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在洪武末年》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奋斗在洪武末年- 第30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所以这一次赵勉没敢奢望什么,柳淳也没跟他讲,因此赵勉觉得最多就是礼部啊,刑部啊,随便安排就是了。

    可万万没有想到,居然是兵部!

    兵部啊!

    当下大军刚刚进入应天,各地的乱局还没有收拾,上百万的人马需要整顿,各地的秩序需要恢复……这时候的兵部尚书,论起权力,甚至要超过吏部!

    朱棣可真敢给啊!

    赵勉下意识瞧了眼柳淳,发现柳淳面带笑容,并没有什么不妥。赵勉终于鼓足了勇气,跪在地上,感激涕零道:“监国恩重如山,老臣唯有披肝沥胆,竭尽忠心,方能不负监国重托。”

    朱棣心满意足,笑道:“国事纷乱如麻,要想匡扶社稷,靠的就是你们这些经验丰富的老臣,本王相信你们能做好。”

    赵勉磕头作响,“臣……必定公允公平,绝不徇私枉法,如有半点差错,情愿以死谢罪!”

    朱棣含笑,又把头转向了道衍,“姚卿,你跟着我年头最多,出谋划策,立下的功劳也最大。昔日朱允炆最喜欢用清流言官,可这些言官彼此勾结,结党营私,不顾天下苍生,贪墨误国,罪不容诛。本王已经把他们悉数拿下,正在彻查。”

    “先帝授予言官大权,都察院风闻言事,六科廊甚至能驳回政令,权柄不可谓不大。先帝之意在监督权臣,杜绝贪墨,造福百姓。姚卿出身与众不同,和士林并无瓜葛,又人品正直,智略过人,见识无双……”朱棣说了一大堆的好话,把道衍捧上了天。

    “先生就担任左都御史,执掌科道言官。如今天下汹汹,弊政多如牛毛,百姓翘首以盼,急需拨乱反正,还请姚卿继续指点斧正,本王感激不尽!”

    说到了这份上,道衍还能说什么。

    事实上前面也提到了,道衍和历史上功成名就之后,淡薄名利不同,他现在还有意跟柳淳较劲,故此接下了左都御史的位置,成了言官的老大。

    这三位部堂高官的任命公布之后,有心人就渐渐摸清了朱棣的用意。

    前面的武将,之所以保留了李景隆的曹国公,又任命徐增寿当定国公,是为了平衡燕王府的旧人,免得他们过分膨胀。

    军中形成平衡之后,就需要做事的人。

    茹瑺是朱棣的心腹,执掌天官大印,重整吏治,顺理成章。

    而赵勉背后站着柳淳,他负责军务,可以在燕王府旧部和降将勋贵之间,寻求平衡,不至于偏袒任何一方。

    再有,让姚广孝接任左都御史,更是神来之笔。

    老和尚不属于士林,又聪明绝顶,有他盯着,不管任何人,都别想大权独揽。而且姚广孝最懂朱棣的心思,他也会立刻科道的力量,维护朝局平衡。

    如果说用人是一门艺术的话,朱棣现在的水平,绝对到了艺术家的程度,相比起先帝朱元璋,甚至还要高出一头,

    接下来朱棣又任命郁新担任户部尚书,杨靖担任刑部尚书,夏原吉接任工部尚书,蹇义担任礼部尚书,郑赐出任右都御史。

    前面三位都是朱棣进京之前,就站在靖难军一边的,而且也都是能臣干吏,原来的官位就不低,能力也强。执掌一部,理所当然。

    接下来两位,他们算是建文旧臣,但是又不是核心那种,而且蹇义为人正直,颇为政绩,也极为清廉,让他接任礼部,算是人尽其才。

    至于郑赐,此人虽然也是文官,但还算知兵,又嫉恶如仇,没有什么问题。

    朱棣任命这两个人,也是等于告诉世人,他固然要彻查建文旧臣,但也不是一篙子戳倒一船人,该用的人,他还是会好好使用的。

    说白了,也是为了安抚人心。

    纵观朱棣的安排,以文武为棋子,以六部为棋盘,落子布局,举重若轻,潇洒如意,既能人尽其才,又不着痕迹,把他想要表达的意思,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

    什么叫高手,这就是!

    在感叹朱棣用人之道的时候,大家伙都惊讶发现,有一个人,自始至终,都没有得到封赏。

    那就是柳淳!

    最初大家猜测他会成为国公之一,结果没有。

    大家伙又觉得他可能出任吏部或者兵部尚书,结果还是没有。

    把这么大的一个功臣,扔在一边,朱棣到底是怎么想的?不会是把他给忘了?或者说,朱棣要卸磨杀驴,对柳淳下手?

    人们胡思乱想,朱棣却笑道:“俺朱棣能用两年半的时间,打进金陵,完成靖难大业,全赖柳淳辅佐,他深谋远虑,给本王帮了大忙。先帝在日,就重用他,赏识他,如今本王更是要仰赖柳淳,本王没有封赏柳淳,说实话,是没有想好,要给他安排什么位置。”

    朱棣笑容憨厚,“不过大家不要着急,很快本王就会有安排。暂时加柳淳少傅兼太子太傅,协助本王,处理朝政大事!”

    这句话说完,所有人都瞪大眼睛,少傅可是从一品大员,比起姚广孝的太子少师还要高了不少啊!

    我的老天爷啊,柳淳不会是未来的宰相吧?

    朱棣也不管这帮人的猜测,直接宣布散朝,他把柳淳给留了下来。

    “陪我去魏国公府,你要给我做个见证人,免得日后王妃有意见!”

    柳淳心咯噔一下,这是要开始清算徐辉祖了,柳淳咧着嘴无奈苦笑,“王爷,其实我也怕妙锦有意见。”

    :。:


………………………………

第530章 徐辉祖的日记

    朱棣跟柳淳大眼瞪小眼,他们俩都想杀徐辉祖,这货在最关键的时刻,背叛了朱棣,站在了朱允炆一边,当然也说不是背叛,可朱棣把他当成大舅哥啊,要不是这层关系,柳淳早就能出手废了徐辉祖。

    当初徐家拿着宝钞向外借贷牟利,还牵连到了假币的案子。这要不是柳淳网开一面,光是这事,就能罢了徐辉祖的官职,至少也是闭门反省,幽居不出。

    可有些人就是如此,你越是对他好,他就越是嫉妒你,甚至恨你!

    徐辉祖死了心跟着朱允炆,弄到了今天,就算想饶他也没有理由了,不但不能放过他,就连魏国公府,都要跟着垮塌。

    朱棣为什么没让徐增寿继承魏国公的爵位,而是另外封为定国公。

    道理就是这个,朱棣想废了这个第一勋贵之家!

    “不管怎么样,一起扛着!”

    朱棣跟柳淳,君臣两个,直奔魏国公府而来……此刻府中,有两个人,正在面对着面,一个是新任定国公徐增寿,一个是他大哥魏国公徐辉祖。

    朱棣大封文武,把各个衙门都补齐了,傻子也知道,要清算前朝罪臣了。

    在众多有罪之臣当中,徐家毫无疑问,都是最大,最显眼的那个。

    徐增寿趁着朱棣和柳淳商讨的时候,他急匆匆赶来了。

    兄弟两个四目相对,徐增寿先笑了。

    “大哥,曾几何时,你把我圈禁在府里,自己乐颠颠统御大军,跑去巴蜀,以为能建功立业。可谁能想到,你不但输得凄惨无比,连门牙都丢了,你难道不后悔吗?”

    徐辉祖面无表情,冷冷瞧着徐增寿,“你是来嘲笑我吗?”

    “不是,我只是想问问你,到底后悔没有?”

    “后悔?”徐辉祖失声笑道:“我为什么后悔?我做错了什么,需要后悔?”

    徐增寿听到大哥的话,气得浑身哆嗦,简直不知道说什么好了,都到了今天,你还不认错吗?

    徐辉祖冷哼道:“四弟,你很早就知道柳淳还活着,我当时出师巴蜀,你却隐瞒下来。结果我被柳淳以有心算无心,一败涂地。假使当时你告诉了我真相,今天的结果,就会完全不一样,陛下也不会败,朱棣也进不了应天!”

    徐辉祖又自嘲一笑,“当然了,那样的话,你也当不成定国公,也成不了新朝显贵。大哥真的要恭喜你了,柳淳和朱棣都很看重你,有这么两个大靠山,你是什么都不用担心了。呼风唤雨,想要什么,就有什么!”

    徐增寿切齿咬牙,他仿佛第一次认清大哥的面目一般!

    这家伙是真的自私啊!

    “定国公?你以为我会在乎吗?”徐增寿不客气道:“大哥,我这次过来,就是想问你一句,你可是后悔了?”

    徐辉祖冷冷道:“后悔又如何?不后悔又如何?”

    “只要你后悔,我就立刻以功名爵位,去拜求燕王,我还会拉着小妹,拉着二殿下,一起去求燕王,求他饶你一命!”

    “饶了我?”徐辉祖哂笑,“你也未免太天真了,朱棣能放过我吗?”

    徐增寿不屑道:“大哥,你真觉得自己很了不起吗?你不过是中上之姿,若非靠着父亲的恩荫,你如何能跟那些名臣名将相提并论?我求燕王饶了你,我们都放弃功名,放弃官位,就回凤阳,耕种读书,好好教导徐家后人,这有什么不好?”

    徐增寿言语真诚,他真的就是这么想的。

    对于他来说,家庭亲情,始终是第一位的。

    哪怕徐辉祖干了这么多错情,他也是自己的哥哥,只要他改了,徐增寿愿意舍弃一切,保住他的性命。

    此刻的徐辉祖,眼神闪烁,他猛地摇头,怒吼道:“老四,你很过分!你凭什么说我不如他们?凭什么啊?”

    徐辉祖大声咆哮,太阳穴的青筋都绷了起来。

    “我是中山王长子,我是勋贵子弟的佼佼者。我练武,读兵书,从早到晚,不曾有半点懈怠……你!还有许多人,你们在外面吃喝玩乐,跑到秦淮河胡作非为,喝酒享乐……而我呢,要每天练功,要撑起王府的门面,我不能给父亲丢人!为了这个家,我付出了多少?”

    徐辉祖眼睛充血,简直像疯了一样,把他满腹的不甘,全都倾泻出来。他出身高贵,文武全才,相貌出众……从小开始,他就是别人家的孩子,一直被人赞美着。

    朱棣算什么,不过就是个能胡闹的庶出皇子而已。他想坐稳藩王的位置,靠的是徐家的帮忙,他会打仗吗?他读过几本兵书?

    徐辉祖自视太高,可他无论如何,也想象不到,一个从北平来的野小子,就把所有风头抢走了。

    甚至连小妹都敢跟自己叫板,让他一下子成了所有人的笑柄。

    为了维护兄友弟恭的美好形象,他甚至不能对妹妹做出太多的处罚……或许从那时候开始,徐辉祖就把账算到了柳淳头上。

    在苏州的事情之后,徐增寿靠着柳淳的帮忙,发了横财,到处说柳淳的好,殊不知,他也被大哥记恨上了。

    徐辉祖厌恶柳淳,讨厌柳淳干的所有事情,当然也包括变法……京城之中,绝不缺少聪明人,有人注意到了徐辉祖的态度,就把他给拉了过去。

    渐渐的,徐辉祖就跟那些文官搅在了一起,成为了朱允炆在勋贵之中的代理人。

    徐辉祖曾经觉得,只要扶持朱允炆登基,一切就定下来了。

    那时候他就会表现出足够的大度,帮着朱棣化解危机,甚至会保住柳淳的性命……毕竟他是徐家的大哥,有责任照顾不懂事的弟弟妹妹们。

    徐辉祖的想法,何其美好。

    只是现实给了他狠狠一个巴掌。

    他在巴蜀,败给了柳淳,败得惨不忍睹。若非朱允炆手下实在是没人可用,他根本活不下来。

    即便如此,徐辉祖也是被囚禁在府邸里,寸步不得离开。

    被他瞧不起的人,一再打嘴巴,又被寄希望的主子嫌弃……徐辉祖简直要抓狂了,他疯狂怨恨柳淳和朱棣,恨所有的人。

    可谁又能料到,他最恨的人,居然鼓捣鼓捣进了京城,一个要当皇帝,一个成了功臣之首!

    开什么玩笑,他徐辉祖可是要成为功臣之首的!

    父亲徐达就是第一功臣,他也要成为名副其实的第一功臣,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只有他能延续徐家的荣光。

    好吧,徐辉祖所有的梦都碎了。

    事到如今,就连兄弟徐增寿都能来怜悯他了!

    徐辉祖自嘲一笑,“老四,事到如今,成王败寇,也没什么好说的。我忠于建文天子,我不知道有什么罪责过错,如果朱棣一定要杀我,就让他来吧!我徐家有丹书铁券在,如果他不把太祖的丹书铁券当回事,就请他动手吧!”

    徐辉祖说完,把眼睛闭紧,一副引颈就戮的模样。

    “你疯了!”

    徐增寿面对大哥,已经不知道说什么好了。

    “大哥,说到底,你就是不知道自己多大本事,就是连自己都认不清的糊涂蛋!”徐增寿一直觉得,承认自己不如别人,没什么了不起的。他虽然精通三教九流,也十分聪慧。但是论领兵打仗,比不过朱棣,论起赚钱,比不上柳淳,甚至在海上纵横,他都比不上太监出身的马和。

    可这又有什么关系呢?

    明知道自己不如别人,还非要去争,去拼,拼不过就用卑鄙的手段,不惜与虎谋皮,跟东宫的那帮文官搅在一起!

    大哥啊大哥,你嫉妒到连香臭好坏都分不清了?

    你还要当忠臣呢!

    我呸!

    ……

    正在这时候,突然有人跑进来。

    “四,四爷,燕王,和,和柳大人来了!”

    报信的人,额头都是汗水,气喘吁吁,显然是吓坏了。

    徐辉祖的脸色一变,随即咬了咬牙,一语不发。

    就在这时候,突然从后面跑进来一个年轻人,他双膝跪倒,手里捧着一个本子。

    “四叔!这是我爹私下里写的,他藏在书房里,没人知道!四叔,你拿去交给燕王殿下吧!就什么都清楚了!”

    说话的人正是徐辉祖的长子徐钦!

    徐辉祖猛地瞪大眼睛,怒视着徐钦,再看看他手里的东西,突然怪叫一声,就扑了过来!

    “逆子,你该死!”

    徐钦吓得连连后退,就在这时候,柳淳和朱棣赶到了。

    他们看了一眼徐家父子兄弟,突然笑了,朱棣就对着柳淳道:“我还以为他会一身殉难呢!”

    柳淳也跟着揶揄道:“没错,我都准备好了悼词。”

    徐辉祖身体僵住,缓缓瞧了他们一眼,又气哼哼回到了座位,紧闭双眼。

    “来吧,杀了我吧!”

    柳淳冲着徐增寿眨眨眼,徐增寿赶快从徐钦手里接过本子,递给了柳淳。

    柳淳接在手里,随口道:“还挺沉的。”

    看了看上面的内容,柳淳大喜,“王爷,真没有想到,堂堂魏国公居然有写日记的好习惯。若是把这本东西刊印出去,只怕会大卖啊!”

    “柳淳!”徐辉祖发疯狂叫,一跃而起,“你,你,你不要太过分!你,你要娶小妹的,你不可以让徐家蒙羞,不可以……”

    徐辉祖的声音越来越低,脸比猴屁股还红,他最后居然要靠妹妹的情分,换取庇护,这张脸丢得一点都不剩……

    顶点


………………………………

欠一章,明天补

那啥……这段涉及到的人物有点多,小的需要好好理一理,避免出现错误……没有评论是真的挺苦恼的,本来第一时间提出来,我就能修改了,结果耽误时间之后,要找编辑才能修改……貌似明天之后就能恢复了吧……
………………………………

第531章 第一勋贵的覆灭

    拿到了徐辉祖的日记,许多事情就彻底清楚了。

    朱棣和柳淳耐心翻着,仔细瞧着,他们终于能把徐辉祖的心思,悉数洞悉。

    他们默默看着,可徐辉祖的呼吸却越来越粗重,越来越愤怒,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