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的工业革命》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明的工业革命- 第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这么小的年纪就出来做工了,这要是在娘亲的家乡,你那么大的孩子,哪个不是在私塾里读书。”

    朱舜知道娘亲心疼自己,他也更心疼整天辛苦劳作的父母,不过现在好了,有了满满一脑袋的知识,日子肯定会慢慢好起来的。

    朱舜心里已经有了计划,这几天就要先搞出来一个东西,工业革命不工业革命的还另说,先改善家里的生活条件。

    朱舜放下油纸包裹的二两猪肉,笑着说道:“娘,不辛苦,军器局的张大使特别看重我,好日子还在后头。”

    这一点也正是朱忠仁夫妻两个最自豪的地方,不为了别的,儿子被上司看重,比吃了东坡肘子还高兴。

    朱柳氏拿起葫芦做的瓢,从灶台旁边的木桶里舀了几瓢水,倒在大铁锅里:“行了,赶紧出去,灶房里烟熏火燎的。”

    刚刚走出灶房,就听见老爹嘻嘻哈哈的在说些什么,朱舜往门口的方向看了一眼,赶紧打招呼:“二叔。”

    朱舜的老爹排行老大,还有两个弟弟,走进来的这个跛脚汉子,就是朱舜的二叔。

    朱舜二叔以前曾经是山海关的一名军士,后来因为被满清鞑子砍断了脚筋,残疾了,就只能回家了。

    在朱舜的记忆里,这个二叔以前最疼他了,每次领了犒赏,总要先给朱舜买一份桂花糕。

    以至于二叔的亲儿子每次都是又哭又闹,说他爹偏心。

    二叔朱忠义听到朱舜喊了他一声,黝黑的脸庞,咧嘴一笑,一瘸一拐的走了过来,伸出手拿出来一颗不知道放了多少天的枣干。

    朱舜双手接过来那颗枣干,鼻子有些发酸,自己何德何能有幸拥有这么多疼爱他的家人。

    二叔后面还跟着六个少年,全是朱舜的堂弟。

    朱舜的三叔和二叔的性格完全不一样,游手好闲的整天不干正事,却也很疼爱朱舜。

    朱舜撕开枣干,就像以前那样分成七份,一人分了一小点,一起把这个枣干给吃了。

    只是一点小小的枣干,朱舜感觉比自己以前吃的任何东西都甜。

    吃完了枣干,朱舜就带着六个身材高大却很瘦的弟弟,走出了家门,在村子里转悠转悠。

    自从来了明朝以后,这件事就是朱舜最大的乐趣,没办法,谁让他的兄弟多,个个还都是身材高大,带出去倍儿有面。

    站在村口的石桥上,静静的看了一会儿田野风光,估计也快到吃饭的时间了,朱舜就带着六个身材高大的弟弟回去了。

    刚刚走到家门口,就发现家门口围了一堆人,好像是出了什么事。
………………………………

第四章 线膛枪的连锁反应

    朱舜从人群里挤过去,瞧见老爹拿着一根棍子站在门口,对面站着十几个凶神恶煞的喇唬,一群把讹诈别人财物当饭吃的无赖。

    三叔好像是有什么把柄落在他们手上了,为首的那名喇唬,就带着一帮人过来讹诈了。

    朱舜二话不说从邻居家借了一个耙子就冲了进去,六个高大的弟弟露出一副吃人的表情,大吼着冲了进去。

    “狗日的,放开我爹!”

    “他娘的,欺负到我们家头上了,不想活了。”

    “干他娘的,今天不把你们打的尿血,我都不姓朱。”

    朱舜带着几个弟弟转身站在老爹的身后,低声问道:“爹,怎么回事。”

    朱忠仁用棍子指了指前面,毫不忌讳的大声说道:“这些有爹生没娘养的东西,玩了一招紮火囤把你三叔给诓了。”

    “非得说你三叔玩了他娘子,要让你三叔赔钱,张口就是二十两,真敢开口要。”

    紮火囤这个词,朱舜倒是第一次听说,不过听老爹话里的意思,应该就是仙人跳了。

    这些喇唬搞出这么一档子事,就是为了图财,要个二两三两的还能凑出来,这个二十两银子就是把三家卖了也拿不出。

    朱舜感觉这件事不大对劲,应该不只是为了图财这么简单:“爹,我感觉他们应该有别的目的。”

    朱忠仁听到儿子的这句话,满是怒气的脸上出现了一点笑意:“不愧是我儿子,脑袋瓜子这么灵光。”

    “儿子你想的一点也没错,他们倒不是真的为了钱,为了咱们家的祖坟。”

    对一个人最大的报复,不过就是掘了他家的祖坟,朱忠仁想到这群喇唬是为了他们家的祖坟,眼睛都充血了:“咱家祖上是第一批搬到这里的住户。”

    “根据你爷爷说,好像是什么永乐皇帝,谁知道永乐皇帝是谁,反正就是很早很早的时候了。”

    “那时候土地随便选,咱家老祖宗就请风水先生看了一块好坟地,也就是咱家的祖坟。”

    朱忠仁大致给儿子说了一下情况,棍子突然指向了一名穿着青色绸缎的乡绅,破口大骂:“孔有桂你他娘的别躲着当孙子了,有种就出来明说。”

    那名叫做孔有桂的乡绅,‘啪’的一下,合上了手里的仕女腰扇,被人骂了也不生气,笑眯眯的走了过来:“姓朱的,今天这个祖坟你不交也得交了。”

    “知道你个乡野匹夫没有读过书,告诉你一个好消息,按照大明的律法,苦主杀了通奸的奸夫**是不犯法的。”

    朱忠仁就算没读过书,活了这么多年,对于大明的一些律法还是知道的。

    不仅知道,当年朱忠义还亲眼见过苦主杀了奸夫,死死的盯着孔有桂,恨恨的说道:“今天这件事我们认栽了。”

    “不过你给我等着,早晚有一天我会收拾你。”

    孔有桂哑然失笑,无奈的摇了摇头:“收拾我?我们孔家可是这一带势力最大的乡绅,你一个穷光蛋,拿什么收拾我?”

    “别说收拾我了,黄村的里长在你眼里都是了不得的人物了吧,管理十几个里长的粮长,在你眼里更是天大的人物。”

    “听说前两年,你请粮长喝好酒,粮长都没给你面子。”

    孔有桂又是‘啪’的一声,打开了仕女腰扇,面无表情的说道:“在你眼里大到没边的粮长,在孔家面前,只不过是一条摇尾乞怜的狗罢了。”

    “赏他口饭吃,他就继续当他的粮长,不给他饭吃,跪着求我都没用。”

    “你怎么收拾我?别说是你了,这一带谁有这个实力,收拾的了我?”

    “好大的口气。”

    人群的外围突然传来了一道冷哼,孔有桂又是无奈的笑了笑,不怕死的年年有,今年特别多:“谁在乱叫,有本事就滚过来。”

    不用孔有桂说,说话的那个人已经走过来了,人群也自动分开了一条道路,就连凶神恶煞的喇唬也是乖乖的让开了路。

    因为那个人穿着一身绿色官服,绣着鹌鹑补子。

    军器局大使走了过来,挡在朱舜的前面,盯着孔有桂说道:“孔有桂给本官一个情面,这件事暂时揭过去,回头本官把香火情还给你。”

    孔有桂也有功名在身,官帽子比军器局大使还高半品,是个从八品官员,不屑的笑了:“卖你面子,你算老几。”

    “别说是你一个小小的九品大使了,就是正五品的郎中来了,我也不给面子。”

    “孔有桂你也不怕风大闪了舌头。”

    人群外又是传来一声冷哼,看到走过来的这个人,孔有桂还真的觉得风有点大,不过不是闪了舌头,而是迷了眼。

    竟然真的来了一位郎中。

    正五品郎中可是主管一司的大员,怎么会来这么个穷乡僻壤的地方,这让孔有桂都有点怀疑,是不是风大迷了眼睛,看花了。

    看见这位正五品郎中,已经把孔有桂吓的不敢说话,脑袋上冒出了冷汗。

    当他看到正五品郎中后面的那个人,吓的差点跪在地上。

    红色官服,孔雀补子。

    孔有桂哪里还敢在这里闹事,赶紧带着里长粮长还有那些喇唬,灰溜溜的逃离了这里。

    在逃跑以前,孔有桂有一件事实在是想不通,朱忠仁一个小小的窑工,儿子也只是一个铸匠,哪里来的面子可以让正三品中枢重臣给他撑腰。

    朱舜也没想到一个线膛枪,竟然可以惊动正三品中枢重臣,让他跑来这么远拜访一个小小的铸匠。

    平时能说会道的朱忠仁,突然不会说话了,拘谨的站在门口,不知道说些什么。

    别说是朱忠仁了,就是在京城经常见识大世面的三叔朱忠礼,也是不知所措的站在门口,大气都不敢喘一下。

    虽然不知道他是谁,但那可是红色官服。

    朱舜大大方方的拱手道:“多谢张大使和孙郎中了,不知道这位是?”

    红色官服官员不等孙元化介绍,轻捋白色胡须,笑着说道:“老夫,徐光启。”
………………………………

第五章 徐光启哭了

    明代科学界第一大佬。

    朱舜听到这个名字,真是有点震惊,没想到线膛枪竟然把这位大佬都给惊动了。

    知道了这位大佬的身份,朱舜也不觉的破破烂烂的土屋有什么丢人的,大大方方的邀请道:“徐侍郎要是不觉的家里寒酸,进去喝杯茶吧。”

    徐光启没想到一个小小铸匠,气度竟然是这么的不凡,要知道很多贫寒出身的进士,别看读了很多的书,见了他都是战战兢兢的。

    说一句话都不敢,更不要说这么大大方方的邀请了,徐光启更加高看了朱舜一眼:“那老夫就打扰。”

    站在旁边的朱忠仁兄弟三人彻底傻住了,朱忠仁和老三甚至是主动抽了自己一巴掌,看看自己是不是在做梦。

    他们老朱的家门,竟然走进去一位穿着红色官服的高官。

    朱忠仁抽了一下还不过瘾,连续抽了三下,再往院子里看去,还真的走进去一位红色官服大官,傻笑起来:“出息了,我儿子真的是太出息了。”

    看得出来,这位红色官服的大官是为了儿子,朱忠仁兄弟三个带着六个小一辈也不敢进去,就站在门口等着,省的给朱舜添乱。

    徐光启走进这间破烂院子,拿出了那支线膛枪,认真的问道:“这支火绳枪可是你发明的。”

    打从这位过来,朱舜就明白怎么一回事了,不是自己的面子足够大,而是这支燧发线膛枪的面子大:“没错,就是我发明的。”

    “不过,这个不叫火绳枪,叫做燧发线膛枪。”

    朱舜知道他们不明白什么叫做燧发线膛枪,就把线膛枪拿了过来,又要了一份火药和铅弹:“徐侍郎是火器方面的大师,应该很清楚火绳枪的缺点。”

    “发射的步骤太过繁琐,从清理药锅开始,一直到挂引线,前前后后有十来个步骤。”

    “就算是训练的再是有素的军士,起码也要很长时间才能发射一枚铅弹。”

    “这个线膛枪最大的优点,除了射程达到了三百步以上,远远超出了火绳枪一百步的射程,还有一个最大的优点。”

    朱舜为了让徐光启更加直观的看到燧发线膛枪的最大优点,不再空口白话的说了,用行动表演给他看。

    拿出小木锤把铅弹敲进枪管,往药室里倒进火药,只用了两个步骤,就端起来燧发线膛枪对准家里的土墙,开了一枪。

    徐光启注视冒出一股硝烟的燧发线膛枪,脸上出现了愕然的表情,嘴皮子都有点哆嗦了:“两。。。两步,竟然把繁琐的步骤,精简到了只需要两步。”

    徐光启作为明代火器第一人,太清楚这种燧发线膛枪意味着什么了,已经不是将会带来一场变革了。

    一个崭新的火器时代,到来了。

    这就是他们这些研究火器的人,这辈子最大的志向,用火器改变大明王朝的命运,没想到真的实现了。

    已经年近七十岁,在官场起起伏伏了一辈子的徐光启,抚摸着燧发线膛枪的枪身,老泪纵横。

    徐光启也不说话,抱着燧发线膛枪急匆匆的离开了这里,坐上外面的轿子,吩咐轿夫用最快的速度赶回去。

    军器局大使站在旁边看着急匆匆离开的徐光启师徒二人,脸上充满了唏嘘:“这种燧发线膛枪的意义实在是太重大了,你小子看来真的要发达了。”

    军器局大使知道这小子不明白里面的前因后果,主动解释起来:“自从万历年间的萨尔浒大战过后,咱们大明的军队彻底被满洲鞑子们打怕了。”

    “就连大明的内阁宰辅也习惯了失败,处理从边关送过来的公文,只有一种情况。”

    “某某总兵被后金斩杀,某某总兵弃城逃跑,某某总兵投降后金。”

    “但凡是能够斩杀几十名满清鞑子,都是一场大捷。”

    “突然有一天,内阁宰辅不会处理一件公文了,宁远大捷,斩杀敌人数万,杀死后金大汗努尔哈赤。”

    “这个宁远大捷能够胜利的关键,就是火炮火枪这些火器。”

    “所以说咱们皇上登基以后的第一件事,就是重新启用徐侍郎这些擅长火器的臣子。”

    “火炮火枪的地位已经上升了国之重器的地步,怎么改进火器,开启一个新的火器时代,就成了徐侍郎这批人最大的理想。”

    军器局大使突然转过脸来,认真的看着朱舜说道:“而你就是开启这个时代的人。”

    朱舜笑了笑,没有说话,一切尽在掌握之中。

    朱舜看了一眼天色,已经彻底黑下来了,就邀请道:“时间也不早了,张叔在家里吃过饭再走。”

    军器局大使明显也有要事,摆了摆手说道:“饭就不吃了,我今天还有事得赶回去。”

    说完这句话,也是很着急的离开了这里。

    朱舜亲自把他送到了门外,望着那顶轿子,心情大好。

    朱舜不知道的是,晚上还发生了一件事,一件大事。

    这一夜。

    有位红袍高官,夜闯皇宫。
………………………………

第六章 珍妮纺纱机

    第二天,早朝。

    昨晚一夜没睡的崇祯,脸上看不出一点疲倦,精神头十足的坐在龙椅上,接受百官的朝拜。

    金色龙椅坐落在金色台基上,前方摆放着一对铜胎珐琅宝象,寓意着五谷丰登,太平盛世。

    站在临清贡砖上的孙元化,在上朝以前就和老师商量出了一个章程,手持玉笏走出了朝班:“启禀陛下,王恭厂一名奇才朱舜发明了一样线膛枪。”

    “这支线膛枪的威力远远超过普通的鸟铳,对于大明王朝来说,当是一件国之重器,为了表彰这个奇才,臣建议给他封赏。”

    崇祯面无表情的说道:“封他为军器局副使,诸位爱卿以为如何。”

    朝廷的六部尚书,只有礼部尚书不是东林党人,其余五部尚书全是东林党的骨干,东林党可以说是控制了大半个朝廷。

    从今年年初开始,崇祯开始有意扶持徐光启这些西法党人,感到威胁的东林党,每次都极力反对提拔西法党人。

    关于这件事,东林党已经从宫里的一名太监那里,提前得到了消息,也已经商量好了对策。

    五位尚书已经位极人臣了,这件事当然是不能由他们主动开口,就需要一个枪。

    在过去一般都是各司郎中,主动站出来提出反对意见,今天东林党为了震慑西法党人,找到了一个更好的枪。

    一个让徐光启等人怎么也想不到的人,从朝班里站了出来。

    礼部精膳司郎中金之俊,出声询问道:“敢问孙郎中,这个朱舜是什么身份,可有功名在身。”

    金之俊可以说是礼部二把手徐光启一手提拔起来的,他怎么也没想到,金之俊竟然主动投靠了东林党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