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的工业革命》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明的工业革命- 第18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谋划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以目前这个情况来看,谋划不仅要有变动,还与原定的谋划有着很大出入。

    有出入便有出入了,只要能让老百姓在这个寒冷彻骨的冬天过上好日子,少赚再多的银子也是值得的。

    至于大局的走向。

    第二批洗煤厂修筑完成以后,京西可是有着两百个浮选洗煤池,每天喷吐出海量的中煤,工业化的力量足够碾压一切。

    朱舜点了点头,当场就拍板了这件事:“顾兄来的正是时候,第二批洗煤池已经完成了,目前正在修筑第三批洗煤池。”

    “有了这二十家洗煤厂作为依托,煤炭降价以后足够撑到半个月以后了,等到半个月以后又会有一批洗煤厂落成,到时候就彻底不用担心了。”

    镇远侯听到这里放心了,起身离开了这里:“煤炭降价关乎无数老百姓的活路,越快办成越好,就不在这里打扰贤弟了。”

    “还请贤弟尽快安排人,把煤炭送到京城。”

    镇远侯清晨与朱舜商量完煤炭降价的事宜。

    下午。

    一辆又一辆运送煤炭的马车进入了京城,这些马车并不是从京西过来的,而是从镇远侯等几位勋贵在京郊的庄子里出来的。

    京西距离京城可不近,还要驮着大量的煤炭,一上午的时间到不了京城。

    这一辆辆马车里装的煤炭,是镇远侯手里最后一批存货了,大致能够支撑三四天。

    一辆辆运煤的马车进入京城以后,立即就分道扬镳了,分别赶往了各自要去的地点。

    镇远侯这些天除了不停的调整煤炭的价钱,悄无声息的还做了一件事情。

    凭借他这位顶尖勋贵的人脉,还有同样属于工业派的怀远侯、兴安伯、新宁伯的帮衬,买来了大量的铺子和宅子。

    这些宅子全部是由镇远侯出面,买到他的名下,银子由勋贵里最有钱的那三位提供,毕竟镇远侯手里的银子还不足以买下足够覆盖所有胡同的店铺宅子。

    店铺宅子买下来以后,又招募了一帮子泥瓦匠和木匠对店铺宅子进行改建,全部改成了用来买卖煤炭的店铺。

    就在运着煤炭的马车走进京城,这些店铺全部换上了一个崭新的匾额,字迹是由太子朱慈烺亲自题写。

    镇远矿务局。

    京城内这么多的店铺在同一时间,换上了听一个名字,相当的招摇吸引了很多达官显贵和官僚乡绅的注意。

    镇远两个字还让达官显贵和官僚乡绅们想到了镇远侯,毕竟京城里有这份实力的权贵都是最顶尖的一波权贵。

    权贵们尤其忌讳冒名顶替四个字,一般不会有人给自家的店铺题上镇远两个字,这样就犯了镇远侯的忌讳。

    这么一来只有一种可能了,这么多的店铺全都是镇远侯的产业。

    镇远侯手里的主要产业是贩卖辽东大马,达官显贵和官僚乡绅们首先想到的就是镇远侯难不成要在京城大批量的卖马。

    只是想想就把这个念头,驱逐脑外了,辽东大马不是普通的货物,摆在那里就可以了。

    辽东大马的喂养需要大片的空地,那些店铺存放一些大宗货物还可以,把辽东大马安置在那里地方肯定就不够了。

    达官显贵和官僚乡绅们怀揣着好奇心,派遣亲随去店铺里查看了一番,听到亲随的禀报,可就让人看不懂了。

    居然都是买卖煤炭的店铺。

    镇远侯手里的煤炭早就被三大晋商吃的差不多了,哪来的那么多煤炭,供给足够覆盖京城所有胡同的煤炭店铺。

    想来只有一个可能,镇远侯其实是和李鲁生等人蛇鼠一窝,眼看柴薪的价钱这么高,终于耐不住性子要提高价钱了。

    临时租借了那么多的铺子,只是为了尽快把手里的柴薪卖出去,这件事甚至有可能是与新宁伯狼狈为奸一起干的。

    虽说把新宁伯木材厂打造家具的上好木材当柴烧,是一件很暴殄天物的事情,但钱帛动人心。

    以柴薪现在的价钱,只要再提高一成,那些当成柴薪卖的上好木材就不会赔本了,还能趁着这个机会狠狠的赚上一笔。

    达官显贵里里的一些权贵不免对镇远侯有了微词,没想到他沦落到这个地步,竟然开始喝老百姓的血了。

    官僚乡绅们则是彻底放心了,没想到堂堂镇远侯京城里的顶尖勋贵,居然和他们蛇鼠一窝的干着同样的事情。

    就在官僚乡绅们想着把煤炭的价钱提高到五钱银子,木柴和落实的价钱也提高到五钱银子。

    镇远矿务局开张了。

    一担煤炭只需银一分。


………………………………

第四百四十七章 工人票号的推广

404,作者改稿中……

    404,作者改稿中……

    404,作者改稿中……

    404,作者改稿中……

    404,作者改稿中……

    404,作者改稿中……

    404,作者改稿中……

    404,作者改稿中……

    404,作者改稿中
………………………………

第四百四十八章 工业派穷途末路了?

    在这个难以渡过的寒冬难关,老百姓缺煤炭,工业派送来了低廉到如同白捡的煤炭。

    老百姓缺银子,工业派的票号居然给出了二厘银息的拆借。

    幸好朱舜不在这里,要不然来老爷子等几位七十几岁的老人都会当场给朱舜跪下。

    至于镇远侯,老百姓心里也是充满了感激,但还达不到朱舜那般的地步。

    工业侯朱舜对于老百姓的恩情从崇祯二年便开始了,哪里是一两件好事就可以媲美的。

    津渡上的来老爷子,突然喊了一句:“来聘。”

    一名正在搬运煤炭的少年,拍了拍手上的黑灰,走到了来老爷子身边。

    来老爷子指着那名手掌比一般人大很多的少年,郑重的说道:“这小子是小老儿的一个侄孙,别看年纪小却是十里八村出了名的猎户,也读过一些诗书。”

    “本来在崇祯四年的要去考武举,可惜碰上了大旱,来聘跟着宋知府去赈灾了。”

    “劳烦李账房给工业侯说一声,要是不嫌弃,小老爷让这小子给工业侯当个家奴,好生护卫工业侯的安全。”

    李账房讶然的看了一眼来老爷子,虽说入了工业侯的府邸以后就有了一份稳定的生计,但那到底是家奴。

    能不能娶妻都得看府内老爷的意思,生了儿子也要改姓,这是很愧对列祖列宗的一件事,除非真的万不得已一般还知道孝字怎么写的男儿,不会去给人当个家奴。

    一位有资格参加武举,以后能够改变宗祠的杰出子弟,说送给工业侯当家奴就送了。

    工业侯在老百姓心里的地位未免也太高了些。

    李账房仔细打量了几眼少年,发现少年的手真是大,都快赶上工业侯的贴身护卫项元池了。

    看待少年的目光立刻不一样了,按照相术上说,这可是天赋异禀。

    李账房不懂什么六爻连山的相术,但这东西在大明极为的盛行,耳濡目染的多了也知道什么是天赋异禀,拱手道:“侯爷不会同意的。”

    “侯爷的贴身护卫都是从辽东退下来的军士,老爷子要是真想报答侯爷,不如让侄孙去陆军讲武堂,只要能进入陆军讲武堂也算是对侯爷的另一种保护了。”

    来老爷子知道陆军讲武堂的大名,那可是太子招揽亲随的地方,拱了拱手道:“多谢了,回头小老儿就让这小子去那个什么讲武堂报名。”

    李账房只是随口一说,也没在意这件事,他不知道的是,多年后因为这个善意的提醒,给他带来了一场怎样的富贵。

    顺天府各地的老百姓陆陆续续等来了装着煤炭的平沙船,李鲁生却是笑了。

    李鲁生看向一起过来的三大晋商,抚须笑道:“看来这位镇远侯真是黔驴技穷了,竟用这等低劣的手段来迷惑我等。”“他手里的煤炭应该没有多少了,骤然降低到一分银子一担,是在暗示我等工业派还有大量的煤炭,威慑我等。”

    “这么一来,咱们担心煤炭砸在手里,也会以一个很低的价钱卖出,包括那些东林党人也会有这样的担心,然后赶紧把柴薪以一个低价卖出。”

    果不其然,李鲁生这话刚说完,心腹管家走了进来:“老爷,外面有几位朝廷高官家的管事,过来询问老爷是否要低价卖出柴薪。”

    李鲁生摆了摆手,心腹管家立即心领神会,用一些托词把那些管事给打发了。

    范永斗三人对于李鲁生随手打发那些管事,没有回答朝廷高官的追问,很是满意,李鲁生做事还真是滴水不漏。

    这种事情无论怎么回复都是在往自己身上揽罪责,最好的办法就是不回答,让官僚乡绅们去揣度。

    李鲁生挥退了心腹管家,继续说道:“这个时候,朱舜为了配合镇远侯的算计,应该把所有的长工派去了京西。”

    这时,心腹管家又走了过来:“老爷,根据咱们留在京西的家丁禀报,朱舜庄子里的长全都去了京西。”

    坐在紫檀官帽椅上喝茶的范永斗三人,惊异的看了一眼李鲁生,还真是料事如神。

    李鲁生再次挥退了心腹管家,继续说道:“这么看来,镇远侯或者说他背后的工业派撑不了多长时间了。”

    “老夫估摸着,镇远侯的店铺应该会有一些圭臬,不许官僚乡绅豪商富贾买走煤炭,只许老百姓采买。”

    一名亲随匆忙跑了进来,神色慌张的说道:“老爷不好了,镇远侯的铺子不卖给咱们煤炭了,只允许老百姓采买。”

    范永斗三人彻底放心了,看来一切都在李鲁生的掌握之中,朱舜也真是够倒霉的,碰上了这么一位算无遗策的大才。

    李鲁生挥手让亲随退下,心里对心腹管家和亲随的表现很满意,世上哪有那么巧的事情,他每说完一句话就有人出来陪衬自己。

    不过是李鲁生早就知道这些消息,提前安排好的罢了。

    范永斗三人的情绪果然是按照他谋算的走,彻底安心了,估计接下来应该会说怎么买走煤炭了。

    梁家宾下意识学了李鲁生的抚须习惯,抚须笑道:“不让买便不买了,但咱们可以高价从老百姓手里采买。”

    “只要咱们继续采买煤炭,想必那些官僚乡绅们一定会跟着一起采买,用不了多久就能把工业派手里的煤炭给吃完。”

    李鲁生瞧见梁家宾下意识学了他的习惯,心里对面前的三大晋商彻底放心了,看来已经彻底折服他们了。

    梁家宾说完这句话突然笑了,一旁的靳良玉也是笑了,范永斗的脸色却不怎么好看了。

    范永斗这段时间吃进的煤炭,可是以一钱银子一担的价钱采买的,现在可倒好,煤炭的价钱降到了一分银子一担。

    梁家宾靳良玉两人就算是以高价采买,也不会超过五分银子一担,这两人每担煤炭岂不是要比他多赚五分银子。

    梁家宾靳良玉两人显然也是想到了这一点,站起来说道:“家里还有要事,就不在这里多待了,改日再来拜访。”

    灯笔


………………………………

第四百四十九章 辽东也缺煤炭

    靳良玉梁家宾回到家里,立即叫来了府内所有的管事,带上一些家丁去各个店铺采买煤炭。

    煤炭店铺四周蹲着不少官僚乡绅家里的奴仆,瞧见靳梁两家的管事不仅没有兜售自家的煤炭,反而又在大宗的采买,赶紧把这个消息回去禀报给了自家老爷。

    官僚乡绅们得知这个好消息,松了一口气,看来朱舜这一次注定要栽在毫无底线的李鲁生手里了。

    官僚乡绅们安排家里的管事赶紧去采买煤炭,又安排一名亲随给李鲁生递上了一封副启,趁着李鲁生还没正式步入官场,烧一烧冷灶。

    时间慢慢过去。

    半个月以后。

    第三批满家的洗煤厂也修筑好了,只不过满丹臣没有拿去京城赚银子,给老爹送了一封书信,让他派遣一支水师过来。

    京城老百姓缺煤炭,在大明最北方守着国门的边关将士们更是缺少煤炭,满桂可不像富的流油的曹文诏。

    每年都能给曹家军发放一批新军袄,火炭更是比正常份额多一倍,最大程度的保正曹家军军士能够舒服的熬过冬天。

    由于曹文诏一家跟着妹婿朱舜做买卖,生意越来越大,过去最穷的一支边军,现在成了人人羡慕的老爷军。

    羡慕的不仅仅是这支老爷军各种优渥的辎重,还有老爷军的新式火器,以及正面对抗满清八旗兵的战绩。

    自从袁崇焕去世以后,山海关军头林立,满桂能够镇住其他的总兵就是因为他手里的人马最多,多达三四万。

    人马多了以后往往会出现一个问题,粮草辎重的消耗就会成为一个天文数字,朝廷又收不上来赋税,赋税全部被官僚乡绅以各种巧立的名目避掉了。

    收不上来赋税,朝廷就没有银子发放给山海关,军饷、军械、油盐这些辎重都可以拖一拖,在冬天有两样辎重万万拖不得。

    一样是粮食,另一样就是火炭了。

    山海关位于大明的最北边,大明如今的鬼天气一天比一天冷,守城的边军如果没有充足的炭火烤火。

    都不用满清八旗兵进攻,一夜的寒风足够冻死一大片守城的边军了。

    满丹臣让老爹派来一支水师乔装打扮成商船过去,就是为了把洗煤厂煤炭洗出的大量中煤,运到山海关给边军将士们,好让他们在那寒冷的城头熬过寒冷的冬天。

    朱舜没有责怪满丹臣的自作主张,老百姓确实很需要煤炭,站在大明最北方的边关将士们何尝不需要煤炭。

    只是让工业署配合基建署修筑第四批洗煤厂,再也没说其他任何话。

    经过这么一耽搁,也耽搁出了一件好事。

    朱舜已经高估洗煤厂的产量,但还是低估了工业化的能力,只是二十家洗煤厂每天洗出的煤炭,已经跟得上镇远侯手里所有店铺的消耗了。

    朱舜便让辛苦了一个月的各个工厂工人们回去了,继续回到各自的工厂开始做工,第四批也是最后一批洗煤厂交给了基建署和工业署。

    耽搁出了一件好事,朱舜的心情不错,李鲁生却有些坐不住了。

    镇远矿务局的煤炭怎么就像是无底洞一样,永远吃不完。

    半个月时间过去了,靳良玉梁家宾二人手里的现银只剩下三成了,镇远矿石局还是不停的贩卖煤炭。

    靳良玉和梁家宾倒是没什么感觉,每天还美滋滋的,走路的时候还哼着昆曲小调。

    煤炭不像粮食、军械这些东西,堆在手里时间长了有可能发霉或是生锈,赔在了手里。

    煤炭放上一百年也放不坏,还是柴米油盐酱醋茶里排在首位的柴,每天都要用不愁销路。

    靳良玉和梁家宾就不信了,工业派手里的煤炭能够一直这么便宜,除非工业派有点石成金的仙术,挥一挥手就能挑拣出大量的精煤。

    事实比靳良玉梁家宾两名大晋商想象的还要神奇的多,工业化的洗煤厂都不需要挥手,横亘在大地上不知道多少年毫无用处的河水,通过工业化机械代替手工完成了煤炭的挑拣。

    靳良玉梁家宾两名大晋商一心只有赚钱,李鲁生却是察觉到了一丝不对,叫来心腹管家:“你亲自去一趟京西,看看这些精煤是提前储存在京西,造成的大批量挑拣煤炭的假象。”

    “还是说朱舜真有什么妖术,可以大批量的洗煤。”

    心腹管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