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孤牢牢掌握着军队,一个官僚乡绅恶意抬价,孤就杀一个。”
“两个,孤就杀一双。”
“十个,孤便杀一窝。”
朱舜也没想到太子朱慈烺变的这么有杀性,不过对于腐烂的大明来说,确实是一件好事:“那全天下的官僚乡绅一起抬高价钱怎么办?”
太子朱慈烺转过脸来,盯着先生平静的双眼,目光坚定的说了一句话。
“那孤便全部杀光。”
朱舜终于满意了,也彻底放心太子朱慈烺去密云县进行土改了,工业革命也终于要开始流血了。
想想都令人兴奋。
土改这件事,朱舜本来还是准备做个甩手掌柜,任由太子朱慈烺自己去密云县闹腾。
密云县不成功,还有其他的州县,无论如何要在崇祯十年以前完成一次土改。
朱舜此时此刻突然改变了想法,从崇祯二年开始,费尽心机的开展工业化进程,不就是为了土改。
密云县的土改必须要成功,只有密云县成功的进行了土改,有了经验,接下来就可以培养一批土改扶贫官员了。
有了这批土改扶贫官员,就可以做到遍地开花,把土改推广到整个顺天府。
在加上有工业派作为掩护,东林党只会以为这是党争,不会看做是一个阶级的改变,不会引起全天下官僚乡绅的暴烈反击。
毕竟东林党把持朝政的大权,也是从阉党手里抢来的。
朱舜心里有了绝断,平静道:“明年为师与你一起去密云县,进行土改。”
“不过在这以前,你跟着为师,让你看看为师怎么整死抬价的官僚乡绅。”
………………………………
第四百四十四章 基建狂魔
朱舜和太子朱慈烺离开了詹事府,前往了京西,查看第二批洗煤厂的修筑情况。
为了尽快修筑好洗煤厂,工业派展现了难以想象的动员能力,一种让太子朱慈烺感到震撼的动员能力。
朱舜和太子朱慈烺来到京西的第二批洗煤厂修筑地点,由于是第一天施工,只要几队工人在开挖地基,先把蒸汽厂房的地基挖出来。
时间紧迫,洗煤厂的水泥围墙暂时不修筑了,先用一圈木桩子对付过去就可以了。
基建署的工人经过这些年的发展,人数增加了不少,已经突破了三千人。
人数看似很多,但是第二批洗煤厂同样是分为十家一起开工,每家洗煤厂只有三百人。
这三百人还要分配到地基、坑道、水池等等地方进行开挖,还要负责运送各种基建材料,速度已经很快了,却还达不到朱舜的要求。
每多拖上一天,就有可能多冻死几百甚至上千大明子民,修筑的速度必须还要加快。
朱舜没来及给太子朱慈烺打招呼,直接骑着辽东大马前往了工业之城,一阵急促的马蹄声在工业之城的水泥大道上‘哒哒’的响起。
来到工人会馆,朱舜连水都没来得及喝,回头给身边的轿夫下了一道指令:“立刻用最快的速度,把工人协会的所有工厂喊来。”
“你们也不用等他们坐上轿子或者马车了,只要是不在工业之城里面的工厂主,一律用辽东大马驮过来。”
这个时候就体现出朱舜招纳残疾军士的好处了,一般的家丁会骑马就不错了,这些从辽东退下来的军士虽然残疾了,但是驾驭马匹的能力依旧是十分的高超。
不仅自己可以轻松的骑快马,驮上一个人都没问题,毕竟他们当年都是用来驮俘虏的。
拼命挣扎的俘虏都没问题,何况是一群死死抓住残疾军士的工厂主。
前前后后只用了一炷香时间,就把所有的工厂主聚集在了工人协会,不过其中有一部分被辽东大马驮过来的工厂主,脸色很难看。
在战马上颠簸的极其难受,下马的那一刻,跑到下水道旁边吐了好一阵,脸色勉强好看了一些。
一炷香一刻过后。
朱舜站在工人协会的戏台上,注视坐在下方的工厂主们,平静的脸容罕见的露出了严肃表情:“不瞒各位说,当前的形势很严峻。”
“东林党抬高柴薪价钱那件事,想必各位这段时间都听说了,形势严峻,本侯也不去多解释了。”
“只有一个要求,征用各位工厂里的工人前往京西,本侯将在那里修筑一大批工业化洗煤厂。”
朱舜说完这句话,工厂主们就连答应都顾不上,直接站了起来赶往各自的蒸汽工厂。
形式有多严峻,工厂主们比谁都清楚,他们本来想在今年冬天延续宋老太爷留下的传统,在顺天府各地施粥都没买到需要的柴薪。
工业化三个字意味着什么,工厂主们十分的清楚,对于老百姓的忧虑也消失不见了。
等到这批工业化洗煤厂开始运转,东林党只有哭的份了,那些花费高价收拢在手里的柴薪,全部都会赔的一个精光。
一炷香过后。
数目庞大的工人们,只用了一炷香的时间就集结好了,在各自的工厂主和管事带领下,前往了京西。
工人们长年累月形成的自律性,孔有德这些辽东将领见了也会羞愧,操练多年的军士还不如一群长工。
乡勇营的步枪兵们没有跟着一起过去,他们背负的事情更加重要,步枪兵们需要负责吃饭问题。
吃饭问题看起来只是一件小事,却是一件头等大事。
只有吃饱饭,这些每天要进行大量辛苦劳作的工人们才有力气干活,吃都吃不饱别说是劳作了,早就找个借口逃离了。
这个时候也就体现战略处两位大才的作用了,管事们也就能掌管二三十人,还是长年累月形成的一种默契。
人数一旦超过五十人,还都是不认识的生面孔,不仅掌管不过来,还需要大量的时间去磨合熟悉。
当前的形势那么严峻,哪有时间给他们磨合熟悉,工厂主们又从来不接触底层事宜,每天和那些商贾谈生意的时间还不够。
掌管数目如此庞大一批工人的重任,最后落在了曹文耀和宋应升头上,两人确实也有才学,只用了半天时间就合理分配了各个蒸汽工厂的劳作范围。
工人们一共分为两班,白天一班,晚上一班。
曹文耀和宋应升也分成了两班,坐在轮椅上曹文耀主动要求在白天,宋应升想也没想便答应了。
倒不是曹文耀想要偷懒,只是因为坐在轮椅上的曹文耀不适合在晚上行动,很有可能让已经开始提速的修筑速度降低,便主动要求在白天。
一切都为了尽快修筑好第二批洗煤厂。
有了工业园区工人们的加入,修筑的速度已经不能用快来形容了而是飞速。
地基的开挖,水道的浇筑,水池的挖掘,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向前进展,几乎可以说是一天一个样。
配合基建署修筑洗煤厂的工业署,没想到这么快就开始修筑第二批洗煤厂了,北平机械总局的蒸汽机已经在修筑第一批洗煤厂的时候用完了。
蒸汽机又不是一时半会能打造好的,工业署署政张焘没有办法就找上了工厂主们,希望能从他们的蒸汽工厂拆走蒸汽机先应付起来。
张焘已经做好了去找朱舜的准备,让他没想到的是,工厂主们全都是一口答应了,爽快的就像是借给张焘一锭银子,而不是在破坏自己的心血成果。
在所有的配合下,一种难以想象的动员能力下。
基建署和工业署只用了十四天,还不到半个月的时间,昼夜不停的修筑好了第二批洗煤厂。
太子朱慈烺亲眼见证了这一切,久久说不出话来。
刚刚修筑好的洗煤厂有些地方的混凝土还没彻底凝固,已经不在乎了,全力开始洗煤。
………………………………
第四百四十五章 晋商又要赚钱了(元宵快乐,加更)
朱舜带领工业派开始修筑第二批洗煤厂的同时,镇远侯给贩卖中煤的店铺下达了一条命令,所有店铺把煤炭的价钱从一钱银子提高到四钱银子。
目的只有一个,尽快耗光三大晋商手里的现银,也释放出一个煤炭储量不足的假消息,迷惑以李鲁生为首的东林党和晋商。
李鲁生得知了这个消息,当晚就宅子内款待了三大晋商,也算是东林党一定能赢以前的一场庆功酒。
东林党只认自己的道理,晋商只认银子。
李鲁生很清楚自己这一次能让晋商赚多大一笔银子,这笔银子又会给他带来怎样的香火情。
晋商的香火情还是次要的,李鲁生真正看重的是他这一次取得了晋商的信任,让晋商知道只要跟着他李鲁生,就是碰见了朱舜那个灾星也能让他们赚钱。
有了这一次的信任,下次再找晋商筹集银款就简单多了,也就是说五大晋商手里庞大的银款,成了他随意可以调动的实力。
紫檀酒桌上,李鲁生只喝了三盅酒就已经有了几分醉意,不是酒劲大,而是想到五大晋商手里所有的银款能够为他所用。
足够让他醉上三天了。
有了这么一批庞大的银子在背后支撑,李鲁生都开始为自己谋划怎么一步步成为内阁宰辅了。
李鲁生不是金之俊那般的空想,而是凭借他的心计城府,筹划一盘真的可行的大局。
“来。”范永斗想到这一次自己吃的煤炭最多,等他手里的三十万两现银用完了,李鲁生才安排靳良玉和梁家宾两位大晋商继续吃煤炭,满面红光的站了起来,主动敬了李鲁生一杯。
范永斗拿着官窑青瓷酒杯,重重的碰在了李鲁生的酒杯上,满面红光的笑道:“本员外敬李阁老一杯,希望以后有这样的好事,李阁老不要忘了本员外。”
阁老是内阁宰辅特有的敬称,李鲁生早就不在朝廷为官了,就算当初在朝廷做官的时候,也没做到阁老的位置,当不得一句李阁老。
范永斗看似是在借助酒意,说了一句醉话,但是醉不醉的在场所有人都清楚。
不仅不醉,还比任何时候都要清醒。
范永斗说出这些话只要一个目的,只要李鲁生能够让范永斗一直这么赚银子,愿意把他扶植到阁老的位子。
李鲁生及时的给出了反应,抚须笑了笑:“仲荣先生抬爱了,在下以后还指望几位的帮衬。”
范永斗的表字不是仲荣,完全仲荣搭不上边,仲荣是明初一位名人的表字。
江南第一豪富沈万三。
经商的人不会不知道沈万三,李鲁生是在用一个沈万三回应范永斗的阁老,只要范永斗支持他成为阁老。
李鲁生就敢让范永斗成为北方的沈万三,至于怎么能积累这么庞大的家业金银,只有一个办法了。
为范永斗前往满清的马帮,大开方便之门,甚至可以允许范家似开一个榷场。
这些都是心照不宣的东西,在场的几人都明白,不用多说。
至于李鲁生有没有这个能力,范永斗和其他两位大晋商相信,绝对是有的。
范永斗用三十万现银吃下了一大部分的煤炭,煤炭的价钱已经压低到了一钱银子一担,等再过了几个月,彻底摧毁了工业派在顺天府的根基。
煤炭的价钱就能从一钱银子一担,恢复到正常的三钱银子一担。
到那个时候,范永斗转手一卖,手里的煤炭就能翻三倍的价钱,三十万两就变成了九十万两。
近一百万两。
范永斗的马帮累死累活干一年,还要冒着杀头的危险,也赚不到二十万两银子。
现在只是按照李鲁生的安排,坐在家里喝喝茶,收收账,安排好一些储存煤炭的仓库。
短短几个月的时间,就能把三十万两银子变成九十万两,这生意未免也太好做了。
有这等通天本事的李鲁生,还没有在朝廷为官,等到他成为了内阁宰辅手里掌握了大权,让范永斗在辽东边疆开办一处榷场,还不是手到擒来。
到那时范家都不用和大清国做买卖了,光是榷场每年收取晋商和大清国商人的牙钱,足够范家富可敌国了。
想到这里,范永斗再次敬了李鲁生一杯,郑重的说道:“没有什么帮衬不帮衬的,你我以后就是一家人。”
“听闻你家长子还有一房平妻没娶,本员外有个侄女知书达礼,还是本员外一母同胞亲昆玉的女儿,不知李兄意下如何。”
李鲁生直接把酒杯放在了桌子,在三大晋商愕然的目光里离开了酒桌,就在三大晋商以为范永斗哪里触怒了李鲁生,想着怎么弥补双方的关系。
李鲁生再次走了进来,手里还拿了一张墨迹未干的桃红色宣纸,情真意切的说道:“这是犬子的生辰八字,姻亲这件事宜早不宜迟。”
“还望范兄回去以后,尽快把犬子的生辰八字交给令昆玉。”
“哈哈——”“哈哈——”
范永斗也只是提了一嘴,没想到李鲁生还真是个爽利人,当场就写了生辰八字。
心里对李鲁生成为内阁宰辅更有信心了,更对朱舜默哀了一声,摊上了这么一个对手。
不是谁都能没有底线到连自己的儿子都要利用,还是独苗单传,虎毒还不食子。
范永斗放心了,其他两位大晋商却担心了,好事不能总让范家全占了。
煤炭这件事就因为范永斗先一步答应,抢了一个先机,吃下了足足三十万两白银的煤炭。
姻亲这件事可就不能落后了,毕竟有了儿女亲家的这层关系,有了好事总得先照顾自家人。
但是李鲁生只有一个独苗儿子,已经娶了两房妻子了,总不能让他们俩的侄女做个小妾。
这要是传出去了,两位大晋商的面子往哪放,再说了就算他们俩同意,家里的老太爷也不会同意孙女给人做个小妾。
就在两位大晋商一筹莫展的时候,李鲁生接下来的话,又让三大晋商对他没底线的程度提高了一个层次。
李鲁生轻描淡写的说道:“犬子的两房妻子染了重病,活不了多久了。”
………………………………
第四百四十六章 镇远矿务局
这场酒宴在三方都满意的情况下结束了,三大晋商坐上绸缎刺绣轿子离开了这里,李鲁生亲自送他们离开,叫来了一名心腹管家安排他去做了一些见不得人的勾当。
三天后。
煤炭价钱提高到四钱银子的第四天,朱舜还没去找镇远侯,他倒是先找上门来了。
镇远侯坐在工人会馆的黄花梨官帽椅上,茶都没顾得上喝,直接问道:“贤弟,第二批洗煤厂还需要多长时间才能修筑好。”
“煤炭提高道四钱银子已经四天了,在这四天里大批量的放出了很多煤炭,足够再耗光一个大晋商手里的现银了。”
“虽说还剩下一个大晋商,但以目前的情况来看,不能再拖下去了,再拖下去老百姓就真的没有活路了。”
朱舜没想到镇远侯会主动过来找他说这件事,每多拖上一天,镇远侯就多赚一大笔银子。
这种时候镇远侯首先想到的不是能赚多少银子,而是老百姓的活路,这份良心着实让朱舜感慨没有看错他。
按照朱舜和战略处商讨的原定谋划,需要等到把三大晋商手里的现银消耗完了,才把原煤的价钱彻底降下来。
毕竟李鲁生手里可以调动的银款,不仅是有三大晋商的银子,还能调动一部分官僚乡绅手里的银子。
只要能够提前把三大晋商手里的现银消耗光,那一部分官僚乡绅手里的银子,只是小头,影响不了大局的走向。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