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旨,把带头闹事的带来,真有话问他。”朱棣顿了顿,又让人去把茹瑺、蹇义、道衍,再加上柳淳,四个人请来,一起听听此老有什么说的。
不多时,一个老者被带来了,他须发皆白,满脸皱纹,看起来至少有七八十岁,走路已经颤颤巍巍,手里还拄着拐杖。
见了朱棣之后,慌忙拜倒:“草民艾本珍,叩见吾皇!”
朱棣扫了他一眼,略微沉吟,“你就是江南名儒,被称为望渊先生的艾本珍吗?”
老者磕头作响,“陛下竟然知道草民贱名,草民铭感五内,感激涕零!”
朱棣又顿了顿,缓缓道:“你这么大年纪了,有为何要捣毁地球仪,难道在家里含饴弄孙不好吗?”
老者迟愣片刻,缓缓抬起头,眼中含泪道:“吾皇陛下,那个,那个地球仪实在是邪物,如果不捣毁,只怕再也没人能含饴弄孙,我大明江山也将永无宁日。陛下,草民恳请陛下,即刻降旨,如果晚了,国将不国啊!”
老者放声痛哭,朱棣冷冷道:“你这是夸大其词了吧?凡事总要有个原因,你难道认为地球仪上面所示,是假的不成?”
艾本珍沉吟良久,默默摇头。
这下子朱棣更怒了,豁然站起,“莫非你老昏了头?连真假都不辨,就敢随意毁掉?你可知道,这个地球仪是多少人用命探险换来的?你知道朕为了这支船队,花了多少钱财?”
老者身躯一震,他痛苦地五官缩到了一起,再三磕头,然后才朗声道:“陛下,草民以为,只要于国有益,于教化民心有利,就是好事,反过来,纵然是真的又如何?”
不愧是鸿儒大家,一出手就让人叹为观止。
文人心心念念的是非对错,怎么到了这位的嘴里,变得一钱不值了?
这也太荒唐了吧?
“启奏陛下,草民前日读报纸,竟然得知,海外还有数块陆地,面积不下于大明,物产丰富,气候宜人。报纸上还说,上面皆是蛮夷之类,不堪一击。言语之间,似乎是在鼓励我大明子民,向海外探索,去追逐金银财富。”
朱棣冷冷道:“难道有什么不妥吗?”
“岂止是不妥,简直祸国殃民,贻害无穷!”艾本珍大声疾呼,在座的几位大臣都是聪明人,道衍最先想清楚了他的担忧,至于蹇义,由于跟这些文人走得很近,也了解他们的想法。
至于柳淳,更是看得清清楚楚,不过还是让此老自己亲口说出来算了。
“陛下请想,我大明子民,假如得知之后,人人争相出海,到时候我大明还有子民百姓吗?田没人耕,工无人做,边疆无人戍守,老无所养,幼无所教。到时候礼乐崩坏,朝廷没有岁入,陛下无人可用……这些前往海外之人,更是会勾结蛮夷,到时候他们杀回大明,屠戮中原,两宋殷鉴不远啊!草民请陛下明察啊!”
说到这里,艾本珍哭拜地上,痛彻心扉,嚎啕痛哭。
哭着哭着,竟然没有了声音。
朱棣愣了,见他半晌无声,这才让人赶快叫太医,等到把太医请来,这才发现是昏过去了。
一个七老八十的人,跑去砸地球仪,又经历乱斗,接着被锦衣卫捉拿,再送进宫里……这么折腾,没死就算命大了。
太医急忙救治,面对这么一个老者,柳淳也不知道说什么好,或许让他死了算了。
突然,柳淳想起一件事,有人曾经在澳洲发现呢年代可以追溯到明朝早期的青铜像,另外呢,在索马里,的的确确是存在一个郑和村。
当初跟着郑和出海的水手,有些伤病不能返航,就在当地留下,娶妻生子,繁衍至今,他们的后代几百年之后,甚至还会说汉语。
根据种种迹象判断,郑和船队发现的世界,绝对不只史书上记载的那一点……很有可能超出所有人的预估。
或许三宝太监和他的船队,是第一群真正认识脚下这个地球的人。
七次下西洋,规模之大,堪称空前,带来的冲击之大,也是震撼天下。
可是随着永乐盛世的结束,下西洋也就成了绝唱。
最让人无法理解的是,号称名臣的家伙,居然将船队的海图资料都给烧毁了,难道仅仅是不想让后世继续探险吗?来一个永绝后患?
就算是这样,也没必要烧毁啊,封存起来就是了。
毕竟有强大的反对力量,就算再想下西洋,也几乎不可能了。
又或者……在郑和的航海资料里,还记载着其他要命的东西,比如某些新大陆!
如果是这样的话,似乎一切就解释通了。
保守的士大夫们,担心百姓知道海外还有更广阔的土地,生怕他们出海探索,为了将人口圈禁在中原,所以他们才停了下西洋,更是将资料焚毁。
把那些已经发现的大陆,永远封印起来。
这样的话,老百姓就只能老老实实住在家乡,继续给他们耕田种地,奉养他们。免得劳动力流失,冲击士绅的利益,毕竟他们只想坐享其成,而不愿意出海冒险的。
如果真是这样的话,刘大夏之流,就算死一万次,也不能赎罪了!
顶点
………………………………
第641章 骂死了
艾本珍醒了。
一个差不多八十的人,在这么折腾之后,竟然还能醒来,实在是难得。他不但醒了,而且还十分有精神,连太医都觉得奇怪。
或许应该把这个老家伙交给周王朱橚,让他切开瞧瞧,老东西的构造是不是跟正常人不同……
艾本珍转动眼珠,四处看着,突然,他紧紧盯着床头不远处的黄铜仙鹤,又瞧了瞧柱子上的龙纹。
他突然狂喜,竟然一跃而起。
“老夫还在宫里,这是宫里!我要见陛下,我要面君!”
他光着脚往外面跑,却被侍卫给拦住了,可此刻的艾本珍像是燃烧了小宇宙一般,死死扣着侍卫的胳膊,抓得两个汉子生疼。
“老头,你不要命了?”
艾本珍仿佛没有听懂,他只是伸长了脖子,大声呼喊着,“让我去见陛下,我有话要跟陛下讲,只要让我说完了,我死而无憾啊!”
“我是为了天下人请命啊!你们为什么拦着啊?你们难道没有父母兄弟吗?”
老头撕心裂肺地质问着,眼中尽是泪水,没有人怀疑他的话,的确是发自肺腑,可是有时候从心底里掏出来的东西,却未必是好的。
此刻的老头就像是一个虔诚的信徒一样,他坚信只要让自己见到陛下,只要听了自己的高论,陛下一定会心悦诚服的。
他是为了大明江山,为了天下百姓,他不惜一条老命……就在他们争执的时候,木恩快步走了过来。
“别拦着了,皇爷都被惊动了,跟咱家走吧!”
侍卫松手,艾本珍大喜过望,撒腿就跑。木恩哼了一声,“把鞋穿上,你想熏死皇爷啊!”老头不得不停下脚步,他扭头回病房,将自己的衣服穿戴好,还央求太医帮忙,要把衣服打理得十分平整,一丝不苟。
假如时间足够,这老头都会斋戒沐浴,他读书养气一辈子,似乎就是为了今天。前些时候,他太过仓促,好多话都没有说完,这次他要向天子陈说清楚。
当一切收拾妥当,老头才迈着步伐,向大殿走去。
看着他的背影,那些侍卫太监都忍不住摇头,到底是为了什么啊?连一条老命都不要了,真的值得吗?
“草民叩见陛下!”
艾本珍认真行礼,这次朱棣显得很平和,让他起来,还赐了座位。
“七十多的人了,你也不容易。”
听到这话,艾本珍的眼泪瞬间流淌下来,他痛哭道:“陛下天纵圣哲,继承大统,乃是万民仰望,草民能连番目睹天颜,已经死而无憾。草民有肺腑之诚,想要跟陛下讲清楚。”
朱棣点头,“行,你说吧,朕会听着的。”
艾本珍连忙谢恩,他观察了一下,之前的几位大人都没有了踪迹,只剩下他和朱棣两个,总算能敞开心扉了。
“陛下,草民少读孔孟,年纪稍长,又求学名家,略有所得。当时逆元猖獗,草民不愿意向蛮夷称臣,故此退居山间,教导学生,一心想做个陶渊明。”
“陛下,陶渊明所写的文章之中,首推《桃花源记》,这篇文章,其实暗含了治国至理!”艾本珍很认真道:“桃源男耕女织,小国寡民,尊老爱幼,热情淳朴……唯有如此,才能躲过外面的朝代兴衰,绵延长久。”
“陛下乃是当世雄主,必然有创立万世不拔基业的雄心。想要让朱家江山代代相传,就要少折腾,就要让百姓各安本业,民心单纯,如此才不会有人犯上作乱。”
朱棣眯缝着眼睛,轻笑道:“不过是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的老生常谈罢了。历朝历代,可有长久的?”
艾本珍忙道:“陛下睿智,草民读史,常常感叹谄谀之臣,祸乱江山,败坏纲常,以致民不聊生,天下大乱。陛下治国,推行均田,百姓丰衣足食,安居乐业。只要能定下永远不变的祖制,授予百姓田契,并且降旨,无论如何,都不许出售土地,如此必定能天下大治!”
朱棣眉头紧皱,“若是有人过不下去,不得不出售,出租土地呢?”
艾本珍摇头,斩钉截铁道:“一样不准!陛下,法令贵在严明,只要有一丝漏洞,就会有人专营投机。陛下唯有下死命令,不管情况如何,都不许买卖土地。唯有如此,才能让家家户户,都有田种,都能维持生计,如此大明江山,才能长长久久,永享太平。”
说到这里,艾本珍情不自禁提到了声音,“启奏陛下,草民以为,所谓海外之地,只会乱百姓之心,滋生邪念,贪念!万万不可让百姓知道。”
又沉吟片刻,艾本珍煞有介事道:“启奏陛下,草民以为,锦衣卫指挥使柳淳,其人有才无德,侍奉先帝,酿成伪帝篡权,辅佐陛下,天下汹汹,百姓多有怨言。由此可见,此人是不祥之人!陛下若是能把柳淳发配海外,再把他的门人弟子悉数赶出去,大明必定能上下一心,盛世可期啊!”
……
柳淳等四人就在金殿之内,他们在龙椅的后面,听着这番奏对。当听到老头要朱棣发配柳淳的时候,都忍不住笑了出来。
尤其是道衍,更是眉开眼笑,“柳淳,老夫怎么觉得这位说的有点道理啊?”
柳淳忍不住白了他一眼,“道衍大师,你要是能说动陛下,让他发配了我。我送你一座赤金的大佛!如何?”
茹瑺忙笑道:“柳大人,你可别说笑话,大明朝能离开谁,也离不开柳大人,要不然让老夫出海算了,只要侥幸不死,就能捞到开疆拓土之功,这是多大的运气啊!”
正在他们说话之时,朱棣突然拍了一下巴掌,四位大臣从后面鱼贯而出。
茹瑺走在了最前面,他瞧了眼艾本珍,低沉着声音道:“别误会,我们没露面,只是想让你把心中所想,如实说出来。”
老贼秃抓着胡须,笑呵呵道:“的确,你刚刚的高论,真是让人眼前一亮,惊为天人啊!”
蹇义似乎想说什么,却没有开口,只是摇头叹息。
这时候朱棣冷冷道:“刚刚艾本珍将他的妙法说了,柳淳,你有什么想法?”
柳淳笑道:“陛下,此老以桃花源记作为治国至理,臣只想说一件事。桃源固然安乐数百年,可一个渔夫进入,造访数日,桃源就烟消云散,不复存焉!”
“我大明固然可以把眼睛戳瞎,可以把耳朵堵上,安安静静,守着这一块天地过日子。且不说会不会天长日久,能不能代代相传……假使有一天,海外那么庞大的土地,孕育出强悍的国家,他们就像是那个渔夫,闯入中原花花世界。这世外桃源,只怕会顷刻之间,瓦解冰消。到了那时候,下场只怕比两宋还要凄惨。”
“至少两宋还知道败在了哪里,元朝入主中原之后,还要尊奉一些传承下来的规矩,勉强算是保住了一丝颜面。可若是我们再被蛮夷打败,踩在地上,到了那时候,千百年后,子孙后代,都会鄙视我们!”
“就因为我们的故步自封,就因为我们的懦弱胆怯,就因为我们裹住了自己的双腿,贪图一时安宁……活生生断送了拥抱整个天下的机会!到了那时候,我辈都会成为千古罪人!背负万世骂名!”
柳淳一番话,在大殿里回荡,掷地有声。
可艾本珍哪里听得进去,他发疯一样尖叫,“你胡说!你胡言乱语!上国高高在上,无所不有,上国怎么会被蛮夷欺凌,你这是危言耸听,无中生有……”
“你忘了蒙古么?”
柳淳突然怒吼一声,“老而不死的无耻腐儒!你自以为拼命进言,就是勇敢。殊不知这是你最大的胆怯和懦弱!”
“你读了一辈子的经史子集,到老了,一肚子学问全都成了笑话。你有儿孙绕膝,安享天伦,你生怕他们都跑了,所以要把他们拴在你自己的身边。为了所谓孝顺,活生生断送了他们的前程!身为读书人,连面对真相的勇气都没有,只会遮掩逃避,哪一位圣贤告诉过你,要颠倒黑白,混淆是非?又有谁教你遇事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柳淳很少有如此激动的时候,这一番质问,每一句都打到了老头的心上,艾本珍脸色潮红,瞳孔充血,眼球竟然向外努出。
柳淳缺不打算放过他,别以为你老,就可以倚老卖老!
“你可知道,为何环球航行,死了多少人?做了多少年的准备?从洪武二十三年,就选派水手,熟悉航路,就在研制新式海船,就曾经多次探索航路……远的不说,这一次吴中和于彦昭出访哈烈,远航探险,牺牲的士兵水手近一千人!他们最多也不过二十几岁而已!他们没有福气,能儿孙满堂,能活到一把胡子。”
“可是他们,把自己的生命,用在了最有用的事业上!他们替这个国家,替亿万百姓,替子孙后代,寻找到了无穷无尽的资源。这才是真正能让子孙永享太平安康的基石!”
“艾本珍!无耻老贼,你空活了这么多年,从头到尾,就是一个可耻的笑话!一截冢中枯骨,一个猥琐小人!”
噗!
艾本珍一口鲜血喷出,朱棣和道衍他们都看傻了,书上的情节竟然是真的!
书客居阅读网址:
………………………………
第642章 老顽固何其多
老头被柳淳骂得喷血,他已经口不能言,可依旧瞪大眼睛,盯着朱棣,眼神之中,满是渴望哀求……似乎这位天子有神奇的魔力,能够救他活命一般。
朱棣看在眼里,突然来了恶趣味,他突然伏身,凑到老头面前,轻声道:“瞒是瞒不住了,朕决定给每一个县都送地球仪,而且每个学校门口都要放一个,不止如此,朕要在午门做一个最大的地球仪,告诉所有人,这个世界有多辽阔……”
朱棣越说,老头的眼睛就越大,潮红的脸变成了猪肝色,他的喉咙不停上下翻涌,突然,他猛地张开口,鲜血狂喷而出,足足有三尺远。
幸好朱棣闪开了,要不然可就惨了。
这一口老血可比刚刚喷得还多很多,老头就像是耗光了水分的枯木,迅速干涸下去。一双老眼枯萎干瘪失去光彩,满是骨头的手抓了两下,终于不动了。
他死了。
彻彻底底死了。
侍卫和太监急忙将他抬出去,入手之后,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