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军神》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宋军神- 第21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阮小二吹响了紧急集合的哨子,没过三分钟,没有执勤任务的二百精壮水军士兵就出现在晁盖面前,晁盖看着这群强壮的士兵,问:“如果现在就要打硬仗,你们敢不敢。”

    “敢,敢,敢。”士兵们喝道。

    精神挺饱满,士气也很足,晁盖坚定的目光仔细的从队伍里搜索了一遍,队伍有一个小个子的士兵,看样子也就是十七八。

    “你,出列。”晁盖道。

    “是。”这小水兵出列。

    “下水,不得用工具,抓一条鱼上来。”晁盖说。

    这小水军拖掉外套,只穿了防水的内衣裤哧溜钻水里了,如今这天气已经零下,只差没上冻而已,如果常年练习游泳,真还不敢往水里钻。

    过了有一刻钟,那小兵上来了,双手扣住一条大鲤鱼的头部。

    “报告,鱼已经抓到了。”小水兵说。

    晁盖很满意的点点头:“不错,看来水军的看家本领还没有忘记,鱼送食堂吧。”

    晁盖又让人把阮小五叫了回来,水军大营里,晁盖、吴用、阮小二、阮小五商谈军机。

    吴用说:“咱济州这一带多水,尤其是这个巨大的水泊,所以水军显得尤为重要,现如今看守老家的水军只剩下这么四百人了,已经明显的不足了,咱们必须扩张了,不然光这个水泊咱们都控制不住了。”

    阮小二、阮小五点点头:“的确如此,人手是少了些,如果大敌来犯真不好应对。”

    晁盖说:“咱们毕竟还是民团,扩张太多也不合适,每个舰队扩张三百,凑够五百人,这样两个舰队共计一千人。预备役都是现成的,可以很快上手。”

    “每舰队五百人,这人数足够应付一般的小规模战役了,只是战船配备多少呢。”阮小五问。

    晁盖说:“水泊里的情况你二人比我更清楚,两位兄弟认为如何配备更合适?”

    阮小二道:“咱们有卧牛炮、有巨弩,水泊里潜水地方多,港汊多,因此没有必要配备吃水深的飞鹰战船,全部用蜈蚣战船。水轮式蜈蚣战船四个人就可以正常驱动,如果想要更快就八个人踩踏水轮。就按照最大要求,八个人操控战船,十二个人控制武器,一条蜈蚣船还是二十人。不过咱们控制面积大,需要巡逻的地方也多,我建议每条船十六人,必要时候减少操控战船的人数,四个人踩踏水轮。”

    晁盖和吴用讨论了一下,这年月水泊里的战船基本都是风帆或者船桨滑动的,向蜈蚣船这样既能用风帆,又能采用脚踏水轮的战船已经算是很快的了,如果不是特别需要没有必要采用八个人踩踏水轮,当即道:“这个就按照你们说的办,每船配员水军十六人,每舰队配备三十一艘蜈蚣船。”

    当即拍板,阮小二、阮小五两支水军舰队扩编,每队五百人,配备蜈蚣战船三十一艘,主站武器是改进后的神臂弩和卧牛炮。

    八百里水泊梁山那是夸张,但是东西一百五十里还是有的,从水路西去一直到东平府,南下能到兖州、滕县、徐州,所以这片水域尤为重要,如今更加上郓城商贸城的繁荣,每天商船不断,水军不强大如何能行?

    调入的预备水军都是渔民出身的精壮之人,具有初步的军事知识,队列等基本的都不用训练了,所以阮小二、阮小五接手后还是非常容易训练的,没几日就熟练的操作弩箭和火炮了,再加上水上混生活的渔民、商船大都心向着济州团练水军,因此也算是把这水泊梁山水域经营的铁桶一般。

    '小说网,!'
………………………………

第三百七十五章 现代工业的雏形

    晁盖在军营又为杨志的到来再次举办了欢迎宴会,众位将领欢聚一堂,把酒言欢晚宴后晁盖回了趟家,给侍女金莲补交了几个月的公粮,第二天早晨,晁盖和晁旬一起吃饭。

    晁旬最近很高兴,道:“我是越来越佩服你的眼光了,水泊边上的商贸城现在生意火爆到极点,商铺已经发展到六百多家,几乎成为济州、兖州、东平大半个京东路一带的经济中心,每天来来往往的商船、马车不断,光是商税这一项就让时文彬乐开了花,再过个一年半年的咱郓城就成为实实在在的天下第一县了。”

    晁盖吃了个鸡蛋,道:“这是好事,经济发展了百姓的生活富足了郓城县的贫困百姓越来越少了,时文彬这人挺上路,能力还是有的,治理一个县足够了。”

    两人说是不谈公事,但是吃饭时候还是谈的公事。晁盖饭量极大,一顿早餐就要十个鸡蛋,几碗豆浆。晁旬毕竟上年纪了,无非是一碗豆浆、一个鸡蛋而已。

    晁旬隐隐有些担忧:“现如今商贸城是个摇钱树,马市也是生意火爆,恐怕难免有歹人起邪念,吏部尚书晁大人虽然官位显赫,但是为人正直,恐怕不是奸臣的对手,济州知府林大人估计快要高升了,目前你还需要和东平府程知府拉好关系。”

    晁盖点头称是,官场上形式微妙,其实最靠谱的还是手中的军队,海外拥有大量军队的事情知道的人还很少,晁旬也不知道具体数目。

    晁盖说:“我一会儿去工业园看看,旬叔去吗?”

    晁旬说:“我就不去了,昨天刚从工业园回来,下午有个福建来的大茶商,据说实力非常大,不如到时候你跟我一起去谈谈。”

    晁盖一听福建来的茶商,晁盖对南部沿海还是了解甚少的,正需要接触一下,当即道:“旬叔放心,下午我陪您老会会这个大茶商。”

    晁盖出了门,门外罗云带着十几名卫士已经准备妥当了,焦挺这几天歇班,在家里也没必要搞那么大谱。

    晁盖带着罗云等一行人直奔深山里的工业园,这个工业园主要占了整个一个山窝,几百亩之多,但是目前工厂还很少,主要是徐介负责的百草堂制药厂,还有一个李庆子负责的饲料厂,起了名字叫做肥猪饲料厂,还有一个粮行的粮食加工厂。其他的还有若干小厂,但是无一例外都是晁盖自家的产业。

    工业园防守森严,执勤的都是精兵,没有证件的人根本进不去。就连晁盖、晁旬这样的人进入都得检验腰牌。

    徐介作为一个好大夫,最幸福的事情就是看到病人能吃上便宜药了。徐介带着晁盖在厂区检查。徐介很高兴,道:“最近新装了两台蒸汽机动力的粉碎机,粉碎起药材来又快又好,能节省几十个人力。”

    晁盖也看到了,小型蒸汽机带动的粉碎机,功率也就相当于十几马力那样。

    “机器虽然好用,但是使用过程需要小心谨慎,安排专人操作,小心在意。等陆续的还会新上一部分蒸汽机。”晁盖说。

    徐介点头称是,说:“小型手摇磨粉机、药丸成型机也都很好用,现在生产量很大,一共是二十条生产线,生产最常用的二十种成药,质量好,产量高。”

    药厂主要是风寒感冒类、胃肠类、滋补类最常用的药品生产了中成药,产量不仅仅能供给军队和海外移民用得,还能大量外销。晁盖说:“下一部分要建设一个兽药成药厂,这个担子你还得挑起了。”

    徐介苦着脸说:“啊,这一个药厂就够我忙得了。”

    晁盖笑道:“忙了才充实,现在马牛骡子很多了,生病的也就多了,生病了不好好治疗那可是会引起瘟疫的,许多病都是人畜共患的,所以必须要重视兽药才行。”

    徐介点点头:“好吧,许多药都是人畜共用的,比如那个清瘟败毒散,人用也可,兽用也可,只是马牛体形大,我没实践经验,用量上恐怕掌握不好。”

    晁盖说:“这个不要着急,也不是让你明天就建起来,现在有负责配方兽药的兽医,等到时候互通有无一下就行了。”

    晁盖从药厂还拿了一些宣通理肺丸、健脾丸、黄连解毒丸等常见的药品。

    药厂粉碎量还是小的,蒸汽机采用后改变还是小的。但是肥猪饲料厂就不同了,饲料厂以猪饲料为主,同时兼顾骡马、牛的精料加工。

    一进厂房,晁盖等人都换上了服装,戴上了厚厚的口罩。李庆子今天知道晁盖过来,所以特地在厂里等候呢。由于蒸汽机数量有限,目前才刚刚上马了两台蒸汽机的粉碎机,由于是中型的蒸汽机带动的,所以马力也很大,一台蒸汽机通过传动轴能带动三台粉碎机粉碎粮食,把玉米、豆饼、花生饼可以粉碎成渣渣,然后把通过一台搅拌机,把各种粮食按照比例拌匀了,再通过颗粒机挤压就成为饲料了。

    晁盖说:“现在一天能粉碎多少粮食?”

    李庆子道:“饲料需要的粮食不用特别细,光是蒸汽机带动的粉碎机每天就能粉碎十万斤,赶上原来几十头毛驴拉磨粉碎的速度了,原来只是粉碎了,然后把各种粮食按照比例配方,现在多了个颗粒机,把粮食经过高温挤压成型,味道变得更好,人吃都可以。”李庆子说着拿起一把饲料,晁盖闻了闻,的确挺香的。

    原本晁盖把饲料厂只是作为军队马场、自家养殖场的一个配套厂,但是实际上不是那么回事,大宋这年月养殖业挺发达,虽然小地方的人吃不起猪肉,但是大城市已经逐渐的以猪肉为主了,没想到这饲料供不应求,饲料是薄利的物品,也就是不到三成的利润,但是量大,所以很来钱的。

    粮食加工厂的情况也还好,就是蒸汽机太少了,如果再多上几十台完全可以提高数倍的产能。蒸汽机的采用好处大大的,当然了也有个别工人们担心失业,怕机器多了人力就用得少了,但是这是不可避免的事情。不过工厂才处于发展阶段,不可能裁员,就是裁员也会为工人们安排好出路。

    中午晁盖、罗云等人在工业园食堂吃得饭,食堂大师傅吓一跳,不过一切还好,食堂的饭虽然不是太好吃,鸡、鸭子、鹅、各类鱼、白菜萝卜的都有,主食有米饭、馒头、大饼,但是总体过得去,而且基本上福利性的,一餐饭只需一文两文的。个别胆子大的工人还过来给晁盖攀谈,说工业园哪里都好,就是军事化管理,出去找媳妇不方便。

    晁盖说我也不想管那么严,但是目前情况不容许,老是有坏人捣乱,等过几年天下太平了,工业园就开放他,随意出入。

    药厂、蒸汽机等等这些都得保密,所以军事化管理还是必须的。

    罗云提醒晁盖:“哥哥,时间不早了,咱们还得去会见福建来的大茶商呢。”

    当即,晁盖等人离开工业园,骑上快马,亲兵的这些个战马都是蒙古马里能跑的好马,速度给力,几十里地半小时搞定。

    到了县城晁家楼,福建来的茶商还没到呢,晁旬到了,两人聊了会,门外来报,说福建大茶商到了。

    晁旬说:“咱们出去迎接一下吧。”

    晁旬为主,晁盖陪同,两人带着随从下了晁家楼,到街上一看,好大的场面。十几匹对子马,保护着一辆马车,骑得马匹也稀罕,这马体形高大,头型像鸟一样,尾巴高跷,正是远渡重洋而来的贝都因马,也就是阿拉伯马,这马形成在沙漠地区,耐力好,适应性强,聪明伶俐,是难得的好马,用来做仪仗用比蒙古马可强多了,拉风度高。

    晁盖原以为是个中年人呢,没想到马车里下来的是一名年轻人,虽然中等身高,一米七多点,这身高在福建沿海一代算得上高大了,看起来年轻有为。罗云注视的年轻人旁边一名劲装随从,腰间挎着一把劈风刀,身高了有一米八,太阳穴鼓鼓,一看就是高手,罗云也算是经历丰富,但是面对此人心理明显的紧张。

    晁盖也发现了罗云的情况,朝他微笑一下,示意没事,不用紧张。

    晁旬抱拳道:“来得可是福建郑家茶行的少东家。”

    年轻人道:“正是小侄,有劳晁叔出来迎接,实在过意不去。”

    这年青人不是别人,正是郑家茶行的年青一代的翘楚人物,叫做郑爽,今年才二十二岁,但是已经商界的新秀。

    晁旬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贤侄自福建不远数千里而来,下来迎接一下也是应该的。这位是我晁家的当家人,晁盖晁庄主。”

    晁旬介绍了晁盖,晁盖施礼道:“欢迎郑贤弟的到来,快快里面请。”

    三楼会客厅早已经准备妥当,够宽敞,也够明亮。

    双方客套了两句,很快步入正题。

    郑爽说:“我郑家购销着福建将近一半的茶叶,数量可谓非常巨大。众所知周,福建以茗茶传世,高中低档的茶叶产量很大,现在急需一位具有远销能力的合作伙伴。”

    '小说网,!'
………………………………

第三百七十六章 劈风刀石宝

    北宋时期商业发达。商业会谈已经和后世的相似。最早是区域销售的掌柜过來。先送拜帖。上面有商行的详细介绍等等。相当于现在的公司宣传册之类的东西。

    晁盖看过郑茶行的介绍。郑家茶行总部位于福州。但是茶山主要在武夷山。经营茶叶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光是郑家嫡系自有和租赁开发的茶山都有三万多亩。绝对的土豪级别的茶商。更为主要的是郑家是福建最大的茶叶收购商。郑家的茶品一滞销。福建千千万万的茶农收益都受影响。

    铁观音、乌龙茶、绿茶、茉莉花茶。当然了产量最大的还是茶饼。所谓茶饼都是用洠в衅芳兜牟枰堆怪瞥傻牟璞2璞勰康牡睾芏唷5谝皇奔涓隆≈饕侵鼙叩挠文撩褡骞摇

    双方开始会谈。郑爽单刀直入。说:“我们茶叶的产量很多。现在需要的是一位具有远销能力的合作伙伴。”

    晁旬道:“郑家茶行的产量这个我们是很清楚的。现在我们销往辽、金、蒙古的茶叶主要是信阳王家购销的。信阳茶量小了点。目前已经很难供应北方贸易的需求。正需要寻求新的货源。只是不知道贤侄说得远销是指哪些地方呢。”

    郑爽道:“福建多山。适合种茶叶的地方很多。我家茶行打算再自行开发十万亩茶山。同时茶农百姓也会扩大种植面积。辽、金、蒙古市场的确挺大。更多更快章节请到。但是恐怕量上不去。毕竟你们要以信阳茶为先。据我所知。贵商行正在大力开发海上贸易。高丽、东瀛的人口不少。相信茶叶也有一定市场。”

    晁盖道:“我们商行和高丽、东瀛的贸易处于刚刚开始阶段。茶叶肯定是有市场的。只是福建是临海地方。相信也有一定的航海能力。为何不自己远销海外呢。”

    郑爽一笑:“郑家茶行百年传承。传承到现在还是以茶叶为主。至于自家的船队是有。每年从福建沿海开往杭州、东京等地方送货。偶尔也通过市舶司把茶叶销售往天竺、阿拉伯、罗马等地方去过。但是刚才在下已经说过了。郑家走得是量。南洋、西洋的交易受季风影响。第一时间更新 番邦的船队來往需要一年的时间。因而量并不大。

    晁旬和晁盖交换了一下眼色。晁旬道:“质量保障、价格合理。销量是洠в形暑}的。”

    当即。郑爽让商行的人拿出样品。晁旬也让负责人看货。至于谈价格扯皮等那都是商行里人的事情。作为负责人是不可能面面俱到的。

    晁盖又拿出制药厂生产的中成药。递给郑爽。道:“郑兄弟看看这类加工过的丸药。销往福建两广一带可有市场。”

    郑爽看了看。很感兴趣。道:“这类成药南方也有。但是多半是药铺自产自销。要说市场肯定是有的。只要有生病的就会需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