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在洪武末年》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奋斗在洪武末年- 第8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的确,倭国人的战略眼光太差了,根本看不清楚问题。他们靠着台风,战胜了大元朝,立刻就觉得他们比元朝高级,进而也不把大明放在眼里。

    就像他们的子孙一样,学会了工业本事之后,欺负还处在农业阶段的中国。等中国学会了工业化,不断攻城略地,抢夺产业,倭国人就迷糊了,你们的人明明不行,怎么就超越了我们呢?

    好吧,此刻的倭国,跟后世的倭国一样,都有一种愚蠢的优越感!

    许观到达之后,等了十天,谁都见不到!

    这下子可把他急坏了。

    身为一个前途远大的太学生,许观之所以还冒险出使倭国,就是为了立功受赏,能够重新改回原来的姓氏。

    堂堂男子汉,顶着别人的姓氏,考上了功名,也是给别人家增光,自家想要拜祭祖宗都做不到,因为你改了姓,不是黄家的人了!

    羞辱啊!

    奇耻大辱!

    许观想到自己的身世,夜不能寐,汗流浃背,最是痛苦不过。

    他把希望寄托在出使倭国之上,可当下居然是这么个结果?

    该怎么办?

    许观思索再三,决定用柳淳教给他的办法!

    倭国不是崇尚武力,敬畏强者吗?

    那好!

    老子就让你们瞧瞧大明的实力!

    他当即在距离港口不远的地方,摆下擂台,以他的座船,去和倭国的船只相撞……你们不是靠着海洋生活吗?船只是你们的必需用品,那咱们就比比看,谁的船只更好!这次可不会有神风帮助你们了!

    许观派人下了战书,还亲自带着船队,封锁了码头,不比赛,就没法出港打渔!

    这招够狠,倭国不得不迎战。

    三天下来,许观的座船,以无敌的姿态,撞沉了近二十艘倭国船只。

    很多倭国人惊讶地发现,他们的船只一旦漏水,就彻底完蛋了,可大明的船只,明明损坏,却还能安然浮在海面上。

    难道说,神明不再保佑倭国,转而站在了大明一边?

    他们请来了一堆奇奇怪怪的大师,又是唱,又是跳,许观根本懒得看,无知,这叫水密舱!连这个都不懂,倭国的造船技术,真是没法和大明相提并论。

    许观的自豪之感,油然而生……而令他惊讶的是,随着他的气势提升,倭国居然变得老实了……再也不敢把他们晒在一边。

    而且许观还见到了足利义满,此刻倭国南北之战到了最后关头,足利义满拥有强大的优势,倭国统一在望。

    许观说明来意,并且表示愿意通商贸易,足利义满大喜过望……他太需要通过贸易,医治战争创伤。

    而且身为幕府,他可以垄断贸易利益,靠着巨大的财力优势,压制其他藩镇的力量。

    足利义满欣然答应,还盛情款待了许观,当宴会喝到了一半的时候,数量众多的倭女,扑向了这位上国来的大才子……

    “那个……你真是受苦了。”刘三吾老脸抽搐,怪不得这小子形销骨立,瘦的跟猴似的,能活着回来,都算身体好啊!

    “明天就是科举大比之年,你可以赶快休息,恢复身体,万一身体垮了,可就什么都完了!”

    许观慌忙点头,红着脸道“多谢老大人提醒,晚生晓得!”

    这时候柳淳带着朱橚也来了,把事情大致说了一遍,朱橚听得目瞪口呆,乖乖,倭国的风俗真好啊,本王都想去瞧瞧了!

    “周王殿下,柳大人,这一次倭国方面,准备了三百万两金银,希望采购上国货物!”

    “三百……万两!”朱橚吓得一下子站起来。

    柳淳轻咳了一声,同情道“殿下,不算多,毕竟这是咱们大才子的血汗钱啊!”

    奋斗在洪武末年


………………………………

第169章 喜怒无常的朱元璋

    许观从倭国返回,带来了非常多重要的消息,让明朝君臣,都耳目一新……老朱定都金陵,海防的任务非常沉重,早在元末的时期,东南沿海就出现了倭寇,四处侵扰杀戮。

    海疆不宁,朱元璋不胜其烦,因此早在洪武二年,朱元璋就派遣使者,给倭国送去了诏书:“间者山东来奏,倭兵数寇海边,生离人妻子,损伤物命。故修书特报正统之事,兼谕倭兵越海之由。诏书到日,如臣,奉表来庭;不臣,则修兵自固,永安境土,以应天休。”

    老朱的意思很明白,就是让倭国赶快约束国民,不许侵扰大明,并且纳贡称臣,否则就要承受大明的滔天怒火!

    使臣带着老朱的旨意,前往倭国,结果刚到倭国,就碰了个大钉子!

    正副使者都被抓关了好几个月不说,还被砍了五个随从!

    大明第一次出使倭国,碰了一鼻子灰。

    事后才发现,原来双方都犯了错。

    这时候倭国正处在南北朝时期,战乱不断,消息不通,他们根本不知道元朝已经灭亡了。还把大明的使臣当成了元朝人,倭国自觉神风护体,根本不在乎大明,所以就出现了囚禁使者,斩杀随从的事情。

    大明这边呢,其实也没有搞懂,使者是按照原有的前往倭国航线,结果是在九州岛登陆,遇到的是怀良亲王,这位根本不是国王,而且这家伙还是个愣头青,朱元璋威胁要出兵倭国,他就真的打算厉兵秣马,备战迎敌。

    随后老朱几次派遣使者,也曾经准备出兵,全都因为海上风险太大,没有贸然发动,而且大明的主要威胁还是北方,老朱接连组织几次北伐,直到捕鱼儿海大战,蓝玉剿灭了北元,消除了心腹大患。

    大明终于能腾出手,开始解决疥癣之疾了。

    而此时倭国的情况也发生了改变,怀良亲王早就死了,足利义满的室町幕府占据绝对优势,倭国的南北朝之战即将结束。

    这就出现了一个讽刺的局面……过去明朝一心求和,希望倭国能约束自己的人,只要不袭扰海疆,大明就心满意足。可倭国混乱的局面,让他们错失了良机。

    如今统一之后的室町幕府,猛然发现,自己即将面对一个得罪不起的庞然大物的怒火。一心求和的人变成了倭国。

    这就是许观前往倭国,遇到的情况。

    他一个太学生,能享受到倭国神仙一般的招待,也就不足为奇了。

    “柳大人,我能看出来,倭国的确是想纳贡称臣,毕竟倭国穷困贫弱,物产匮乏,又历经南北大战,民生凋敝到了极点,迫切需要贸易,改善处境。而且他们也担心大明会兴兵问罪。另外呢,还有一点,倭国虽然统一,可海疆的倭乱只怕还会持续,而且还会愈演愈烈!”

    朱橚不解,“这是怎么回事,统一了,不该太平下来,怎么还跑来捣乱!”

    许观道:“殿下有所不知,倭国战败的一方,也有许多武士,他们的土地被剥夺,失去了立身之本,变成了流浪武士,朝不保夕,很多人就成了抢掠为生的海盗,为祸大明东南!”

    朱橚听得这个生气,“这个倭国,简直就是个乱源,他们自己关起门来,怎么打都随便,为什么要祸害别人,简直岂有此理!”

    柳淳耸了耸肩,又有什么办法,再过一百多年,室町幕府被干掉,倭国进入战国时代,还有更大规模的倭寇在等着呢!

    “殿下,柳大人,以我观之,即便接受倭国的朝贡,沿海的倭乱还会持续,朝廷不得不防啊!”

    柳淳点头,他突然微微一笑,“其实吧,或许有办法尽快解决倭乱……没准还能大赚一笔呢!”

    朱橚现在最感兴趣的就是赚钱印书了,一听到有钱可赚,立刻来了精神,“柳淳,你打算怎么办?”

    “哈哈哈,殿下稍安勿躁!我打算先请倭国的使臣,看两出好戏!”

    ……

    细川中雄是这一次奉命前来的倭国使臣,他是室町幕府的管领,是足利义满的副手,无论权力,还是地位,都是相当了得。

    能派他前来,也足见倭国求和之心。

    假如换成其他的官老爷,倭国诚心纳贡称臣,一切好谈,没准还能多拿几倍的回赐,潇潇洒洒回国炫耀,说大明多傻帽,多容易骗!

    可有柳淳在,这样的好事那是绝对不会发生的。

    他带着朱橚和许观,直接来到了馆驿。

    双方见面之后,细川中雄格外谦卑,五十几岁的人,腰弯成九十度,不停“嗨,嗨,嗨”的,许观的确是个天才,去了倭国几个月,居然就能听懂倭国的语言。

    细川的意思是见识了大明的物阜民丰,疆域辽阔,倭国愿意诚心归附,纳贡称臣,祝愿大明皇帝,万寿无疆……总而言之,都是好听的。

    看着他这么乖觉,朱橚都差点答应了。

    幸好他还记得,这事是柳淳负责,没敢随便开口。

    “贵使不用这么客气,既然到了大明,上国又是礼仪之邦,怎么能慢待贵客!来,准备马车,我陪着细川使者,前往军营瞧瞧!”

    朱橚差点笑出来,什么啊?

    你不是说要招待贵宾吗?还以为去秦淮河呢!跑军营去干什么?

    朱橚一头雾水,倒是许观,似有所悟。他走这一趟,胜读十年书。倭人的秉性如何,他有了一些了解。

    这帮家伙,畏威而不知怀德,跟他们讲再多的道理,都不如亮出刀剑来的有用!

    只是让许观惊讶的是,柳淳小小年纪,是怎么知道倭国人性格的,真是邪门啊!

    “杀!”

    “杀!”

    “杀!”

    军营之中,尘土飞扬,战马嘶鸣。

    朱棣一身铠甲,手持宝剑,横眉立目。朱能突然跑过来,“王爷,柳兄弟来了!”

    朱棣长长出口气,奶奶的,堂堂一个王爷,居然要屈尊降贵,替那个小子演戏,这要是传出去,还不得让那些弟兄们笑话啊……不过也没什么,能赚钱,能平定海疆,老爹只会高兴的!

    想到这里,朱棣猛地催马,冲到了将士的前面。

    “弟兄们!我大明北击残元,俘虏前朝皇帝,昔日的大元已经荡然无存!”

    “威武!威武!”

    朱能带头跟着大喊。

    等声音停止,朱棣又道:“元朝何等强大,百万铁骑,尚且不放在我大明的眼中。如今又有蕞尔小国,屡犯海疆,杀我子民,掠我财物,涂炭生灵,罄竹难书……弟兄们,你们说该怎么办?”

    “杀!”

    “杀光倭寇!”

    “屠尽倭岛,一个不留!”

    ……

    朱棣很满意,将手里的宝剑一挥,“从现在开始,每天骑射训练,只等旨意下来,立刻出兵!”

    话音落下,所有士兵闻风而动,在校场上驰骋射箭,摆出各种阵型,练得那叫一个热火朝天。

    而就在军营的外面,更吃惊的一幕发生了,许多马车向军营进入……在车上,装得全都是上好的铁锭。

    沉重的货物,压出深深的车辙。

    细川中雄看得目瞪口呆,马车的数量似乎没有尽头,这是多少的铁啊!堆在一起,怕是有一座山那么大了!

    “细川使者,你觉得我大明军容如何?”

    “这个……上国气度,自然非比寻常,敝国愧不能及!”

    “不要那么谦虚!”柳淳笑道:“敝国四面环海,前朝两次攻打,都无功而返,你们还是有些指望的。”柳淳又道:“贵使愿不愿意跟着我去船厂转转……对了,这些铁锭就是从码头运来的,还有不少哩,都是打造武器盔甲的!”

    细川中雄的老脸不断变长,他都不知道迈哪条腿了!

    如果说集结人马不算什么,可这么多的精铁怎么解释啊?柳淳还很大方,让他去查看,是不是好铁?

    细川不是傻瓜,倭国未必炼不出这么好的铁,可是这个数量,也太吓了人了吧?

    穷尽倭国的财力,也未必炼得出十分之一!

    这就是大明的大手笔吗?

    真是让人绝望啊!

    “请吧,船厂那边也在昼夜赶工,可热闹了!”

    柳淳拉着细川,上了马车,直奔城外……他不知道,自己的举动,全都在老朱的注意之下!

    比起之前,还要见面之后,才能气到朱元璋,这次不用见面,就让老朱脸黑了!

    “朕几时说过要打倭国?军国大事,他一个小兔崽子,也敢替朕做决定吗?还有燕王,怎么跟着他胡闹?一点规矩都不懂,真是让朕失望!”

    朱元璋在大殿里,不停咆哮,回音震得耳朵生疼。

    锦衣卫指挥使蒋瓛低头侍立,心惊胆战道:“陛下,要不要去告诉船厂的秦王殿下,让他不要配合柳淳做戏?”

    朱元璋突然停下,扭头注视着蒋瓛,吓得蒋瓛浑身颤抖,没等他说话呢,老朱滔天怒火,就冲着他来了!

    “你说什么?去告诉秦王什么?不敢给倭国的使者看吗?朕怕倭国吗?他们袭扰海疆几十年,朕不光要吓唬他们,还要打,狠狠地打!你身为锦衣卫的指挥使,跑朕这来,是搬弄是非,还是要陷害忠良?”

    蒋瓛眼睛都直了……这话怎么说的,那小子怎么变成忠良了?谁能告诉我,陛下是不是老糊涂了?


………………………………

第170章 岂不美哉

    被皇帝陛下唾液洗脸,蒋瓛完全都懵了,怎么突然就变脸了。

    他结结巴巴道:“陛下,臣,臣是按照规矩,上奏京官情状的呈报。柳淳跟燕王,秦王设局,臣,臣理当禀报陛下!”

    朱元璋更生气了,怪叫道:“照你这么说,是朕让你跑这来胡说八道的?”

    “没,没有!臣不敢,臣万万不敢!”

    蒋瓛慌忙匍匐在地,磕头作响,哀求道:“臣知道了,臣不会胡言乱语的,求陛下开恩啊!”

    怎么会这样?蒋瓛越发惊讶了,柳淳这小子受到的宠幸,竟然到了如此地步,连给外藩使臣下套,动用军中人马,都可以无视……陛下啊,你对自己的儿子也没有这么好过啊!

    假如这次能活下来,绝对不要招惹柳淳!

    哪知道朱元璋的怒火似乎消失了一些,重新坐在龙椅上,翻看着锦衣卫的呈报,时而点头,时而微笑。

    最后老朱把呈报放下,这才幽幽道:“你们做事还很用心的……你刚说不打算胡言乱语,莫非是要包庇柳淳,从今往后他干了什么,你都瞒着朕?”

    蒋瓛完全懵了……怎么风向转得太快了,陛下啊!

    你到底是什么意思?

    我上奏柳淳的事情,你说我陷害忠良,搬弄是非,我不说他的事情,你说我包庇纵容……什么话都让你说了。

    就算你老人家贵为天子,也不能这么不讲理啊?

    蒋瓛只剩下磕头,“臣不敢隐瞒陛下,不敢,臣,臣一定如实上奏!”

    两害相权取其轻,不愧是锦衣卫的,这么快就想清楚了,宁可让陛下骂几句吧,也掉不了一块肉!

    老朱似乎也消气了,柳淳的事情,他当然不会放过,那小子太能折腾,一旦纵容,还不知道会惹出多少事情。

    可这小子太会办事,也不能让他受了委屈,更不能被人陷害了,所以谁敢对柳淳不利,老朱还要庇护!

    一句话,这个臭小子只能由朕来骂,来管教,其他人都给朕滚一边去!

    蒋瓛几乎是哭着出来的,好歹也是大明最大的特务头子啊,竟然因为一个小小的柳淳,落了这么惨的下场!

    呈报还要送,骂依旧要挨!

    我这是惹了谁了?

    蒋瓛欲哭无泪,他从宫里出来,正好遇到了四个人,秦王朱樉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