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东林党已经没有那个心思了,他们的当务之急是撇清和吏部尚书的关系,其次是争夺吏部尚书的官位,那可是六顶官帽子里最高的一顶。
朱舜则是趁着这个难得的悠闲时间,准备去水泥厂一趟,看看30座立窑修筑的怎么样了。
还没走出白府,却碰见了李州桥。
李州桥腼腆的挠了挠脑袋,红着脸行礼道:“会首,自来水厂准备建造了,请会首过去指点一二。”
………………………………
第二百八十五章 建造自来水厂
朱舜也在等着这个自来水厂的建造,骑上辽东大马,李州桥等人骑着小毛驴,一起前往了自来水厂的建造地。
自来水厂最重要的是水源问题,一定要选择一处干净的水源。
京西位于太行山脉和平川的交接地带,太行山脉作为把大明分为东西两部分的庞大山脉,广袤无边,京西的西部和北部大多是山地和丘陵,大约占据京西的三分之二。
工业之城西郊的几里外,便是连绵的青翠山地和青翠丘陵,起伏连绵,花木丰茂,山泉甘冽。
自来水厂的水源地就在三里外的一处山谷内,这里是琉璃河的发源地,流经河间府和保定府,最终汇入南方保定府的白洋淀。
朱舜骑着辽东大马来到工业之城西郊,眼前便是连绵的青色峰峦,走进一条山谷,感觉空气瞬间就不一样了,充满了山峦间特有的清新。
山谷不长,大约走了有一百多米,就看到了一条在山间流淌的清澈河流,向南流去。
山谷的尽头不适合骑马了,朱舜等人就步行走过去,来到了清澈河流的岸边。
距离岸边的五十米处,挖掘出了一处水池。
因为这里是山地,泥土里有很多石块,很难挖掘,水池基本上是用火药炸出来的,然后进行人工修缮。
一行人走到还没有水的水池,李州桥介绍道:“会首,自来水厂一共有四个部分组成,过滤池,沉淀池,蓄水池,高架水塔。”
“这个池子是过滤池,清澈的琉璃河水通过低于水位三米的混凝土管道,进入过滤池。”
“过滤池底部由小石子、粗砂、细砂构成滤床,滤床分为两层,下面一层是细砂,用来过滤小颗粒物,上面一层铺的是小石子和粗砂,用来过滤大颗粒物。”
“有了这两层滤床基本上就能把水里的杂质过滤掉。”
介绍完这里的过滤池,李州桥带着一行人走到了旁边的沉淀池:“这里是沉淀池。”
“过滤池里的水会他通过底部的水管,流到这个地势较低的沉淀池,沉淀水里可能有的泥沙。”
过滤池和沉淀池在山谷里面,剩下的两个部分,蓄水池和高架水塔就在地势更加低洼的地方。
通过李州桥的介绍,朱舜大概了解了基建署设计的蓄水池和高架水塔结构。
沉淀池里还有一条水管,在沉淀池侧壁的中间位置,这条宽大的水管,外侧是混凝土,中间是木制管道,流通到蓄水池里。
蓄水池的结构像一口深井,却又有很大的不同,一般的水井都是直上直下的圆柱形结构,蓄水池结构是一个三角形结构。
越往上越窄,最后用一个水泥盖子给封住,水泥盖子中间有一根管道,通过一台蒸汽机把干净的清水抽到一座高架水塔上。
因为未来要保障百万都会级别的人口吃水问题,一共会建造九处这种渗透式廊道给水系统,每个区有一个。
每个区的中间还有一座高架水塔,通过管道和山谷里的高架水塔相连,外侧还会有大量的小管道,把清水送到各家各户。
今年的计划,先把与水泥工厂相连的东区修筑出来。
一个东区已经相当于一座容纳十几万人的县城了,今年能否修筑成功还是个问题,所以暂时就修筑了一套渗透式廊道给水系统。
这一套渗透式廊道给水系统,已经很完善了,不需要进行任何的修改。
朱舜观看的很仔细,毕竟涉及到未来工业之城的生活用水,不得不仔细:“自来水厂的这套给水系统没有问题,但还有两点你们没考虑到。”
听到朱舜要指点了,李州桥和天才学子们赶紧拿出了炭笔和书卷,准备记录下来。
朱舜指着已经开始搭建框架的高架水塔说道:“水质的净化和臭氧杀菌。”
“这里是琉璃河的水源地,又没有任何的污染,算是最高级别的水源地。”
“经过这一套的渗透式廊道给水系统净化,看似是很干净了,但是水质里还有一些看不见的东西。”
“这个时候就需要对水质进行净化和臭氧杀菌了。”
“水质净化倒是好解决,使用明矾就可以了,但是这个臭氧杀菌。”
提到臭氧杀菌,朱舜也有些犯难了,不是没有杀菌的办法,只是那些办法已经达到了现在工业水平的天花板。
杀菌主要有两种办法,一是使用高频电子装置产生臭氧,对自来水进行杀菌,还有一种是用氯气杀菌。
现在高压蒸汽机都还没发明出来,更别说蒸汽发电,甚至是高频电子装置了。
氯气也不用想了,工业水平能把氯气造出来了,朱舜完全可以在明朝贩卖冰箱空调了。
不过却可以用最原始的办法解决。
朱舜想了想,继续说道:“积薪已经在研究洗煤了,只要研究出来,就能生产出大量的煤球,开门七件事的柴的价钱,肯定会大跌。”
“另外,煤球的买卖也会对工人们有一定的优惠,到时候要让工人们保证喝热水的习惯。”
朱舜很清楚中华独有的喝热水习惯,是国人身体状况要比其他欧美国家要好很多的重要原因之一。
建国后提高人民人均寿命的三大法宝,凉白开、抗生素、赤脚医生,热水不仅是其中的一个,还排在首位,足以见得热水的重要性。
明朝人不是不想喝热水,只是成本太高了,一般百姓家里哪里会奢侈的用薪炭烧热水,基本上都是渴了直接喝冷水。
出身贫寒的李州桥,提到柴薪两个字,感慨很多:“开门七件事的柴确实很重要,甚至超过了粮食。”
“会首可能不知道,乡里间因为争夺柴,经常发生械斗,学生的一位叔父,就是死在了一次争夺柴的械斗里。”
不过提到徐积薪,李州桥的脸上露出了笑意,对于这名京城第一才子,他是十分的仰慕。
现在的京师大学堂在京城也是很有名气了。
京城第一美男子薄珏,京城第一奇才黄宗羲,京城第一才子徐积薪,全在京师大学堂,想不出名都难。
………………………………
第二百八十六章 扎根松江府
朱舜开始修筑工业之城了,二弟朱四海的干船坞也竣工了。
大明第一家工业化船坞正式出现。
双喜临门的是,白老爷子的独女不在乎朱四海的贫寒出身,一心一意要嫁给朱四海。
白老爷子在松江府那也是说的出名号的乡绅,独女白素素又是松江府有名的美人,娶了她相当于娶了白老爷子偌大的家业,追求白素素的人很多。
就连松江府知府的长子都对白老爷子的独女白素素,青睐有加,甚至放出话来,不许任何人染指白素素。
谁能想到半路杀出来一个贫寒响马,抢走了白素素,这让知府长子很是恼火。
大明的官僚乡绅相互戏谑,多是拿对方的籍贯相互讥笑,畿辅人俗称响马,河南人俗称板肠,江南人则是水蟹。
知府长子每次称呼朱四海,都是满嘴的响马。
知府长子喜欢穿一身紫红色宋锦,彰显自身地位的不同,宋锦上还聘请苏州有名巧妇,用苏绣刺绣了团花卷草。
腰上别着一口鎏金唐剑,坠着一块鱼纹美玉,带着一群官宦子弟前往了白家宅子。
前几日,知府长子和一群官宦子弟去了金陵的秦淮河,寻花问柳去了,听说京城很有名气的杏园戏班在金陵也开办了一个戏班,班主还是江南人李渔。
知府长子想要见识见识这个在京师声名鹊起的杏园戏班,又耽误了一段时间,等到他收到老爹的书信,白家已经把黄道吉日给看好了。
按照松江府的习俗,白家也要举办一次婚宴。
朱四海先是询问了父母和大兄,家里对于在哪里先办婚宴,所有人聚在一起商讨了很久。
按照朱舜的意思,当然是要先在北直隶举办,然后才能在松江府举办一次。
百户朱忠义想了想,就让长子在松江府先办了,白家毕竟是独女,长子以后也要长年累月住在松江府,让岳丈心里高兴,长子在岳丈岳母面前也能更加的如鱼得水。
今天就是朱四海和白素素大喜的日子。
新郎官朱四海骑在一匹大马上,后面跟着一定彩轿,彩轿是用大红织金,四角悬挂桃红球。
迎亲队伍抬着各种礼品,敲锣打鼓的去迎接新娘。
成亲有纳币和聘礼,纳币是给礼银,聘礼则是给实物。
大明南北的聘礼各有不同,纳币却是都一样,上户不过十五两银子,中户十两,下户五两。
又有小茶礼和大茶礼之分,一般的百姓人家只有小茶礼,官僚乡绅才会有大茶礼。
北方的小茶礼用的是羹果,四盘,六盘,十六盘都有,根据家资的丰厚来定。
新郎官朱四海入乡随俗,小茶礼抬盒上用柏枝和丝线络果做长串,坠着剪彩鸳鸯、万年青草、吉祥草,作吉祥之兆。
白家宅子内早就站满了前来观礼的亲朋好友,多数是官僚乡绅。
松江府作为天下纺织中心,松江紫花布在欧罗巴都是紧俏的贩洋棉布,商贾气息很重,形成了极其浓重的攀比心理。
白老爷子老来得女,就这一个女儿,当然希望她嫁的风风光光,看到迎亲队伍全是一些乡野百姓,也没说什么,只要朱四海以后疼爱女儿便是了。
一袭红紫宋锦的知府长子,酸味十足的说道:“倘若是本少爷迎亲,以我爹的人脉,整个松江府的大小官员都会过来庆贺,南直隶的知府知州,少说也能请来三位。”
“你们瞧瞧这位。。。。。。。”
过来观礼的人,都是白老爷子多年的亲朋故旧,知府长子说出这句话,顿时让他心生不悦。
以后女婿朱四海就是一家人了,知府长子这么贬低朱四海,就是在打白老爷子的脸。
转过头正要呵斥知府长子,却发现这位知府长子说不出话了。
迎亲的队伍已经走进宅子了,被白老爷子的亲朋故旧没少诟病出身低贱的朱四海,身边按理说只有一些乡野百姓才对。
谁知,竟是多了三件麒麟服。
知府长子和亲朋故旧们心里的讥笑,消失不见了,全部是目瞪口呆的探着脑袋看了过去。
朱家的势力也太过惊人了,居然请的动两位伯爷和一位侯爷,亲自过来帮忙迎亲。
亲朋故旧们仔细看了很长时间,确认是真的伯爷和侯爷,全都转过脑袋看向了知府长子,满脸玩味。
还请来三位知府,你就是请来三位封疆大吏巡抚,也不见得有这三位京城里的勋贵高贵。
跟着过来迎亲的当然不是三位勋贵,是兴安伯公子新宁伯公子怀远侯公子在征得老爹的同意后,穿上老爹麒麟服跑过来给朱哥的二弟帮腔作势。
三人都是嫡长子,爵位早晚是会传给他们的,虽然有些不合礼法,只要三位勋贵同意了,一般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兴安伯公子在过来的时候,已经打听清楚了,有个知府长子心怀不轨,走到白家宅子立刻大喊了一声:“谁是松江府知府的长子。”
知府长子猛的一激灵,看向了身边的官宦子弟,这帮子也很仰慕白素素的狐朋狗友,全部倒退了几步,留下知府长子一个人空落落的站在庭院里。
知府长子没有办法,只能硬着头皮走过去,干笑道:“伯爷,在下便是。”
“啪!”
话音落下,兴安伯公子一巴掌扇在了知府长子脸上:“听说你对嫂夫人图谋不轨?”
知府长子在松江府习惯了欺男霸女,什么时候被人打过,还是打脸,当场就被打懵了,欲哭无泪的说道:“伯爷冤枉啊,小的哪敢。”
怀远侯公子自从开办了自来水厂,整天忙着处理自来水厂的事宜,很久没有出门,更甭说畅快的欺负官宦家的二世祖了。
一脚踹翻了知府长子,上去就是一顿老拳,随口找了一个借口道:“谁让你穿的红紫色盘领衣,最是看不惯有人穿戴红紫色盘领衣了,真是找打。”
这句话落下,官宦子弟们全部都是慌作一团,赶紧把自己身上和红紫二色有关的东西,全部扒了下来。
一盏茶过后,新宁伯公子拦住了兴安伯和怀远侯:“差不多了,莫要耽误了吉时。”
知府长子鼻青脸肿的躺在地上,哪里还有半点的嚣张,像条死狗一样。
一炷香以后。
白老爷子在一群亲朋故旧嫉妒羡慕的眼光里,满面红光的收下了聘礼,把女儿送上了彩轿。
朱四海在松江府有了一位乡绅做岳父,正式扎下了根基。
灯笔
………………………………
第二百八十七章 兄弟二人的谈心
朱四海在松江府办完成亲仪式,又来良乡县的老家办了一场,这一次可就比上次风光多了。
白老爷子的亲朋故旧一起跟了过来,这帮子官僚乡绅怎么也没想到朱四海的兄长,也是一身麒麟服。
大明的一位伯爷。
还有前来祝贺的权贵,更是让白老爷子的亲朋故旧几乎把眼珠子瞪出来,整个京师的勋贵基本上都派遣一名管家送来了贺礼。
白老爷子的亲朋故旧们甚至看到了福王府的总管,就连东厂督公王承恩都送来了一份贺礼。
这帮子平时眼高于顶的地方乡绅,哪里见过这么多的权贵,嘴皮子哆哆嗦嗦的连话都说不出来了,身上再也没了那股子前往穷亲戚家的高贵做派。
全部都在庆幸,庆幸自己没学那长舌妇,在白老爷子面前说些闲言碎语。
更是感慨,有了这份人脉,白老爷子以后在松江府的话语权,差不离可以进入前十了。
朱舜为二弟的姻亲忙前忙后的忙了大半个月,到了秋分时节,朱四海在临走以前,单独找上了朱舜。
一座小山的无名小亭子里。
兄弟二人站在亭子边缘,看着远处繁荣的永定河。
亭子旁边,有一块风蚀斑驳的石碑。
雕刻在上面的字迹,模糊不清。
依稀还能看出是大文豪刘禹锡的陋室铭,字体却是临摹的瘦金体。
用宋徽宗的瘦金体,篆刻陋室铭,看来这位文人也是一个雅人。
兄弟两人看了没多长时间,在外人眼里整天板着一张脸,杀性极重,重到让杀人如麻的海寇施大瑄都赞叹的朱四海。
在大兄面前,突然流下了眼泪。
“大兄,我杀人了。”
“那可是活生生的人啊,大兄,就这么被我给全部杀了。”
朱舜看到二弟这副样子,叹了一口气,揽住了二弟的肩膀:“四海,这是个操蛋的吃人世道,咱们不杀了侯氏一家,等到咱们开办了船厂,等来的就是侯家的屠刀。”
“现在还只是个开始,等到蒸汽机船研究出来,会牵扯到太多人的利益,到那时才是一场场不见刀光剑影的血腥斗争。”
“还记得大哥给你的伟人书籍,写的什么吗。”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