龙复一脸小笑意,手中拿着两份加急的军情密报,递到正围着火炉聊天的赵天佑手中,旁边的杜浒也凑过了脑袋问。
“什么事情啊,看你乐的那么高兴,难道是……”
“哎,真是好事,益阳元军弃城逃走,可他们逃到了常德之后,发现常德的元军也收拾好了行李,于是两队元军搭伙一起撤往襄阳。哎呀,这两城的兵力太少,夹杂一起才五千多人,不过他们可是够聪明的。
如果他们不逃走,我敢说出不了这个正月十五,城内的汉人就能反水,让他们连走的机会都没有。这说明什么呀?各位将军,元军的士兵也是人,欺负老实的怕硬的,现在已经开始惧怕咱们啦!”
“哈哈,老杜你说的太对了,以前宋军一看到蒙古骑兵腿就软,恨不得立刻掉头就跑,那样还怎么打仗?可实现不一样了,小股的元军根本没有胆子防守,哪怕咱们不去攻打,他们都不敢在停留片刻,这是从心里怕了咱们!”
益阳常德兵不刃血的回到宋军手中,襄阳南面还有荆州荆门两座重要的城市,尤其荆门是襄阳的南大门,一旦有失襄阳马上就会陷入被动。
襄阳在吕文德手中死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