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四哥在,在实现愿望的路上,就有了最大的靠山。
不只是如此,其实兄弟俩的感情,也是最深的。
其实有关朱元璋头几个孩子,究竟是谁生的,还是存在争议的,官方的说法是前三个儿子,也就是朱标,朱樉,朱棡,以及两个公主,都是马皇后所生。
可也有人讲,这几位皇子其实都是养子,因为战乱的原因,从小就跟在马皇后身边,与亲子没有差别。
如果这个说法成立,朱棣也可以算成嫡子,只不过有一个问题,朱棣的生身之母碽妃传说是高丽人,老朱在征战之中,俘虏了一位高丽女子,把她带到了军营,后来生下了朱棣和朱橚。
马皇后固然对养子们一视同仁,可因为高丽女子毕竟不是汉人,而且此前又是蒙古贵胄的妻妾,辗转落到了朱元璋的手里,出身实在是低微,故此朱棣的出身比其他三位哥哥低一些,没有算到嫡子的行列。
朱棣都被歧视,就遑论朱橚了。
从小到大,朱棣脾气暴躁,勇猛好斗,又机智聪明,跟他的出身有很大的关系。
当然了,同样出身的朱橚就走上了完全不同的路,所以说铁棒可以磨成针,如果是木棒,那就只能磨成牙签了。
“孤德行浅薄,如何能继承大统,还望诸位贤弟,另择新君!”
朱棣说完,就摆手让他们退出来。
朱橚很清楚,这是必要的戏码,他也不在意,领着诸王退了出来。像齐王和宁王这几位,都暗戳戳想着,说得好听,要另择新君,信不信,假如推举我们之中的一位,你朱棣能气疯了!
他们这么想着,可刚出来,迎面就碰上了第二波人马,这次是文武诸臣,一起拥戴朱棣登基。
武将这边,有荣国公张玉、淇国公丘福、成国公朱能、定国公徐增寿,还有其他一大堆将领。
在文官这边,吏部尚书茹瑺,礼部尚书蹇义,左都御史姚广孝,还有许许多多的大臣,一同劝进。
这几位藩王瞧了瞧,也缩脖子了,要真是推举他们,这帮丘八大爷都能把他们撕了,瞧见没有,丘福的眼珠子都跟铜铃似的,那叫一个凶悍啊!
不得不说,朱棣这些年真是积累了不少骄兵悍将,手下人才济济。
这帮人进去之后,时间比宗室长了一些,但最后也退了出来。
到了最后,重头戏终于来了。柳淳安排的老百姓到了,这些老百姓还不一般,他们来自各省,还有九边的军户,大家一起跪倒,足有上千人之多。
“恭请燕王殿下登基,继承大统!”
“燕王殿下万民归心,神功圣武。”
“请燕王继位,天下百姓都盼着这一天呢!”
……
总算天下人的面子够大,朱棣沉吟良久,才“勉为其难”答应,这下子老百姓欢天喜地,离开了皇宫。
礼部那边已经准备好了,朱棣登基大典放在了五月初三。
谁来主持这个大典,成了各方关注的焦点,谁不想借着这个机会,搏新君的青睐。
只可惜这帮人都别想了。
朱棣直接宣布,让少傅柳淳主持大典,理由也很充分,多年前,柳淳就主持过先帝的万寿盛典,那一次场面空前壮阔,先帝十分满意,多年来,不断有人提起。
柳淳经验够,地位也够,他来主持,没有半点疑问。
现在只剩下一个麻烦,就是柳淳有没有本事,超越自己?
如果只是重复过去,那可就没什么了不起了。
对于这一点,柳淳并不是很在乎,他显得信心十足。
“整个大典一共分为三天,第一天是陛下去孝陵祭奠先帝,迎请玉玺,宣布继位。第二天,举行水陆两军的校阅。上午是骑兵和步兵,下午是水师。就在长江之上,全面展示我大明水师的恢弘,届时会有各国的使臣前来观礼,并且进献礼物,向新君朝贺。”
“第三天,是百姓游行,臣安排了各行各业的百姓,前来面君,晚上在沿江一线,会有热闹的烟火表演,保证能让军民大饱眼福。”
朱棣耐心听着,满意大笑,“还有人说你玩不出花样,这种大型庆典,只有你能操持下来,也只有你的安排,能让我满意。”朱棣沉吟了一下,“柳淳,现在国库太穷了,你这么折腾,花钱是不是太多了?”
柳淳笑道:“当年先帝也是这么问我的。”
“那你怎么说?”
“该花的钱,一定要花,这次大典,我想突出的是两个字,一个是军,一个是民!摧毁士人集团容易,取消他们的特权也不难。可接下来呢,这么大的国家,这么多的事情,千头万绪。身为天子,必须直接跟百姓对话,必须拉近和百姓的距离。要让百姓明白,他们是什么身份,要让大明这两个字,深入人心!”
有人或许要问了,柳淳不是说笑话吗?
大明都立国三十几年了,朱元璋那么勤奋治理,还有人不知道自己是大明的子民啊?
还真别抬杠,在一个农业社会,最大的特点就是稳定,所有百姓当中,有九成是农民,还有九成是文盲,把这两个九成乘到一起,多数的老百姓既没有识字,又没有离开过家乡。
他们最远的路程就是去县城买点盐巴,至于剩下的东西,全都靠自家劳动,自给自足。
你去询问老百姓,他们多数都会告诉你,他们是哪家的,或者哪个村子的,至于大明是什么,根本不清楚。
更为可怕的是农村几乎是一片文化的荒漠,偶尔逢年过节,有一场庙会,请来说书唱戏的,十里八乡都会大老远过来。
看过表演之后,能津津乐道说上半年。
在这种情况下,怎么能指望老百姓理解家国天下!
“除掉士绅,推行均田,教育百姓,树立起国家意识……这是全套的工程,缺一不可。否则只会除掉了旧的士绅,又冒出新的士绅。农村广大的地区,朝廷不占领,不深入,就会落到士绅的手里。举办大典,是要花费一些,甚至会花费很多,但是若能把天下拧成一股绳,其实是非常值得的。”
“更何况……不是还有那么多海外藩国吗!可以从他们身上刮油,这么多年了,我可没做过亏本的生意。”
朱棣瞧着柳淳,感叹一笑,“你啊,的确是处心积虑,什么都算计到了,怪不得父皇天天骂你,恨不得杀了你,却又舍不得杀,你小子是一个套接着一个套……唉,既然这样,我就什么都不说了,只管等着大典就是了。”朱棣伸了个懒腰,准备休息。
“先别忙,还有一件事。”
朱棣不解,柳淳起身,请他出来,君臣直奔皇宫的后面,就在邻近御花园的地方,朱高炽等在这里。
“儿拜见父亲。”
“别客气了,说吧,你们师徒玩了什么花样?”
朱高炽嘿嘿一笑,请朱棣到了一座建筑的前面!
“春晖宫!”
朱棣大吃一惊,他下意识走进去,只见大堂中间,挂着一位妇人的画像,她容貌秀丽,面容慈祥,正含笑看着前方。
朱棣目睹画像,一瞬间眼泪就流出来了。
“母妃!”
他扑通跪倒,泣不成声。
这座春晖宫,正是纪念朱棣生母碽妃的地方。
“其实奶奶是蒙古人,她是蒙古大将的女儿,皇祖父把她抢到了身边,因为长得出众,才得到了皇祖父的青睐。”
朱高炽的话,终于揭开了朱棣生母的谜团,想想也是,朱棣的生母如果是高丽人,那为何高丽史书没有丝毫的记载,要知道连个元顺帝的皇后都被排成电视剧了,吹成了千古少有的爱情。
怎么到了朱元璋和朱棣这里,就半点记载都没有了?
显然高丽人的说法不成立,倒是蒙古人,靠谱了不少。
“师父,你说能不能追封太后,让奶奶也享受无上哀荣?”
朱高炽正问着,突然从门里传出声音,“不必了!”朱棣已经从里面走了出来,他的眼圈微红,显然哭过。
走到了柳淳面前,拍了拍他的肩头。
“你能帮我准备这个春晖宫,很用心。母妃她的确不容易,我会时常过来看她的。可蒙古残部,还是大明的心腹之患,身为天子,我不能给母妃太多,以免扰乱了朝局国策……而且我还要对外宣布,我是孝慈皇后嫡子!”
朱高炽一愣,明明有生身之母,却不能相认,未免太不近人情了吧?
朱棣捏了捏儿子的肥脸,“行了,别愁眉苦脸的,你爹是天子,天子几时能随心所欲了,你也给我记着,处处要以国事为重,以天下为重!”
朱高炽咧嘴苦笑,这是承认自己储君的身份了吗?
怎么有点高兴不起来啊?
朱高炽傻乎乎看着父亲离去的背影,又瞧了瞧柳淳,“师父,你怎么看?”
柳淳意味深长一笑,“我看到了先帝的身影,洪武大帝又活了!”
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
第542章 皇孙朱瞻基
朱高炽这家伙表面看着憨,可心思比谁都机敏,柳淳说看到了洪武大帝,朱高炽立刻跟着道:“就是不知道谁是懿文太子!”
朱棣入京之后,把建文朝彻底抹掉了,朱标没有当过皇帝,自然削去皇帝尊号,又恢复了懿文太子的称呼。
朱高炽这话可是信息丰富啊!
算起来他也是面对一个强悍的父亲,又有一个好武的弟弟,而且本身也更受到文官的拥护……从各种条件来看,他都跟朱标十分类似。
现在就出现了一个问题,朱高炽会不会走上朱标的老路呢?
“你怕吗?”
“只要师父帮我,我就不怕!”
“错!”柳淳笑道:“我没闲心帮你,你也不该奢望我帮你。你要自己帮自己,要把自己变得更优秀才行!”
朱高炽嘟着腮帮,无奈道:“师父,你这就是空话,我是想变得更好,可我总要知道该怎么做?这不还是要请教师父吗?”
“哈哈哈!”柳淳大笑,“我可以教你本事,但是不会越俎代庖,这个你懂吗?”
“懂!”
朱高炽笑得眼睛都没了,师父还是像以往一样,他才不会介入内部争夺,他也不希望看到几个弟子厮杀。
相反,他希望看到弟子越来越有本事,有足够的能力,解决自己的麻烦。
朱高炽挠了挠头,“师父,你看弟子现在就搬过去,朝夕聆听师父教诲,没问题吧?”
柳淳沉吟道:“你现在的事情也不少,不用往我那里跑吧,更何况很快你就要搬进东宫了。”
朱高炽满不在乎道:“那些都是小事,不用在意的,我现在就去。”
这家伙用夸张的速度,甩着一身肥肉,消失在了柳淳的眼前,等到了晚上,朱高炽果然来了,他不光来了,还牵着一个小娃娃来了。
进门之后,他就指着柳淳,对小娃娃道:“快叫师公!”
小家伙果然脆生生道:“见过师公!”
柳淳眉头紧皱,沉吟片刻,他才意识到,这货不是朱瞻基吗!
其实现在的朱棣,还不到四十岁,有二十几岁的儿子,已经很过分了,谁能想到,早在三年前,他就当爷爷了,这是够着急的。
朱瞻基出生于洪武三十一年,算起来已经三岁多了。
这小家伙长得很好看,粗眉毛,大眼睛,筋骨也强壮,看起来竟然像五岁的模样,唯一的缺陷就是小脸蛋很黑,不是那么白净。
不过这一点应该不成问题,至少朱棣就应该很喜欢充满男子汉气息的孙儿。
柳淳迟愣一下,才主动过来,伸手把朱瞻基抱了起来。
“挺重的吗!”他把朱瞻基抱到了座位上,随手将糕点送到了他的面前。
“来,尝尝,看好吃不?”
小家伙没急着接,而是偷眼看老爹,当朱高炽点头,他才说了声谢谢师公,抓起糕点,大口吃了起来。
柳淳现在也是当爹的人,他的宝贝女儿也一岁多了,看着小小的朱瞻基,柳淳的眼中不自觉流露出喜爱之情。
朱高炽满脸含笑,在他胖大的身躯下面,还藏着一颗细腻的玲珑心。
虽然师父那么说,但亲疏远近,人际关系还是要靠朝夕相处,不然哪来的情分。他事情忙,没法子,就只能把儿子派来,替他跟师父好好相处了。
朱高炽对儿子是充满了信心,这小家伙聪明,懂礼,又十分皮实,他就不信,师父会不喜欢!
果不其然,柳淳眉头微皱,埋怨道:“在北平的时候,你怎么不把孩子带来?”
朱高炽忙道:“师父不知,当初他刚出生,耿炳文就围攻北平,一年多的时间,孩子被吓到了,夜里常常哭泣,也睡不好觉。经常得病,我都以为保不住了。后来北平之围解了,他娘就赶快带着他去了密云,在山清水秀的地方,足足住了一年,没敢见外人,生怕吓着孩子。”
柳淳点头,真没想到,朱瞻基还有这么一段悲催的过去。他在北平的时候,也的确是太忙了,一心帮着朱棣维护大局,结果还没等恢复元气,就立刻南下,别说朱高炽的儿子了,就连他自己的女儿都没有怎么顾得上。
“当初我给你们兄弟三个上课的时候,你年纪就比较大了,算起来,你学到的最少。现在你把儿子送来,若是信得过,就让他在我这里发蒙,如何?”
朱高炽眉开眼笑,正中下怀,“师父,你可说到弟子心里去了,我就是这么想的。你放心,只要这小子不听话,只管打他就是,不用客气的。”
朱瞻基瞪着黑亮的眼睛,抿着嘴巴,用力点头,“我会听话的,要是打我,能不能只,只打屁股?”
小家伙说着,还从椅子上跳下来,撅起屁股,冲着柳淳,一副随便下手的模样。
柳淳笑得更开心了。
“放心吧,我这里不会随便打人的,而且我会教你许多有趣的东西。”柳淳当真牵着朱瞻基,到了府邸的东跨院,这里面的几间房舍全数打通了,竟然是个很庞大的婴儿活动房。
这是柳淳给女儿准备的,“来,你瞧瞧,有没有喜欢的东西?”
朱瞻基四处瞧着,真是好多好多的玩具,有摇摇马,硕大的玩偶,还有小巧的马车,最后朱瞻基看到了一大堆花花绿绿的木块,好奇走了过去。
“这是积木,可以用来拼成喜欢的样子,你想搭一个什么?”
朱瞻基思索了好一会儿,居然大模大样坐在了地上,拿起一块块的积木,开始忙碌起来……柳淳跟朱高炽并肩看着,他微微点头,“小家伙很有悟性啊,看起来不错。”
“敢情!”朱高炽自豪道:“也不看看他爹是谁?”
柳淳哼道:“你也别得意了,身为一个上位者,最重要的就是约束自己,我认识你这么多年了,连体重都管不住,眼看你是越来越肥。我看着都替你着急。”
朱高炽无奈,苦着脸道:“师父,我真是想了多少次了,一直准备减下来的!”
“可你一次也没坚持下来!”柳淳冷哼道:“最初的时候你还太小,不能伤身体,后来你长大了,我又在京城。然后又是靖难大战,我也没有尽到当师父的义务,这是我的疏失。可你的孩子都这么大了,你还是瘦不下来,这就说不过去了。”
柳淳托着下巴,想了想道:“这样吧,等我把登基大典操持之后,就给你制定减肥计划,无论如何,你都要瘦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