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朱标忙道:“父皇,此事就交给儿臣,儿臣一定竭尽全力,尽快修成!”
朱元璋微微摇头,“这次修书,是为了我朱家江山社稷,万代之功,不能一味求快。必须要修得完美无缺,等这次圣寿结束,你就拟一个方略出来。对了,有什么疑问,就找这小子,他鬼点子多。”
要修书啊!
会不会有利可图呢?
柳淳眼珠转了转,突然笑道:“陛下这么说臣,那臣就出个鬼点子……修一部巨著,固然重要。可臣觉得,衡量一部著作影响力的大小,还要看流传范围。就好比《大诰》,陛下亲自修订,家家户户都有一本,百姓就能明白朝廷法令,听从陛下旨意。臣觉得再修巨著之前,能不能先修订几本小册子,方便流传。陛下也可以衡量一下效果,再做定夺!”
朱元璋吸了口气,是有些道理,鸿篇巨著固然好,可能看懂的人有几个,老朱是希望每个老百姓,都能忠心大明,所以修出来的书,最好像《大诰》一样,人手一本才好呢!
“这个建议好,朕同意了。”朱元璋突然有些自责,算起来柳淳都提了多少好的建议……按照他的功劳,入朝为官,没准都能穿上大红袍了,可现在呢,还是个不尴不尬的经历官,让外人怎么看啊?
“朕要赏你啊!”
老朱这次是发自肺腑的,可柳淳呢,他被上次免死金牌的事情弄得怕了,万一老朱再来一次,他都没法拒绝。
“陛下,臣正想要说呢,如果陛下能把印刷书籍的事情交给臣,臣一定感激不尽!”
朱标迟疑道:“你要替父皇刊印书籍,算什么赏赐啊?”
朱元璋眉头乱挑,愤怒的老脸都扭曲了!
“臭小子,连朕的钱你都敢挣!滚,你现在就给朕滚,朕再也不想看到了你了!”
………………………………
第167章 又一个藩王上钩了
从皇宫出来,朱标就不停发笑,最后笑得肚子疼,不得不停下来。
柳淳黑着脸,委屈巴巴的,“看我被陛下骂,有趣啊?”
朱标点头,“真是有趣……不过我说的不是挨骂,而是你小子怎么有本事,每一次都把父皇气得够呛?”
“我怎么知道?或许陛下容易生气吧?”
朱标哼了一声,“父皇从来不轻易生气,而且也不会有人接二连三惹陛下生气——通常情况,惹了一次,脑袋就没了!你小子能让父皇天天生气,却又舍不得杀你,可真是不一般啊!”
柳淳咧嘴苦笑,“殿下,我琢磨着,可能是和京城八字不合,你赶快让我回大宁算了……”
“不行!”
朱标恶狠狠道:“你别做梦了,京城这么多事情,你小子别想跑!外藩的使臣相继进京了,你小子要协助礼部,好好招呼他们,尤其重要的是……”
“挣钱!”
柳淳无奈道:“我知道了,保证会把他们的骨头都榨干的,连点渣都不留!”
朱标不爱听了,“别啊,渣还是留下,方便下次接着榨!”
完了!
朱标也变坏了!
柳淳只能掩面而走,万一老朱管他要一个纯良忠厚的太子,他该怎么办?总不能把自己配给老朱吧?貌似京城就剩下自己一个好人了,怎么周围的人都成了逐利的疯子!
柳淳是不会承认的,这帮人都是让他带坏的。
咱不说别人,周王朱橚,多好的藩王,勤奋好学,手不释卷,还钻研医术,简直是藩王当中的清流。
可自从跟着朱棣待了些日子,这位周王殿下也变了个人。
以前他总是喜欢唱戏,现在呢,嘴里念叨的都是九九歌,手里捧着的也是《九章算术》。
“五叔,你也想发财吗?”小胖墩好奇问道。
朱橚摇头,忙道:“不,我怎么会那么庸俗呢!”
“那,那你在干什么?我在白羊口的时候,可看过好多人,天天背这些东西,就是为了经商算账……就连小姨都是这样!”
朱橚一听,突然放下了手里的书,让朱高炽到面前了,他费了好大的劲儿,才把小胖墩抱到腿上。
周王殿下咧嘴了……咱姓朱,可不能胖得跟猪一样啊!
“贤侄啊,你在白羊口待过,是不是学过经商?”
“没有!”
朱高炽摇头,“我只学了算学和农学,对了,我会榨油,做豆腐,中午吃豆腐宴怎么样?就在馆驿对面,可好吃了!”
怪不得这么胖呢,原来是个吃货!
“别说豆腐宴,就算是鱼翅宴,五叔也请你。”朱橚压低声音道:“四哥最近赚了不少钱吧?”
朱高炽刚想回答,突然又摇头了。
“没,没多少,我不知道的!父王不会告诉小孩子的!”
朱橚伸手,狠狠拉扯小胖墩的肥脸!
“真有本事,都学会跟五叔撒谎了!放心吧,五叔不会管你爹要钱的。我也不需要养兵。我就是想挣点钱,重新编一部医书。”
朱橚让小胖墩下地,他绕着屋子缓缓踱步。
“生老病死,谁也逃不过。可真正遇到了疾病,有钱没钱,差别就出来了。良医难求,良药难寻。多少百姓,得了病,只能躺在床头等死,还有人请来神婆和尚,白折腾一番,不但救不了命,还会损失不少钱财。”
朱橚叹道:“当年我跟四哥去凤阳老家,在路上我亲眼所见,一个妇人的肚子鼓胀,腰比磨盘还粗,脸色死灰,不停咳嗽。走着走着,一头栽下去,就再也爬不起来了。她还有个儿子,才五六岁的样子,趴在母亲的身上,哭的人撕心裂肺……”朱橚眼圈泛红,这位王爷还真不是装出来的。
“咱们朱家何尝不是如此啊!父皇是得天相助,百灵呵护,才一路杀出来万里江山,有了今天的大明朝。身为父皇的儿子,不能不懂得惜福。五叔没本事征战沙场,只能尽力编一部医书,造福百姓。也算是给咱们大明江山,朱家的社稷,添福增寿!”
小胖墩认真听着,他突然觉得有些瘦弱斯文的五叔,居然是这么高大!
他忍不住伸出两个大拇指,“五叔,你放心吧,我懂你的意思,我给你想办法!”说完,小胖墩撒腿就跑,朱橚想叫住他,小家伙却已经跑没了。
一直到了傍晚,小胖墩拉着一个少年,来拜见朱橚。
“周王殿下,下官柳淳。”
“哦,你就是柳淳啊!”朱橚笑道:“自从我搬到四哥这边,你就没来过,我还打算去见你呢!”
柳淳吓得心砰砰跳……你那个爱好太吓人了,我哪敢见你啊!
等坐下之后,小胖墩主动道:“五叔,你不是想编写医书吗?让柳先生帮你就是了,他最有办法了!”
朱橚挺不好意思的,“柳大人操劳父皇的寿典,又忙着和藩国买卖交易的事情,怎么好再麻烦他,更何况编写医书,是我的私事,还是在此谢过柳大人吧!”
柳淳见惯了霸道的朱家人,还没见过这么好说的呢!朱标虽然仁厚,肚子里却藏着一点腹黑,只是不愿意用罢了。而周王朱橚,则是从里往外,老实得彻彻底底,真是太难得了。
“殿下,其实这事没什么复杂的,我刚刚在陛下那里接了个新活儿。”
“哦?父皇又给你旨意了?”
柳淳就把朱元璋打算重新修书的事情说了一遍。
“殿下,修订圣人之学,阐发微言大义,是为了教化百姓。而编撰医书,更是帮了百姓的大忙。殿下的这份仁爱之心,真是让人钦佩不已啊!”
朱橚不好意思,脸还有点泛红,连连说:“过誉,过誉了!”
柳淳笑道:“是殿下过谦了,这事情交给我了,只要殿下能把医书编出来,就立刻刊行。”
“不行!”
朱橚急了,“这可不行,我,我的医术不,不成的……会,会出人命的。”
这位终于意识到,他平时给这个开药,给那个治病,是会出事的!
“这,这可怎么办是好?”朱橚当然想急着出书,可问题是他现在拿不出什么东西啊!这不是急死人吗?
“殿下,这也不难,只要上书请求陛下,调拨几位太医院的高手,组建一个医馆……针对常见病,拟定出一些便宜好用的方子,集结成册,发给百姓就是了,一点也不难。”
“这样啊……那,那疑难杂症怎么办?”
柳淳笑道:“殿下,疑难杂症可不是寻常医者能治疗的。我说句不好听的话,真要是染了病,就只能自求多福。不过疑难杂症毕竟是少数,能解决掉一些常见病,就已经是功德无量。尤其是要针对儿童的,要多编一些好用的方子……或者可以分批出版,殿下放心,这个我会优先安排的!”
朱橚本来只是一点善念,想要编书,刊发,能让老百姓收益,就和开心了。让柳淳这么一说,竟然变成了一个全国项目,超级工程了!
这位周王殿下的压力非常大。
不得不去见父皇了,说起来他进京之后,还是跟着其他几位藩王一起拜见老朱,父子俩加起来没说上五句话。
朱橚是真的挺怕他爹的。
“五叔加油,为了天下饱受病痛折磨的百姓,你要勇敢啊!”小胖墩挥舞着拳头,给朱橚鼓劲。
“没事的,皇爷爷人很好的,不用怕的!”
朱橚被说的老脸通红,想想也丢人,作为老朱的儿子,他还不如朱高炽跟朱元璋接触得多呢!
其实这也没什么奇怪,老朱二十几个儿子,除了嫡子之外,只有朱棣年纪比较大,跟老朱打过交道,其他的儿子只负责养望父皇就好了。
朱橚性格绵软内向,本来就不爱说了,又早早就藩。他还真不如朱高炽跟朱元璋接触得多,这就叫隔辈亲!
“好吧,我去见父皇!”
转过天,朱橚在奉天殿见到了老爹,把事情说完,然后就跪在了地上。
半晌过去,当他的鬓角都冒汗了,朱元璋才道:“你能心系苍生,这是好事,父皇岂会不支持!这样,暂时让太医院的人听你的调度,尽快把医书编出来,朕还等着看呢!”
总算老朱露出了笑容,朱橚如蒙大赦,赶快去准备。
等他走了,朱元璋五官气得挪移,老脸变得铁青!
“这个该死的柳淳,老五这么好的孩子,亏他能想出办法!”朱元璋掰着手指头算,越来越心惊胆战了,照这么下去,自己的二十几个儿子,也不够柳淳祸害的啊!
………………………………
第168章 第一只肥羊上门了
“其实跟父皇打交道,也没有那么难!”朱橚仰着脸,笑得跟个傻子似的。
这位周王殿下还没到三十,从侧面看,跟朱棣几乎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只是朱棣英武伟岸,而朱橚则是儒雅温和,好像一块玉似的。
“能有什么难的?父子之间,用得着吗?”柳淳十分不理解。
朱橚哼了一声,你小子知道什么?
也就是这些年,老朱年纪大了,对儿子和颜悦色,对孙子有了笑容。在他们小时候,那叫一个严格。
学文,学武,半点不能马虎。
他从小身体瘦弱,脑筋也不好使,经常因为功课的问题,被先生打手板。多亏了朱棣经常帮他,要不然朱橚还不定吃多少苦头呢!
“我总觉得自己一无是处,没想到,我居然有机会做一件大事了!”朱橚兴冲冲站起身,对柳淳道“你说什么时候,能给我刊印医书啊?”
这位还是个急性子。
柳淳把两手一摊,“我现在连个书坊都没有,就算有心,也是爱莫能助!”
“什么?”朱橚怪叫道“你什么都没有,干嘛夸海口,吹牛皮啊!你不怕父皇怪罪啊?”
柳淳满不在乎,你爹?很可怕吗!
“殿下,这是给百姓印的书籍,首先质量要保证,其次呢,价钱要足够便宜。印刷技术我略懂一点,关键是规模。等我弄到钱,就立刻弄一个顶大的书坊,再招募一些工匠,我有把握,一年之内,让书坊运作起来。”
“哦!”
朱橚想了想,“一年倒是时间不长,编医书也需要时间的……不对啊!”这位周王殿下突然发现了问题,“柳淳,你怎么能担保,一定赚到钱?万一你赚不到,那,那该怎么办?”
柳淳长出口气,“对我有点信心好不好!再说了,这是你们皇家的生意,还有不赚钱的?”
朱橚摇头,他才不信,这世上有稳赚不赔的生意……除非你小子去抢!
面对这位周王殿下的强烈质疑,柳淳觉得有必要领他去见见世面。
没错,哪怕你贵为王爷,在柳淳眼里,也是个十足的土包子。
“殿下,我刚刚得到了消息,倭国的使者到了,我们派出去的人已经提前回来了,此人可是个小三元……”
……
许观出去了几个月,再回来的时候,刘三吾都仿佛不敢认了。
这孩子是受了多大的委屈,遭了多少摧残啊?
瞧瞧,身体瘦了好大一圈,太阳穴,腮帮,都凹陷下去,颧骨突出,身上的衣服也仿佛大了许多,一点都不合身了。
最要紧的是精气神,许观两眼发直,目光呆滞,时而出神,简直跟傻了似的,脸上都笼罩着一层灰色的气息……刘三吾看到他这副憔悴的样子,不知道说什么好了。
“老夫本想让你出使倭国,替大明立功,也好让朝野知道……没想到,没想到竟然害了你啊!老夫怎么就没有想过,倭国是何等龙潭虎穴,你一介文弱书生,怎么能万里迢迢,远涉重洋,跑去倭国当使者啊!”
刘三吾充满了自责,一棵好苗子,要是毁在了他的手里,老头简直死的心都有了。
“老大人不必自责!”
许观似乎回过了一点神,终于冲着老先生一笑。
“先生,这次学生前往倭国,的确是大开眼界,获益匪浅,比读几年的书,都管用啊!”
刘三吾惊讶道“你说的这么好,可你怎么瘦的这副样子?你跟我说实话,可千万别瞒着老夫啊!”
许观心里热乎乎的,鼻子头发酸,他真有一肚子的话要讲……许观出海的时候,对倭国是半点了解也没有,在海上,他不但要适应长途航行,还要跟向导了解倭国的情况。
幸亏了他有状元之才,学得飞快。
可到了倭国,许观立刻就面对一个难题,倭国根本没把他放在眼里。
堂堂上国使者,竟然见不到倭国的要人!
说起来从唐代开始,倭国就相当敬畏中原,宋代还有倭国跑到大明,自荐枕席,换取宝贵的种子回国,改良基因……好吧,宋代的男人的确很幸福!
问题出在了元朝,忽必烈统一中原之后,积极筹备,想要攻下倭国,结果是两次出征,两次遇到台风,损兵折将之后,不得不装作看不见。
经过“神风”事件,整个倭国就发生了变化。
他们觉得自己有神明相助,根本不用敬畏上国,相反,还张牙舞爪起来,岛国的秉性,显露无疑……柳淳听到过一种说法,说西方人的脑袋,是一个圆,中间画一条线,典型的非黑即白,二元对立思维。
中国人呢,中间是一条波浪,分出了阴阳鱼,最善于灵活变化。
而倭国呢,情况就惨多了,他们是一个圆,里面什么都没有,空的!
的确,倭国人的战略眼光太差了,根本看不清楚问题。他们靠着台风,战胜了大元朝,立刻就觉得他们比元朝高级,进而也不把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