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军神》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宋军神- 第15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萧师爷见事情谈妥了,也不在郓城潘恒,带人直接回辽国了。

    刘梁则兴高采烈的去找晁盖,晁盖正练新兵呢,看刘梁高兴的来了,道:“我看你高兴的来了就知道有好事情,说吧,什么事情。”

    “的确是好事情,北国的大商人一下订购了最少一百万斤的盐砖,预先支付五千头马匹,这些马刚好运到了井陉马场去,在那边山里养着。”刘梁说。

    晁盖也是大喜,道:“的确是好事,如此一来井陉马场算是有马了,而且足够了,毕竟山里的马场地方狭窄,马匹太多放牧困难,草料大多都得采购,成本太高。这样,这匹马你带兽医过去把把关,给井陉马场留下三千匹好的,余下的马的给东平府马市留下一部分,其他的还是在济州分期销售。”

    “好嘞,没问题。”刘梁说。

    济州一带马、牛、骡子等大牲口的饲养量增加很快,能生育的母畜也多,农区培育出来的马匹虽然跑不快,但是挽力大,能拉车,能耕地,能供人骑乘,马匹就是个多面手。用母马和公驴杂交出来的骡子,耐粗饲料的能力更强大,力量很大,能驮重物,能耕地。

    朱武这几天手头的活少了,忙的差不多了,朱武来找晁盖,道:“哥哥,这都好几天了,不知道那个杨志康复了没有,咱们应该再去看看吧。“晁盖说:“可不咋滴,四天了,走,咱去一医馆看看去。”

    晁盖朱武带了焦挺罗云一行四人赶奔医馆,杨志正在院子里踢踢腿蹦蹦跳呢,晁盖问:“杨制使,康复的如何了?”

    杨志看晁盖来了,立刻见礼道:“杨志多谢晁团练仗义出手相助,这几天恢复的很好了,刚才大夫来检查了,说明天就可以出院了。”

    “那就好,伤寒病就是需要休养,你大病初愈不宜多动,还是进屋休息的好。”晁盖说。

    杨志说:“说的是,这就回房里。”

    三人一起回到了病房,朱武说:“杨制使一身武艺,又是将门之后,何不来济州团练发展,将来也一样能封妻荫子啊。”

    杨志考虑了一会儿道:“这次丢失了花石纲,虽然是天气原因所致,但是我的责任也很大,回去定然是会受到责罚的,我也听说了济州团练待遇很好,只是你们知道的,我杨家祖宅在东京开封,我想在京城里找个差事,再想办法把祖宅赎回来,也好对祖宗有个交代。”

    朱武暗暗叹息,看样子杨志是看不上济州团练的,有些失望,不过晁盖倒是没什么,道:“你这么回去受责罚是肯定的,如果想要个什么正职类的差事需要几百上千贯的钱打点一翻。”

    杨志叹息道:“现在身无分文,吃喝都是晁团练接济的,哪里有钱打点啊,走一步算一步吧。”

    晁盖说:“你且宽心住下,明天我把你安排到商贸城的迎宾客栈里去,也不怕闷得慌,我军中闲得无事的将领也好找你切磋。只需等到开春,有个擂台赛,想来以你的本领拿个枪王的称号是肯定的,到时候有奖金和一个金杯。那个金杯可是纯金打造的,价值一两千贯不成问题。”

    杨志纳头便拜,道:“如此多谢晁团练了。

    三人又聊了一会,晁盖和朱武才离去了。

    焦挺难免有些不爽,道:“这个杨志架子真大,咱们济州团练哪里差了,哥哥和军师三番五次的前来拜访他,他都不愿意留下来。”

    晁盖说:“人各有志,站济州团练向来讲究自愿,哪怕是个小兵都不勉强,勉强让他留下没什么意思。”

    焦挺也不懂这些无非是发发牢骚而已。

    “京城里的军官,看不上咱们团练很正常的事情,毕竟团练是杂牌中的杂牌,咱们要想把杂牌练成王牌中的王牌需要的努力还很多,装备没得说了,训练还得加强。”朱武道。

    原郓城团练改编成济州团练,人数增加了三千多人,战斗力并没有什么提升,反而因为新兵太过多,战斗力直线下滑,现在新兵也就是刚能走好队列,需要的路子肯定还很长。
………………………………

第二百六十七章 试航蒸汽船

    不过杨志骄傲有他值得骄傲的地方,杨志的枪法、刀法都很好,晁盖回去给几位将领一说,刘唐、孙安两人经常来商贸城的迎宾客栈看望杨志,互相切磋一下武艺。

    刘唐武艺学的比较杂,原本都是江湖上的野路子,来到晁盖这之后在日常的训练中,又和众将领相互切磋,刀法进步很快。杨志对刀也有很有研习,毕竟是将门家传的刀法与众不同,比刘唐要高着一筹。

    孙安步战用双剑,倒是跟杨志打的不相上下,几次下来杨志感觉也大有提高,本来杨志的打算是报答晁盖的恩情,给济州团练的将领传授一下武艺,实际上不是那么一回事,只能说是切磋。杨志也认识到了济州团练藏龙卧虎。

    这天一大早,杨志起床先在院子里打了一趟拳脚,正这时候院门响了,当当,当当。刘唐的声音传来:“杨志兄弟在吗?”

    杨志道:“来了。”

    打开门来不是别人,正是刘唐,身后还跟着一个个头高大的汉子。这汉子身材笔直刀削斧劈的一个身板,身后背着一口斩马刀。

    刘唐说:“杨志兄弟起的真早,今天刚好休息,从东平府过来一位兄弟,叫做武松,也是济州团练的一个营长,擅长用刀,特地过来给你切磋一下你不介意吧。”

    杨志说:“哪能呢,大家都没把我当外人,我杨志也是知道好歹的人。两位请进。”

    杨志把刘唐和武松请进了院子,武松也在打量杨志,只见这汉子好桀骜不驯的一长脸,脸上还一大块胎记。

    原来昨天晚上武松回来办事,听人说来了叫做杨志的好汉,刀法相当了得,武松不服气,所以这才让刘唐带来和杨志切磋。

    两人见礼,互相通报了姓名,武松道:“听闻杨兄弟刀法超群,我也是用刀的,所以特来讨教一翻。”

    “武松兄弟客气了,且稍等片刻,我取刀来。”杨志说着回客房取来了一把朴刀,杨志和人较量比试用的都是朴刀,并非杨家家传的腰刀。

    武松用的是厚背斩马刀,和杨志战到一处,虽然是切磋依然是龙争虎斗,两把刀上下翻飞,一直战了四十多个回合,从刚开始的谁都不肯服谁,到了后来就相互佩服了。

    刘唐见两人斗的正起兴,担心有所损伤,当即道:“二位兄弟且住了。”

    两人收招退出圈外,武松道:“痛快,杨志兄弟好刀法,果然不同寻常。”

    杨志也道:“武松兄弟的臂力惊人,如果是战场相斗我这已经是输了。”

    武松说:“不然,你技巧好,如果不是相让我早抵挡不住了。”

    两人相互佩服,刘唐从客栈叫了早餐,三人一起来吃。武松和杨志也是很投机,约定有空的时候喝酒。

    济州团练的新兵除了原济州团练的那些个兵由糜胜训练外,其他的新兵都是一起训练了,训练了基本的队列、军姿、体能之后再分到各营的。晁盖没有什么要紧事情的时候一直在亲自训练士兵,而且抽时间还得训练将领,用他那套特种兵训练教程训练一下将领,主要是军令服从训练,生存训练。诸如杨志这样的,如果参加了生存训练那就不用饿着肚子走到济州了,最起码会打猎几只野鸡野兔的,而且还有寻找一些简单草药治疗伤口的本领。这些都是当将领吧必备的知识,将领学会了在以后的带兵中逐渐的传授给士兵,才能提高整体士兵的水平。

    就在晁盖紧抓训练新兵的时候,远在新济州岛马华和孟康正紧张的忙碌着。

    新济州岛的冬天干燥,天气虽然有些冷,但是比起山东来说暖和很多。新济州码头,马华和孟康在一艘蜈蚣船上忙碌着,这艘船从外表看就是普通的船,但是仔细一看会发现船的中部有一根烟筒,烟筒不算粗,但是直径二十多厘米还是有的。其他的还有六个工人,没一会儿,工人说:“好了,一切都装好了。”

    孟康看看马华,马华看看孟康。岸边上还有数百人在观看,其中就有总管新济州岛的萧让县令。

    马华说:“丑媳妇也得见公婆,这可是咱们将近一年的劳动成果。”

    孟康说:“开始吧,你是蒸汽机的研发人,你去点火吧。”

    原来这是一艘装了蒸汽机的蒸汽船,有一个装水量五百斤的小型锅炉。马华点燃了精选的煤炭,这船上的烟筒好,劲大,锅炉发出呼呼的声音,锅炉烟筒也有玄机,有小小的净化装置,喷出的都是白烟,极少有黑烟。煤炭在锅炉里燃烧充分,利用率高,烧一个多小时,锅炉里喷出了蒸汽,蒸汽通过钢管运送到了气缸,推动了活塞,带动了曲轴,飞轮慢慢的转动了起来。通过齿轮传动,带动了蜈蚣船两侧的水轮。一米高的水轮慢慢的转动了起来,众人欢呼着:“动了,动了,真的动了。”

    岸上的人也欢呼,萧让摘掉帽子,摸了摸额头,叹道:“世间竟有如此神奇之物。”

    蜈蚣船上,马华正观察着蒸汽机的运转情况,发现这速度太慢了,还不如人力快呢如同一头老牛一样,岸上看热闹的人纷纷笑道:“老牛,老牛啊。”

    船上马华听的清楚,道:“开快车,换挡。”

    其实蒸汽机输出的功率是一样的,在传动的时候马华设计了个变速杆,分为低档,也就是刚才的起步档,船起步之后如果一切平稳海况好,就可以加到二档,二档就是航行档了,速度渐渐的快来了,时速二十公里那样,也就是个电动自行车的速度,不过要知道蜈蚣船个头也算不小,跑出这速度来在海面上如同蛟龙一般,身后划出一道白lang。

    “萧县令,快看那船真快啊,赶上奔马了。”萧让旁边人说。

    萧让手搭凉棚观望:“的确如此,平常蜈蚣船这速度最起码得四个最壮的汉子踩动水轮,而且还不能持久。”

    马华问孟康:“咱们现在什么速度了。”

    船上又没装航速表,只能凭感觉,孟康说:“一个小时四十里的速度吧。”轮船航速晁盖为什么也按里算了呢,是因为晁盖有米尺,标准的米。五百米一里,一千米一公里。因此没必要搞什么节。

    “这速度如何,能赶上飞鹰帆船吗?”马华问。

    孟康道:“飞鹰战船在风速合适的情况下能跑出一个小时六十里的速度。”

    马华道:“换三档,试试看能否还加速。”

    操作手换到三档,就听见吱吱呀呀的作响声,让人担心机器会不会散架。孟康说:“飞鹰战船虽然能跑出六十里的速度来,但是那是在很少的情况下,大多数的时候一个小时能跑三十里就不错了,所以蒸汽船的速度已经可以了。”

    “不碍事,试试蒸汽机能跑多快。”

    换挡后船速度果然增加了,但是好景不长,就听见变速齿轮那里咔咔直响,然后就停止传动了。

    蒸汽船慢慢的停止在了海上,马华过去一看,竟然是变速齿轮烂了,看来制造工艺不过关,还有蒸汽管道上还有细微的漏气,这都是缺陷。船上配件不多,马华带着工人抢修了许久蒸汽船才慢慢的开回了港口船坞。整个试航,蒸汽船跑了没有三十里地。好的是蒸汽机的确能带动船,坏的是这蒸汽船毛病太多,还没有帆船好用。

    萧让过来道喜,说:“马厂长、孟厂长,恭喜你们成功了,哥哥非常重视这个蒸汽船,你们是为哥哥立下大功劳了。”

    马华叹了一口气道:“不开不知道,一开吓一跳,到处都是毛病,不知道什么时候能改进好呢。”

    孟康也哭着脸说:“水轮的坚固程度也不够,刚才检查水轮竟然发生了轻微的变形,还是小觑了蒸汽机的动力。”

    萧让说:“我虽然不懂机器,也不懂造船,但是明白万事开头难的道理,哥哥说了钱粮管够,二位在继续努力吧,现在已经成功了一大半,再完善一下就行了。”

    马华道:“说得对,走咱们赶紧去完善。”

    马华孟康带着工人转头进入船坞,又开始了捣鼓。

    轴承、齿轮、都得换更加好的材料,润滑油也必须用蓖麻油,加速操作器也需要改进。对于这些马华还是有基础的,毕竟有几十名工匠,动起手来也快。孟康把两侧的水轮也换了以钢为轴,主要部位都采用钢作为骨架,这样耐受性大大加强了。

    虽然第一次试航没有完全成功,但是好消息还是通过商队密函立刻传到向郓城。

    冬天的新济州岛并不太寒冷,如今的新济州是一片繁华,拥有包括耽罗、高丽在内的男女农场工人在内的劳动力近五万人,耕牛、骡子三千多头。旱地三十万亩,水田二十万亩。旱地主要是育种天王米用的,轮作小麦。水田是小麦谁和水稻轮作。冬季没水的时候种小麦。收了麦子后灌水,然后种水稻。从真定、登州、沂州来一万两千多名长工了,他们临时暂住在新济州岛,冬天也不用闲着兴修水利,整理农田。
………………………………

第二百六十八章 兴旺新济州

    今年新济州粮食丰产的厉害,风调雨顺又没有小虫作梗育种玉米地精耕细作下亩产到达一千一二百斤。小麦有五百多斤的亩产量,水稻差不多亩产七百斤同时又有鲜鱼一百多斤,鱼稻共生大米口感很好。除了玉米种子外运回京东之外,水稻、小麦等等粮食都是在岛屿上建造了数个大型粮库,等需要的时候再外运。

    萧让和几个副手盘算道:“这些批一万多壮丁今年一个冬天还能开垦出来二十万亩水田,这新济州岛上的水田就算是足够了,尽量不要多开了,不然就把岛子破坏了。”

    副手说:“最近我们测量了,二十万亩没有问题的。旱地也能开个几十万亩只是要毁林开荒。”

    萧让说:“暂且用不到,这二十万亩水田开垦出来先留着,等年后会有从南方招募来的流民安顿在这里,到时候可能就不是农庄制度了,而是直接把地给他们,让他们分期偿还,当然了价格很便宜。”

    又有商船从新济州港口靠岸,萧让一看来得不是别人,正是扈成大掌柜的。整天还是奔波,扈成的脸也给海风吹黑了。

    萧让道:“看大掌柜的这高兴劲就知道生意很好,这次销售的什么?”

    “瓷器,五大船瓷器,从绍兴拉的,这一趟利润最少是五倍,回头让晁团练在京东找个地方修建几个瓷器厂,生产一些普通的茶壶、盘子、碗之类的产品。高丽、扶桑人对瓷器的品质要求不高,而且需求量大,是个来钱的门路。可惜晁团练一直担心粮食不足,不让大规模酿酒,不然可以对扶桑进行白酒贸易,扶桑有武士这个阶层,这批人最爱喝烈酒来彰显自己的勇敢。”

    萧让说:“粮食储备太重要了,一旦粮食歉收,到了青黄不接的时候到处都有饿死的人,所以把粮食储备足了是很重要的任务,不过扈大掌柜的莫要着急,最多三年,咱们的粮食就可以堆积如山,到时候酒厂就能放开了生产。”

    扈成道:“光聊天了,忘记说正事了,上次工人们往家里稍的东西大多都已经送到了,这里有回函,不过有的因为地址不详细,没有找到了给送了回来。晁团练这次直接让驿站在新济州开个点,以后大家直接去驿站邮寄东西就行了。”

    “那太好了,还是哥哥想的周到啊。”萧让说。

    扈成道:“还有呢,这次随传来了有三十个文人,有的是秀才,有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