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意是不用愁了。
可他书芳斋怎么办?他葛半城怎么办?
最可怕的是崔氏纸坊新出了一种叫裕罗纸的。葛半城看了,那质量可真叫一个好。比卖给他的崔氏纸好了不知多少倍。
若是这种纸传入了京城被皇上看中了,那他葛半城的贡纸梦就彻底破灭了。他那十万两银子也彻底成了笑话。
这次不能再留手了,别说他是知府的弟子,就算他崔天赐是皇上的驸马爷,这次葛半城也不打算再留手了。
至于贡品这块,葛半城也打算出手了!东京汴梁城那边抓紧时间活动,争取把这个事情办瓷实了。
忙活完了这么多天,眼看离过年越来越近了,崔天赐准备要回去了。
临走之前安排刘贺再去尉迟尚那里印些格子纸,数量嘛,刘贺自己看着办。其实这也是崔天赐变相接济一下尉迟尚。崔天赐不想尉迟尚的年过的太艰难。
欧阳齐林的病情也恢复的差不多了。崔天赐已经答应让他年后就来纸坊,还是做他的账房先生,欧阳齐林自是千恩万谢。
崔天赐又拿出五十两银子,让欧阳齐林先拿回去过年。欧阳齐林说什么也不要,说给了份工作已经是天大的恩赐了,哪里还敢再要东主的银子呢?
崔天赐无奈,只得说将欧阳齐林的奖品,那套价值一百两银子的套装收回。折换成现银一百两给他。
欧阳齐林还是推迟,崔天赐佯作变脸,说他再如此坚持那年后不要过来做工了。欧阳齐林没有办法,这才答应下来。
搞定了这一切,崔天赐开始了返家的路。
马车上是买的干鲜果品之类的过年之物,只是数量却远远大过一般的人家。足足装了两大车。
这里不光是崔天赐自家的过年用品,还有整个纸坊每个工人都有一份。
今年对于崔家来说是丰收的一年,不但建了新的造纸坊,还在杭州城里开了自家的卖纸坊。
崔家的日子好过了,自然少不了各位工人们的辛苦付出。崔天赐就是想告诉纸坊的所有人,崔家好过了,大家都会有好日子过。
城里崔氏纸坊那边,在临来之前崔天赐已经买了过年的物品,每人一份的发放完了。崔天赐每人还给了一份过年的例钱。数量不多每人五百文,领班有一两银子。图的是个喜庆。
崔天赐知道城里的其他店铺并没有这样的规矩。最多是东主心肠慈善的,过年的时候卖什么的就把货底子拿出一些来,伙计们分分,也就各自回家过年。
当崔天赐将东西和过年的例钱发到伙计们手中的时候,都是半大的小子那泪水哗哗的。东主过年发钱那可是开天辟地头一回。
不光是发钱这么简单,自己长这么大,终于可以用自己赚的钱过年的时候给自己年迈的爷爷奶奶,劳累了一整年的娘亲买点东西了。
自己在家人心中也总算不再是吃闲饭的半大小子了,而是能挣钱能顶门立户的老爷们了。
想象着自己回家后在父母面前享受着作为儿子的骄傲。想象着在族人面前为父母争脸,替父母扬眉吐气的自豪。
这个时候又怎么能不热泪盈眶?
马车上崔天赐想着临走时伙计们含泪相送的情景,不禁笑了起来,作东主的能让自己的工人在年底过个踏实快乐的年,这是一件多么开心的事情啊!
紧赶慢赶,终于在天黑之前回到了裕罗村,刚到家门口,父亲就迎了出来。
“我儿辛苦了,快进去吧!家里来了几位客人,你一定想见见!”
………………………………
第一百零二章 武松回来了
更新时间:2013…12…09
崔天赐心中纳闷,有什么重要的客人要父亲这般着急迎接自己?看父亲的样子好像不是专门来迎接自己,说是出门观风更贴切些。
崔天赐知道在门口不方便问,只是吩咐崔喜崔福将自己带来的东西找地方卸下来。随后跟着父亲往后院走去。
“是张东主来了,还带来了你那位朋友。”崔琰边走边压低声音说道。
崔天赐大喜,武松回来了?看来他的伤势已经完全康复了。不自觉的,脚下的步伐就加快了些。
内院客厅之中,三位客人正在端坐喝茶,其中一位头发装束颇似东洋倭人,脑袋上系着一条颇宽的黑布带,面色黝黑。
三位只是喝茶,并不时向外张望,神色中有期盼之色。
崔家父子二人进入客厅,三位客人赶忙起身相迎。
崔天赐一看,这两位认识,都是老熟人了,张金来和钱掌柜,另外一个东洋倭人,看起来有些面熟。
武二哥呢?莫非又让他先留在纸坊那边了?也许是,这样更安全些。不及细想崔天赐往前跨了两步。
“张叔叔,钱掌柜,真是想死你们啦!”崔天赐做了个夸张的表情。
熟不拘礼,张金来和钱掌柜并不在意崔天赐的夸张表情,笑着说道:“恐怕你真正想的是这位老弟吧!”
说罢,张金来手往东洋倭人装束的男子身上一指。
只见这男子看到崔天赐情绪颇为激动,崔天赐仔细一看,这男子不是武松还是哪个?
“武二哥,是你吗?”崔天赐试探着问。
“小恩公,是武松回来了!”
啊,真的是武松?只是这装束怪异了些,想那倭国矮小者居多,像武松这般高大者全国也挑不出几个。武松做倭国人装扮,还真是给倭人长面子。
忽然想起的笑话中就一个说武大郎是倭国人的祖宗。那么说来武松也算是倭人的二祖宗了。
“二哥,伤势可曾痊愈?”崔天赐让武松坐下,然后关心的问道。
“有王执中兄弟的伤药,加上张东主悉心的照料,回去十天左右就全好了。这还跟着张东主的船队出了一趟海呢!”武松欣然说道。
崔天赐大喜,又向张金来询问,原来张金来将武松带回去,并没有立即安排在船上,而是找了个作为补给的海岛。
安排武松在那边先来养伤。要说这海岛还真是个养伤的好去处,陆地上已是颇为寒冷,那里放佛还是春夏之交。
出产也颇为丰富,各类海鲜更是不缺。张金来专门安排了两个人在岛上照顾武松。
远离了大陆,吹着温暖的海风,看着波澜壮阔的大海,武松沉重的心情也开阔了不少,这样一来,他伤势恢复的速度也大大加快,十天的功夫就恢复的差不多了。
等到张金来再次来海岛探望武松的时候,武松说什么也要跟着上船。他知道崔天赐和张金来是朋友关系,自己是背负了命案的逃犯,张金来收留自己是担了干系的。在心中武松总觉得亏欠张金来的。
之前身体没恢复那就啥也不说了,如今身体恢复了,他自然是想做些什么来补偿下张金来。
张金来看拗不过武松,只得答应他上船。没想到张金来这个无奈的决定,却救了他一命。
海上行船,危险处处,除了随时可能会遇到的狂风巨浪暗礁这等自然因素之外,另外一个最大的危险来自于这大海之上生生不息的海盗。
有宋一代,海上贸易盛行,随之而来的海盗生意也兴旺起来。只是随着时代的发展,海盗也开始了文明行抢,只要是商船给了一定的“买路钱”那就可以平安通过。这样商家虽说每次出海都要付出一笔金银,但好歹安全有保障,海上利润丰厚,倒也可以接受。
海盗们也是安于这种生活,虽说行抢收获大,可风险也大,说不定在哪次抢劫的过程中把命就给丢了。
就这样几十年来海盗和海商们形成了一定的默契,倒也相安无事。
就在近几年,海上崛起一伙海盗,丝毫不讲这等规矩,完全是传统海盗的模样。杀人抢劫烧船,无恶不作。
张金来每次出海都不得不自己准备好防御力量,加固船体,备上箭矢之物,以防备海盗。另外尽量少走远洋,在近海活动居多。
这几年张金来运气还算不错,只遇到过小股的海盗,都被他们给打散了,没造成什么损失。
恰恰在武松出海的这次航行中,遇到了海盗主力。这次出海走的稍微远些,近海人多,利润也越来越薄,张金来看最近都没什么危险,便打算冒险走走原路。
说是这次碰巧遇到海盗,其实不然,正是因为张金来的商船,打散了曾经劫掠他们的海盗。这才让海盗们对他格外重视。
再说武松上了商船,初始确实不习惯,在陆地上生活了几十年,突然到了海上,还不是呆一天两天。这下可遭了罪了。
开始几天晕船晕的动不了,吐的把肠子差点都吐出来。要说武松本不至于如此,海船没坐过,江河里的船还是坐过几次的,没见像现在这般反应如此之大。
其实原因很简单,一来武松大伤初愈,身体还很虚弱,二来这海上非江河能比,故而有这等反应也不奇怪。
半个月后,武松渐渐适应,在船上呆的也越来越得心应手,正像张金来所说,船上颇有几个背负命案的亡命之徒。
这些都是江湖行走的人物,性子也豪爽,身上也有一身的武艺,攀谈起来,还有几个江湖人物是大家共同认识的。
这下彼此更为热乎,大海之上只要风向顺,本也没有过多的事情需要操心,当即三天一小宴,五天一大宴,越来越熟络。
武松性子豪爽,为人义气,武艺更不用多说,没多久在这海船之上,便有了名望。
眼看着没几天便到达目的地了,众人更是高兴,武松第一次出海便如此顺利,也是喜上心头。
却没想到就在此时,远方黑压压出现了一列船队。
武松还没明白过来什么情况,船上的老练的水手却知道,大事不好,遇到海盗了。而且看这规模,人手还不少。
等到了进来才知道这是整整十条船的海盗船队,而自己这方则区区是三条商船。虽说海盗船要小些,却架不住船多,蚁多啃死象,船上每个人都知道,自己这方现在是凶多吉少。
………………………………
第一百零三章 海战
更新时间:2013…12…09
武松虽然没打过海战,却打过群架。看眼前的情景,他皱起了眉头。
此时想逃也没有了机会。对方船小速度快,很快便追上了商船,四散围住。
好在现在海盗船还没装备多少大炮之类的远战武器,无非是先用弓箭射,再用船来撞,然后跳帮作战。
海盗一阵弓箭过来,船上梆梆作响,一番箭雨已经有水手负了伤。好在商船专门改造了防护,虽然有人员损伤,却还不打。
商船上也有弓箭,自家水手赶忙还击,可相对于海盗的箭雨,商船的还击杀伤力更小,反而随着船挨得越来越近,用弓箭还击,反而会暴露行藏,让海盗更容易的射击到水手。
看着箭手不断受伤,武松知道这样下去不是办法,只会让海盗把船上的人更快消灭掉。他赶忙大喊,让箭手别忙于放箭。
好在武松已经在船上有一定威望,水手们渐渐放弃了弓箭上的抵抗。
那边海盗看这边抵抗越来越微弱,感觉船上的抵抗人员已经不多了,海盗的船越靠越近,准备跳帮作战。
武松在船上偷眼看到海盗船越靠越近,知道对方马上就要跳船过来。赶忙低声吩咐船上的人员准备作战。
在自己船上,最起码有地利优势,自己人熟悉船上的结构,是打是躲都方便。十条船慢慢将三条商船围在当中,
海盗们口中衔刀,往三条船上跳了过来。
待海盗跳到船上,武松发一声喊,第一个冲了过去。
要说在水中武松或许不是海盗的对手,可在这与陆地没多少区别的船板之上,这些海盗哪里是他的对手。
他这条船跳过来二十几个海盗,他一个人搞定了十来个。一把朴刀是沾着死碰到伤。有武松带头,船上的其他水手胆气顿时壮了许多。
一阵刀枪棍棒之后,上来的二十来个海盗没有几个回去的,不是死就是躺在地上做了俘虏。
等到武松得了空,再看其他两条船上,也是停止了打斗,不过与他们这条船不一样的是海盗成了船的主人。
这次出来张金来并没有跟船,跟船的是他的堂弟张银来。此时他已经吓傻了,如今这个状况,他只等海盗来拿自己了,十条船对着自己这一条,哪还有什么胜算?
此时海盗的头船靠了近来。海盗也是人,形式大好之下,他们也不想白白的多做牺牲。海盗头子出面,只要答应给一条活路,船上的人还不乖乖投降?
事情和他想的差不多,海盗头子靠近商船,亲自喊话,说愿意给一条小船让船上的水手逃生,条件就是放下武器,将俘虏送出来。
船上马上有了回话,说要交换俘虏,只要将商船上的人都放了回来,他们就交出武器,将所有商船交给海盗,自己坐小船返回。
这海盗头子颇有来历,本是宋军水师的一个统领,名叫施斌,经常带着手下一帮弟兄名为官军实为海盗,在大海之上做些杀人越货的勾当。
后来劫杀了一艘商船,却没有想到里面却有官员的家眷。施斌一伙子人劫了财宝,将水手全部杀了丢去大海,将官府女眷奸污之后投入大海。
只是他没想到的是逃脱了一个仆役,这仆役水性还特好,不但逃得活命,还认出了施斌的身份。
直到此时施斌一伙子的恶行才张扬出来。官府自然不能容他,却被他提前得了消息,带着一帮手下,真的去当了海盗。
自从他做了海盗,海盗的名气才真正臭了起来,他丝毫不讲道义,抢了船,人杀光,东西抢光,船烧光。
人送外号“三光海盗”。
此时他不过是想法先诓骗了武松等人,等他们真正上了小船,大船碾压过去,全都会落到海里,喂了鱼鳖。
武松提出交换俘虏,他也没有在意,一挥手将俘虏的水手统统拉了过来,自己站在船头观看。
武松将海盗俘虏也拉到了船头之上,两个船头相接,准备交换俘虏,就在这个当口,武松猛然前冲,接着俘虏的掩护。
在施斌还没看清怎么回事,武松依然到了他的面前。
施斌心中骇然,手底下却是不慢,手中刀立马就照着武松砍了过去。
再看武松不躲反冲,一下就往施斌怀中撞去。
施斌虽说是军旅出身,也颇有身手,只是他那身手更适合战场厮杀,这近身搏斗他哪里会是武松的对手。
等施斌反应过来,武松已经到了他右手拿着的刀把处,施斌刀把反转,用刀把来磕武松,却不见武松如何动作,人已经到了施斌的身后,右手处多了把匕首,正顶在施斌的梗桑咽喉之处。
片刻之间形式逆转,海盗头子施斌已经被武松制住。武松喝令海盗将船员放回。查点人数三条船一百五十七人,被杀死者有三十二人之多。
施斌在这群海盗中威望极高,所以他的生命对于海盗来说极为重要。
就这样挟持着施斌,三首商船来到了安全海域。
最后在张银来的劝说之下,武松放回了施斌,并言明今后再不对张家的商船进行劫掠。
张金来说的绘声绘色,如同亲眼目睹。这也让崔天赐真正了解了武松的本事。以前虽说武松杀死过十几个官差,却只是武松匆匆一言带过,哪里像今日听到的如此精彩详细。
“这次多亏了武松在船上,否则我的老本都要赔光了!”张金来感叹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