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在洪武末年》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奋斗在洪武末年- 第35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柳淳,你给朕想个办法,朕就不追究你的罪过了。”

    柳淳翻了翻白眼,心里暗道,朱老四,你最好还是追究我的罪过,你有本事把我的徒弟徒孙都抓起来,严刑拷打,让他们尝遍十八般酷刑,我这个当师父的,要是有半点心疼,我就把名字倒过来!

    朱老四,你敢跟我打赌吗?

    柳淳气哼哼的,“陛下,臣也没有什么好办法,不过自古以来,有些案例还是可以参考的。比如西汉初期,丞相独大,渐渐的相权分化,等到了唐代,出现了三省,再到宋代,就几乎没有真宰相了。”

    朱棣沉吟片刻,反问道:“柳淳,你是让朕把科举拆分开?然后多设置几个考官?”

    柳淳忙笑道:“陛下圣明。”

    朱棣摆手,“你先别急着拍马屁,朕问你,一篇文章,要怎么拆分?难道还要多写几篇,多考几次吗?如果重复,又如何算取中呢?”

    朱棣连续发问,柳淳笑道:“陛下误会了,文章固然只有一篇,但是其他的内容也可以考试啊!比如常识,比如法令,比如算学,比如经济学,甚至对外贸易,医学,地理,工程……全都能拿出来考核。科目增加了,考官数量也就多了,假如每个考生都有十几个考官,臣以为他们彼此就很难结成一党了。”

    说白了,还是掺沙子注水,扩大考试范畴。

    朱棣想了想,还真别说,要是这么一来,的确就能防止师生结盟。

    “柳淳,你给朕拟个详细的计划出来,朕要好好权衡。”

    柳淳急忙告辞,赶快离开了皇宫。因为他知道,自己要是走得慢了,保证又要被口水洗脸!

    果不其然,就在柳淳刚出了宫门,朱棣突然意识到了。

    上当了!

    上了大当!

    这个该死的柳淳,出的什么馊主意?

    他哪是把科举给拆开了,分明是用他的科学,取代了八股文章。别人是没法收徒弟了,可所有的考生,全都成了你柳淳的门徒。

    你丫的就是欺负朕脑筋转得太慢是吧?

    咱们没完!

    朱棣呼呼喘息,憋着要跟柳淳算账。

    可是他们俩怎么折腾都没事,吓破胆的却是满朝文臣。

    疯了!

    真的疯了!

    科举考试要改成科学了。

    咱们读了一辈子的四书五经,全都没用了。

    孔孟道统被推翻了,现在连科举都要改了。文章盖世,满腹经纶,再也不能入朝为官了,要去学柳淳的那一套东西,才能通过考试,才能成为官员。

    是可忍,孰不可忍!

    天下正道何在?

    谁能匡扶社稷?

    这一次可比发配孔家要严重多了,真真正正,碰到了大家伙的切身利益。

    不说别的,有多少人的子侄都读了十几年的书,正准备参加科举呢,如果考试内容改了,他们岂不是白读了?

    不为了别的,就算为了孩子,也要拼了!

    官员们恨柳淳,恨不得要拼命。但是转念一想,最可恶的还是解缙。这货他怎么不死了算了,都怪他胡说八道,蛊惑圣听,结果弄出了这么可怕的事情。

    一定要诛杀解缙,打消陛下的可怕念头!

    此刻的解缙沉溺在酱肘子的美味中,不能自拔。自从去年腊月被抓,可怜的解学士都瘦了好大一圈,脸上的皮都耷拉下来,实在是太可怜了。

    吃肉,大口吃肉,赶快补起来。

    解缙忙于胡吃海塞,全然不知他惹出了多大的麻烦。

    “老爷,平越侯求见。”

    张辅前来拜会柳淳。

    “大人,我接到了一封信,没头没尾的,还请大人过目。”

    柳淳接过来,内容不复杂,只说让张辅动身返回安南,不必理会其他人,让后续随从缓缓而行,事成奉上万两黄金。

    “这是让你在路上放水,好把解缙弄死!”

    张辅大惊,“柳大人,不会是有人开玩笑吧?”

    柳淳摇头,“没人会拿钱开玩笑,你不用在意,他们果然动起来了,一切都交给我。”

    柳淳将一份早已准备妥当的科举改革方略,立刻递了上去。

    朱棣左手拿着柳淳的方略,右手拿着东厂的密报,沉吟良久。他倒不是疑心柳淳,只是单纯觉得这么下去,人们都忘了,大明朝还有他这么个皇帝!

    不过既然文官强烈反对,那就证明朕做对了!

    “将这份改革方略,明发六部!”朱棣断然道。

    顶点


………………………………

第616章 给群臣考试

    “今天的酱肘子怎么没有以前好吃了?”

    解缙气咻咻质问,伺候他的锦衣卫翻着白眼,不客气道:“今天是我做的,你想吃以前的?”

    “当然!”解缙怒道:“我堂堂大学士,吃个望江楼的酱肘子怎么了,就问你们,到底怎么了?”

    这两位锦衣卫干脆不吱声,直接让人抬了一个大食盒过来。

    解缙兴匆匆去打开,结果里面竟然是一个毛茸茸的东西。

    “啊!你们……什么,什么意思?”

    锦衣卫从食盒里面倒出了一条死狗。

    “解学士,这条狗可是救了你一命,对待救命恩公,是不是该礼貌一点?”

    解缙虽然有点二,但还没有笨得无可救药,他声音颤抖,惊慌道:“莫非,莫非有人给我下毒?”

    “不会的,不会的!”

    解缙拼命摇头,“我是名满天下的才子,他们不能害我,不然会遗臭万年的……还有下毒害人,有违君子之道,这是不对的,不对的!”

    解缙像是疯了似的,不停摇头,根本不愿意相信。

    此刻,旁边传出了一声叹息,不是别人,正是柳淳。

    “解学士,你还觉得自己是大才子,那些人会跟你讲君子之道吗?”

    解缙一见柳淳,咬了咬牙,突然紧走两步,扑通跪倒。

    柳淳侧身,没有受他的礼。

    解缙又跪爬了半步,脖子上青筋曝露,“柳大人,我解缙不怕死,可我不想死得稀里糊涂。我想请柳大人给我说说,我到底错在了哪里,我干的那些事情,哪个官员没有干,谁的屁股是干净的?”解缙伸长了脖子,发疯怒吼。

    柳淳托着下巴,陷入了沉思。

    解缙悲愤莫名,“柳大人,以你的身份,说句实话这么困难吗?”

    柳淳摇头,为难道:“解缙啊,我看咱们还是找找你做对了那些比较容易些,至于你错的地方,我有点算不清楚。”

    柳淳满脸为难,解缙一屁股坐在了地上,不会吧,我真错的那么离谱吗?

    ……

    一个备受天子喜欢的阁老文臣,怎么在一转眼的功夫,就混到了万人嫌,连小命都保不住,解缙这货到底错在了哪里?

    要说起来,恐怕他自己都不信,解缙最大的错,竟然是替朱高炽说话,还弄出了“好圣孙”这三个字。

    他自以为帮着储君抵定大位,是天功一件。

    可是他忘了,有一大群人不喜欢太子朱高炽。更要命的是朱允炆就是被立为皇太孙,汉王朱高煦又和朱棣十分相似,难不成又要重演一次靖难之役吗?

    这么大的事情,连柳淳和道衍都不掺和,他们知道,这事情想要时间,让朱棣慢慢观察,仔细权衡,而不是在时机还不成熟的情况下,逼迫朱棣点头。

    解缙自以为聪明,实际上连朱高炽这边的人马都未必喜欢,毕竟太子之位还没有定下来,你急着鼓吹好圣孙,你想替老朱家把几代人都安排好是吧?

    你有多大的本事?

    又有多高的威望?

    就算你说的是对的,可时机不对,一样不顶用,只会给自己招来灾祸。

    弄清楚这事,接下来发生的就不稀奇了,有人盯上了解缙,当柳淳执掌锦衣卫之后,监察百官,有人就把解缙的举动捅给了锦衣卫。

    偏偏解缙犯了大忌,又不能谨言慎行,还要顶风作案,锦衣卫岂能放过?

    接下来的事情也就很明白了,有太多人想要解缙死……不光是敌人,也包括“朋友”,毕竟谁也不想要个猪队友。

    解缙终于沉默了,这是自从他下狱以来,最安静的一刻,他痛苦地抱着脑袋,不停念叨,怎么会,怎么会这样?

    这是怎么回事?

    完全没法理解!

    他一直以来的折腾,都是希望唤醒一些人,那些应该和他站在一起的“正人君子”,大家都想辅佐圣君,开万世太平。他们不止一次说过,太子仁厚,是最好的储君人选,为了太子,不惜性命……

    可事情到了今天,解缙才猛然惊醒,自己居然活成了一个笑话。

    原来从头到尾,他都是一个人,根本就没有任何朋友,也没有任何指望。

    “柳大人,你为什么要告诉我啊?”解缙悲愤哀嚎,无力地瘫在地上,烂泥般绝望。柳淳耸了耸肩,“是你想活得明白的,真相往往就是这么残酷,怎么,无法面对吗?”

    解缙面目狰狞,渐渐握紧了拳头,“柳大人,那你为什么不顺水推舟,杀了解某?”

    “也是因为太子!”

    “为什么?”解缙迟疑道:“你是帮着太子的?”

    “不!”柳淳断然道:“不管是太子,还是汉王,或者赵王,他们都是我的门下。身为师父,我一视同仁。之所以不想让你死,就是因为不管结果如何,只要你死了,就会成为他们兄弟之间的结缔。有太多人藏在后面,想要吃人血馒头了。”

    “人血馒头?”解缙迟疑。

    “就是那种杀头的时候,从脖子喷出的热血浸透的馒头,吃下去能治病的。”柳淳解释道。

    解缙咬了咬牙,恶狠狠道:“他们是把我当成药了,对吗?”

    “差不多吧,其实你要是死了,不用担心身后名的,因为有人会想办法替你美化的……”

    “不需要!”解缙突然暴怒打断,抓狂道:“人死了,还要什么身后名?我解某人想清楚了!彻彻底底想清楚了。这次只要我不死,就要跟那帮人斗下去,我要让他们变成人血馒头!”

    解缙瞳孔充血,须发皆乍,跟个小鬼也差不多少。

    可很快解缙又冷静下来,想要他死的人太多了,更何况又是去安南,他这辈子还有希望回京报仇吗?

    “柳大人,你会帮我,对不对?”解缙抓到了救命稻草,忍不住哀求。

    柳淳两手一摊,“我没法帮你,只能给你提供条件。解学士,别看安南偏远,如果方法得当,能从安南榨出很多油水的。”

    解缙吸了口气,没错,刚刚的拍卖不就是这么回事吗?

    我一定可以的,一定能成功!

    到时候我要携着无上的功劳,返回朝堂,要让那帮东西付出代价!

    解缙在心里发狠,但是想要干出业绩,就要有方法才行,他肚子里装了太多的经史子集,这玩意可帮不上他。

    “柳大人,我,我想请柳大人送我一本书!”解缙眼睛冒光,他想到了《国富论》,过去卖得那么热,他竟然不屑一顾,都没有买来好好研究,真是失策!从今往后,这本书就是他东山再起的希望了。

    “先生在上,请受晚生一拜!”

    解缙比柳淳大了不少,如今却甘心执弟子之礼,不得不说,挫折真的能让人成长。从今天开始,解缙也不折腾了,更不吃酱肘子了,他天天清水白饭,躲在房间里,苦读《国富论》,只等着前往安南,建功立业。

    就在这几天里,有关科举改革的计划,终于传遍了整个京城,大大小小的衙门,悉数看过。

    面对这份改革计划,整个京城只有一个声音,那就是反对!

    强烈反对!

    甚至许多官员都后悔了,他们发出了振聋发聩的质问,当初提出科学的时候,大家伙置之不理,因为跟自己没有关系;等发配孔家的时候,还是默不作声;如今改革科举,难道还要忍受吗?

    多少学子,十年寒窗苦读,熬干了心血,熬白了头发,皓首穷经,为的就是能亿兆蟾宫折桂。

    可若是改了科举,他们的心血岂不是白白流淌了?

    而且科学算什么东西?也配跟孔孟之道相提并论?

    过去大家伙摄于柳淳的权势,不敢站出来反对,到了如今,还要默不作声吗?

    动科举,的确是捅了马蜂窝。

    所有的朝臣,全都怒了。

    即便不是通过科举出来的臣子,他们在太学读的也是四书五经。虽然曾经鸡鸣山学院冲击过太学,当毕竟在一群“正人君子”的努力下,重新恢复了理学尊严,如今要改革科举,撼动八股文章,这不是要了大家伙的命吗?

    “我们去找陛下,大家伙跟陛下在金殿上辩论,我们这么多人,就不信辩论不过柳淳那个逆贼!诸位,大家伙再也不能退缩了,不然我们苦读书一辈子,到头来一钱不值,为了咱们的脸面,也要拼了!”

    群臣怀着悲壮的心情,一起向午门杀去。

    这一次什么也阻止不了他们了。

    就算是掉脑袋,他们也要搏一把!

    面对汹涌而来的浪潮,六部九卿,哪怕是茹瑺和道衍,都招架不住,相反,还被裹挟着,一起来到了午门。

    令人很意外的是竟然没人阻挡,太监木恩笑呵呵道:“诸位大人,陛下在奉天殿等候大家伙。”

    数百位臣子鱼贯而入,等到了奉天殿前,他们却傻了,在空地上,摆了好几百张桌子,上面还有笔墨纸砚,全都准备好了。

    这是要殿试啊?

    群臣不解,这时候朱棣突然出现了,“朕知道卿等不服气,觉得自己读了一辈子书,满腹经纶,治国绰绰有余,科举考试根本不需要改动。那今天,就在这奉天殿前,朕想测试一下诸位爱卿的水平,你们不会畏惧吧?”朱棣笑呵呵道。

    所有群臣心咯噔一下,仿佛看到了一个深不见底的坑……

    顶点


………………………………

第617章 叫个孩子跟你们比

    群臣是来找朱棣谏言科举的事情,可皇帝陛下什么都不说,就直接考试,这算什么啊?

    蹇义忍不住站出来,“启奏陛下,臣等不清楚这考试所为何来,还请陛下明示。”

    是啊,不给我们说清楚,就别想随便考核我们,文人可是有骨气的。

    朱棣没说话,这时候站在朱棣身旁的柳淳笑道:“诸公气势汹汹而来,想必是为了科举改革,这事情因我而起,有必要跟大家伙交代清楚。”

    “我在改革科举的计划当中提到朝廷有六部九卿,地方有三司衙门,分理国政。每一个衙门职责不同,对官员的要求也不尽相同。就拿诸公来说,你们礼部的官吏未必管得了刑部的事情。工部不一定精通吏部……既然如此,那为何科举考试之时,全凭一篇文章呢?这完全说不过去了。我提出分科考试,也是为了适应朝廷的需要,真正为国选材。”

    “仆提出改革方略之后,陛下也极为赞同,这才明发六部,准备推行,诸公还有什么疑问吗?”

    蹇义身为礼部尚书,当下清流领袖,他立刻道:“柳大人,朝廷抡才大典,务求德才兼备之士。一篇科举文章,固然不能衡量一个人的所有,但是却可以明心见性,选拔心思纯正,学问踏实之才。更何况通过科举之后,还要让新科进士观政,熟悉朝廷政务。柳大人,能写出科举文章,再去学习别的东西,易如反掌。所以你说官员们不精通其他的事务,不免武断了。”

    蹇义还是够狡猾的,他语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