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山门异类》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唐山门异类- 第3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南无阿弥陀佛,小友果然身具佛心,汝学自神秀大师不成?”突然,窗外有人高宣佛号,一个须眉皆白的老和尚走了进来。

    “方丈。”见到老和尚进来,定明大和尚也坐不住了,起身施礼,面色讪讪。

    “见过严法师。”杨弘毅也正色到,赶紧起身施礼。

    看着门外进来一个扫地僧的人物,定明又叫他方丈,心想此人莫不是天镜寺的方丈,自己抢了他门下如此能打的双花大红棍,会不会被他一套返璞归真的满级罗汉拳给带走?

    “见过严法师。哲未曾学于神秀上座,只是自己胡乱念了几部佛经,胡乱批讲些,贻笑于方家,不知大师何时来的?”陆哲心中也有些打鼓,赶忙上前施礼道。

    “从小友诘问定明佛陀是否无所不能开始,某便在门外,听闻小友之禅宗妙法,还望小友恕罪。”老和尚恭恭敬敬地施了个礼,俨然把他当做另一宗的传人,和他平起平坐地的人物了。

    施完了礼,老僧接着开口道:“昨日,统军府遣人送来贺礼,说是鄙寺定明于统军府拜师高人,特来相贺,老僧一时好奇,不请自来,还望小友恕罪。”

    “哪里,哪里,哲非释教之人,只会几部佛经而已,定明大师心向佛法,欲拜小子为师,哲不过一黄口孺子,哪敢收大师为徒,之前就与大师说好,来去自由,拜师一说,还是作罢。”完了完了,对方的领导果然找上门来了,看到自己把定明忽悠得喝酒吃肉,找自己算账了,陆哲赶紧声明,拜师非他愿,人你可以领回去。

    “佛门乃方便之门,来去自由,小友倒是深得其中三昧,小友有此弘扬佛法的大胸怀,老僧岂会让小友专美于前耶,况且某在门外听了许久,小友之佛法,已然深得禅宗三昧也,定明能拜小友为师,是定明前世修来的福报,定明,汝听好了。”严法师突然提高了声音,很有些佛门狮子吼的意味。

    “汝五年前于天镜寺出家,老僧就对汝言讲,汝之本性,不宜修我净土宗之法,今日汝得禅宗大法,是汝之大幸,小友世外高人,传汝大法,汝当心怀感激,以师事之!”

    没想到老和尚看着如此老朽,此时却声若洪钟,陆哲更加肯定了此老僧会武功的事情,定明也唯唯诺诺,点头称是。

    “方丈大恩,只是,只是此后,定明还能回天镜寺么?”定明泣拜到。

    “佛门广大,来去自由,痴儿,还未悟耶?”老和尚须髯飘摆,一副世外高僧的模样。

    “定明谢严法师大恩。”定明此时已经泣不成声,只是不住向老僧磕头。

    “好了,起身罢,你我出家之人,这世间之情,无须介怀。”老僧一席话,定明只得乖乖地站起,在旁边垂手侍立。

    “恭喜贤弟,恭喜定明大师,严法师,今日大师来此,何不与说些佛法,好让弘毅领教大师妙法。”看着场面突然变得煽情起来,世家出身的杨弘毅,赶紧在旁边打着圆场,让旁边尴尬的陆哲恨不得抱着他亲两口。果然是好“盘友”,够意思。

    “哲也想聆听大师妙法,还请大师不吝赐教。”陆哲赶紧对着严法师行了个大礼,一副求知若渴的样子。

    “也好,今日听到小友禅宗妙法,尤其是刚刚心动之说,老僧心有所感,想起禅宗一桩公案来,老僧试讲之,与小友互相印证。”老和尚盘腿而坐,缓缓开口道。

    我信你个鬼,你这个糟老头子坏得很,听到老和尚不讲净土宗的佛法,反而说起禅宗的公案,陆哲顿时明白老和尚的意思。

    这态势,就是要辩难了吧,看来严法师对于自己收了定明还有有些芥蒂,虽然他说了不在意,但是外人看来,就是他净土宗不如禅宗的意思,而陆哲这个岁数,须眉皆白的严法师不好用净土宗的佛法来辩难,而用禅宗之法,这意思就是我虽然是净土宗的人,但是我就要用禅宗的佛法来跟你辩难,在你最擅长的方面跟你辩难,这就像是辅助跟中单中路solo,输了不丢人,赢了666。

    另外,公案这个字眼,一般来说就是某些狗屁倒灶的事情吧,陆哲心中暗叫凶险,既然是公案,一般都悬而未决,用这个来辩难,不管输赢,其身不正的禅宗,首先在名义上比净土宗更加不堪,这也是定明和杨弘毅看看,禅宗本身就不干净,不是我净土宗不如禅宗,是你定明没有悟性,领悟不了我净土宗大法,只得去本身就不干净的禅宗了。

    教派之争,真的凶险呀,果真是刀刀见血,寸步不让,陆哲不由得感叹道,我一个赤松子的门徒,怎么跟你净土宗的大和尚辩难了,这不符合辩难的基本法啊。

    事实上,关于教派之争,比世俗的争斗更加凶险和冗长,往往都是几百年起算的。因为这是话语权之争,且不说臭名昭著的天主教和新教之争,宗教裁判所的恶名,简直连中世纪的毛子们闻风丧胆,就是在佛教八宗之间,有人拜文殊,有人拜药师,有人拜普贤,还有个拜弥勒的,有个下属机构叫做白莲教。。。。。。。。。

    每一宗都想证明都想证明自己所拜的佛才是最牛的,教派之间,谩骂,造谣,暗杀都是轻的,为了传教,很多宗教就竭力获取政治权利,通过给钱给物造势,更不要说白莲教这种造反专业户了,都是企图通过这些行为让自家的宗派成为国教。

    宗教斗争本来就不干净,再加上政治,就更加肮脏了。想想欧洲的那些红衣主教们吧,国王登基都要问过他们。

    这股风气。一直蔓延到后世。不得不说,儒家很牛逼,一切不接受儒家思想改造的宗教都无法推行,后世的佛教已经差不多佛皮儒骨,跟印度的原版已经完全是两样了。但是更牛逼和英明的,是我们的宗教政策,让上帝的归上帝,彻底杜绝了宗教干涉世俗。不得不说,比起其他制度,社会主义就是具有一定的先进性的。

    “大师请讲,哲洗耳恭听。”陆哲打定主意,决定如果严法师说出一些他不懂的,就用后世的毒鸡汤反怼,反正禅宗讲究一切出于心,自己怎么说都行,实在不行,就再来个青年问禅师。

    严法师行了个礼,缓缓开口道:“相传弘忍为付衣法,命弟子们各作一偈以呈,神秀上座作偈云:‘’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弘忍认为未见本性,未付衣法。此桩乃汝禅宗一公案,不知小友作何解?”

    我擦,陆哲心中暗叫侥幸,如果是其他的,自己可能就GG了,是这一段的话,那么对不起,我就要得罪一下你了。

    于是陆哲也施了个礼,缓缓开口道,“神秀大师求法之心甚切,毕生想要弘扬禅宗,已经成其心中所障,正合佛家八苦之求不得之苦,依哲看,此偈可略作修改,可略略得些许弘忍大师之本意也。”

    “哦?不知小友如何修改此偈?”严法师倒是很惊奇,禅宗作为一个新兴的宗派,因为其学说,已经吸引了不少信徒,号称北禅宗之祖的神秀并未得到弘忍的衣钵传承,让新兴的北禅宗从根上,有不少让人诟病之处,佛门里很多人认为神秀并未得到弘忍真传,更有激进的认为他已近魔道。之前严法师问他是否学自于神秀,就有投石问路的意思,幸好陆哲说并未学自于神秀,不然老和尚就可以说你师傅都没有得到禅宗五祖的衣钵,你学自于他,怕不是歪嘴和尚把经念歪了。

    “哲以为,此偈应改为——”陆哲拖长了声音,心中再次对还未出生的慧能大师说了声对不起,这才缓缓开口道。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此语一出,石破天惊!
………………………………

第五十五章 关于定明同志的思想改造工作(完)

    果然,这四句话一出,所有人仿佛中了集体大沉默术一样,均沉默不语,默默咀嚼着四句话,越咀嚼越觉得微言大义,真乃佛家至理。

    这四句话能够霸占qq签名很多年不是没有原因的呀,看着众人的反应,陆哲有些促狭的想。

    原本神秀的佛偈的大概意思就是,弟子的身体如同是菩提树,心灵就像一座明亮的台镜。(这是出自捻花微笑,禅宗以心传心的第一宗典故)要时时不断地将它掸拂擦试,不让它被尘垢污染障蔽了光明的本性。

    这几句虽然很妙,但是看官发现没有,这神秀上座当时还有一种隐隐的傲慢在心里,老子身体好似菩提树一样高洁,心灵像是镜子一样明净呢吗,虽然需要时时擦拭(自我反省),但是比你们凡人厉害多了。

    这就像后世那些有信仰的人整天自我感觉良好,对于那些没有信仰的人嗤之以鼻的感觉一样。典型的小家子气,半壶水响叮当。

    所以,当时的禅宗五祖弘忍听了之后,就亲自对他说,神秀你这个小同志还差点火候呀,这种理解,还在佛法的门外呀。始终得不到菩提妙法。

    后来,慧能大和尚听到之后,远在千里之外的他,做出了菩提本无树的佛偈,托人送给弘忍看,其意思就是菩提乃是智慧的象征,本来就不是指菩提树,明镜是指内心,本来都是清静之物,怎么会有尘埃呢。

    高下立判。

    而且最牛逼的是,慧能是不识字的,能做出这种佛偈,只能说明天生具有佛心。

    虽然慧能同志这句话也犯了消极主义思想的错误,但是在这个时代是受到追捧的,比起神秀来说,更加贴合禅宗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的思想。

    但是后世人大多不知道的是,五祖弘忍还是批评了慧能,这个批评也很有意思,颇有点点化的意思,当慧能的佛偈传到五祖那边的时候,满屋的大和尚就惊呆了,觉得这慧能简直是学霸,这该是满分答案了吧。没想到五祖看了慧能送来的佛偈之后,将鞋擦了擦,说:“亦未见性。”因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既然清静何必有偈。

    意思就是慧能小同志也没有完全明心见性啊,既然你都说人应该对世俗物质无所执着,才有可能深刻领悟佛。既然你如此清静,没有执着,为什么又执着的做了佛偈,千里迢迢送来,想要来获得我的衣钵呢。

    用大俗话来说,小同志,你这样有点怀着孩子装chu,当技师又想立牌坊的意思啊。(鹤年少时读到这里,不止一次在想,如果当时有个和尚抖个机灵,交了白卷,岂不是就满分?这难道是弘忍对佛祖拈花一笑,不立文字,以心传心的cos?)

    慧能后来听到弘忍的回答之后大彻大悟,终于得到了弘忍的认可,成为禅宗六祖,虽然鹤私下觉得弘忍有点矮子里拔将军的意思,但是不可否认,无论是神秀,慧能还是弘忍,都是牛逼的高僧,佛学家,思想完全可以吊打很多人。

    特别是弘忍,真的看人特别准,神秀大和尚果然对于禅宗六祖的位置执念深重,当他听到慧能得到弘忍的传承之后,竟然派十几人追杀慧能,没想到弘忍传法当日,就让慧能赶紧闪现逃走,成功地让自己的思想传播了下去。

    慧能后来逃到了南方,创办了南少林,没错,就是那个南少林,出了方世玉洪熙官,几十棍僧,帮助俞大猷打了倭寇的南少林(说道这里,鹤想提一句,俞大猷真是个牛人,打仗厉害,武功高,后世流行的,棍乃百兵之祖,枪乃百兵之贼……这一系列的总结,就是他的《剑经》里面提出的,当时倭寇刀非常锋利,经常把人一刀两断,俞大猷带着一帮和尚扛着熟铜棍无脑平A过去,一棍下去,别说刀被打断,倭寇的脑浆子都被打出来了,可惜被东林党所害,后来戚继光戚爷爷得到俞大猷的指点,创造出了戚家刀,遂大破鬼子,不,倭寇)。

    虽然这四句佛偈在弘忍看来还是有些装逼的意味在里面,但是吊打这帮人,完全绰绰有余,就像三级的龙破斩虽然没办法秒肉山,但是秒个血薄的奶妈还是没有问题的。所以,在场的众人都一副沉迷禅意,不可自拔的意味。

    “小友果然深得禅宗三昧,有此一偈,禅宗后继有人矣。”沉默了许久,严法师第一个打破了沉默。“此偈与我净土宗的‘一切众生心性本净,性本净者,烦恼诸结不能染着,犹如虚空,不可玷污’暗合,殊途同归。”严法师高宣佛号,一脸微笑的看着陆哲,一副於我心有戚戚焉的样子。

    “佛法一道,本是殊途同归。”陆哲也回以微笑。

    “哦,老僧洗耳恭听小友禅宗高论。”辩难的规矩,一问一答,现在该陆哲出题了。

    “哲哪里有什么高论。”陆哲谦虚地说,发现周围的人都一副你又装逼的眼神看着他,这才继续开口道:“哲只看过几部佛经,能记得就是一部心经,当日定明听到此经之后,遂起拜师之念的,实非小子之功,今日与大师论佛,小子只得将此经诵出,与大师印证一番了。”

    “哦?还有此段缘故,老僧静候小友的妙音了。”

    “见笑,见笑,实乃哲所会不多之缘故,大师且听好了,‘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陆哲没有办法,只得把自己唯一会的佛经再背一遍。

    ……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随着陆哲清越的声音念完了整部心经,屋里再次陷入沉默。

    嘿嘿,要的就是这个效果,陆哲暗戳戳地想,如果说之前菩提本无树的佛偈只是类似青钢利剑的之类的利器的话,那么这部心经,就是玄铁重剑这个级别的武器。

    重剑无锋,大巧不工就是说的它,在佛教的三藏十二部为数近万的经典中,心经是字数最少、内涵丰厚、流传广远的经典,从后世到处都可以看到心经,就可以看出来此经的地位。此经已经超越了禅宗的思想,高度概括了法华经,楞严经之类的经典,微言大义,可以说是佛宗第一经也不为过。

    “得此一经,老僧死而无憾矣,若是老僧再年轻二十栽,定会如定明一般,拜于禅宗门下。”严法师双手合十,低头行礼。这便是宣称此次辩难,严法师认输了。

    不由得严法师不认输,对于此时的和尚来说,心经的效果简直是降维打击,听到前半部,严法师已经明白,这场辩难,自己彻彻底底地输了,不仅是自己输了,有此一经,哪怕是净土宗,也彻底输给了禅宗,信奉了大半生的净土宗竟然输了,饶是老和尚早已八风不动,也不禁面露悲色。

    “小子不过拾人牙慧,此经微言大义,小子也不甚懂呢。”看到严法师已经认输,陆哲心中既难过又高兴。

    看到这么一个老人,发觉毕生信仰的东西被打败的时候,任谁都会难过的,高兴的是自己打败了净土宗。

    不得不说,佛教后来发展到后世的模样,净土宗要付很大的责任,原因就是净土宗为了发展信徒,宣称人皆有佛性,可以通过供奉三宝的行为,来消除自身的业。就是说,哪怕你不懂佛理也没有关系,不信佛也没关系,只要烧香拜佛,供奉和尚,就可以消除自身的业。

    听着是不是很熟悉,是不是跟天主教的“赎罪卷”很相似?在这方面,东西两方的宗教不约而同地采取了同样的手段,不过中国儒家势力太强大,净土宗后来被同化了而已。

    究其原因,还是话语权的问题,后世阿三的国度为什么乱,鹤觉得很大原因就是佛教,众所周知,阿三的种姓制度,出自于印度教,第一阶级是婆罗门,就是僧侣,第二才是刹帝利,就是贵族,第三是平民,第四才是贱民,佛教虽然成功的车翻了印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