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在洪武末年》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奋斗在洪武末年- 第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老和尚摸了摸怀里的草纸,等过几天,他还准备去请教刘淳,从这小子嘴里多弄点天文知识出来,终有一天,他会说服朱棣的!

    道衍把希望寄托在刘淳身上,却不知道刘淳此刻正面临着老爹的盘问!

    柳三坐在他的对面,冷笑连连。

    “你小子撒谎!”

    刘淳低头道:“我的确撒谎了,可我当时也不知道你是好是坏,没法告诉你真相,我道歉,对不起!”

    “呸!”

    柳三狠狠啐了刘淳一口,“你个小兔崽子,就别跟我扯谎了,你才不是什么郭氏传人!别往自己脸上贴金!”

    这一次刘淳真的害怕了,他一直在思索,该给自己安排个什么身份。没有人的本事是无缘无故来的,他搜刮肚肠,发现郭守敬的时间最贴近,而且因为战乱冲击,无从考证,他就编了个郭氏传人的身份。

    果不其然,冷静如燕王,诡诈如道衍,全都被他骗了。

    只是憨憨的柳三,他怎么就咬定自己是假的?没有道理啊?

    “哈哈哈!”柳三突然大笑,“小子,你编的挺好,可谁让你倒霉,遇上了我!”柳三探头,对着刘淳道:“告诉你吧,当年收复大都,我可是第一个登上城头的!就是我,亲手杀了所有的郭家人!”

    “啊?你把他们都杀了?”刘淳惊问!

    柳三坦然道:“他们祖上替鞑子效力,享受荣华富贵,难道还不该死吗?”

    “该!该!”

    刘淳还能说什么,假如当年他也是其中一员,没准杀得比柳三还狠,只是郭守敬的著作遗失,太让人遗憾了。

    这时候柳三突然道:“当年我从郭家拿出来两个木箱子,小子,你想瞧瞧不?”
………………………………

第12章 地主家的儿子

    柳三突然变得很乐于讲故事,讲他自己的故事。

    或许是没了未来的人,都喜欢追忆过去吧!

    那是朱元璋登基的前一年,解决了南方所有对手之后,老朱挥军北伐,三路大军,驱逐逆元,虎视雄哉!

    那一年柳三才二十三岁。

    正是年轻气盛的时候,谁都不服!

    大都的城墙多高啊?外面还有护城河,还有矮墙,壕沟,一道道的艰难险阻,要拿人命来填的!

    据说上面已经准备死个几万人,硬生生拿尸体堆出一条路。

    三爷和他的弟兄们二话不说,带着扒城索,在拂晓的时候,趁着元兵疲乏困倦,越过了重重阻拦,一口气冲到了城下,用扒城索,上了大都城头。

    三爷一口刀,血战八方,足足砍死了七个鞑子!

    后续的明军,沿着他们开出的道路,一口气杀进城中,轻取了大都!

    “就是那一回儿的先登之功,我才入选拱卫司!”柳三抓着络腮胡子,眯缝着眼睛,仿佛看到了昔日英雄了得的自己!

    “我进城之后,就是杀鞑子,见到一个宰一个,杀完了鞑子,就杀鞑子的走狗!杀了七天七夜,杀得血流成河!”

    三爷激动挥舞手臂,“小子,你没有见到,为父当年那叫一个威风!狗鞑子,他们让我变成孤儿,我就让他们绝种!”

    很残酷,但刘淳就是觉得带劲儿!

    大丈夫快意恩仇,挥剑斩仇敌,就该像三爷这样!这才是真汉子!

    可问题是三爷杀得太猛了,怎么连郭家人都给宰了?

    柳三挠了挠头,他探身道:“小子,你跟我说实话,郭守敬真的那么厉害?”

    “那是自然,李白杜甫一般的文人,历代都有几个,可像郭守敬一般的科学家,要好几个朝代,才能出一个,你说珍贵不?”

    “这样了!”三爷困惑了,“那个郭守敬那么厉害,他的后人可不怎么样啊!”

    敢情三爷并没有真的滥杀无辜……他打听过了,周围的百姓都讲,郭家有的是钱,而且还为富不仁,放高利贷,专门跟色目人勾结,欺压百姓,无恶不作。

    就在大明北伐之前,郭家还捐了三万两给王保保募兵。

    杀他们,咎由自取!

    刘淳惊道:“你怎么会记得这么清楚,都过去二十年了!”

    柳三翻了翻白眼,他怎么可能忘了!

    弟兄们杀进郭府,自然是要弄点外快,他抓到了最大的一间房子,在柜子里找到了两个沉甸甸的箱子,上面用紫铜的大锁锁着,一时也打不开。

    要不说当年三爷还年轻,没什么经验,他只当这是两个装宝贝的箱子,立刻喜滋滋据为己有,还挖了个大坑,给埋了起来,生怕别人发现。

    柳三因为立功,被升为小旗,又入选拱卫司,当时北平的空房子多,分给了他一套。

    在一个漆黑的夜晚,三爷使出吃奶的劲儿,把两个箱子弄回了住处,满怀着期待,用利斧劈开了锁!

    金子呢?

    银子呢?

    有珍珠没?

    玉石在哪里?

    ……

    等到把箱子打开,三爷的希望全都落空了。

    满满的两大箱书稿,根本没有别的!

    “我他娘的就没干过那么亏本的买卖!”现在提起来,三爷还咬牙呢!

    刘淳能想象到,当时老爹的脸该多绿!

    到底是年轻,刘淳强忍着笑问道:“你没有一气之下,把书稿都给烧了?”

    “怎么没想!”三爷气哼哼道:“正好赶上圣人降旨,要登基称帝,拱卫司的人都要应天筹备。我就把两个箱子留在了北平,房屋也给封了起来。后来我经常到北平办差,也认识了几个字,知道书稿珍贵,也就收藏起来,我还琢磨着等以后有了儿子,让他好好读书,把书稿给他当传家宝呢!”

    柳三气哼哼道:“谁能想到,三爷当年白忙活,居然便宜了你,莫非说真的有天意吗?”

    刘淳不知道有没有天意,但他知道,假如真的有郭守敬的书稿,他这个郭氏传人,就再也不会有人怀疑了。

    “你可真是我亲爹!”刘淳感动得稀里哗啦,世上就没有这么巧的事了!

    柳三黑着老脸,当年杀光了郭家人,也打听了,自从郭守敬之后,郭家就没有什么出息的人物了,怎么可能教出一个厉害的传人!

    “臭小子,这要是放在几天前,我早把你塞进诏狱,严刑拷问了!”三爷咬着后槽牙道。

    是啊,十天前,三爷还是正儿八经的锦衣卫,一心为国尽忠,谁能想到,转眼之间,他就丢了饭碗!

    “孩子!”柳三的声音突然低沉起来,他目视着前方,眉峰微蹙,困惑道:“按理说,你攀上了燕王,算是交了好运,我也就放心了。可,可我这心里,总是不上不下的,说不出来的憋屈!”

    刘淳笑了,他伸手搭在老爹的背上,爷俩很自然勾肩搭背,刘淳轻笑道:“锦衣卫身为天子亲军,圣人一道旨意,就给罢免了。跟着天子尚且如此,更何况是个藩王,俗话说,伴君如伴虎,不容易的。”

    柳三深以为然点头,可又突然怒视刘淳,骂道:“你小子别胡说,天子还是圣明的,关键是身边有小人!没错,就是小人!”

    到了这时候,柳三还是忠心耿耿,刘淳真有点无语,只能顺着他道:“你说的都对,那燕王身边,就没有小人吗?”

    “有!”柳三切齿咬牙,“那个病和尚,就不是好东西!长了个三角眼,一副杀人的模样,小子,你以后可要小心才是!”

    真不愧是多年的锦衣卫,老爹的眼力不差!

    刘淳轻笑道:“说实话,我没打算进燕王府,至少现在没有这个心思。”

    “为什么?”柳三大惊,“你不去燕王府,还能去哪?”

    刘淳把头扬起,傲然道:“我也是堂堂男子汉,干嘛总想着依靠别人?我现在去燕王府,什么都靠着人家恩赐,有什么意思?身为郭氏传人,我一身的本事,点石成金,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干嘛不自己打拼出一片天地!”

    三爷突然被戳到了痛处,忍不住陷入了沉思。

    他十几岁就随着朱元璋,到处征战,杀敌不少,缴获的战利品也够多,可三爷总觉得他是锦衣卫,世代传承,捧着金饭碗,用不着小心仔细。他的钱不是送给了战死弟兄们的家人,就是拿去赌博,喝酒。

    二十几年下来,三爷回头看看,虽然没欠债,可什么都没落下。

    结果圣人降旨,废了锦衣卫。

    唯一的指望断了,天都塌下来了。

    在锦衣卫中,有不少和三爷一样的汉子,若非如此,朱湖为什么要一头碰死,那些锦衣卫弟兄为什么要拼命?

    除了当锦衣卫,什么都不会干!

    刘淳就不同了,他心眼活泛,有太多来钱的路子。

    “做人就要像兔子一样,平时多挖几个窟窿,能当官就当官,不当官还能当富家翁。要不人家文人都讲究耕读传家呢,就是这个道理!”

    刘淳是侃侃而谈,只不过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他拄着下巴,无奈道:“我手上什么都没有,要不就只能向燕王伸手了。”

    柳三眉头紧皱,似乎想起了什么,“其实我还有一块地,能有几十亩,就是不值什么钱罢了。”
………………………………

第13章 做一个耕田的人

    “你还有田?”刘淳大惊。

    柳三一副看白痴的样子,不屑道:“你忘了天子是靠什么起家的吗?”

    刘淳讪讪地挠了挠头,这谁不知道啊,九个字的秘诀: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

    其实研究朱元璋的发家史,他争霸天下的条件并不好。相比之下,同样草根出身的汉高祖,是占据了天府之国,然后出秦川,夺天下。

    而朱元璋以淮西应天为基业,四周强敌环视,陈友谅、张士诚都不是弱子,而且又没有地利之险,连生存都有困难。

    条件更好南唐被北边压着打,一直打到了亡国。

    可老朱不信邪,压着四周打,打服了南方不说,还北伐中原,一直打到了大都,打到了长城一线!打出了铁桶一般的大明盛朝!

    就问一句,牛不?

    老朱的办法说穿了也简单,就是一手刀剑,一手锄头。

    占领了应天之后,专门设立营田司,十万大军埋头屯田,所产粮食,不但能供应军中需要,每年还能结余上万石。

    有了存粮,老朱所到之处,自然可以轻徭薄赋,于民休息,而不是像李自成一样,靠着抢掠大户,过着流寇的生活。

    这样一来,老朱越打越强,一统天下也就没有障碍了。

    登基之后,朱元璋更是把成功经验推行天下。

    在边疆地区,设立军屯,养百万大军,不费朝廷粮饷。还从人口稠密地区,不断移民,开荒种地,积蓄粮食,增加国力。

    这就是老朱登基以来,一直干的事情。

    “自从两宋以来,在士农工商四民之外,又增加了兵和僧,成为六民!”柳三按着大腿,说起老朱的英明睿智,那叫一个五体投地,心悦诚服!

    “陛下说了,僧人不事生产,兵将虚耗国帑民财,都要不得。所以他老人家极力恢复古之四民。我大明的将士不但要能打仗,还要会种田,按照军功品级,都有分地,为父当然不例外了!”

    柳三在夺取元大都之后,就升为小旗,后来进入拱卫司。他这个人脾气不好,又不愿意巴结上官,什么好事都捞不到,别人都混成了千户,指挥使,他才是区区一个总旗。当然了,锦衣卫的总旗,放到外面给个千户都不换。

    要不是被废了,三爷才不会在乎那点田地呢!

    “是这样的,我是锦衣卫的秘牒,明面上,是隶籍白羊口千户所的军户,上面也给我了分了田,具体多少,就不知道了。”

    刘淳听得头大,“那可是田啊,好几十亩呢!你就不过问?”刘淳气急败坏。

    要知道上辈子刘淳可是花了大价钱,鞋都跑坏了好几双,才找到一处不到十亩的山沟,盖了养殖场。

    柳三居然有几十亩田,还不知道珍惜,说他什么好!

    三爷哼了一声,心说小子,你懂个屁!

    这北方的土地,因为元鞑子圈占,变成了牧场,多年不耕种,非常贫瘠,雨水也少,几十亩地,也收成不了几石粮食。

    而且三爷经常外出办差,哪里能管得过来。当时北方人少,租也租不出去。

    再有别看老朱给的俸禄少得可怜,但身为锦衣卫,总有些来钱的路子。过去三爷实在是看不上这点田,更不愿意浪费精力。

    要不是落魄了,他都想不起来!

    刘淳可不这么想,就算种地收成不多,还可以搞养殖,盖个作坊,鼓捣点发明啥的。他就不信了,还变不出钱来!

    “咱们好好经营,争取三年富农,五年地主,十年八年的富甲一方……你不是心心念念,想娶媳妇生儿子吗!等有了钱,就找个黄花大闺女,挑漂亮的娶!生一大堆娃娃,围着你叫爹,那晚年该多幸福啊!”刘淳不停勾画着美好的未来,大饼画得那叫一个诱人。

    柳三抓着下巴,眯缝起眼睛,频频点头,仿佛看到了无数孩子跑向自己,可下一秒,三爷勃然大怒!

    他伸出巴掌,狠狠拍刘淳的脑袋!

    “兔崽子,我是你爹!我还是一家之主!该怎么办,用不着你教我!这事我说了算!”三爷挽起了袖子。

    他觉得自己犯了一个错误,一个很大的错误!

    二十年了,他先是一心当兵,接着一心当锦衣卫,出生入死,从来没想过别的!

    唯一为自己打算,就是收了个干儿子。

    结果没想到几天的功夫,就从天上掉到了地上,摔得这个疼啊!

    “小子,你说得对,咱不能光指着朝廷吃饭,咱要有后路。哪怕以后朝廷恢复了锦衣卫,咱们也要积攒点家业。人家愿意用咱们,咱们就老实做事,不愿意用呢,还能衣食无忧!这样才能两全其美,进退自如!”

    三爷越说越高兴,他突然用力拍脑门。

    “哎呦,以前我总是想不明白,为什么当了大官,还贪那么多。六十两银子,就要剥皮楦草,谁的命也不是大风刮来的,他们凭什么要去撞刀口?”三爷自嘲一笑,“我现在懂了,他们也是没法子,有备无患!”

    刘淳越听越害怕,老天爷啊,裁撤锦衣卫,对柳三的打击可是够大的,这堕落的速度也太快了!

    “那个……贪赃枉法还是不对的,无论天理、国法、人情,都说不过去,咱们可不能学他们。”

    刘淳真怕过些时候,锦衣卫重新开张,柳三成了贪官,他也就是贪官之子了。别看老朱对百姓好,可是对贪官从来不手软。

    无论如何,也不能犯了大忌!

    柳三哑然一笑,“臭小子,我说的是那个理儿,又没说要贪污!当了半辈子锦衣卫,我还不知道大明的国法吗!”

    柳三搓了搓手,感叹道:“读书人讲究耕读传家,我看这个法子挺好。现在咱们爷俩就动身。”

    三爷还是个行动派,军营里面也没什么东西是他的,只有父子俩换洗的衣服,还有点散碎银子,以及一块作废的“北镇抚司”腰牌。三爷一边装着,还一边说呢,“算起来自从进入锦衣卫,就没有耕田了,也不知道还成不成。小子,你要好好干活,可不许偷懒,小心我抽你!”

    刘淳翻了翻眼皮,怎么有点不对劲儿啊!

    他是想弄点养殖,搞个作坊,靠着小发明赚钱,比如蒸馏酒,比如牙刷,肥皂什么的。反正工艺也不算多难,在网上已经烂大街了。

    可柳三却要耕田种地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