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在洪武末年》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奋斗在洪武末年- 第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一套广播体操是不行的,刘淳又给小家伙画了十几样健身器材,普通人家是没有这个条件,燕王府指定没有问题。

    历史上朱高炽就是因为身体痴肥,差点丢了太子之位。

    好容易登基之后,才干了不到一年,就突然驾崩……肥胖害死人啊!

    吃了朱高炽送的包子,刘淳就决定帮帮小家伙。

    广播体操虽然是大路货,但能全国推广,肯定有独到之处,至于一些健身器材,也是经过不断改进而来,朱高炽好好练习,别的不说,瘦下来还是有希望的!

    小家伙跟老娘说着,却不提防,那些绘图被朱棣抢过去了。

    这位燕王殿下快速翻看,看了图形,又看了旁边的注释,在脑海里面不断推想,该如何运用……看到了最后,朱棣把图纸递给了徐妙云!

    仰天长叹:“王妃,你说的没错,以小见大,此人是世之奇才啊!”

    徐妙云看了一遍,也感叹道:“相比之下,军中那些打熬气力的石锁、石墩、木桩,比起这些,实在是粗糙简陋,拿不上台面啊!”徐妙云冲着儿子意味深长道:“你交的这个朋友,可真是不一般啊!”

    朱高炽眼睛亮亮的,那是自然!他瞧上的人,怎么会差?小家伙把胸膛挺得高高的,充满了自豪!

    朱棣咬了咬牙,迫不及待道:“炼体之法,非比寻常!孤王要亲自去军营,会会这个小子!”
………………………………

第10章 郭氏传人

    “父王,能不能替我带点礼物?”朱高炽小朋友提出了要求,他都拿了刘淳好大一摞体操画稿了,还没给人家回礼,可不是燕王长子该有的作风。

    放在前几天,小胖墩还没有这个胆子,可经过刘淳和朱棣争吵,很显然,燕王的脸不那么冷了,朱高炽的胆子也大了起来,竟敢提出“非分之想”了!

    朱棣哼了一声,“不行!”

    小胖墩顿时吓得低下了头,人就是不能得意忘形……突然,朱棣又道:“本王才不会当你的信差,要送东西你自己去!”

    小胖墩都傻了,徐妙云掩口轻笑,拍了儿子的屁股。

    “傻小子,快带着礼物,跟父王一起去!”

    朱高炽瞪大了眼睛,惊喜交加!

    一扭头,直冲厨房。

    片刻之后,他拎着一个和他差不多高的食盒,吭吭唧唧出来,里面装的都是好吃的!

    朱棣伸手接过食盒,随手递给了朱能,然后一把将小胖墩抱在了怀里,同乘一匹大黑马!

    “父王教你骑马!”

    ……

    燕王带着大公子出城,护卫环绕着,像是一阵风,到了城门口。

    凑巧,迎面来了辆牛车。

    “是道衍大师!”

    朱棣连忙下马,把小胖墩放在一边,主动过去施礼。

    形如病虎的老僧道衍笑着下车。

    “王爷,这又是打猎去?”

    朱棣老脸微红,这话说的,好像他多不务正业似的。

    “大师,你瞧瞧这个。”

    朱棣把刘淳画的东西交给了道衍。老僧接过来,仔细看了半晌,突然大惊失色!

    “王爷,这,这是炼体之法,从,哪里得来的?”道衍声音都变了,他惊讶道:“王爷,自古以来,名将练兵,无不有其高妙独特之法。如魏武卒,如秦锐士,如虎豹骑,皆是如此训练出来的。只可惜这些练兵之法流传甚少,反倒是用兵之道,汗牛充栋。可须知道,没有精兵,如何堪用啊!”

    老僧道衍是真有两下子,朱棣频频点头。谁说不是,像什么孙子兵法啊,三十六计啊,讲用兵之道,讲阴谋阳谋的书从来不缺,唯独如何让一个普通人变成优秀的士兵的方法,却是少之又少!

    这就好比一大堆的财富故事,创业经历,讲的是天花乱坠,却鲜有人提及,最宝贵的第一斗金从哪里来!

    没启动资本,你发个屁的财!

    没有足够的背景,大三辍学,躲在地下车库,三两个人就能弄出个世界首富来?

    这不是骗鬼吗!

    朱棣也算是摸爬滚打多年,当然清楚,没有精兵,一切都是空谈!

    “大师,你说这些东西,能练出精兵?”

    老僧哑然一笑,“哪有那么容易!王爷,老衲觉得此法只是基础,不知道还有没有更进一步的内容!倘若是有,没准真能给殿下练出一支能战的精兵来!”

    道衍是在洪武十五年,从京师千里迢迢,赶到北平的。

    那一年,朱元璋心爱的马皇后死了,伤心欲绝的洪武皇帝给每个儿子派了一名高僧,让他们替马皇后祈福念经。

    道衍就是在这种情况之下,来到了北平,说起来姚广孝只比朱元璋小了七岁,他们几乎同时出家为僧。

    可这俩人的人生轨迹,简直一个天上,一个地下……朱元璋参加红巾起义,从一个大头兵,变成一方霸主,进而扫清六合,席卷八荒,当上了皇帝!

    道衍呢,他先是出家为僧,后来跑去学道家的阴阳术数,什么天文地理,算卦占卜,旁门左道,权谋机断,他是无一不精。

    只不过等道衍出师,想要一展身手的时候,乱世已经结束了,朱元璋稳坐江山,铁腕治国……道衍傻了,他学了这么多本事,全都没了用武之地,眼看着即将老去,一事无成!

    同样是两个小和尚,差别咋就那么大捏?

    短暂悲痛之后,道衍把希望放在了朱棣身上,或许这位尚武的燕王殿下,能实现他名垂青史的愿望吧!

    当看到能增加朱棣实力的东西,道衍简直比谁都高兴。

    他欣欣然,陪着朱棣,一起到了军营,就这样,未来叱咤风云的“靖难铁三角”碰到了一起。

    只不过这仨人没有半点惺惺相惜的感觉,相反,还是各怀心腹事。

    首先就是道衍,他仔细瞧了瞧刘淳,光秃秃的脑壳已经冒出了一层浓密的头发茬,五官清秀,身形挺拔,人样子是不错。

    可问题是年纪太小了,最多十三岁!

    他怎么能有高明的强身健体之法?这东西不像文章诗词,可以靠着天赋,任何一种拳脚功夫,锻炼之法,哪怕是最简单的靠树,都有技巧。

    需要很多人,很长时间,才能打磨出来,绝不是一拍脑门就有的。

    因此道衍第一时间就断定,刘淳背后有人,而且还是个高人!

    不管是敌是友,道衍都觉得是个威胁!

    老僧提前进入了作战模式,吊着三角眼,不停在刘淳身上逡巡扫视。

    至于朱棣,他何尝没有疑惑,自己抓了刘淳,这小子不但不记恨,还给了儿子炼体减肥的方法,这小子会有这么好的心肠?

    别是有什么图谋吧?

    相比两个大人的疑神疑鬼,年轻人就简单多了,小胖墩献宝似的,给刘淳拿出一样一样的美食……酱肘子、红烧鲤鱼、白切鸡、狮子头、叫花鸡……全都是肥得流油的菜,很符合小胖墩的爱好!

    刘淳瞧瞧,都是大路货色,不由得迟疑,“公子,王府就吃这个?”

    小胖墩摇头,“当然不是,这是过年过节才有的,平时只有一两道荤菜。”

    “哦。”刘淳不由得惊叹,“王爷真是节俭啊!”

    小胖墩托着肥嘟嘟的下巴,憨笑道:“是皇祖父,他老人家每顿只吃四个小菜,米还是亲自种的哩!”

    朱高炽没撒谎朱元璋收到地方进贡的小米,十分可口,但朱皇帝害怕扰民,就告诉地方,他只要种子,在宫里自己耕种自己吃,不许地方再进贡了。

    论起爱民,古往今来的皇帝,朱元璋称第二,没人称第一!

    “原来陛下也不是想吃什么,就吃什么。”刘淳嚼着鸡腿,含混道。

    突然,道衍探头,凑到了刘淳的面前。

    “年轻人,这些菜肴尚且看不到眼里?你吃过更好的?”老僧笑得让人发毛。

    刘淳连忙警惕道:“没,没吃过,只是听过!”

    “你听谁说过?”老僧又追问了一句。

    这时候朱棣也走了过来,冷冷道:“本王也很想知道,据说你只是山民之子,从小生活在深山,连外面是哪一年都不知道!莫非是有天授吗?”

    刘淳总算是明白过来,朱棣这是来逼宫问案了!

    丫的警惕心还真强!

    一套广播体操就引来了他的怀疑,朱老四,你活得够小心的!

    刘淳把啃光的鸡腿骨扔在了一边,抹了抹手上的油脂,坦然道:“我本不想说的,可王爷问了,只能如实相告,我是郭氏传人!”

    “郭氏?什么郭氏?”朱棣还迟愣中。

    道衍却惊呼起来,“郭守敬?他是你什么人?”

    刘淳脸不红,心不跳,“算起来应该是师爷,或者祖师爷!”

    “哎呦!”道衍的眼睛冒光,惊喜交加,“找到了,居然真的有郭氏传人活着!”

    朱棣头一次见到道衍如此失态,这老和尚别是中邪了吧?

    在这一刻,道衍居然忘了燕王的存在,急忙蹲在地上,虚心请教,近乎谦卑,“小友,能否给老,呃不,是小僧,给小僧指点《授时历》当中的招差法,小僧感激不尽!”
………………………………

第11章 柳三的珍藏

    傍晚时分,朱棣父子,还有道衍和尚,才依依不舍离开军营,尤其是老和尚,那更是如痴如醉,半点矜持都没了。

    上马的时候,不小心摔了个屁蹲,爬起来拍拍土,还在笑呢!

    朱高炽吓得不轻,偷偷凑到了朱棣的耳边,“父王,他不是病了吧?”

    朱棣摇了摇头,感叹道:“这就叫朝闻道,夕可死!吾儿可是交了个了不起的朋友啊!”这一次朱棣是心服口服,无话可说,连带看朱高炽的眼神都温和了许多,自己这个胖儿子,还真是个小福星!

    “居然是郭守敬的传人,这回可捞到了宝贝!”

    朱棣意味深长道。

    这个郭守敬是何许人也?

    有什么了不起,值得朱棣如此推崇?

    其实换成别的藩王,倒未必这么失态,可朱棣不一样,他身在昔日的元大都,在这里,有太多郭守敬的痕迹!

    首先,大都城是郭守敬督造的,朱棣每天住的王宫,是人家留下的。其次,大运河,从通州到大都积水潭,这段叫通惠河,也是郭守敬修的。

    北平的粮饷供给,全都靠着运河,朱棣几次去查看,亲眼见过郭守敬修的闸坝、斗门,美观实用,过了一百年,还能泽被苍生!

    只有两个字:佩服!

    郭守敬的确是个了不起的人物,堪称昏暗的元朝历史,少有的亮色!

    他是河北人氏,家学渊源,从小聪敏好学。郭守敬的学问不限于儒家的典籍,他精通天文,算学,甚至懂得水利工程。

    在二十岁时,他亲自指挥,疏浚了家乡的河道,修复了淹没多年的石桥,从此就一发不可收拾……到处修渠建坝,灌溉农田。

    后来郭守敬又进了工部,参与修订新的历法。

    郭守敬如鱼得水,他创制和改进了简仪、圭表、候极仪、浑天象、仰仪、立运仪、景符、窥几等十几件天文仪器仪表;在各地设立二十七个观测站,进行了大规模的“四海测量”。

    前后完成的天文历法著作有《推步》、《立成》、《历议拟稿》、《仪象法式》、《上中下三历注式》和《修历源流》等十四种,共105卷,堪称著作等身!

    而最值得称道的就是《授时历》,准确程度令人发指,几乎和后世通行的公历相差无几!

    毫无疑问,郭守敬是了不起的天文学家,水利专家,实干家,科学家!他的成就完全可以和沈括相提并论,远不是那些只会吟风弄月的迁客骚人能比肩的。

    郭守敬虽然侍奉昏暗的元朝,但是他十分幸运,官至宰相不说,还足足活了86岁,堪称福寿双全。

    只不过在郭守敬死后的三十多年,农民起义风起云涌,最终推翻了他效忠一辈子的大元朝。

    郭守敬的后人也在战乱之中,失去了踪影,至于他的著作,也闪失大半,残存的一些书稿,也因为太过高深,没人能看得懂。

    朱棣在看了郭守敬修的运河之后,就十分感慨,如此天纵之才,怎么就生在了大元朝?若是他能晚生一百年,替大明效力,那该多好啊?

    想归想,元末的混战已经摧毁了一切,朱棣根本不奢望了。

    可谁能想到,突然从天而降一个郭守敬的传人!

    朱棣的兴奋,可想而知!

    难怪他懂炼体之法,郭守敬活了86岁,身强体健,能没有两下子吗?至于天文算学,那更是郭氏的看家本事!

    “道衍大师,你看这小子信不信得过?”

    老僧哈哈大笑,“殿下,信不信得过,又能如何?老衲跟他谈了一个下午,所获颇丰。小小年纪,能如此精通算学,除了郭氏传人,老衲实在是想不出别的可能!”

    道衍笑得十分开心,他精通儒释道,也懂得天文,可跟郭守敬没法比。老和尚关心《授时历》,关心天文,还有个更深层的想法……皇帝被尊为天子,谁能当皇帝,要看天命,当了皇帝,还要敬畏天变!

    可以说,皇权的神圣,都跟虚无缥缈的天挂在了一起。

    百年来,最懂得“天数”的就是郭守敬!

    如果会了郭氏之学,就能随意支配天命!要知道,根据《授时历》可是能推算天狗食日的!

    道衍对郭氏传人的兴趣,远比朱棣大得多!

    假如刘淳在此,保证啐老和尚一脸!

    丫的郭守敬的天文学是探索真理,你老和尚可好,居然拿来大搞天命迷信,简直南辕北辙,侮辱了天文学,都能把郭守敬气得从棺材里爬出来!

    道衍不在乎这个,他到了北平之后,就只做一件事——不断劝朱棣夺嫡!

    “王爷,如今天降奇才,辅佐殿下,足以证明殿下乃是不二人选,老僧斗胆……”

    “闭嘴!”

    朱棣的眼珠充血,变得十分可怖!

    “道衍大师,你当本王的剑,不能杀人吗?”朱棣身躯微倾,不由自主握紧了剑柄,似乎下一秒就会拔剑杀人,血溅五步!

    老僧却是淡然发笑,“王爷若是想取老衲的臭皮囊,只管动手就是,不过老衲纵然身死,也会在梦里时刻提醒殿下的!”

    奶奶的,这就是传说中的阴魂不散吗?

    朱棣是真的无语了。

    摊上这么一块执着的滚刀肉,他也没有更好的法子。

    “大师,俺朱棣和你无冤无仇,你何必害我?”

    道衍正色道:“天子之位,有德者居之,殿下乃是圣人之子,为何不能夺取?”

    朱棣心里苦笑,“大师,俺求你了,以后千万不要说了,父皇认定的事情,没人能改变的。若是大师执意胡言乱语,朱棣也只有无礼了!”

    本来见到了郭氏传人,朱棣心情不错,结果让道衍一搅合,顿时意兴阑珊起来……说实话,哪个皇子没梦过当皇帝啊!

    问题是朱元璋就是个顽固的老农,他把天下视作自家的农田,惩治贪官污吏,就像是拔出野草一样自然。

    即便身为儿子,想了不该想的,做了不该做的,也会被老爹当成“杂草”,朱棣可不觉得他有大哥的好命!

    道衍和尚看着朱棣的背影,嘴角上翘,“殿下,老衲穷其一生,必定辅佐殿下登基,除死方休!”

    老和尚摸了摸怀里的草纸,等过几天,他还准备去请教刘淳,从这小子嘴里多弄点天文知识出来,终有一天,他会说服朱棣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