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选择一个好的储君,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是多么的重要,但是微臣今天说的并不是如何去选择一个好的君王,而是如何从根本上让这个国家才能真正的走向长治久安。天『』籁小说。2“
一听杜荷说出这番话,李世民当即就有了浓厚的兴趣,他点了点头说道:自古以来多少君王都梦想着自己建立的王朝能够长治久安,永远的存在下去,朕自然也是这样想的,但是很你说的一样,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这是自然规律,不管是谁都无法左右,虽说朕期望着我大唐可以永远的存在下去,但是,朕觉得这不过是天方夜谭而已,永远也不可能的事情,因此朕就想听听你说的,让国家真正走向长治久安的办法到底是什么。“
杜荷暗暗想了想觉得李世民说的话,一点错都没有,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永远的存在下去,这个世界上也没有这样的事情,于是他便说道:“陛下或许也知道一个国家真正需要走向长治久安,需要达到很多条件,满足各方面的要求,先最为重要的就是让百姓们丰衣足食,陛下也知道自古以来多数情况下都是官逼民反,秦朝末年陈胜吴广起义,虽说最终结果是失败的,但是却导致了天下大乱,再加上秦二世残暴不仁,民生哀怨,最终导致暴乱控制不住,二世而亡。汉朝末年,黄巾起义,随后又是三国之乱。“
李世民若有所懂的说道:“你说的没错,朕一直对朝中大臣们说这样一句话,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便是这个道理,因此,朕自继任一来,体恤百姓,轻摇赋,就是希望能减轻百姓身上的负担,让百姓们能丰衣足食,就好了。“
杜荷暗暗的李世民点了个赞,和李世民说的一样,他在这方面确实对百姓们挺好的,最起码没有那样繁重的苛捐杂税,于是杜荷接过话就说道:“想要让大唐帝国永远存在下去,不止是需要让百姓们安居乐业,丰衣足食,另外最重要的一个问题就是限制皇权,我想这一点,陛下很有可能会想不通,或者是难以想象吧。“
听完杜荷的话之后,李世民立即脱口说道:“这个所谓的限制皇权是什么意思。“
杜荷喝一口茶水,抹了抹嘴说道:“陛下应该知道,按照我们大唐如今现在这种体制,陛下一个人就可以做主整个大唐所有的事情,陛下是英明的君王,恕臣说句不好听的话,陛下能保证子孙后代都能想陛下这样英明,仁爱,从而让我大唐帝国流芳百世,流传千年吗?“
李世民想了想,便摇摇头说道:“子孙后代的事情,谁也不能保证,汉朝时期,高祖刘邦建立汉朝,可是百年之后,汉朝还不是一样灭亡,所以朕觉得子孙后代的事情,谁也说不清楚,谁也预料不到。“
杜荷继续说道:“所以说,如果限制皇权的话,说不定可以做到这一点,大唐真正的长治久安,流芳百世,也不是不可能的,所谓的限制皇权,就是将陛下手中的权利分担给一些大臣,比如说陛下可以将手中的事情,分门别类的交给长孙无忌大人,我岳父房玄龄,我父亲杜如晦等。“
杜荷深吸一口气继续说道:“比如长孙无忌大人主管尚书省,底下有六部,户部,礼部,吏部,兵部等等,假如这一年某地生水灾,那么长孙大人就会按照以往的救治经验,迅的下旨让各州府开始进行救治,而陛下只需要点头同意这件事情,他们就会按照各自需要做的事情,去做就好了,放粮食的放粮食,搭建简易房屋的建造房屋,组织百姓撤离的进行撤离,同时给百姓治疗急病的治疗疾病就可以了,各个部门都有条不絮的进行着,那么陛下还有什么顾虑吗?当然这就牵扯到了另外一个事情,那就是朝廷要建立各种各样的制度,用来约束各位臣工。“
李世民闻听杜荷这番话,当即有些震惊,各个部门去做各自的事情,建造房屋的去建造房屋,救治灾民的救治灾民,放粮食的放粮食就可以了,那么剩下的一个问题就是需要有一个主事的人去监管这些事情就好了,不过这个用制度约束臣工是什么意思呢?于是李世民还是有些迷茫的说道:“用什么样的制度,约束臣工呢?“
杜荷缓缓说道:“这个所谓的制度牵扯到方方面面的事情,比如说商业方面,大唐经常有外国使团来做生意,那么我们就需要定制一些制度,用来约束他们,比如说给他们定制关税,当然还有一些其他比较复杂的东西,这些都是需要时间慢慢熬,才能完善这些制度的,并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
李世民想了想说道:“如今前来我大唐做生意的外国使团是越来越多,我们大唐商税这一块,却不怎么高。“
杜荷点了点头说道:“所谓,为了提高我们大唐的商税,必须加强商贸方面的税率,当然面对我们大唐商户的话,尽可能的要保护他们,毕竟我们要赚取外国人的钱,来装满我们大唐百姓们的钱包对吧。“
听到这里,李世民爽朗的笑了起来说道:“朕就知道你没什么好心,不过朕有些奇怪,为什么你的百里飘香在我大唐境内只卖五十两,而在高丽,新罗等国家却要卖五百两呢”
杜荷哈哈笑着说道:“陛下有所不知,隋朝时期,我中原人曾经三征高丽无功而返,百万将士尸骨堙灭在高丽国土,而无法回国,如今高丽等国臣服在我大唐之下,尚且无虑,但是如果有一天高丽趁机叛乱的话,微臣一定要血洗高丽,将我百万将士尸骨待会中原,对于陛下所说的百里飘香为何在高丽卖的这样贵,那是因为微臣要从经济上将他们打败。”
听完杜荷的话,李世民有些感慨,是的杜荷说的没错,想当初隋炀帝三证高丽的时候,他才十几岁,而他的父亲也曾经为了征兵,绞尽脑汁,结果又怎么样的呢?所有去征战高丽的将士们,都葬送在高丽的国土上终生无法在回归国土,可是杜荷所说的这个用经济来制裁又是什么意思呢?
于是李世民有些郁闷的问道:“贤婿所说的这个用经济制裁是什么意思。”
杜荷缓缓说道:“陛下也知道,高丽这个国家依附在大海旁边,国内土地开荒比较少,粮食产量比较低,他们大多数的百姓们基本不能做到自给自足,所以大多数的高丽人基本上都是从我大唐购买粮食和一些基本生活所需用品,不管是平常的衣物,还是生活必需品,这些大多数的东西,都是依靠商人从大唐进购而来的,所以,微臣所说的这个以经济制裁的意思就是,我们将他们的经济命脉把握竹,如果哪一天我们大唐不在让商人贩卖粮食,衣物,茶叶,白酒等东西到高丽的话,陛下想一想他们能坚持一个月吗?就算他们能坚持一个月,可是两个月,三个月呢?他们会怎样。”
听完杜荷的话,李世民真的不敢想象,如果大唐真的对高丽实行经济制裁的话,那么高丽会怎么办,高丽的百姓会怎么办?那么这样下去的话,高丽肯定不战而屈了。李世民从来没有想到打仗竟然可以这样就将一个国家给灭了。
杜荷继续说道:“其实这样非常简单,陛下再想一想,他们高丽矿产业并不达,金银这种东西,都必须从我大唐运送,所以我之所以将白酒卖的这样贵的原因就是,他们那些贵族都用金钱买了我们的酒,茶叶,丝绸,拿什么去制造武器,箭矢呢?当他们国家的人从骨子里都懂的享受的时候,陛下再想一想,等到那个时候,高丽这种弹丸小国,还不是任由陛下拿捏了。”
李世民哈哈大笑着说道:“在你的嘴里,打仗竟然便的如此简单,那要不然你去给朕将高丽拿下来,朕封你个王爷,那又如何?”
杜荷一听这句话,当即有些受宠若惊的说道:“陛下莫要开微臣玩笑了,微臣自问如今还没有那样的本事,就算要进攻高丽,那必须要有舰船,或者是那种能出海的大船,放眼我大唐如今的造船工艺,恐怕还需要个十来年的时间,那时候,我们只要从海上出,打高丽一个措手不及的话,那么高丽灭国那是水到渠成。”
闻听杜荷这番话,李世民有想起了大唐的水师,水师里面的造船匠们,现如今的本事也是一般,要想创造出杜荷所说的那种能出海的船,恐怕还真的是需要等上个十来年的功夫,可是朕能等到那个时候吗?
李世民想了想说道:“哎,真原本以为朕是个圣君,最起码能给百姓带来丰衣足食,给百姓们安稳的生活,最起码不让他们受到其他外族的侵犯,但是今天你的这一番话,当真是醍醐灌顶,朕是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啊。”
一听李世民这句话,杜荷受宠若惊的说道:“陛下,万万不敢这样说,微臣承受不起。不过陛下也自然是千古以来的好皇帝,这点是不用说的,想必千年之后,后人自会歌功颂德,这也不用说。”
听着杜荷这句马屁,李世民有些受用无穷的样子,哈哈大笑说道:“好了,你就不用给朕拍马屁了,关于你说的这些事情,我们还是需要时间,眼下需要做的一件事情,就是在大唐各州府建立你说的那个私塾,事情太多,而且大多数都需要金钱,如果在朕有生之年看到我们大唐百姓丰衣足食,那就足以了。”
………………………………
第二百九十三章:废太子
听着杜荷这番响亮的马屁,李世民有些受用无穷的哈哈大笑起来,继而说道:“好了,你就不用给朕拍马屁了,关于你说的这些事情,我们还是需要时间,眼下需要做的一件事情,就是在大唐各州府建立你说的那个私塾,最近需要去做的事情太多,而且大多数都需要金钱,如果在朕有生之年,能看到我们大唐百姓丰衣足食,那就足以了。”
杜荷爽朗的一笑说道:“陛下放心,陛下承继大统一来,从谏如流,虚心纳谏,居安思危,施行仁政,去奢就俭,轻徭薄赋,举贤任能,更是一举创造了贞观之治,放眼先前历朝历代,陛下都可以说是明君典范,值得后人学习。“
面对杜荷又一记响亮亮的马屁,李世民感到非常受用,大笑着说道:“好了,就不要说这些没用的了,朕自问继任以来,如履薄冰,只希望在朕百年之后,我大唐还能屹立在这片土地上,那就足以了。”
面对李世民这番感慨,杜荷真的不知道该说些什么,这种事情是没有人能够预料到的,就像开头自己说的那番话,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这些都是天数,是任何人都不能改变的。
李世民喝了一口茶水之后,望了望窗外那一缕缕曙光说道:“好了,今天就到这里吧,朕也累了,回宫休息片刻,就要该上朝了,你也准备准备吧,可别迟到了。”
李世民说完话之后,便坐着龙撵走了,尽管来的时候是步行的,但是,这龙撵却一直跟随着他,因为那些宦官们也知道陛下他走一走,总会有累的时候。
待李世民走了之后,杜荷沉重的叹了一口气,暗暗想到看来今天的朝会并不怎么好,最起码杜荷知道今天的朝会,陛下一定会力排众议的撤换掉李承乾的太子之位,这对于那些一直支持长嫡子继承皇帝的官员来说,真的是犹如晴天霹雳一般无二,估计魏征如果知道这件事情的话,说不定会殊死纳谏,不过杜荷知道,现如今来说,李承乾不过是在皇后祭奠的日子,作风不正常而已,如果没有记错的话,李承乾最终会走向谋反这条大道。
黎明的曙光,已经渐渐的照亮了身边的一切,杜荷伸了伸懒腰,将一切的烦恼都抛在了脑后,对于他而言,这些繁琐的事情,不是他应该考虑的问题,最起码现在房玄龄,魏征,褚遂良,自己的父亲杜如晦等都还在朝堂之上,这些事情也应该是他们该考虑的问题。
在丫鬟的服侍下,杜荷穿上了官服,一步一步的缓缓的向着勤政殿走去,一路之上,上朝的人逐渐的多了起来,待来到勤政殿旁边的偏殿时,一些早起的人都已经来了。
杜荷瞧见自己的父亲与房玄龄两人坐在一起,窃窃私语的样子,就走了过去,杜如晦抬头发现杜荷一脸疲倦的样子,当即就关心的问道:“昨夜又是干什么去了,看你一脸疲惫的样子。”
杜荷无奈的说道:“父亲,别提了,昨夜陛下可是深夜驾临侯府,我一个晚上都没怎么睡觉,陛下也是。”
房玄龄从杜荷的话里,嗅出了一丝丝不同寻常的味道,当即问道:“不知陛下昨夜为何会去你那里,说了什么呢?”
杜荷瞧了瞧身边的环境,悄悄的说道:“今天这朝会不同以往,父亲和岳父你们要做好心理准备。”
杜如晦捋着胡须问道:“最少你应该告诉我们这朝会的风向是什么吧。“
杜荷依旧悄悄的说道:“东宫“
杜如晦和房玄龄彼此深深的看了一眼对方,当即点了点头,不在多说一句,这时候恰巧长孙无忌走了过来,热情的坐在一边说道:“你们这翁婿坐在一起说什么呢?还神秘的不行“
杜荷尴尬的笑了笑说道:“长孙伯父说笑了,我们翁婿不过是说些其他事情而已。“
杜荷话一说完,就匆匆的走到一边去了,对于长孙无忌这种老狐狸来说,杜荷可真的不敢在哪里久待,不然的话,昨晚陛下去他哪里的事情,很有可能被长孙无忌给套出来的。
上朝的鼓声终于响起了,三鞭之后,众位大臣们鱼贯而入,向着勤政殿缓步走去,李世民有史以来第一次主动在朝臣们还没有上殿之前,就坐在了哪里。
待群臣见礼之后,李世民缓缓说道:“众位爱卿今日可有本要奏。“
李世民说完话,还不忘记看了看立在自己下方的太子李承乾,看着李承乾一副若无其事的样子,李世民的心再一次的感到从未有过的悲痛。
这时候文臣中长孙无忌率先走了出来说道:“启奏陛下,今日魏征魏大人依旧请假在家修养身体,因此,托微臣向陛下告假。“
李世民点了点头说道:“之前不是派御医去诊治过一番吗?情况还没有转变吗?“
长孙无忌点了点头说道:“魏大人这是陈年旧疾恐怕一时并不能治好。“
李世民沉思片刻之后说道:“还是多派几个御医前去给魏征看看,务必要将魏大人的病情缓解了,另外缺什么药就从宫里取吧。“
李世民说完话之后,长孙无忌点了点头便退了下去,紧接着李世民又说道:“既然众位爱卿在无任何本要奏的话,那么朕就开个头,自朕继承人天下,便立嫡长子李承乾为太子,这些年来,朕悉心栽培,耐心教导,花费了大量的心血和精力,但是太子却咎由自取,叛逆玩掠,先前殴打朕派去的先生不说,昨夜里竟然在皇后祭奠之日,带领东宫侍卫玩什么假扮突厥人的游戏,此种行为不可不罚,因此,众位爱卿今日还是说说该怎么处置吧。“
所有站在当下的大臣们闻听此话,纷纷有些震惊,他们从来没有考虑过陛下要撤换掉太子这一消息,而且从前也没有问听过这样的消息,而今天陛下竟然忽然说出这番话出来,着实让满朝大臣为此一惊。
长孙无忌闻听这个消息,双腿竟然不停使唤的打了个哆嗦,他一直一来都将所有的希望放在自己这个大外甥的身上,对于魏王来说,并没有给予多少的希望,可是,今天陛下却忽然说出这样一个消息,这简直就是晴天霹雳,打得人措手不及。
李世民看着满朝大臣们满脸震惊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