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眉头一挑,呵呵两声,笑得很高兴,木恩仰着头,还等着天子表扬呢?
哪知道朱棣竟然幽幽道:“按你的意思,是要把东厂也交给太师了?”
………………………………
第890章 宦官之师
木恩被朱棣问得都懵了。
他知道这次不下重手,内廷就完蛋了……他也清楚,要么就血流成河,一蹶不振,要么就绝地求生……
他想来想去,给所有太监上课,这是个好主意。当初锦衣卫上过课,文官也上过课,勋贵子弟还在武学里面混呢!
上课,教育,这成了朱棣和柳淳处理事情的惯用手段。
毕竟他们俩都相信杀人是不解决问题的。
时代变化这么快,人们跟不上,犯错误也是难免的。所以要给人学习进步的机会,如果死不悔改,那就不用客气了。
不然把人都杀光了,还怎么玩下去了。
身为老祖宗,木恩也是想尽力保全内廷。可是他万万没有料到,竟然惹怒了朱棣!
什么意思?
陛下对太师不满了吗?
陛下想要限制太师的权力?
木恩真的好想大哭一场。
这个机会他盼望了多少年啊?
身为厂公,他在乎的只是朱棣而已。只要皇帝给一个暗示,他就敢跟柳淳死磕,哪怕让柳太师架上锅炖了,也是虽败犹荣。这是每一个内廷大珰的应有觉悟,他们就是干这个的。反正下面都挨了一刀,就不怕上面再来一刀!
令人绝望的是朱棣和柳淳之间,一直配合默契,根本不给他们插手的机会。多年下来,木恩都绝望了。
可谁能料到,机会竟然在这时候降临了!
这个时机……也太混蛋了!
他们的命都攥在太师手里,哪怕朱棣都没法救他们。
身为一条老狗,他倒是会咬人,可是让他直接往火锅里冲,自己把自己炖了,这也太为难狗了。
“陛下,奴婢以为,东厂和内廷宦官的确需要学习适应,唯有如此,才能替陛下效力,替大明效力。不然积习不改,早晚还会出乱子。奴婢永远都是陛下的一条狗,奴婢若是吃里扒外,向着外人,就让天雷劈了奴婢!请皇爷明鉴!明鉴啊!”
他说完,嘭嘭不停磕头,脑门都磕肿了。
朱老四盯着木恩,脸绷得很紧很紧!
假如连内廷这群狗都没了,他这条龙也就没戏了。只能放在神龛上面供起来,半点灵验都没有!
朱棣很了解柳淳,这个人是真的没有野心,可他的野心又比任何人都强烈。
他不想抢夺龙椅,但是却一心想让坐龙椅的人听他的。
咱永乐大帝,能给人当提线木偶吗?
不行!
绝对不行!
朕才是这个天下的主人,朕始终要有一群听话的恶犬!
朱老四眼珠乱转,他终于想到了一个绝佳的办法。
他哼了一声,“木恩,让东厂听太师的,也没什么不好的,朕是大明天子,他是总揽朝政的宰相。朕和太师是良师益友,彼此交心,你们这些奴婢,总想着挑唆上面,闹得越凶,你们就越高兴。简直可恶!用心歹毒!”
朱棣起身,迈步走到了木恩的面前,用脚尖儿踢了踢他的肩头,冷哼道:“朕听说宫里不少人,都管你叫老祖宗!你是谁家的祖宗?谁让你这么叫的?”
“啊!”
木恩眼前一黑,他被吓得昏过去了,可强烈的求生欲,又让他咬着牙,保持清醒。
“皇爷饶命,皇爷饶命啊!奴婢,奴婢就是鹰犬走狗,奴婢是鹰犬的祖宗,是陛下的老狗,皇爷饶了奴婢吧!”
他嘭嘭磕头,比起刚才猛烈了十倍。
现在是生死关头,陛下随时可以下旨,要了他的老命。命悬一线,这个滋味真是难熬啊!
偏偏朱棣不想饶过他,故意沉吟良久,木恩浑身被冷汗湿透,整个人仿佛从水里捞出来似的,从头到尾,每一根汗毛都透着凄惨。
终于,在他崩溃之前,朱棣叹了口气。
“按理说,你们都是苦命人,朕不是不知道,可是你们怎么不知道自爱啊?”
一句话,老太监瘫在地上,痛哭流涕。
“皇爷仁慈,奴婢们让荤油蒙了心,奴婢情愿意千刀万剐,只求皇爷能消气。”
朱棣摇了摇头,无奈道:“别说了,该整顿还是要整顿,朕不会放过任何该死之人。可话说回来,朕也不会胡乱杀人。这样吧,朕给你们挑一个德才兼备,本事过人的师父,好好教导,让你们懂事理,会办事,不要再给朕添乱了。”
……
一番奏对下来,木恩是生生死死,差点没了老命。
但总体来说,他还是满意的。
甚至有点超出预估。
说到底,陛下还是念旧的,给了他们机会。
挑选名师教导,听陛下的意思,未必是太师,事实上,柳淳也不大可能亲自教一群太监。但不管怎么说,这个师父应该是太师一系的。
从今往后啊,我们这些“阉竖”也要往太师那边靠靠……努力争取两头讨好,同时当好两个主子的狗!
虽然难度不小,但是当狗,我们是专业的!
老太监想到这里,还挺自豪的。
……
“丫头啊,你可解开了大姨的心结,帮了大忙了。”
徐皇后抓着柳丫头的手,越发满意,虽然严格说起来,她们俩没有任何关系,但是徐皇后觉得她比亲外甥女还好呢!
“这是我找道衍大师,推演八卦,用先天易数算出来的,你和于谦两个人,是天造地设的一对,就没有这么合适的姻缘。”
柳大小姐斜了一眼花笺,鼻子微哼,这个死秃驴,果然不是好东西!之前他不是还说自己跟小黑胖子是一对吗?
这么快就改口了,真是秃驴的嘴,骗人的鬼!
要说世上比男人还不靠谱的,那就是这帮贼和尚了。
不过念在他总算干了件好事的份上,也就不骂他了。
“皇后娘娘,其实密云的事……”
柳丫头还没说完,徐皇后就拦住了她。
“别叫皇后娘娘,显得外道,叫大姨……不,干脆叫干娘!”徐皇后笑呵呵道:“怎么样,愿不愿意?”
柳大小姐能不愿意吗!
别的倒是次要的,她成了徐皇后的女儿,可就是小黑胖子的姑姑了,他再也不敢胡思乱想了。
“女儿柳芸,见过干娘!”
她跪倒施礼,徐皇后眉开眼笑,十分满意。
随手掏出了一对玉镯,直接给干女儿带上了。
“这是从宋代皇宫里流出来的,当年我爹攻克北平,就拿了三样宝贝,其中就有这对镯子。等我出嫁的时候,他给我当嫁妆……本来我是想给自己女儿的,可谁能料到,我的女儿……”徐皇后神色黯淡,想起了失去的孩子,不免伤心,可是很快又笑了。
“不说那些了,你就是我的亲女儿,以后有娘给你撑腰,谁也别想欺负你!”
有了徐皇后大包大揽,柳芸可是心花怒放。
其实以她的本事,不欺负别人就不错了。
“娘……你看上一次于谦当了中书舍人,没几天就被下狱,到了现在还是个白身,是不是……”
徐皇后大笑,戳着柳芸的额头,忍不住道:“还没过门,就替丈夫着想,这点和娘真像!”
柳芸嫣然一笑,“正因为如此,陛下才敬重娘亲啊!”
徐皇后笑道:“没错,老百姓常说嫁出去的女,泼出去的水……这话虽然无情,却也不是没有道理。成婚之后,有了新的家。如果还处处念着父母兄弟,尺寸拿捏不好,不把夫家当回事,这日子是过不下去的。”
徐皇后沉吟片刻,突然来了主意。
“直接安排官位,怕是不合规矩,而且也委屈了于谦。我跟陛下说一声,现在不是要给宫里的太监找师父吗?就让于谦教导他们。丫头,我告诉你啊,别看那帮太监腌臜污秽,外人都瞧不起他们,但是他们每天陪着天子,知道的事情特别多,成事不足,败事有余,而且还是绰绰有余。”
“让于谦教导他们三年,结下一份人情,日后他会受用无穷的。”
徐皇后是真的被太监气坏了,也是真的把柳丫头当成了自己的女儿,什么话都说了出来。
柳芸听得乐开了花,眼睛弯弯,比月光还皎洁。
很显然,教导内廷太监,这是个一本万利的事情,于谦已经继承了柳淳的衣钵,拥有太师一系庞大的人脉和力量,再跟宦官交好,这往后简直是所向睥睨啊!
别说三年了,就算再花三年,那也值了。
“女儿代女婿多谢母亲恩典。”
事情被愉快确定了,柳芸迫不及待,去告诉于谦。
于谦这些日子都躲在家里看书,他深知低调的道理,外面风雨凄凄,像他这样的雏鹰,最好还是不要吸引凶猛猎手的目光,安安静静当个宅男就够了。
只不过宅男也不是好当的,他必须耳聪目明,小心翼翼。
“皇后娘娘答应了,让你教导所有宦官,怎么样?这个活儿还不错吧?”
于谦放下了手里的书,笑呵呵道:“当然好了,只不过这事情未必是我一个人的。”
柳芸吃惊了,“怎么,还要给你找个副手?”
于谦仰天大笑,点了点师妹的额头。
“想什么呢?是我给人家当副手。”
柳芸不干了,她嘟着嘴唇,怒道:“凭什么?谁还能比你更合适啊?”
于谦哭笑不得,“师妹啊,你可别这么说,传出去会被笑话的。而且对方也的确有资格教导宦官。”
“谁?”柳芸好奇道。
于谦想说,却又顿住,拿过来纸张,在上面写了两个字。
柳芸一看,忍不住惊呆了。
“是他?那宦官不是惨了吗?”
………………………………
第891章 红脸长髯偃月刀
“你怎么知道是这老货回来了?为什么不能是道衍呢?”
于谦哑然,“师妹,你怎么会想到道衍啊?”
柳芸嘟着嘴,“当然是他够狡猾,也够厉害,足以和父亲掰手腕。有他在,内廷就不会落到父亲的手里。”
于谦笑得很开心,师妹的确够聪明,能一眼看出这次的事情,是师父和陛下之争,已经胜过太多的须眉男儿,只可惜,她到底是想得简单了一些,没有抓住真正关键的东西。
“以师父的高明,就算道衍也守不住内廷,因此必须选个更厉害,更难缠的才行。”
柳芸吓得张大了嘴巴,惊骇到不行。
“这天下间还能找到比我爹更厉害的?”
于谦大笑,“师父才学人品,固然超凡脱俗,可我大明亿万百姓,里面的高手不计其数。陛下更有识人之明。这老货东山再起,是的确会给师父带来麻烦的。”
柳芸没有继续问下去了,小小的于谦都能耳聪目明,老爹那个级数的狐狸,更不在话下,不如就瞧着热闹吧!
十天的功夫,转瞬即逝,一驾马车,一队士兵,一个白头老翁,回到了京城。
面对着高耸的城门,老头坐在车辕上,举目眺望,竟然有种不真实的感觉。
莫非是在梦里吗?
他竟然还能返回京城,也实在是够玄幻了。
而更扯淡的则是他的任务……教导内廷宦官,如果说这件事已经超出了他的估计,在圣旨上,一句很特别的嘱咐,更让他迷糊。
天子居然告诉他,要以纲常忠义之道,圣贤之学,砥砺教化,让内廷宦官明晓忠君之道,实心用事。
这里面最不可思议的就是圣贤之学!
什么圣贤之学啊?
现在整个大明朝,都在提倡科学,偏偏要宦官学习圣贤纲常……陛下啊陛下,您可真干得出来!
老头很轻松嗅出了异样的味道,但是也没有别的办法,总不能抗旨不遵吧?他进了城,从前的府邸早就被没收了,只能住在馆驿。
只是让他意外的是,竟然有人来拜访他,虽然是掌灯之后,鬼鬼祟祟赶来的,也让他颇感意外。
“方大人,老朽无官无职,偶尔回京,还不知道前途如何,你又何必来趟浑水?”
话说的不客气,甚至带着一丝轻蔑,可是来人却半点不生气,反而欢欣鼓舞。
“老大人能返回京城,我们这些人的心里都有底儿了,而且陛下将内廷交给老大人,意思已经再明白不过了,您可是天子信任之人。日后大家伙都要仰仗着老大人周旋。”
蹇义翻了翻眼皮,没错,朱棣找来的教师爷就是曾经被他赶回家里的蹇义,那位曾经的清流领袖。
说句实话,能得到重新起复,就连蹇义都很迷惑。
只不过历经了起落之后,他也变化了许多。
“方大人,老夫只是奉旨教导宦官,绝没有统御内廷的道理。更遑论替谁周旋?一句话,老夫进京,已经是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方大人,你怕是想多了!”
方宾暗暗叹口气,果然,挫折让人进步。曾经耿直忠厚的蹇义,也变得狡猾老辣起来,而且言语中,透着刻薄,想利用这老头,还挺麻烦的。
“老大人过谦了,是晚生不会说话,让老大人误会……说起来,事已至此,内廷是彻底元气大伤,恐怕难以负担事务。内阁的担子又重了几分。如今太师既执掌内阁,又兼着吏部尚书的衔,要负责的事情也太多了,哪怕是铁打的身体,也未必能承受得起……”
方宾没有说下去,可谁都听得出来,柳淳兼掌内阁和吏部,已经引起了一些人的不满。
过去他们是没机会,可这一次内廷损失惨重,出于平衡的目的,拿掉柳淳的职位,在文官体系中掺沙子,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而且从方宾的目光之中,蹇义还嗅到了一丝不同寻常的味道……吏部尚书,莫非要落到自己的头上?
稍微想了一下,蹇义感到的不是欣喜,而是胆战心惊,不寒而栗!
这时候的朝局已经和前些年完全不同了……老臣纷纷凋零,内阁独大,别说柳淳了,就连其他几位阁老,都位列六部尚书之上。
哪怕是六部之首的吏部,也没什么滋味。
而且这帮人要推自己,重要有个理由吧?
“方大人,老夫在家的几年,每日耕田读书,我只知道种多少种子,收获多少粮食。至于其他的,老夫一概不知。”
方宾暗暗咬牙,这老货是真的越来越狡猾了,还没等自己说话,就先堵死了门户。
他沉吟片刻,咬了咬牙,干脆道:“老大人,请恕晚生直言不讳。不光是内廷,之前几位御史也犯了错,陛下已经降旨,让太师彻底改革都察院。到了现在,唯有老大人能庇护大家伙了。您要是不想办法保护御史,这十三道御史,六科给事中,就要成为柳太师的鱼肉,任凭宰割了。”
总算说出了实情,蹇义心中暗暗赞叹。
哪怕柳淳权倾朝野。依旧是明枪暗箭,什么事情都有,丝毫不能懈怠。毕竟上蹿下跳的人太多了。
“方大人,老夫进京,看起来是一脚踏入了是非圈子啊!你先回去吧,容老夫思索一番……我这路途疲乏,一身的老骨头都要散架子了。”
说着,蹇义还伸了个懒腰,骨头节发出疲惫的响声。
方宾见蹇义如此,果然不敢多说,就起身告辞。
等他走了,蹇义直接告诉下面,他要专心养精蓄锐,等着面君,不管任何人,他都不想见。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