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白的神色有些难看,在红旗下受教育这么多年,别的不敢说,苏白敢拍着胸脯保证自己是一个善良的人,现在遇见了这种事情,有心想要为乞丐们鸣不平,可是却不知道在哪里下手,只能暗暗的把这件事情记在心里,未来一定会找姚大年讨一个说法!
心里有些乱,挥挥手示意先让文吏出去,还有这个平安银子的事,绝对不能再让他们这么征收了,久而久之鄠县连商人都没有了,那不是变成一个死县了?可是不让收银子,手下这二十几个差役还不得造反,就算是自己用部曲镇压下去,可是这毕竟是在鄠县,他们才是地头蛇啊,唉,头疼的紧!
。。。。。。
天快黑的时候,韩老虎赶着马车回来了,王胖子很是兴奋,看见苏白凑过来小声道:“三位先生都说了,东山起码半座山都说石灰矿啊!”苏白眼睛一亮,这是今天自己唯一听到的一个好消息了吧,转头笑道:“明天我让差役出去贴告示,先招五十壮劳力,先把矿洞挖好”。王胖子欣喜点头,苏白对着韩老虎道:“送三位先生回长安吧”,韩老虎抱拳应是,王胖子紧忙道:“我今天也回一趟长安,三位先生忙活了一下午,晚上我好好招待一下”,苏白也没说什么,点头算是同意了。人家忙活这么久,理应好好招待一下,苏白刚才说送他们会长安,也是因为长安有宵禁,再晚一些城门都关了。
等几人全离开以后,苏白唤过来上午问话的那名文吏道:“你叫什么?”,小吏恭敬道:“回答人话,小人唐雎”,苏白点头道:“以后跟着我吧”,小吏一听还以为自己的耳朵出了问题,等反应过来一慌之下差点跪在地上,激动的说话声音都有些变调了:“是,大人!”、
苏白道:“去写一份告示,县衙招人挖矿,每日八十文钱,中午管顿米饭,加肉!只要五十人,明白了吗?”,唐雎刚跟苏白,自然想把事情办得漂漂亮亮的,拍着胸脯表示没问题。苏白又唤过来王朝,让他这两天就跟着唐雎,好好熟悉一下县里,未来跑腿什么的还得交给王朝呢。
回到房间,点燃油灯,随手在书房拿了两本近两年县志观看,鄠县人口共有一万九千三百二十七人,其中十七岁以上,三十五岁一下的壮年有五千人左右。鄠县下共有七个村子,刘家村,赵家村,候家村,程家村,黄牛村,铁牛村,水牛村,加上鄠县县城,也算是不小了。
县里到还是好说,招工,有水泥作坊撑着,想要带动经济还是可以的,村里就有些麻烦了,一是百姓对土地的执着,他们是几乎不会离开自己的村子的,第二就是现在也没有什么比较值钱的农作物,农村要是想富裕起来,自己还是得下一番功夫才行啊。
看书看到很晚,有睡意的时候,走到屋外,盘膝打坐,按照三寸离的内功心法开始练习,这两日他的气感越来越明显,那些小热点在体内的循环速度也是越来越快,就这两日已经感觉到体力强出了一大截,真要等到随时都可修炼的时候,那自己是不是也能飞檐走壁了?
苏白心中暗暗喊道:“燃烧我的卡路里!”
………………………………
第79章 招人
打坐一直到天快亮的时候,苏白才收功回房,他现在还不想让别人知道自己会功夫的事情,当然了,就他这三脚猫的功夫也确实不怎么样。
王富贵一大早坐着马车回来了,随行的还有他们王家的管家,后面跟着十名护院,护卫着几辆大马车,看车辙的深浅,苏白就明白,里面应该都是银子了,是王家的投资到了。管家恭敬道:“王大人,老爷说这些只是前期投资,不够的还请吩咐我们一声,银子什么的,不是问题”。
苏白咂舌,你瞧瞧人家这话说的多大气,多敞亮!银子不是问题!听着就提气!苏白客气道:“管家奔波辛苦,不知道管家要来,也没准备什么酒食,见谅,见谅啊”。管家低头道:“王大人客气了,老爷已经吩咐小人在贵县买座宅子,定居在贵县,这样交流起来也能方便不少”,苏白继续咂舌,看看,人家大户人家就是不一样!
苏白笑道:“管家,还请跟王老爷说一声,我翻遍了县志,本县只有这石灰石矿,却没有铁矿,铝矿,就是黏土也不太好找,不知道王老爷子,认不认识这卖黏土铁矿的呢?”,管家鞠躬道:“王大人放心,这种小事交给我就好,不过铁矿一向被朝廷严格把控,不知光有铝矿可行?”,苏白笑道:“无妨,铁矿铝矿有其一就可”。
管家鞠躬道:“还请大人放心,三日内必定办妥”,苏白满意点头,这时候文吏衙役们也全来上班了,苏白叫过来唐雎道:“唐雎,去在写一份告示,现在本县招瓦匠盖窑洞,大工每天百文,小工每天八十文,工资日结,中午管饭!”,“日结?”唐雎有些惊讶道。
“按我说的做,去吧”
“是,大人”
唐雎答应一声,进屋内研墨写了一份告示出来,苏白看了一眼,没有什么问题,点头道:“王朝,跟唐雎一起去贴个告示,好好学着,以后这些事情都交给你来办”,王朝笑道:“放心吧,大人,这些小事交给我就好”,两人刚要往外走,苏白忽然想起来一件事,叫住了唐雎问道:“唐雎,县内没有赌坊吗?”。
唐雎疑惑道:“大人想要玩两把?”苏白摇头道:“不是,只是我有些好奇,怎么在街上一间赌坊也没瞧见呢”。唐雎左右瞧瞧没有人在偷听,小心凑到苏白身边道:“大人,之前鄠县是有赌坊的,不过只有一家赌坊,其余的赌坊全部都被挤黄了”,苏白点头道:“他们后台是谁?”,唐雎摇头道:“小人不知,只知道就连姚县令他们也不放在眼里。咱们县里别人都交平安银子,只有那家赌坊,我们却是连问都不敢去问啊”,苏白点点头,能让姚大年不敢言语的人,长安里多得是,来这种小地方称王称霸的人,想来也不是什么大人物。
“大人可还有其他事?”见到苏白发呆,唐雎问道,苏白摇头道:“没有了,行了,你快和王朝去把告示贴上吧”“是,大人”,有赌坊其实是挺正常的一件事,现在的大唐赌坊是合法行为,苏白也不好插手,俗话说民不举官不究,就是这么一个道理。
。。。。。。
“哎,你们看县衙出来贴告示了”
“嗨,无非就是通缉什么江洋大盗之类的吧”
“走,去看看热闹?”
“有什么好看的?在说了你认识字?还是我认识字?”
“这有什么,不就是通缉令吗,不认识字咱还不认识画吗?说不定咱真见过,去县衙还能领赏银呢!”
几个闲汉正捧着个大碗,在墙角吃着饭呢,看见县衙的告示板上贴出告示,都有些好奇,这告示板上可是有一年多没有贴新告示了,上次贴告示还是通知大家现在皇帝已经是李世民的时候。
几位闲汉过去一看,还真不是他们以为的通缉令,上面全是文字,当时有些傻眼,这上面写的是啥啊?一个胆子大一些的闲汉凑近看守的差役问道:“官爷,这上面写的是什么啊?”。差役没好气的道:“招工”,几个闲汉同时一呆,招工?
“官爷,这是服劳役吗?”一个闲汉不确定的问道,差役横了他一眼,却是根本懒得搭理他,让这个闲汉一时间有些下不来台。
光在劳役上一说,李世民可以说是一个好皇帝了,武德二年,啊对,武德就是李渊当皇帝时候的年号,和贞观是一个意思。武德二年的时候,李渊颁布了一个法令,每丁每年交租两石,绢两丈,绵三两。等到武德七年颁布均田制的时候,李渊又详细的制定了规则,就是每丁每年交租粟两石;调则随乡土所产,交绫、绢、絁者,兼调绵三两;输布者,交麻三斤。凡丁,每年服役二十日,若不役,则收其佣,每日三尺。
说简单点就是要交税,没钱每布没粮食的就给朝廷白干二十天的活,比如疏通沟渠啊,或者是修桥补路啊等等一类的,可不要以为这轻松,每年因为服劳役死的人都不少。至于均田制,就是把荒地和没人耕种的弃田按照人头分给百姓,百姓在耕种一定年限,比如十年,二十年后,土地就归百姓所有,当然这些年不是白种的,要交粮税!后来渐渐被土地兼并打垮了,在农耕国家,这也是无可奈何的。
。。。。。。
“哎?你们围在这里干什么啊?”几个闲汉正在猜测告示上面写的是什么的时候,一位老者好奇的问道,几人回头一看,原来是县里的老中医,几人眼睛一亮,老中医可是要给人家开方子的,那他一定认识字啊!
“先生您来的正好,你看看这县衙上面贴的两张告示都是什么意思啊?”刚才问话的闲汉先道、老中医走到告示近前看了两眼道:“县里要招工,找人开采矿石,这个是长期的,只要五十人,每天八十文钱,中午管一顿米饭,顿顿有肉!”。几个闲汉同时吞了一口口水,米饭?还管肉?这,这谁家的工人能有这么好的待遇?怕不是骗人的吧!
老中医继续念第二份告示道:“第二份是找人盖窑洞的,说是要找有经验的大工,每天一百文,小工八十文,也管一顿饭,而且酬劳是日结,当天晚上就给钱,不用害怕拖欠”。
几个闲汉惊讶的都要合不拢嘴了,这,这是什么情况,自己活了这么些年,也没听说过谁家工钱是日结的啊,而且八十文啊!自己房子都会盖,窑洞能难到哪里去?当下就要撕下告示去应聘,让差役眼疾手快的给制止了,没好气的道:“嘛呢?”,闲汉一惊缩了缩脖子道:“小人想要应聘”。
差役眼睛一立道:“你应聘就应聘,你撕我告示干什么?”,闲汉怯怯道:“之前不都是撕告示吗?”,差役没好气道:“之前那是通缉,这次是招人,能一样吗?招五十多人呢,要是来一个就撕一次,我们大人每天得写多少份?报名你就直接进县衙找唐雎,他就是负责招人的,知道嘛?”,“是是是,小人知道了”闲汉点头哈腰道。
其他几位闲汉胆子小一些,想要等等看看他出来以后再说。。。。。。
闲汉进了县衙还有些紧张,茫然的不知道往哪里走,正巧看见一位差役路过紧忙小跑过去道:“官爷,我是来应聘的,外面的官爷说是让我找唐雎唐大人,劳烦问一下,我应该怎么走啊?”,差役嗤笑一声道:“他算什么大人,你顺着这条路一直往里走,走到尽头就是了”,差役伸手指了指靠近墙壁的路,“多谢官爷!”闲汉给差役鞠了一躬,顺着差役指的方向走了过去。
刚才差役指的方向,就是后三堂的方向,也就是平时县令和文吏工作的地方,类似于现代的办公室一样,苏白正在书房看县志,现在三堂犁只有两个文吏在。
“您好,我是来找唐雎唐大人应聘的”闲汉走进屋内道,唐雎看了他一眼道:“我就是唐雎,可别喊大人,在咱们县衙只有一位大人,就是王丑牛王大人”,闲汉也没太听懂,跟着附和的点点头,他上哪里知道王丑牛是谁啊。
“你叫什么,是来应聘什么职位的?”唐雎问道,闲汉挠挠头道:“俺叫乔大柱,是来应聘瓦匠的”,唐雎点点头,在一张纸上记录写下乔大柱三个字,继续问道:“之前建过窑洞吗?”,乔大柱摇摇头道:“没有,俺之前是盖房子的”,汤唯继续点点头。
“小工,每天八十文,中午管顿饭,工钱日结,留下家庭住址,等人招够了会有人通知你开工时间的”
“哎哎,小人住在炊饼胡同,往里数第三个门洞就是了”,唐雎在纸上写下了乔大柱的住址道:“回家等着吧,这两天别乱跑,到时候会有人通知你的”。
“哎哎,那我回家等着了,您忙,您忙”乔大柱倒退着就出了房门,态度恭敬的一塌糊涂。
………………………………
第80章 招工
“哎,大柱出来了”
“大柱怎么样,是不是真的啊?”
“大柱,快跟俺们说说,工钱真是日结?”
乔大柱一出来,一帮闲汉就围了上来,都想知道在里面发生了什么,告示上写的是不是真的。乔大柱揉揉脸道:“应该是真的吧,里面大人给俺登记了信息,说是这两天把人招够了,就通知俺”,几人面面相窥,决定还是先观望一阵在说,给县衙干活,最后一个铜板要不出来的案例实在是太多了,虽然这个告示上面写的挺诱人的,但是吃在嘴里的才叫饼,拿在手里的才叫钱啊。
也是随着这几个闲汉的传播,县衙招工的这件事情传了出去,很多在家闲着的劳力,都来县衙报道,别的不说,工钱可能不给,但是中午那顿饭肯定是能有的吧?自己在家呆着也是呆着,还不如去干活,起码最少也能捞到一顿饭,这也是大部分来报名人的想法,就是大工一直没招上来,长期矿工也没招到,全部都是临时工。
这是苏白交给唐雎的第一件事,唐雎一心想在苏白面前露露脸,这第一件事要是就办砸了,那真是‘太露脸’了。当下亲自出马,来到县里的一位老瓦匠家,好说歹说的可算是把他求出山了,更是保证,绝对没有要不回来工钱的可能性,就算是朝廷不给,他私人也会把钱给垫上。就这才请到了一位大工,人都找齐了,拉来建筑材料,就在东山开工,开始建水泥作坊。
另一方面多招了一些临时工,开始一边挖矿,一边加固矿洞,这可是人命关天的事情,万万马虎不得,现在也不是税收的季节,苏白一天天也没有什么事,县志也全看光了,整日就躲在县衙后院,写着小说剧本,王胖子一天天也是无聊的和苏白一起呆着,偶尔喊上王小宝三人打打扑克。至于工地方面,苏白让韩老虎去跟着,王胖子让他那个管家跟去了,安全方面绝对是没有问题的,现在的人手也全招满了,甚至有很多百姓都在找门路,想要加入进来。
为什么呢?这就要从工地第一天开工说起,当天在老师傅的带领下,二十多名小工热火朝天的干起了活,要说窑洞其实也简单,何况还有苏白给的图纸呢,一切按照图纸盖就好,活也算不上多累。韩老虎这个监工也不催他们,这都是苏白交代下来的,唐雎也让苏白派到工地来了,每天给工人们洗脑,自己家的大人是多么多么的关心百姓,多么多么的天赋异禀等等。
等到中午吃饭的时候,一桶桶的米饭端上来的时候大家眼睛都绿了,现在的百姓多食栗米,大米白面等等平时很少吃,更别说有这种能吃饱的机会,当时一个个嗷嗷叫着装满了饭碗,也不用菜,蹲在一边就开吃,唐雎喊道:“别急别急,后面还有肉呢!”,工人们可顾不上这些,玩命的往嘴里吞饭,等到一桶桶的炖猪肉被抬上来的时候,大家再一次发晕,真,真的有肉?
那一块块在汤里上下沉浮的大肥肉,换做任何一个现代人看见都会觉得眼晕,在大唐民间却是难得一见的美食,尽管现在的唐人很少养猪,也不喜欢吃猪肉,但是对于这些贫苦百姓来说,猪肉还是一种奢侈品,一人一大碗,几乎全是肉没有多少汤,米饭吃没了随便加,一定要吃饱。等到吃完饭以后,还给大家两刻钟的休息时间,说是县令大人说的,吃饭完以后不能剧烈运动,要消消食,可给这些工人们感动的不轻,对县令的好感度是飞快上涨。
等到晚上结工钱的时候,这好感度更是达到了顶峰,每人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