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苏州为首的工商业被他们搞垮了,现在的世家大族,在朝中有人做官,在地方上,拥有大片的土地,同时还兼营作坊,一个个肥得流油。
朱高燧磨刀霍霍,他的算盘就是把世家大族干掉,重新扶持商人力量,而且通过和商人合作,支撑起北平的房价。
站在扬州通往金陵的船头,朱高燧只有一句话,“大哥,务必支持迁都!”
朱高炽举起拳头,呲着牙道:“行,不过让我打一顿先!”
朱高燧悲愤地看着大哥,四目相对,奈何朱高炽没有半点手软的意思。朱高燧只能抱住脑袋,哀嚎道:“别打脸就成!”
朱高炽他们来得很快,但终究不如另一个人,这位正是练子宁!
他是最早被俘虏的,当时的优势还在朝廷方面,所以不管朱棣和柳淳,都没有杀他,而是利用练子宁,打击朱允炆的士气,所以他活了下来。
等到巴蜀之战结束,景清想要活命都不行了,直接被千刀万剐,还做成了跪像,天天被口水洗脸,那叫一个惨啊!
练子宁想起景清,就觉得自己十分幸运。
如今更幸运的事情来了,应天城破,昔日的老朋友们,全都成了朱棣的阶下囚,而他呢,却是朱棣的臣子,虽然是降臣,说出来不好听,可降臣也是臣子啊!
想想吧,当初自己投降的时候,是挨了多少骂,朝廷这边甚至给自己弄了谥号,逼着自己去死。
我要是死了,能看到今天吗?
你们这帮不讲义气的东西,如今报应来了。
老夫倒要看看,你们有多硬的骨头!
练子宁太了解这些人了,他又怀着强烈的复仇泄愤之心,从西安出发,一路疾驰,在燕子矶登陆,直接赶到北平,前来听令。
光是他们也就罢了,在朱高炽之后,道衍和茹瑺,率领着北平的文武,也大举出发,赶赴金陵。
这些人之中,就有曾经的左都御史,刑部尚书杨靖!
“差不多两年的天牢大狱,没有杀死我杨靖!反而是地狱烈焰,锻造出神兵利剑。我杨靖要让那些人知道,什么是天下正道!”
杨靖咬牙切齿,新仇旧恨,全都涌现出来。
他的怒火,直冲天际,仿佛用肉眼都能看得出来。
道衍抱着胳膊,一副老神在在的模样,他已经可以想见,南朝的官员,会有什么样的下场了。
“老衲要不要也凑个热闹,给他们一点好瞧呢?”
道衍如是琢磨道。
练子宁最先进京,只不过来迎接他的是一个很陌生的年轻人。
“你是?”
这个魁梧雄壮的年轻人忙躬身道:“练大人,我叫纪纲,是新任锦衣卫指挥同知,奉了燕王之命,配合大人,彻查官吏。”
过去的练子宁,是很瞧不起锦衣卫的,认为他们都是一群凶残的鹰犬,和他这种高古的士大夫,格格不入。
可这两年多过去,练子宁彻底变了。
他生怕朱棣让柳淳继续执掌锦衣卫,那样一来可就不好办了。
换成了纪纲,这可是一个好事啊!
练子宁稍微打量,他就发现纪纲这家伙身材高大魁梧,本应该是个伟岸的大丈夫,但是他的鼻子太高了,还有一点鹰钩鼻,眼角下垂,似乎有些溃烂,带着泪痕斑点……在相书上,这可是大奸大恶才有的模样啊!
“原来是纪大人,老夫失敬了。王爷让你办这个案子,可见对大人的信任,老夫只不过敲敲边鼓,协助而已。”
练子宁姿态之低,让人不免惊讶……一个心狠手辣的纪纲,再加上抛开一切脸面的练子宁,还有那么多蓄势待发的恶人,这是要热闹了。
顶点
………………………………
第528章 大封功臣
练子宁随着纪纲去诏狱,这一路上,练子宁旁敲侧击,不停打听。倒也把纪纲的底细给问了出来。
这家伙是个秀才出身,还练过弓马骑射,勉强算是文武全才。
只不过他能出头,却是靠自己的胆子,主动投靠朱棣,前往济南送信,恫吓铁铉盛庸,怂恿济南诸生,城中放火,协助破城。
渡江之后,作为使者,再入京城。
两次冒险,带给了纪纲丰厚的回报,他一下子成了锦衣卫的二把手。如果放在以往,练子宁只会把他当成幸进小人,半点都看不起。
可是现在练子宁却有了不同的看法。纪纲投靠朱棣,算起来也就几个月的功夫,却能升任如此高位,绝对是朱棣的心腹,或者说,要委以重任的人。
他作为一个劣迹斑斑的降臣,想要保全性命,在新朝立足,跟纪纲这种新贵保持良好的关系,十分必要。
因此他这一路上,比最初还要恭顺,竟然拿出了十分的诚意,小心翼翼跟个媳妇似的。
“不愧是无耻的文人!”纪纲暗暗冷笑,真以为老子是毫无根基的毛头小子吗?错了,我也是有爹的,而且他老人家就是锦衣卫出身。
只不过在多年前,他死在了柳淳的手里罢了。
一人为锦衣卫,生生世世就是锦衣卫。
他能读书,能成为秀才,就是前任指挥使蒋瓛的安排,至于已经死去的吴华,他在临死之前,竟然派人去见纪纲,送给了他一个天大的秘密。
锦衣卫始终都是嗜血的猛兽,绝不是柳淳想要的那样,按规矩办事,简直丢锦衣卫的人!
蒋瓛死了,吴华死了,锦衣卫的精神又传承到了纪纲身上。
只不过此刻的纪纲还太弱小了,除了朱棣对他的那点好感之外,几乎一无所有。
或许练子宁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两个家伙各取所需,虽然没有点破,但是却结成了一个松散的联盟。
“纪大人,咱们就从暴昭下手,别看这家伙平时跳得最欢,但却是个十足的草包,他有一个女儿,今年应该十七岁了,可是他的心头肉,最是疼爱不过了。”
纪纲心领神会,给练子宁竖起大拇指,“这女儿就是爹的心头肉,练大人这招高明,我这就安排人去抓人!”
……
两个坏蛋一出手,就把家人包括进去,绝没有半点怜悯,只能说,这些建文旧臣兴风作浪了这么多年,到了报应的时候,老天爷都要收了他们。
随着儿子和臣子们悉数进京,朱棣终于从孝陵走了出来,开始动作。
按照道理,应该是先登基,然后再大赏功臣,可朱棣盘算之后,他要处理朱允炆的旧臣,想查清楚陈年旧事,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
朱棣并不急于登基称帝,但是国政却不能荒废,因此必修把臣子们安排好,让这个国家能够顺利运转。
“王爷,如果这样的话,老臣以为有两件事要做。”道衍认真道:“其一,王爷要出任监国,第二,立刻改元!”
“改元?”朱棣沉吟道:“俺还没登基,如何改元?”朱棣当着道衍的面,不会说什么德不配位的空话,在十几年前,他就想要当皇帝了。
“老臣说错了,不是改元,而是废掉建文年号!”
朱棣眉头一皱,顿时大喜,“妙啊,先生果然是俺朱棣的智囊,传我的命令,立刻废除建文年号,改用洪武三十四年!”
朱允炆是洪武三十一年继位,转过年,是建文元年,现在是建文二年,差几天就是建文三年,朱棣虽然没有登基,但是却不愿意让这个年号继续下去,他果断下令,通告天下,重新恢复洪武纪年。
在做完这件事之后,趁着年前,为了让大家伙能过一个快乐的年。
朱棣开始迅速封赏功臣,这是他早就酝酿好的。
首先,第一个受封的就是道衍,朱棣给他加了太子少师衔,并且封为吴国公,世袭罔替!
“为了不浪费这个爵位,我建议大师赶快蓄发还俗,趁着身体好,再生一个,以后也好有人继承香火,延续爵位。”柳淳笑呵呵道。
道衍倒是好气度,并没有生气,而是笑呵呵道:“老衲这辈子不想了。柳大人,你要是愿意的话,以后把你的儿子过继给我,老衲让他继承我的爵位,如何?”
“不如何!”柳淳哼道:“我现在还没儿子呢,就算有了,也轮不到给你当儿子!”
道衍大笑,“话别说死,老衲言而有信,只要柳大人愿意,随时都可以。对了,王爷让我教导世子,柳大人,你是世子的师父,有什么建议没有?”道衍探身道:“柳大人,你就不怕我把殿下教坏了,让你的心血付诸东流吗?”
柳淳才不在乎呢!
“你有本事教坏殿下,只能说明我做师父失败,技不如人,输了也就输了,没什么好担心的。”
道衍笑得十分灿烂,“柳大人果然好气魄,那老衲可就不客气了,我一定竭尽全力,把世子殿下教导成一位合格的储君!”
“储君?”柳淳打断了道衍,“大师,你准备替王爷做主了吗?”
道衍自觉失言,只是咧嘴笑笑,急忙转移话题……明天才是正是大封功臣,究竟谁在名单之列,十分值得推敲。
道衍疑惑地看着柳淳,“柳大人,明天第一个就是你吧?”
柳淳哑然,“且看吧!”
转过天,朱棣开始爵位大派送……排名第一的就是镇守北平一年有余的大将张玉,在原本的历史上,张玉是为了救朱棣,战死在东昌,被追封为荣国公。
这一次张玉并没有死,封号依旧是荣国公,而且还是世袭罔替。
张玉之后,是大将丘福,他受封淇国公,世袭罔替。
第三位是朱能,受封成国公,世袭罔替。
第四位,此人有些陌生,他叫陈亨,也是朱棣手下大将,最初他守卫北平,后来朱棣起兵,朱高炽为了支援父亲,曾经派遣一支三千人的骑兵,从北平出发,穿越大宁,走草原,前往西安,支持朱棣。
陈亨就是这支人马的统帅,那时候柳淳已经入蜀,因此跟陈亨失之交臂。而陈亨这一路上,受到了宁王的阻截,又遭遇蒙古部落的攻击,艰难跋涉几千里,三千人马出征,到了西安,只剩下八百人。
陈亨更是丢了一条手臂,几乎丧命,光是养病就养了半年多。
而陈亨带来的八百人,却是起了巨大的作用。
朱棣在西安同李景隆对峙,能够以十万对抗六十万,这八百名核心将士,起到了全军骨干的作用。
凭着这份功劳,陈亨受封泾国公,同样世袭罔替。
功臣名单,到了这里,还算正常,可接下来就好玩了。
李景隆,受封曹国公,世袭罔替!
当这个名字公布出来的时候,所有人都炸了,尤其是朱棣的旧部,像陈亨就把眼睛瞪圆了,王爷,你这是搞什么啊!
丘福等人更是怒不可遏,他干脆站了出来,“王爷,丘福羞与此人为伍!若是王爷执意如此,丘福情愿不要这个功臣了!”
顶点
………………………………
第529章 开始清算了
丘福竟然说出不要功名的话,朱棣面色如常,可心中却在愤怒……果然,随着进入京城,这些老部下都以从龙功臣自居,开始骄傲自大,目中无人起来。
当年父皇面对淮西勋贵,何尝不是和自己一个处境。丘福这个人,固然不会因为这么点事情就杀了,但也必须防范,且看他如何表现,如果还是继续桀骜不驯下去,那就只有死路一条了。也不光是他,其他人也一样。
朱棣一语不发,其余众人齐齐看着,丘福此刻也觉得有些尴尬,尤其是众目睽睽之下,公然反驳朱棣的旨意,实在是太鲁莽,也太不应该了。
他慌忙跪倒,磕头道:“王爷,末将有罪,末将只是心中不平,觉得李景隆不该封国公,还请王爷赎罪。”
朱棣依旧不语,这时候一旁的柳淳突然笑了,“丘将军,你是阵前征杀的猛将,固然功劳颇大,但是要打赢一场大战,也不能光靠你一个人。李景隆早就心向王爷,算起来,当年我能安然脱身,李景隆对我有救命之恩。他是岐阳王的后人,先帝封赏,世袭罔替的曹国公。如今王爷封他为曹国公,既是对李景隆的酬谢,也是尊重先帝的封赏,他没有过错,总不能废了人家的国公吧?”
丘福以前对柳淳也有意见,但这些日子接触下来,他虽然还不服气,但是却知道柳淳不是好惹的。尤其是这一次论功行赏,居然没有柳淳的名字。
你丘福说李景隆不够格,那么柳淳可完全可以说你丘福不够……想到这里,丘福满脸羞惭,连连点头。
“多谢柳大人指点,丘福鲁莽,丘福不过是武夫粗人,丘福会管好嘴巴的。”
这时候张玉咳嗽了一声,也出言道:“过去在军营之中,有关进军用兵,多有争论,情理之中。如今燕王殿下贵为监国,家有千口,主事一人。九州万方,亿兆黎民,天下的重担,都压在王爷身上,咱们这些人,必须清楚自己的地位,知道上下尊卑,切不可再像往日一般不知轻重!”
作为朱棣的第一心腹,张玉说话绝对是有份量的,一时间朱棣的旧部诸将纷纷点头,大家伙更加恭顺起来,无人敢质疑朱棣的旨意。
李景隆顺利成为曹国公,倒是接下来的一个人,让人有些意外,徐增寿!
这位朱棣的小舅子,曾经以一己之力,掀起大乱,摧毁了皇家银行的大功臣,按理说废了徐辉祖的魏国公,让他担任,撑起徐家门户,是最合适不过的。
可朱棣居然没有这么办,而是封徐增寿为定国公,这下子大家伙不免猜想,难道徐辉祖还能逃过一劫?
或者说,徐家一门二公?
若是不处置徐辉祖,还让他继续担任魏国公,实在是说不过去啊!
众人在心里猜测着,可有了丘福的前车之鉴,都不敢说话了,只能等着朱棣的安排。张玉说的不错,过去大家是主帅部将,在一起议论军情,有些争论,也是情理之中,可现在不行了。
君臣有别,一定要注意分寸。
朱棣接连封了姚广孝、张玉、丘福、朱能、陈亨、李景隆和徐增寿七位国公之后,又封了十五位侯爵,其中包括蓝勇,平安,这些人都成了侯爵。伯爵也有十二人,值得一提的是,文官当中,茹瑺被封为忠诚伯。
在大明朝,文官封爵是十分稀少的,开国的时候,也不过是李善长和刘基等寥寥几人罢了。
茹瑺封爵,确实让人十分震撼。
不过凭着他一年多的牢狱之灾,在场也无人敢置喙。而且茹瑺的伯爵并非世袭罔替,只是他一人而已。
在封爵之后,朱棣有一口气宣布了一系列的重要人事任命。
他在孝陵前面,面对朱元璋,思考的就是这些,如今一股脑全都抛了出来。
“忠诚伯茹瑺,加太子太师衔,官复原职,继续执掌吏部。”朱棣语重心长道:“新旧交替,百官悬缺,吏治混乱,最需要爱卿出力。”
茹瑺激动地浑身战栗,文官封爵,已经是天大恩典,又把吏部尚书给了他,简直是信任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臣唯有鞠躬尽瘁,报答圣恩!”
安排好了吏部,朱棣又道:“赵勉赵爱卿,你在蜀地治理有功,又经验丰富,兵部就交给你了。”
赵勉一听,也是大为惊讶。
他虽然很早就是吏部尚书,但是之后他追随柳淳去了西南,严格算起来,赵勉是柳淳的人,而非朱棣的人。
所以这一次赵勉没敢奢望什么,柳淳也没跟他讲,因此赵勉觉得最多就是礼部啊,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