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魏食货志》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魏食货志- 第4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善哉行此诗客游之感,忧来无方,写忧剧深。末指客游似行舟,反以行舟似客游言之,措语既工复活。

    杂诗二诗以自然为宗,言外有无穷悲感。

    至广陵於马上作魏志:黄初六年,幸广陵故城,临江观兵,戍卒十余万,旌旗数百里,因於马上作诗。本难飞渡,却云一苇可航,此勉强之词也。然命意使事,居然独胜。

    寡妇潘岳寡妇赋序曰:阮瑀既没,魏文悼之,并命知旧,作寡妇之赋。指是篇也。

    燕歌行广题曰:燕,地名。言良人从役於燕,而为此曲。和柔巽顺之意,读之油然相感。节奏之妙,不可思议。句句用韵,掩抑徘徊。短歌微吟不能长,恰似自言其诗。古诗源卷五

    陈祚明

    子桓笔姿轻俊,能转能藏,是其所优。转则变宕不恒,藏则含蕴无尽。其源出於十九首,淡逸处弥佳。乐府雄壮之调,非其本长,间学孟德。惟大墙上蒿、艳歌何尝二首,谐臻其极,愈多局张之迹。气不充,故局;力不及,故张。然极其体量,亦克赴之。至於丰神婉合,掩映多姿,觉亦擅独造之胜。魏文帝诗如西子捧心,俛首不言,而回眸动盼,无非可怜之绪。倾国倾城,在绝代佳人,本无意动人,人自不能定情耳。

    十五,汗漫萧蓼,结句有致。

    善哉行於讲堂作,强学孟德做语苦心,亦未必自然,亦未安。调未能健,差得不弱。

    铜雀园,淫鱼二句,生动。东、西、南三字已变宕出之,又伏一北字於淫鱼飞鸟之下,何其故作态度若此。虽非一篇中所重,未为佳处,然正是有意为之。藏排比字面於中,而使人不觉,令识者览之,作一笑也。於何知之於其用南字知之。

    折杨柳行,音节高古。四五日语便作致,速则太速,迟则太迟,此之谓速矣。茫茫非所识,正使果尔,亦复何叹此意含蓄,校下文所辨尤深。子桓言神仙则妄言也,疑神仙则但疑也,不似孟德有沉吟之心。凡诗中言神仙有二途:高士真切怀想,失意人有托而逃。如此,则芝丹鸾鹄,都非浮响。舍是妄谭,皆所谓躭词章,无意旨者。故诗以由衷为贵矣。

    燕歌行二首秋风萧瑟天气凉篇此七言一字一韵体,又与柏梁不同。柏梁一句一意,此连绪相承。后人作七古,句句用韵,须仿此法。盖句句用韵者,其情掩抑低徊,中肠催切,故不及为激昂奔放之调,卽篇中所谓短歌微吟不能长也。故此体之语,须柔脆徘徊,声欲止而情自流,绪相寻而言若绝。后人仿此体多不能佳,往往以粗直语杂於其间,失靡靡之态也。别日何易会日难篇次篇便不及首篇之婉约,然犹不失风韵。

    陌上桑极仿孟德,荒荒苍苍,其情悲苦。稍稍句佳,足知从军之久。

    秋胡行前后屡呼应,章法圆警,一日三秋之思,言之极为切至。

    上留田行此与日重光同一体。中间三字,文势却不可驻,须极流走,使紧接乃佳。此篇语亦古质不羣。

    大墙上蒿行大墙上生蒿,荣华无久时,以比人生寿命不得长,乃反极陈为乐快意,淋漓铺叙,情极畅,词极雅。无端写剑一段,文情横姿。驳犀二句,生动之甚。又无端说冠一段,长短不齐,咸自谓美,本排而变,多非有余,少非不足,并擅。淋漓如此,淋漓之极,忽然为乐苦迟,使人不觉自悲。如作赋者劝百而讽一,劝不百,讽不切。文欲跌宕灵快,立言之体自应尔也。如此言悲,乃真足悲。雍门言琴,不先列不能使君悲一层便不畅,文势欲飞舞生动,不得此法,未有能飞舞者。写剑说冠所以为无端者,人所快意,在身所衣、口所食及浮生美色耳,今列衣食於前,才各一语,藏声色於后,亦不过数语,独将服饰中摘出冠剑二事,极意摹写,此何为者总之,取致不欲寻常,将人所不加意者,偏为著意,所谓於闲处点染,将衣食声色或倂在前,或倂在后,则文气亦板。今偏疏疏落落散缀前后,何等变宕口腹所尝止一句,身体所服独增貂鼲二句,又在口腹句下,何等参差此皆先秦、史记做古文妙法,非韩、柳以后所知。诗家长篇定须得此结构方妙。盖长篇须有章法,法密则整,变则动,密之极而后能变,不可废此不讲,漫然执笔也。为乐常苦迟以下,一篇正意,却只用数语结之。盖长篇常患散漫繁冗,冗则卑,故结处最宜坚峭。使中晚唐人为此,再加淋漓畅写,则拖沓不成章法矣。古文亦然,过秦论仁义不施仅二句,柳子厚梓人传刺刺不休,高卑之别也。

    艳歌何尝行无乃亦怀皇皇畏人之意,未受禅以前所作耶通篇用意在少小以下一段,翻纵笔为快乐,令极畅,此亦章法反正之妙。小弟独无官爵,所以独无忧。使常手作此,首句下便接长兄云云矣。反先提饮醇酒,炙肥牛,作此无端语,趣绝。男儿一解,结上度下,力密,语又极悲凉。

    月重轮行名言古调。

    黎阳作三首朝发邺城篇命意居然得体,苦雨之叹已具。殷殷其雷篇遵彼四句,喜其雅切。辚辚六句,备极生动。千骑随风靡篇魏诗常调。起六句语法,自非晋人可及。

    於谯作此所谓建安体,华腴之中,妙能矫健。罗缨二句,便觉班坐林立,非一二人,生动有态。

    孟津平调亦有声节,铿锵可听。
………………………………

第81章 铜雀台廿三

    王尧衢

    燕歌行魏文代为北征者之妇思征夫而作。妇人感时物以起兴,言霜飞暮落,鸟亦知归,独我君子客游不返,令我思之肠断。又代为我君子度其客中必至之情,则必慊慊思归也,必一恋故乡也,而何为淹滞他方,使妾茕茕独守者。其归与否,谅非君所得专,是以使我忧之甚,而泪下沾衣。卽欲解忧乎,乃抚琴而秋声发悲,短歌而吟声难续。又视此明月照牀,清秋长夜,皆伤心之侯也。柔肠婉转,仰瞻双星而问之曰:尔之遥遥相望也,又独何辜而限於河之无梁乎此诗情词悱恻,为叠韵歌行之祖。

    善哉行魏文因征行劳苦而作。言采薇欲以疗饥,而为溪谷之风霜所苦。见彼猿鸟成羣,物各自适,而我独栖迟异地,故乡望断,徒增悲耳。言山则有崖矣,木则有枝矣,凡物皆有定向,而独忧之无定,人所难知。既又转曰:夫人生天地之间,寄也,何必多忧;今我不乐,日月其除。国风之所以伤也,我宁忍任岁月之如驰而自苦哉以行舟之似客游,亦取柏舟余意。策马被裘,驰驱自适,即诗中以遨以游之意也。夫人生忘忧自适,又奚必裘马翩翩,始称佳境亦魏文之所有事乎尔。古唐诗合解卷三

    何焯

    燕歌行秋风之变,七言之祖。魏世已作燕歌行,十六国之机兆动矣。极於梁元帝,而文武之道尽於江陵之败。

    善哉行丕他日诗云:寿命犹乔松,谁能得神仙。遨游快心志,保己终百年。其言皆如此岂复存子孙黎民之远图哉。以诗言志,文帝之志荒矣。风俗衰敝,不待何晏、王弼之徒出焉。高山有崖二句,崖与枝,以比气纇之同,注非。

    芙蓉池作丹霞一绝,直书即目,自有帝王气象,合结语恰似文帝生平也。丹霞夹明月二句,托兴与子建公讌诗同,写景亦有云霞之色。寿命非乔松,收足夜游。遨游快心意,即君知吾喜否,意丕之所见如此,其语偷,不似民丵主,吴人以劵其不十也。

    杂诗二首西北有浮云篇此篇恐子建夺嫡而自言欲为泰伯而不能也。既是於黎阳作,则非自谓征吴而至广陵也。漫漫秋夜长篇俯视一联,清新万古。义门读书记文选卷三

    沈德潜

    孟德诗犹是汉音,子桓之下,纯乎魏响。子桓诗有文士气,一变乃父悲壮之习矣。要其便娟婉约,能移人情。

    短歌行此思亲之作。

    善哉行此诗客游之感,忧来无方,写忧剧深。末指客游似行舟,反以行舟似客游言之,措语既工复活。

    杂诗二诗以自然为宗,言外有无穷悲感。

    至广陵於马上作魏志:黄初六年,幸广陵故城,临江观兵,戍卒十余万,旌旗数百里,因於马上作诗。本难飞渡,却云一苇可航,此勉强之词也。然命意使事,居然独胜。

    寡妇潘岳寡妇赋序曰:阮瑀既没,魏文悼之,并命知旧,作寡妇之赋。指是篇也。

    燕歌行广题曰:燕,地名。言良人从役於燕,而为此曲。和柔巽顺之意,读之油然相感。节奏之妙,不可思议。句句用韵,掩抑徘徊。短歌微吟不能长,恰似自言其诗。古诗源卷五

    陈祚明

    子桓笔姿轻俊,能转能藏,是其所优。转则变宕不恒,藏则含蕴无尽。其源出於十九首,淡逸处弥佳。乐府雄壮之调,非其本长,间学孟德。惟大墙上蒿、艳歌何尝二首,谐臻其极,愈多局张之迹。气不充,故局;力不及,故张。然极其体量,亦克赴之。至於丰神婉合,掩映多姿,觉亦擅独造之胜。魏文帝诗如西子捧心,俛首不言,而回眸动盼,无非可怜之绪。倾国倾城,在绝代佳人,本无意动人,人自不能定情耳。

    十五,汗漫萧蓼,结句有致。

    善哉行於讲堂作,强学孟德做语苦心,亦未必自然,亦未安。调未能健,差得不弱。

    铜雀园,淫鱼二句,生动。东、西、南三字已变宕出之,又伏一北字於淫鱼飞鸟之下,何其故作态度若此。虽非一篇中所重,未为佳处,然正是有意为之。藏排比字面於中,而使人不觉,令识者览之,作一笑也。於何知之於其用南字知之。

    折杨柳行,音节高古。四五日语便作致,速则太速,迟则太迟,此之谓速矣。茫茫非所识,正使果尔,亦复何叹此意含蓄,校下文所辨尤深。子桓言神仙则妄言也,疑神仙则但疑也,不似孟德有沉吟之心。凡诗中言神仙有二途:高士真切怀想,失意人有托而逃。如此,则芝丹鸾鹄,都非浮响。舍是妄谭,皆所谓躭词章,无意旨者。故诗以由衷为贵矣。

    燕歌行二首秋风萧瑟天气凉篇此七言一字一韵体,又与柏梁不同。柏梁一句一意,此连绪相承。后人作七古,句句用韵,须仿此法。盖句句用韵者,其情掩抑低徊,中肠催切,故不及为激昂奔放之调,卽篇中所谓短歌微吟不能长也。故此体之语,须柔脆徘徊,声欲止而情自流,绪相寻而言若绝。后人仿此体多不能佳,往往以粗直语杂於其间,失靡靡之态也。别日何易会日难篇次篇便不及首篇之婉约,然犹不失风韵。

    陌上桑极仿孟德,荒荒苍苍,其情悲苦。稍稍句佳,足知从军之久。

    秋胡行前后屡呼应,章法圆警,一日三秋之思,言之极为切至。

    上留田行此与日重光同一体。中间三字,文势却不可驻,须极流走,使紧接乃佳。此篇语亦古质不羣。

    大墙上蒿行大墙上生蒿,荣华无久时,以比人生寿命不得长,乃反极陈为乐快意,淋漓铺叙,情极畅,词极雅。无端写剑一段,文情横姿。驳犀二句,生动之甚。又无端说冠一段,长短不齐,咸自谓美,本排而变,多非有余,少非不足,并擅。淋漓如此,淋漓之极,忽然为乐苦迟,使人不觉自悲。如作赋者劝百而讽一,劝不百,讽不切。文欲跌宕灵快,立言之体自应尔也。如此言悲,乃真足悲。雍门言琴,不先列不能使君悲一层便不畅,文势欲飞舞生动,不得此法,未有能飞舞者。写剑说冠所以为无端者,人所快意,在身所衣、口所食及浮生美色耳,今列衣食於前,才各一语,藏声色於后,亦不过数语,独将服饰中摘出冠剑二事,极意摹写,此何为者总之,取致不欲寻常,将人所不加意者,偏为著意,所谓於闲处点染,将衣食声色或倂在前,或倂在后,则文气亦板。今偏疏疏落落散缀前后,何等变宕口腹所尝止一句,身体所服独增貂鼲二句,又在口腹句下,何等参差此皆先秦、史记做古文妙法,非韩、柳以后所知。诗家长篇定须得此结构方妙。盖长篇须有章法,法密则整,变则动,密之极而后能变,不可废此不讲,漫然执笔也。为乐常苦迟以下,一篇正意,却只用数语结之。盖长篇常患散漫繁冗,冗则卑,故结处最宜坚峭。使中晚唐人为此,再加淋漓畅写,则拖沓不成章法矣。古文亦然,过秦论仁义不施仅二句,柳子厚梓人传刺刺不休,高卑之别也。

    艳歌何尝行无乃亦怀皇皇畏人之意,未受禅以前所作耶通篇用意在少小以下一段,翻纵笔为快乐,令极畅,此亦章法反正之妙。小弟独无官爵,所以独无忧。使常手作此,首句下便接长兄云云矣。反先提饮醇酒,炙肥牛,作此无端语,趣绝。男儿一解,结上度下,力密,语又极悲凉。

    月重轮行名言古调。

    黎阳作三首朝发邺城篇命意居然得体,苦雨之叹已具。殷殷其雷篇遵彼四句,喜其雅切。辚辚六句,备极生动。千骑随风靡篇魏诗常调。起六句语法,自非晋人可及。

    於谯作此所谓建安体,华腴之中,妙能矫健。罗缨二句,便觉班坐林立,非一二人,生动有态。

    孟津平调亦有声节,铿锵可听。
………………………………

第82章 铜雀台廿四

    郭茂倩

    《古今乐录》曰:《十五》歌文帝辞,后解歌瑟调“西山一喝高”“彭祖称七百”篇。辞在瑟调。乐府诗集卷二十七《十五题解》

    《乐府解题》曰:后人哀而赋之,为《秋胡行》若魏文帝辞云:尭任舜禹,当复何为,亦题曰《秋胡行》。《广题》曰:曹植《秋胡行》但歌魏德,而不取秋胡事,与文帝之辞同也。同上卷三十六《秋胡行题解》

    《古今乐录》曰:王僧虔《技录》云:“《折杨柳行》,歌文帝西山古默默二篇。”今不歌。同上卷三十器《折杨柳行题解》

    魏文帝《饮马长城窟行》云:泛舟横大江。因以为题也。同上卷三十八《泛舟横大江》题解

    《古今乐录》曰:王僧虔《技录》云“《煌煌京洛行》歌文帝《园桃》一篇。《乐府题解》曰:晋乐奏文帝“夭夭园桃,无子空长”,言虚美者多败。

    魏文帝诗曰:漫漫秋夜长,烈烈北风凉。辗转不能寐,披衣起彷徨。彷徨忽已久,白露沾我裳。俯视清水波,仰看明月光。又曰:草虫鸣何悲,孤雁独南翔。郁郁多悲思,绵绵思故乡。《秋夜长》,其取诸此。同上卷七十六《秋夜长题解》

    陈岩肖

    魏武魏文父子,横槊赋诗,虽遒壮抑扬,而乏帝王之度。《庚溪诗话》卷上

    吴曾

    舍弟之称兄称弟曰舍弟,亦有所本。魏文帝与钟繇书曰:是以令舍弟子建,因荀仲茂,时从容喻鄙旨。《能改斋漫录》卷二

    摩苍天东方朔《七言》:折羽翼兮磨苍天。魏文帝《芙蓉池诗》:修条摩苍天。故李贺诗云:殿前作赋声摩空。同上卷七

    睹木兴叹魏文帝《柳赋》:在予年之二七,植斯柳乎中庭。始围寸而高尺,今连供而九成。桓温北伐,经金城,见为琅琊时种柳,皆已十围,慨然曰:木犹如此,人何以堪乃知睹木而兴叹,代有人矣。同上卷八

    周必大

    辩人生如寄出处苏文忠公诗文少重复者,惟人生如寄耳十数处用,虽和陶诗亦及之,盖有感於斯言。此句本起魏文帝乐府,厥后《高僧传》载王羲之《与支道林书》祖其语耳。朱翌新仲《猗觉寮杂志》乃引《高僧》及南齐刘善明事,似未记魏乐府。《二老堂诗话》

    刘克庄

    后村诗话魏文帝《善哉行》云:人生如寄,多忧为何,今我不乐,岁月如驰。当操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