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画家王盛烈》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画家王盛烈- 第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

前言

    著名画家,美术教育家,美术评论家,关东画派创始人,国画大师,《八女投江》的作者,王盛烈先生,已经离开我们五年了。

    五年期间,人们对他的思念,仍难释怀,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浮云长长长长长长长消。,情意浓厚如海水潮,朝朝朝落,情丝绵长如烟云绕绕,浮云长,长长长消。对他的怀念始终萦绕于怀思绪在心,丝丝缕缕,剪不断理还乱……

    他老人家离开我们已经有五年时间了,五年时间,说漫长也漫长,说转瞬也转瞬,怆然离去时是那么仓促,盼归期又永无时日……

    他如今到了哪里?他的英灵去了何方?人们不禁在四处追问!……

    问苍天大地?千里水天一色,看孤鸿明灭!问茫茫人海?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寻寻觅觅巡巡,凄凄惨惨戚戚……

    他没有走远!,他怎么能舍得我们远去呢!人们眷恋他,他也同样眷恋人们!他哪也没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他就活在我们心中。

    啊!是!他不时的出现在我们的脑海里,他还是倘佯在天地间,浪迹云海内,正用他那如椽大笔,在天地这块巨大画卷上,恣意挥洒,浩然广为,揽山挟水,兴云吐雾,虎啸龙骧,电光闪闪,于无声处听惊雷!

    谈笑间一幅活灵活现的画作便会出现在眼前,纵横**皆如意,陴阖天地任自为!他是画痴更像是画神,欲画尽人间所有一切!方称他心!

    朝霞暮霭,茶余饭后,我经常漫步在他生前供职的鲁迅美术学院内,万籁俱寂,月光下树影婆娑,画室的灯光染亮了教学楼内一扇窗户,那是一个神奇的窗口,仰望去,仿佛漆黑的天幕中开了一个明亮的窗口,从这个窗口望进去,让我们洞察到黑暗后面的光明,感受到宇宙的浩淼……似乎也窥视到一个人的伟大心灵无垠无痕!

    每当这时鬼使神差的我,常常驻足在他那耕者画室前,凝思遐想,每每这时脑海里就会出现他那病魔折磨着的羸弱佝偻身影……然而这身影折射在满墙画作上,又是那么高大!

    是啊,晚年的他还在坚忍不拔,忍着病痛,伏在画案上,孜孜不倦的作画,不管是应人而作还是应时而作,应心而作,他都一丝不苟……笔下的人文景观神奇般应运而生:高山大川仰止,纤纤小草青青,风土人情,世间百态,大事小情……他的思想,灵魂,心血,随着他那神奇的笔端流淌下来,输入他的画作……啊!一个个都有了生命!略略几笔便形神兼备出现在人们面前,他画的人,如见其人,呼之欲出。他画的物,那么有质感,掷地有声。他画的景如临其境,赏心阅目,仿佛能呼吸到醉人的花香。仿佛能感到微风扑面……《八女投江》,《海风》《耕者》《家乡的孩子》……数不胜数!这些著名的画作,正由他的画室走向浩翰的世界,走入广大无垠的人们心间!,

    固然他的思想灵魂是那样超凡脱俗,谈笑时有股子仙风道骨之气,但他不想成神!因为神会高坐在神坛上让人敬而远之,须知神位高处不胜寒,神会孤独寂寞,神女嫦娥尚在舒广袖,七仙女尚却思凡……

    有诗云绝岭高处多风雨,莫到琼楼最上层!

    。

    他是世界名人,是大师,是关东画派创始人……风光占尽!但是他把这些看的很淡,是浮华是过眼烟云!待一切消尽,实实在在的唯有自己!还有他的画作!

    是家乡这块热土,是家乡上的阳光,是家乡的风水,是家乡的纯朴的大众,将他陶冶铸就成,一个有血有肉的人,一个感情丰富的人,一个热爱生活的人。想起来他离我们是那么近,同在一个屋檐下,同在一个饭桌上吃饭,说笑在一起,儿孙绕膝……下棋时一招不慎,也请求缓棋,在儿孙面前,也想玩几把赖的那样的可亲好玩的性情老人!老顽童!

    他认为:这个画家那个画家他最喜欢的是自己的一家,这个会员那个会员他最看重的他是一名家庭成员!真像是光绪老师翁同和写的条幅那样:“涉世无如本色,立身何用虚名”

    古人云:风流得意之事,一过则生悲凉,请静寂寞之乡,愈久愈增意味

    他植根于家乡这块热土,从这块水土吸取营养,茁壮成长;他置身于乡亲们之间,经风雨见世面懂得什么是人间真情!懂得善恶美丑!懂得如何憧憬美好的未来……他离不开这片热土,离不开生活在这片热土上的人们。

    咬定青山不松口,任尔东南西北风!

    他对祖国忠贞不渝,他对人民忠贞不渝!其情可悯,其志可嘉!他不愧是人民的儿子,祖国的骄傲!

    我们为有这样一个出类拔萃的好画家,感到无比骄傲和自豪!为有这样一个慈祥的好长辈感到无比幸福和温暖。

    勿庸置疑,他的那些撼人灵魂,冲击力极强的,百看不厌的不朽的画作,将留芳千古,润泽百世!是留给后人享用不尽的珍贵财富;他本人,他的创作思想,品质,品格,品貌,操守……也将成为佳话,随着他的不朽画作,在世间广为流传!……这更是一笔不小的精神财富!

    他的一生辉煌成就,得到人们的承认和肯定。也得到人们赞扬尊敬和仰慕!人们希望在他的家乡建立一个记念馆,人们希望有一座关东画派创始人的艺术殿堂……

    幽兰袭远,他将得到永生!

    思念敬仰之余,作为他的后人,他的亲人,总觉得有点遗憾,对他老人家,总觉得还有点未尽的事要做……

    虽然关于记念他的文章,人们写了不少,有的文章写的很优美很抒情,字字珠玑,如大珠小珠落玉盘,很珍贵!……但遗憾的是还没有一部表现他一生的文学方面著作!为此我就想写一部关于他老人家的自传体小说。

    人贵有自知之明,笔者才疏学浅,要想表现这样一个伟大的卓有成效的画家艺术家,用文字展现他的思想风貌性格故事……将是很难很难!有点胆大妄为!但是为了达到纪念他的目的,也要发挥一点知难而上的精神……我想通过努力……试试看吧!勤能补拙吗!。

    我认为写好写坏还在其次,能写下来,这是对他老人家最好的纪念方式!这也是做为他的晚辈,应该尽到的责任和义务,基于这一点考虑,还是斗胆拿起了稚嫩苯拙的笔……
………………………………

第一章乱世荒年岁月艰

    1923年,癸亥,民国12年。

    这一年是自然灾害频仍的一年,洪水,台风,旱魔,地震……国内国外均有发生。

    别的先不说,就说地震,据史料记载,地球上就有土耳其,伊朗,阿富汗,日本……发生了地震。

    特别是一衣带水的邻邦日本发生的关东大地震,震惊全世界!据称死伤十余万,无家可归三十余万。

    地震后的惨象,惨不忍睹!连当时反动的腐朽的北洋政府都看不下去了,要放弃前嫌搁置纷争,以贫瘠的国力,支援日本地震灾区,为受灾的日本人民雪中送碳,尽中国人民的一点绵薄之力,解灾民一时之忧!送关怀一国之暖!

    那一年本国灾害也不少!我国西北地区,也有地震发生!加上各地的水灾,旱灾,风灾……广大的农民的日子也真不好过。

    君不见山东河南的灾民离乡背井,扶老携幼,肩挑手推,成群结队断断续续出现在通往东北,或者西北的路上……

    队伍过后,路有冻死骨饿死骨的惨象屡见不鲜,真是惨不忍睹。那情景……真如唐诗所描述的那样――是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千云宵!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然而他们逃亡求生的目的地――地广人稀的东北或者西北,就那么风调雨顺吗?也不尽言!

    且不说西北,历年那里都是干旱少雨。就说东北,西部地区,也在大旱,从打种子落地之日起,就没下过雨。尽管龙王庙前烟火鼎盛,落地的种子仍没享受到半点雨露,数日过后乃至数月过后,还躺在干面的地里做发芽的美梦!绿色的美梦……倒也痴心不改。然而美梦不成,不时天上倒有成片黑……不是乌云而是黑衣老鸹等鸟类光临,地上有流动的……不是水而是成群结队的老鼠驾到,于是不少兄弟姐妹,成了这些鸟类,鼠类盘中餐囔中物。

    再者说季节不饶人啊,错过春耕季节,再想一露头脚展示自己,时令已晚矣。东北地区过了芒种不可强种,更何况早已过了芒种!作物都是有生长期的,达不到生长期,就被秋天的霜剑冰刀肃杀,想强种也是老鞑子看戏――白耽误工夫。

    塞翁失马安知非福。没发芽的还好一些,还能原封不动保全自己颗粒原身,那些仗着先天的优势,或者后天的地理优势,得以抢先从植被里伸腿撂胳膊的……虽说展示了稚嫩手脚,但是等着他们命运更遭!可怜他们费了吃奶之力,顶出地面时,竟是一不小心把自己置身于烈日的烤灸中,水灵灵的身体哪能抵挡热浪的熏蒸,干旱的肆虐!

    大地里,一个个躲没处躲,藏没处藏,被烤的面黄肌瘦。全都耷拉下头,放眼望去,一片片像是烤糊了烧焦了……早早便妖折,断送了小命!

    真是应了《水浒传》里白日鼠白胜唱的那首诗:“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苗半枯焦,农民心里如汤煮,王孙公子把扇摇……”

    旱灾如此,水灾更凶!东南沿海,台风几次登陆,随之而来的就是暴雨倾盆,几天几夜下个不停,真像天漏了似的,一马平川一下子成了水国泽乡。

    自古常言,水火无情。大水过后,真是尸横遍地,哀鸿遍野!

    侥幸活命的老百姓无路可逃,被赶到树上,房顶上……什么叫一片汪洋都不见,什么叫一贫如洗!什么叫彻底绝望……

    面对惨不忍睹的生离死别,谁不痛心疾首,哪个不肝肠寸断!那可真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

    无助的老百姓怎么办?无助的老百姓又能怎么办!只能在生活的重压下苟延残喘,只能在水深火热之中倍受煎熬……

    不过生命力还是很顽强,有一口气就得活着,不能等死,家乡没活路,只能走上背井离乡,沿路乞讨的道路!

    ,

    老百姓因为自然灾害,受尽穷困潦倒颠沛流离之苦!当政的军阀统治者,那些老百姓的父母官又会是怎么样呢?

    他们哪管你背井离乡,哪管路有冻死骨,这些他们全都视而不见,照样是朱门酒肉臭!他们哪管里你老百姓心里如汤煮,依旧高高在上,照样把扇摇……

    当时旧中国,处于军阀割据,军阀们独霸一方,各自为政,他们背后都站着一个帝国主义,给他们出枪出炮,换来主权不断丧失。军阀们野心勃勃,为了一己之私,只管你争我夺。老百姓已是一贫如洗,他们还是兵戎相见。

    直系军阀奉系军阀皖系军阀……混战一团,一会张三赶走李四,一会王二麻子又取代了张三……走马灯似的,真是你方唱罢我登场!谁把老百姓的生死冷暖放在心上!

    不管也倒罢了,对老百姓的苛捐杂税总该开开恩,困难时期总该高抬贵手吧!然而……苛政照样猛于虎!可也是,老百姓你怎么不换位思考一下,没有苛捐杂税,他们怎么能养活军队?没有明取豪夺,怎么会保他们衣食无忧,花天酒地!

    军阀们心如蛇蝎狠如狼!残酷的压榨,连骨头渣子也要榨出二两油来!不容老百姓有一丝反抗……谁反抗就杀谁的头!他们认准了谁都怕死的这个理!胡作非为!

    但是他们却不明白,物极必反的道理,水能载舟也能覆舟!老百姓能养他们,也能起来推翻他们!人怕逼马怕骑!反抗是死,不反抗也是死!杀头又如何!官逼民反,历史上农民起义屡见不鲜,陈涉吴广就是一个代表!还有黄巢,李闯王……历届的改朝换代,就源于这个原因!

    走投无路的穷老百姓,面对冰火两层天的世界,能不怨声载道!能不铤而走险……随有女的逼良为娼!男的起义造反!管他什么娼妓土匪!管他另类不另类,管他杀头不杀头,民以食为天,吃饱肚子要紧!

    可怜的旧中国,有着悠久历史,有着优秀传统,古老文明的国家,如今也已是满目疮痍!

    生活在这片热土的勤劳善良的中国人民,被生活所逼,竟都成了所谓无恶不作的刁民!

    当时北方就是这样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重压下,国民意识在沉伦,道德在伦丧!可叹!可悲!

    北方战乱不断,民不聊生,南方是什么样呢!不管怎么说,那时南方有一颗光辉耀眼的政治明星,革命先驱者孙中山先生,人民能好受一些,起码呼吸会顺畅一些……

    不容否认他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满清王朝,,终结了两千年的封建统治,民主共和日渐深入人心,好像漫漫漆黑夜,人民似乎看到一线曙光。

    但是,革命并不彻底!革命者还没有唤醒麻木的广大民众,没有蓄积足够的大众力量,还没有形成自己的真正军队……只能依靠军阀打军阀!而军阀们也不傻,岂能白被利用,也在用他的民主共和的招牌,来铲除异己,扩充势力,所以打来打去,倒头来,还是军阀的天下,仍然打不出一片自己的天地!南方的人民照样生活在军阀统治的水深火热之中!

    不过南方开放的早,当然这种开放是在帝国主义的炮舰威逼下才开放的!是屈辱的城下之盟。但是,不管怎么开放的,客观上,打破了清廷的闭关自守政策,几个口岸犹如几个窗口,使得人民看到了外面的世界,使得人民接触新鲜事务机会多了起来,再者一些先进的知识份子从国外留学回来,痛心疾首国家的封建**,落后,腐朽,衰败!民主,自由成了口头禅,在他们的宣传影响鼓动下,人们反抗意识逐渐觉醒,人们开始不满军阀统治的现状,思想空前活跃,思进步,思变革,思富国强兵!屏弃落后,追求先进,反抗剥削压迫意识逐渐加强!一股股涓涓细流,逐渐汇成潮流!

    特别是苏联十月革命一声炮响送来了马列主义,一部分先进的知识分子觉醒了,在马列主义思想理论指导下,成立了中国**,并领导了风起云涌的工人运动,和不断暴发的农民起义……一波接一波,一波胜一波!

    1923年,也是历史上世界经济进入危机的一年,工厂倒闭,大批工人失业。经济危机也像是一场瘟役,也殃及到中国。

    中国当时虽然是落后的农业大国,基本属于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但官僚资本,洋行,民族资产阶级方兴未艾!这些企业也难幸免,同样也是受到外界冲击,工人大批失业。

    中国的工人前身大多数都是失地的农民,受灾的农民,迁徙流亡的农民,他们被迫涌入城市做工,他们一无所有,靠卖力气生活!成了一群无产者。他们一旦失业,生存便是个严重问题!成为社会不稳定因素。

    因为经济危机的蔓延,便有生计无着大批的无产者,浪迹在街头,他们要生存!他们要工作!他们知道单枪匹马无济于世,懂得团结就是力量!他们最能也是最好的表达意愿的形式就是搞群众集会示威游行!他们最好的反抗形式就是罢工!

    当时罢工浪潮风起云涌,这一年就有震惊中外的京汉铁路大罢工,持续一年多久,参加人数达三十万!震惊中外!

    旧中国在沉沦,但是沉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