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不如去副山长公舍谈一谈,请先生为为我解惑,这里就交给俨若了。”
朱舜点了点头,两人一起离开了战争总参谋室。
陆军讲武堂的学员们看见太子朱慈烺和工业侯朱舜离开了,只剩下了吕大器一人,不免对于这个战争推演索然无味了。
陆军讲武堂在分析满清的同时,满清也在讨论怎么打下这个中原王朝。
辽东。
山海关。
已经到了立春时节,山海关前还是覆盖着大量的积雪。
在这片冰川雪地的平川上,驻扎着连绵不见尽头的大营。
大营主帐内坐着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三人,端坐在大帐内,商议如何攻下这座天下第一雄关。
凭借他们手上的六万兵马,再加上他们对山海关的熟悉,应该不是很难。
孔有德三人接管的汉八旗,开始的时候不过几千兵马,能在这么短的时间暴涨到六万兵马,还都是甲胄齐全的精锐。
一方面三人确实是难得一见的将才,山海关总兵满桂都十分认可三人的治军才干,另一方面少不了八大晋商如今的四大晋商的支持。
崇祯二年以前,满清需要仰仗八大晋商为他们运送来最紧缺的粮食,八大晋商在满清内部的地位很高。
自从西洋人给他们带来了土豆,不再缺粮食以后,八大晋商和满清只是正常的货易关系,在满清内部的地位下降了很多。
孔有德三人取代满人掌握汉八旗以后,因为朱舜的坑害没有带走一兵一卒不说,穷的还不如老百姓。
晋商生意做的这么大,立即觉察到了机会,找到了孔有德三人。
双方一拍即合,决定狼狈为奸。
孔有德三人有了充足的钱粮,才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拉起一支人数多达六万的汉八旗,还都是穿戴棉甲的精锐。
孔有德三人因为熟悉山海关的山川地理,山海关的兵力分布,山海关武官们的用兵习惯。
就由他们打头阵,也算是为他们名不符实的三顺王,赚来足够的名望。
耿仲明的治军行军作战能力,在整个山海关内都是排在前列的,喝了一口酒嚷嚷道:“咱们趁着晚上看不见,抄一条小路绕过去就是了。”
这条小道是山海关高层武官才知道的一条隐蔽小道,以前都是用来进攻满清的。
现在却要被这三人绕到山海关的另一侧,大明的腹地,乔装打扮前去支援的卫所军士诈开山海关的城门。
孔有德慢慢拨动手里的佛珠,否决了耿仲明的看法:“这件事还需从长计议。”
“孤等要是想在大清国获得长久富贵,绝不能只考虑攻城略地上的得失,还要考虑政事堂的影响。”
“山海关要打,但不是现在打下来,最起码要等到卢象升、左良玉等人的援军快要抵达山海关的时候,再去攻打。”
“而且要抢在他们进入山海关以前,打下山海关,然后装作被卢象升所击溃退出山海关。”
耿仲明实在不明白这里面的弯弯绕绕,一会儿能打,一会儿不能打,一会儿打了还要退,那还打山海关做甚。
孔有德知道自己给耿仲明介绍,也说不清这里面的弯弯绕,说出来他也是不懂。
看了一眼一直没有说话的尚可喜,询问道:“智顺王以为如何。”
尚可喜投靠满清以后,成为了大清国三顺王之一智顺王,更加的深居简出了:“一切全凭孔兄做主。”
孔有德深深看了一眼尚可喜,慢慢拨动佛珠说道:“一切就等睿亲王拿下大凌河堡了。”
………………………………
第五百二十章 工业革命对战争形势的改变
大凌河堡。
这座直插女真腹地的墩堡前。
两名满清亲王坐在高头大马上,遥望那座一个月就修筑而成的巍峨雄关。
披挂一件白色龙纹罩甲的多尔衮就是其中一位,他与这座墩堡的主将曹文诏有着很深的纠葛,曹文诏的妹婿朱舜又和他有着深仇大恨,毫无疑问应该是最想攻下这座雄关的满清亲王。
但他的言论却遭到大部分亲王贝勒的反对,甚至说他这个满清最是能征善战的睿亲王,没了胆气怕了曹文诏。
多尔衮没有建议大清国进攻大凌河堡,反而是提出不进攻大凌河堡,只是围而不攻,山海关也是围而不攻。
派遣一支八旗兵从卢龙道进入中原大地,只不过不是进攻明廷京城,而是去袭击工业之城。
寒风呼啸,多尔衮的白色龙纹罩甲不停的翻滚,此时的他不知道在想些什么,只是静静的遥望那座大凌河堡。
许久后,多尔衮收回了视线:“岳托,本王有预感,工业之城的出现就像中原人的汉朝时期出现的骑兵。”
“取代存在了一千多年的战车,彻底改变了以后几千年的战争形势,工业之城的出现也会改变以后的战争形势。”
岳托虽然是个满人,却没留着金钱鼠尾的辫子,反而是留着发髻,高冠博带。
手里还拿着一只羽扇,加上他长得又面如冠玉,看起来颇像一位羽扇纶巾的中原名士。
岳托不同于那些循古守旧的老一辈亲王贝勒,对于多尔衮的想法十分认同,轻摇羽扇说道:“睿亲王所言极是。”
“大战的双方进行攻城略地,目的无外乎几点,一是掠夺城内的金银、粮食、女人,弥补大军的消耗达到以战养战的目的。”
“二是,州城府城这些治所城池,聚拢着一州一府的民心,如果直接拿下来一州一府的治所,州府就难以凝聚民心了,甚至有可能就此溃散号。”
“接下来进攻这一州其他的城池,就容易多了,不会遭到太大的抵抗。”
“其他诸如山海关潼关这些城池,在于形势险要,是扼守一方的关隘,就算没有金银女人也没有聚拢民心,还是一定要拿下。”
岳托扫了一眼风雪里的大凌河堡,继续说道:“正如睿亲王所说,工业之城的出现,确实会给战争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甚至从此改变战争的形势。”
睿亲王多尔衮和成亲王岳托从晋商提供的那些账本数目,很清楚的知道工业之城的产出。
里面充斥着大量的作坊,也就是被朱舜等人叫做蒸汽工厂的作坊,其中包括了纺织蒸汽工厂、土豆面粉蒸汽工厂、大明军火公司等等各种蒸汽工厂。
仅仅一座工业侯庄子出产的布匹、煤炭、面粉等等吃穿用度,足够顺天府七十万六千八百六十一口,以及京城一百多万口,加起来就是近两百万人所需。
工业侯朱舜庄子里那些蒸汽工厂的出产能力,简直是超乎想象,难怪明人都把工业侯朱舜的那些蒸汽工厂当成了妖术。
多尔衮和岳托都看到了这一点,大胆推测,以后战争形势会有所改变,目光极其的高瞻远瞩。
岳托停下手里的羽扇,继续说道:“只要大清国攻下了这座工业之城,就切断了京城和顺天府所有的粮食、炭火、布匹供应。”
“正如睿亲王所说的那般,战争形势彻底颠覆,从拿下一座座城池变成了摧毁这些出产吃穿用度的蒸汽工厂。”
多尔衮对于岳托能有这么透彻的眼光,一点也不感到意外,大清国能够理解他想法的人不多,岳托绝对是其中一个。
这也是多尔衮一定要摧毁工业之城的最大原因,这还是一座工业之城,如果大明每个州府都有一个工业之城。
明廷的国力将会膨胀到一个难以想象的地步,为了彻底杜绝这种情况,一定要在工业之城只有一座的时候进行彻底的摧毁。
朱舜不在这里,他要是在这里听到两人的言论,一定会这两人给予最高的评价。
近代战争在意识形态上最大的改变,就是从过去冷兵器时代的攻城略地,变成了对工业中心经济中心的摧毁。
只要把一个国家的工业中心经济中心彻底摧毁,这个国家也就没了战争能力。
没想到多尔衮岳托两人已经就看出来了,看出工业革命对于战争的意识形态改变,坚定的把自己的猜测付诸实际。
准备彻底摧毁朱舜刚刚建立的工业之城,也是大明初具雏形的工业中心。
但能够站在山顶看风景的人终究是少数,那些手握重兵的老一辈亲王贝勒,还是固持己见的坚持自身的看法。
就像几百年以后,西方经过两次工业革命已经进入电气时代了,满清还是处于小农经济时代。
甚至是经过一场场战败,签订了大量不平等条约,还是有很多亲王贝勒还是固持己见,不愿意在中华大地进行工业革命追赶西方。
何况现在的大清国对于明廷占据着绝对的优势,那些手握重兵的开国亲王贝勒,更不会赞同多尔衮的想法了。
岳托摇了摇动羽扇说道:“要想攻下大凌河堡少说也要死亡五千人马,这一点大清国的亲王贝勒们都很清楚。”
“只要拿出一条不废一边一卒就能攻克大凌河堡的计策,想必他们不赞同也得赞同了。”
多尔衮轻夹马腹,调转这匹辽东大马的马头,驰骋在雪原上。
正如岳托所说,老一辈亲王贝勒们确实不同意他们的想法,但还有的其他办法让他们同意。
中军大帐。
营帐内摆放着一个个绣墩,坐着大清国一大半的亲王贝勒贝子,正在商讨一个进攻大凌河堡的计策。
可是无论怎么商议,最后商议出来的结果只能是用强攻这个笨办法,使得营帐内陷入了一种僵局。
多尔衮走进营帐内,作为正白旗旗主,直接坐在了最前排的白色龙纹绣墩上,安心等了有半炷香时间。
就在其他亲王贝勒实在找不到什么好办法了,多尔衮开口说话了。
………………………………
第五百二十一章 打下工业之城的办法
多尔衮站了起来,走向那幅西洋人制作的山河走势图,指着大凌河堡说道:“以大凌河堡的城墙险固,还有上面摆放的各种威力强大的火炮。”
“不用本王多说,这些年来想必各位已经见识了大明军火公司所制造的新式火炮的威力,要想攻克这座雄关最少要死五千以上的人马。”
多尔衮说完这句话,顺手一指,指向了明廷的京城方向:“曹文诏是个什么脾气,各位亲王贝勒应该是有所了解,以他那护犊子的脾气。”
“平时一名小小的总旗被围困在城外,他都会率领大军冲过去把总旗救下来,更不要说他的妹婿朱舜了。”
“只要咱们派遣一支骑兵,进攻这里,然后放出消息给曹文诏。”
“就说咱们这一次的目的就是要杀了工业侯朱舜,想必他也没就没有什么心思继续守在大凌河堡了。”
“到时,肯定会给东海的水师发出消息,然后趁着夜晚坐上水师的战船离开这里。”
多尔衮的这条计策是根据人心弱点所谋划的,顿时让其他亲王贝勒们眼前一亮,没有任何人起来反对。
也没有任何人起来争执,显然这条计策已经折服了在场所有的亲王贝勒。
确实已经折服了他们,这条计策对明廷其他将领还不好说,但是对打仗从来没有任何章法的曹文诏来说绝对是一条奇计。
如果不用这个办法的话,将会死五千名八旗兵,还不是汉人士兵。
那可是足足十七个牛录的八旗子弟,谁也不愿意拿麾下八旗子弟的命,去填一座小小的大凌河堡。
虽说这个大凌河堡必须要拿下的,但是他们手里八旗子弟的命何等的珍贵,用来填明廷的那座京城都不划算,何况是一座大凌河堡。
不过,谁去奇袭多尔衮所说的京城却是个难题,现在大清国不像以前了在冬天必须要抢到粮食,没有粮食旗下的八旗子弟们就会饿死一大批。
现在他们已经不缺粮食了,对于奇袭京城已经没有那么迫切了,上一次奇袭京城的遭遇他们到现在还心有余悸,哪里还有人主动愿意去奇袭明廷的京城。
多尔衮瞧见这些亲王贝勒闷不吭声的不说话,就明白是什么意思了,看了一眼那个跃跃欲试的哥萨克骑兵盖特曼:“这条计策既然是本王说出来的,本王当然会去。”
“谁还想去,可以去本王的大帐,三日后本王就会出发。”
哥萨克骑兵的盖特曼屠格涅夫,早就想见识这个遍地是黄金的东方王朝了,毕竟,所谓的大航海时代就是为了寻找马可波罗所说的东方王朝。
西方贵族们哪一个不是以能够用东方王朝的丝绸瓷器茶叶,当做彰显身份的一种象征。
现终于有机会进攻东方王朝了,屠格涅夫哪里能耐住性子,不是用多尔衮多说,他便会带着横扫西方的哥萨克骑兵,跟着横扫东方的八旗兵一起前往东方王朝的国都。
傍晚,屠格涅夫果然去了正白旗大帐,带着一名会说哥萨克话和满语的汉人包衣,通过这名汉人包衣表达了自己的意思。
多尔衮让他带上三千精锐,随着自己的三千精锐,一共是六千东西方巅峰骑兵奇袭朱舜的工业之城。
多尔衮有着锐意革新战法的念头,自从见识了大明军火公司所制造的火炮威力,在他脑子里凭借辽东大马和弓箭足够攻下明廷的想法已经不在了。
意图组建一支强大的火器军,但是以大清国火器局的能力,生产火铳火炮的速度很慢。
勉强可以给重军提供火枪火炮,其他八旗兵是不要想了。
不过,多尔衮和岳托早就想好了应对的策略,明廷有人比他们更希望朱舜去死。
就是那群权倾朝野的东林党,在他们脑子里可没有什么大明在危难之际一定要先为大明考虑,不管他们和朱舜之间有什么仇恨,等到大清国退兵之后再说。
在东林党的脑子里只有争权夺利,大清国入侵又是如何,正好是他们铲除异己的好时机。
岳托已经派人去联络东林党了,这件事早在一年前就已经在做了,东林党也已经传回了消息。
可以从大明的火炮作坊,尤其是能从大明的佛山镇抽调大量的火炮提供给大清国,前提是这些火炮真的要用来进攻朱舜的工业侯庄子。
这一次奇袭明廷京城的兵马,除了三千八旗子弟和三千哥萨克骑兵,还有一部分会使用火炮的汉八旗,以及善于攻城的汉八旗。
总共两万兵马。
这两万兵马全部是一人双马,昼夜兼程,想必能在四天以内抵达那座工业之城。
大凌河堡。
游击将军衙门。
天气不错,曹文诏坐在衙门口的门槛上靠着衙门,手里拿着一个小烟袋。
晒着暖洋洋的太阳,眯着眼睛享受的抽着旱烟,一点也没有满清大军压境的紧张和压迫。
此时的多尔衮和岳托,又是骑着辽东大马在大凌河堡外注视这座雄关。
两人看着那名报信的信使通过一个篮子被吊上大凌河堡的城头,披挂正白龙纹罩甲的多尔衮,以及羽扇纶巾的岳托。
想到曹文诏从信使嘴里得知朱舜会被两万大军围攻的消息,出现的大惊失色,还有要不要放弃大凌河堡的左右为难。
在亲情和忠义之间的艰难抉择。
两人心情就难得的畅快,都是忍不住笑了就好。
多尔衮和岳托太了解明廷那些所谓的忠臣了,不管做出什么样的选择,一定会对所放弃的东西抱有极大的悔恨,甚至抱憾终生。
果不其然,正在悠哉悠哉眯着眼晒太阳,抽着旱烟的曹文诏,‘噌’的一下从门槛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