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崛起》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宋崛起- 第10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赵天佑转念一想又道:“坊间的传言可能是真的,附近元军能够统辖的州县之内,连挖地的锄头都被收缴,他们缺乏铸炮的材料,看来用量是非常大的。”

    文天祥接着道:“自从赵将军从泉州归来,炮弹的生产数量已经赶上来,城头配备的炮弹基数已经和战前相持平,防住元军的攻击已经没有什么大碍。

    但是我们守城有余进攻不足的弊端,依然没有什么变化,骑兵马匹数量上涨,可是骑兵素质提高缓慢,拉到野外和元兵对拼的话,我们还是处在下风。”

    凌震脸上一红,有点不好意思,当初说了大话,只要有马匹就能拉起一支骑兵队伍,现在赵天佑给他新增了三万匹马,他手里却已经没有娴熟的骑手。

    其实这个已经超出他的能力,宋人就是习武的富裕之家,也没有多少马匹可以日夜操练,何况现在的兵员以乡间普通百姓居多。他们平日里倒是骑过牲畜,不过大多都是毛驴耕牛,也都不是家家都有,骑马的经验更是很少的。

    “这个不怪凌都统,蒙古人自小长在马背上,三四岁就开始摸弓箭,十多年的培养让每一个人都是合格的战士。我们大宋乡民,每天打交道只是锄头,最多是杀鸡的时候挥舞下菜刀,让他们短时间就学会骑马射箭,那是不可能的。

    蒙古骑兵的战斗能力冠绝天下,在他们从草原开始扩张的这几十年以来,辗转万里灭国无数,没有哪个国家能打赢过他们。可是我们呢,改写了他们记录,在广州已经是第三次失败了,以前谁能相信广州能坚持到现在?并且能够一次次的打赢?”

    “是是。”

    厅内的众人连连点头称是,一个广州城支撑了整个大宋的香火不灭,并且有越来越强之势。此消彼长之下,元兵在东南沿海的威慑力直线下降,在南海舰队的无敌传说中,沿海的宋人连连杀死驱赶元兵,可蒙元对于反叛的港口城市无可奈何,无暇组织大规模的征讨。

    蒙元的精锐部队和资源,连同伯颜阿里海牙阿术等大将全都集中在广州,就连元大都忽必烈,每天在朝政上说的最多的,也是广州的战事情况,从临安宋皇国库运来的奇珍异宝,都难以吸引忽必烈的注意力。

    经过不懈的努力和等待,伯颜第一尊万斤巨炮,终于铸造成功。

    本书来自


………………………………

第二百六十一章 万斤大炮的吼声

    第二百六十一章 万斤大炮的吼声

    铸炮完成之后,伯颜心中甚为欣喜,广召军中大小将领官员在校场集合,准备举办一次非常隆重的试炮典礼,正好借此鼓舞一下最近低落的士气。

    揭开覆盖的红布露出万斤巨炮真容,光是一丈五尺长的巨大炮身就震撼了全场的元兵,整个校场之上欢声雷动,元兵元将无不欢呼跃雀。这段时间被广州的大炮打怕了,死伤了那么多人,元兵私下里早就纷纷议论,为何自家没有大炮来对抗宋军,现在终于看到了真家伙,能不高兴吗。

    “天佑大汗、天佑大汗!”

    “杀光广州的宋军!”

    “好威猛的大家伙呀,这开一炮就要几十斤火药吧,还不把天崩一个大窟窿啊!”

    这尊巨炮身下边是装有十六个轮子的大车,需要十六匹马和四五十名士兵配合才能把它移动,真要是前方有个水坑土坡之类的,需要先派出士兵清理,大炮才能安全通过。

    以几千人火热的目光下,士兵们开始往炮膛内填充火药,随着二十斤改良火药一点一点的装填好,一尺宽的炮口内里填充了一颗四十六斤的实心炮弹。

    主导铸炮的工匠就坐在伯颜身后,随着需要试炮的时间马上来临,他脸上的神色也越来越凝重,因为这也是决定他命运的时刻,他心里一直忐忑不安坐着没有底的轿呢。

    原来七尺炮膛的神勇大炮,发射距离和威力严重不足,无法对城头形成有效的威胁,后来的方案改动过好几次,伯颜一直不太满意,最后加长炮身扩大口径,发射实心铁弹的方案得以通过。

    这也是敌人的不断进化,会促使另一方的进步,就是伯颜决定采用实心铁弹的方案,都是提前几百年的技术。成熟发射实心炮弹的技术,也是在元后大明朝中期才得以重视发展,真正的大规模投入实战,都已经到了明朝中后期。

    这就是军事竞争产生的力量,在古代科学技术能够得意发展,也是能够应用到军事目的上,掌权的一方才会投入人力物力去研究,就像今天的伯颜。

    “时辰已到,大炮已经调整好方向,丞相下令吧!”

    伯颜长身而起离开了座位,骑上战马小跑了几步才来到了巨炮的旁边,用满含期许赞赏的眼神,扫视了一遍围在巨炮周边的几十个元兵。

    伺候这门大炮可不是好差事,谁都知道这是改变尺寸后的第一门炮,技术还不成熟,装药量又很大,一旦产生危险的后果,他们连跑的机会都没有。

    “辛苦啦,我蒙古族真正的勇士们,大汗赐福于你们!”

    伯颜看一看百步之外人群,信心满满的喊了一声。

    “开炮!”

    导火索留的很长,今天第一次试炮,要保证点燃以后伯颜有足够离开的时间,四十名炮手也是要闪到左右两边的掩体之后,静静的等着大炮的发射。

    几千人围在巨炮的左右,距离最近的也在百步之外,在等待的这段时间内,人们都刻意的压低声音屏住呼吸,就怕发出声响影响了别人的注意力。

    静、安静的让人压抑,整个校场内外鸦雀无声,大炮左右两边掩体后的士兵,甚至都能够听到导火索燃烧发出轻轻的嗤嗤声。

    “咚!”

    一声震天撼地的巨响,看似非常牢固的炮车,几乎在炮声同时发出喀拉拉的巨响,就像个纸糊的架子一样被震的稀碎,七零八落的散在地上。

    就在六七里外广州城头的宋军,都听得清清楚楚,在讲武堂正和学员们探讨兵法的赵天佑,猛地搁下了手中的教材,一脸严肃的冲出讲武堂,翻身上马朝着北城门狂奔。

    元军校场内腾起的硝烟一片,万斤大炮可以说是发射成功,炮响之后已经有十几队的快马斥候,顺着炮口瞄准的广州方向去寻找弹着点,确定了射程距离,才好判断大炮真实的威力。

    可是现场这一片狼藉也算是败笔之处,对于万斤大炮的后坐力估计不够,要向顺利的移动大炮,看来还得继续费脑子研究。

    “吼吼、吼吼!”

    众多元兵元将沉寂了好一会,才从震惊中醒转过来,围在一起大声的呼喊吆喝,庆祝万斤大炮试射成功。

    伯颜脸上都是笑容,一边对过来施礼祝贺的手下们打招呼,一边安排手下人准备酒席,准备今天晚上大宴三军,庆祝万斤巨炮试射成功。

    可他心里非常担忧,缘由和一直在他身后的铸炮工匠担心的一样。

    炮声和威力是相辅相成的,这门巨炮有着非常大的威力,这个问题是毋庸置疑的,装药量和炮弹重量都是整个世界上的第一名,任何人不能怀疑。

    但是伯颜看出的不止是炮车这个表面上的问题,就是发射后尽快重新瞄准,还有清理炮膛从新装药,一直到能够发射第二发炮弹,这中间有很多难以解决的问题。

    付出如此巨大的代价,集合人力物力历经辛苦,才铸成这一门万斤大炮,如果在一次战争中只能够发射一次的话,那不成了笑话么?但是伯颜现在自己也不敢提出来,只要是明眼人都能发觉的问题,这个责任可是要伯颜自己来承担的。

    盲目的扩大炮口直径,为了实现威力的增强和射程的延长,放弃了大炮的机动性,按照目前的这个威力,就是打造铁架炮车,也不见得能够坚持多久。

    这样的问题,在后世的满清军队中,也犯过一样的错误,但那时候铸造的巨型大炮,都是固定炮位的岸炮,防守的是港口外的船只舰队。当时满清也造了不少巨型炮台,可惜的是盲目上马,等到开战的时间一经检测,却都是缺斤短两的伪劣工程,连一里地都打不出去的射程,对外国的军舰没有造成一点威胁。

    赵天佑站在城头,眼神却已经望向遥遥数里之外,感受到那一队队的元兵斥候,都低着头仔细的在地上查看,好像在搜索什么东西。

    “赵将军,刚才远方有一声炮响,听声音装药量很大,应该是元军在试射大炮,威力不可小觑啊!”

    从远处炮位小跑过来的刘长海,在赵天佑身侧低声的汇报。

    “嗯,他们的大炮铸成了,嘿嘿,这么明目张胆的开炮,真是没拿咱们广州当回事啊!长海,你给我朝林子打两炮,压压他们的气势。“

    “是!将军,您就瞧好吧。”

    本书来自


………………………………

第二百六十二章 最重要的是射程

    第二百六十二章 最重要的是射程

    十门红夷大炮开始加装发射火药,增加一半的火药不会有安全问题,但是不能持久使用,不然会影响炮管的温度和清洁,严重的降低发射效率,所以只有在特殊的时候,红夷大炮才会添加超出标准量的发射火药。()

    这些炮手们看不到几里外的树林,但是在赵天佑的指引下大概的瞄准了方向,搞了一次小小的齐射,算是对元军试射大炮的一点回应。十发炮弹在树林中爆炸,炸死炸伤了十三名寻找炮弹的元军斥侯,这时候他们也在距离元军校场两里之外,发现了那颗被射出去的实心炮弹。

    这颗炮弹要比大炮配用的炮弹轻上一些,按照大炮口径的设计,正常发射的实心铁弹,分量应该控制在六十到七十斤之间。这颗四十六斤的炮弹,是属于一次性的试验弹,目的是炮弹能够飞远一点,让今天的试射结果能够交代过去。

    伯颜对与这广州城头开炮轰击视而不见,绝不因为死伤几个斥候,而影响整体的士气,试射万斤大炮的庆功宴还是要如期举行。在工坊中还有五门大炮正在等着开工铸造,就是因为主管的工匠信心不足,没敢一蹴而就都开火铸造,而是先集中人力精心的造好了一门,等经过了检验再开工铸造后边的。

    “赵将军,元兵的大炮咱们得想办法破坏掉,不能眼看着他们造好了大炮,干等来打咱们吧,可惜咱们的射程还是不够,要是能够直接打到他们大营就好了。”

    刘长海说完也觉得不对,嘿嘿的傻笑了几声。广州的大炮要是有那么远的射程,元兵早就跑回清远扎营了,还能在城外六七里建造大营,安排工坊铸造大炮吗!

    “我们不知道工坊的位置,就是派出几万精兵也不见的能够破坏掉,别忘了那是在十几万元军大营之中,要是那么容易伯颜早就被赶回草原,天下一统早就太平无事啦。

    不过有个法子可以预防,市井传闻元军建造的炮非常大,刚才的炮声也证明了这一点,那样重量的大炮都有一个难以移动的弊端。按照他们大营的位置,元军的大炮也能够打三里左右的射程,你说应该用什么战术怎么对付他们?”

    赵天佑时刻不忘对刘长海的提携,有事没事就拿些问题来了考验他,当时赵天佑等他回答完之后,也会拿出的自己的见解,让他放到一起融会贯通。

    刘长海歪着头想了一会道:“假设他们的最大射程是三里,那么咱们需要考虑的第一个问题,就是让元军的大炮,没有机会靠近三里之内。

    这样他们就无法开炮射击,就是勉强着开炮,也无法杀伤威胁我们城上的士兵。就是勉强能够达到城墙,我们的弹药火器分散布局,内城女儿墙内存贮弹药的方法,都能够避免敌人炮火引起火灾,或者直接命中弹药库。

    不过最有效最直接的办法,还是出城去偷袭元军,捣毁他们的炮管是最有效的,他们只能从新化成铁水铸炮,哈哈,肯定能够气死伯颜。”

    赵天佑点点头道:“你很快看出了问题的最重点,就是让敌人的大炮远离有效射程,那样的话大炮就等于一块废铁,丝毫不能威胁到广州城。最简单最容易做到的,是依靠我们手里的优势武器,把敌人大炮压制在三里之外,只要靠近就会被我们炸毁,而不是去依靠敌人的疏忽大意。

    依靠出城偷袭不是办法,并且可能产生的意外太多,不足以全面控制战局,也无法避免偷袭不成被元兵反杀,太冒险了。你再好好想想,和你的手下们一起商量,每个人都说一说,遇到问题集思广益也是个办法。”

    “是,赵将军,我会尽快拿出可行的办法,一定要把元军的大炮拒之门外。”

    大炮试射之后伯颜信心大增,整日愁眉不展的一众元将,见到伯颜就想低头躲开的众人,也都一扫愁云,在伯颜面前也敢开口说话了。一直提心吊胆的工匠师父,也放下了心理包袱,另外的四门万斤大炮,也同时开工一始铸造。

    这段时间宋军也没有什么反应,伯颜也尽力的约束手下,尽可能的不让他们出营活动,避免在这紧要的时候出乱子,影响了铸造大炮的计划。

    忽然有一天的凌晨,宋军的斥候借着夜色悄悄的出城,几百匹快马带着火油松明,冲到了与元军大营之间的那座树林中,放了一把滔天的大火。

    这时候虽然是多雨的季节,但同样也是天干物燥的大热天,这一片茂盛的树林,也经不住火油松明的助燃,从夜半一直烧了大天明。等到日头高高挂起的时候,那一片树林已经成了黑白分明的一片灰烬,元军也只是在夜里派出了少许的巡逻队观察火情,也没有要救火的意思。

    看着三里之外的树林都被烧了干净,刘长海稍稍的放下点心,这样一来视野变得非常开阔,只要元军大营内的大炮推出来,就很难瞒过广州瞭望塔上的侦查士兵。

    刘长海和手下们商量了好几次,决定调整了红夷大炮的战术分布,八十八门最大口径的大炮,全都被集中到部署到了北城门。以这八十八门红夷大炮的超远射程,来对付元军铸造的大炮,反正你的大炮巨大无比,移动缓慢简直就是个靶子。

    这些红夷大炮的装药量提高五成之后,射程能够轻松达到四五里,但是会降低整门大炮的寿命,不过在这紧要的时候,也就顾不上那么许多。

    用八十多门大炮专门做防范,刘长海投入的本钱也够大了,从此大口径红夷大炮再也没有开过一炮,只等着那传说中的万斤巨炮出现,来打一场大炮对大炮的战斗。

    第五门万斤大炮终于完工,只需要打磨两天炮膛内的毛刺,然后把它架到新作的铁木结合的炮车上,就能开到广州城外够投入实战。

    “丞相大人,丞相大人,襄阳征集来的一百五十车生铁昨夜送到了,数量上远超五万斤,马上又可以接着铸造大炮!”

    阿里海牙手里拿着一封火漆封死的信件,弯腰递给伯颜。

    “还捎来了一封大汗的亲笔信。”

    本书来自
………………………………

第二百六十三章 复兴骑兵

    人人欢迎您的光临;请记住本站地址:,,以便随时阅读《大宋崛起》最新章节。。。

    第二百六十三章 复兴骑兵

    伯颜接过信件并没有当场打开,让阿里海牙心怀的好奇之心落个空,他官职上虽说也是丞相之位,但是自要伯颜不死,阿里海牙永远都要自认是他的下属。

    “嗯,以前不是计划要的五百车吗,这一百五十车怎么能够用?难道你留在襄阳的手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