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在演戏?不过貌似蓝玉也不是这种人……“侯爷,方孝孺,腐儒而已,你看不惯大可以把他赶走就是了,再不解气,砍了脑袋,也可以的!”
“哼!臭小子,你少说风凉话,要是能砍,我早就砍了!”
“哦?方孝孺的头壳很硬吗?”
“何止是硬!”蓝玉也不隐瞒,就把缘由跟刘淳讲了……方孝孺早年师从大儒宋濂,而宋濂呢,又是朱标最重要的师父。
换句话说,方孝孺和太子是同门师兄弟。
若是没有这一层关系,朱标何至于冒着被老朱呵斥的风险,一定要推荐方孝孺。
而且方孝孺不只是同门而已,他这个人品行端正,父亲做过官吏,也十分清廉,他求学的时候,家里贫寒,整整一个月,就吃了九顿饭,还能高卧读书,手不释卷……事实上,也没有力气下床了。
这一下子就成名了,在士林颇有名气,成为文人的标杆,朱标的主要支持者又是文人。
蓝玉有再大的本事,对方孝孺,也是无可奈何。
他一肚子气,出来打猎,正好邻近白羊口,就来瞧瞧柳淳,看看这小子有什么主意没!
“柳小子,咱们俩能不能推心置腹地聊聊?”蓝玉主动提议道。
柳淳只得道:“求之不得。”
蓝玉一屁股坐在地上,伸出两条粗壮的长腿,毫无形象可言,左手握着酒坛,不时往嘴里倒,如果忽略近乎张飞的长相,倒是有点魏晋名士的风范。
“唉,我姐夫死得太早了……对了,你知道我姐夫是谁吧?”
柳淳哭笑不得:“开平王常十万,谁人不知!”
蓝玉自豪一笑,能成为常遇春的小舅子,又没有靠着姐夫的威势成名,蓝玉的确值得骄傲!
“我姐夫活着的时候常说以十万军,横行天下,何等豪情万丈!世间的好男儿莫过如是!”
“但如今天下太平,用得着武将的地方越来越少了,我姐夫,中山王,宁河王,他们都死了,宋国公,信国公,颖国公,这些人都老了。大明开国的诸将当中,我算是年轻的。”
提起往事蓝玉有些伤感,可很快他就打起了精神,话锋一转,“你知道我们武夫跟文官的最大区别是什么吗?”
柳淳哪敢插嘴,要不是为了了解蓝玉的真实想法,他根本都不会听这些事,知道的越多,就越是麻烦!
“文官像韭菜一样,割了一茬又一茬,陛下这些年,杀了多少文官?可结果呢,转眼之间,他们就遍布朝堂,反而是武将,死一个少一个!当下太子身边,都是文官,就算太子英睿,可也架不住这帮人日以继夜的胡言乱语,胡说八道……我,我蓝玉要给武人撑起一片天啊!”
说到这里,蓝玉猛地灌了一大口酒,眼珠子变成了可怕的血色,浑身上下,杀气逼人,横行疆场,绝世猛将,当真是非比寻常,好一位世间的猛虎!
柳淳下意识打了的激灵,缩了缩肩头。
蓝玉恶狠狠道:“这天下是我们追随陛下打下来的,绝对不会交给文人糟蹋!要都是像方孝孺一般,把我们费尽千辛万苦,流血丧命,换来的胜利果实,眼皮不眨,就送给了外人,姓蓝的死不瞑目!”
蓝玉猛地转头,对柳淳道:“小子,那个徐丫头说我结党营私,你当蓝某活了这么大年纪,不懂这个?哼!”蓝玉轻蔑一笑,“她爹倒是不结党,贵为武夫领袖,跟那些文官点头哈腰,除了得了一个好名声,他替出生入死的老兄弟,干了什么事情?”
蓝玉狠狠一锤地面,震得石子飞溅!
“我最瞧不起的就是他姓徐的!光想着自己,算什么英雄好汉?”蓝玉咬着牙道:“我就是要向太子殿下举荐贤才,就是要安插我的人,我总不能眼睁睁看着,太子被那群文人包围着,任凭他们摆布吧!”
好一个永昌侯,好一个蓝玉!
柳淳这才弄明白,怪不得蓝玉一案,会牵连那么多,几乎把剩下的开国武将,一扫而光,原来问题出在这里!
柳淳真不知道说什么好,或许一切都怪朱标死得太早吧?
柳淳默默低下了头,他曾经想过,要点醒蓝玉,可他现在清楚了,不是蓝玉糊涂,而是没有设身处地,站在他那个位置,蓝玉不得不为!
“柳淳,你还记得第一次我们见面吗?”蓝玉哂笑道:“你知道本爵为什么想收你当干儿子吗?”
柳淳还是不说话,蓝玉自顾自道:“我其实挺欣赏你弄死王堂的手段!够黑!够狠!干净漂亮,最重要的是,你还是个白丁,就弄死了一个布政使参议,干得好!”
柳淳都不知道说什么好了,没记错的话,当时蓝玉可是拿王堂之死来发难的,怎么变成了赏识自己了?
蓝玉轻笑,“臭小子,当时要不是本爵看上你了,就凭着朱棣,能把你救走?笑话!也未免太小瞧我蓝玉治军的本事了!咱们挑明了说,我知道你爹柳三是锦衣卫,你小子有本事,年纪不大,就能把白羊口上千人摆弄的明明白白,让他们拼了命制作军粮!光凭这一点,就值一个千户!”
蓝玉还真不是捧柳淳,经营工厂跟打仗,核心都是如何组织分配人力资源,假如你有当首富的本事,跨界干别的行业,也不会太差。
“臭小子,还是那句话,你只要点头,我就举荐你进东宫,你不是什么郭氏传人吗?你可以跟太子殿下讲你的学问,若是太子能相信你的,疏远那些文官,我就把女儿许配给你如何?当不成干儿子,你给我当女婿算了!”
上一秒柳淳还在仔细思量着,下一秒就喷了!
蓝玉还不高兴了,“怎么,瞧不起我的闺女?告诉你小子,我闺女随我,才貌双全,娶了她你偷着了吧!”
随你就成母夜叉了!
柳淳腹诽着,赶忙转移话题,“那个……永昌侯,我们师门有句话,叫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不管什么事情,说得天花乱坠没用,关键是要做出来!”
蓝玉似懂非懂,柳淳继续道:“你把我弄到东宫,天天跟那些文人打嘴炮,半点用处没有,倒不如让我一点点展示手段,做出足以改变大明的东西,到那时候,太子殿下的想法自然会改变的。”
“小子,你不是哄我吧?”蓝玉表示强烈怀疑。
柳淳笑道:“侯爷刚刚不是对方孝孺的方略嗤之以鼻吗?其实侯爷不用抱怨,也不用骂人。你只要让他去做就好了!”
“什么?你也要让朝廷拿钱给那些俘虏?”蓝玉责备道。
柳淳哈哈大笑,“永昌侯放心吧,山人自有妙计!”柳淳心道,我屯了那么多的铁矿石,方孝孺想安顿二十几万人,他上哪弄铁器去?
瞧着吧,老方要摔大跟头了!
………………………………
第53章 神一样的猪队友
和蓝玉喝酒谈话,感觉说不上好,也说不上坏。不过倒是让柳淳对整个朝局有了一些想法。
很多人谈论历史,都喜欢先入为主,比如说老朱残忍,就把所有武将的死,不管该死不该死,都说成老朱的罪过,仿佛那些人都清清白白,而老朱呢,就是天生的杀星,就爱杀人!
显然是不可能的,如果不是逼不得已,朱元璋也不会轻易举起屠刀。
如今的太子朱标,其实和他的儿子朱允炆很像,都是依靠文人的力量,对武夫都很排斥。所不同的是朱标威望够,有一大票死心塌地的支持者,他也能驾驭这些人。可换成了皇孙朱允炆,那就不一定了。
面对朱标,蓝玉都想管这管那,更小一辈的朱允炆,还不颐指气使啊!
以朱元璋任劳任怨的性格,能给孙子留个太上皇吗?
柳淳摇了摇头,他发现想改变一些人的命运,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索性先放一边……因为那个奇葩二人组来了!
年过三十的方孝孺,戴着四方平定巾,穿着儒衫,一副老学究的模样,年纪不算老,但举止动作,就跟七老八十似的,看着还有那么一点滑稽。
至于李景隆,就显得跳脱多了,他眼下是曹国公,身上穿着御赐的麒麟服,鲜衣怒马,花里胡哨,偏偏又自我感觉良好,喜欢拿鼻孔看人,看他高傲的架势,柳淳都生怕他喊出“紫薇”来!
“草民见过方先生,见过曹国公。”
李景隆只是淡淡“嗯”了一声,表示知道了,倒是方孝孺,掸了掸衣服,恭恭敬敬,向柳淳回礼。
别误会,不是这位多尊重柳淳,而是他也是平民白丁,又非柳淳的师长,只能以相同的礼数回敬,人家方孝孺是不会乱了礼节的。
等直起腰板,方孝孺轻咳一声,“柳小公子,听闻你是郭守敬的弟子?”
柳淳呵呵一笑,“只能算是再传,或者再再传弟子,我的诸位前辈以仕元为耻,他们都不愿多谈,只是让我记住郭氏的学问罢了。
方孝孺眉头挑了挑,淡淡道:“知道羞耻,还算不错!”
他说这八个字的时候,那叫一个趾高气扬,充满了文人式的居高临下。
郭守敬侍奉元朝,在方孝孺看来,就是德行有亏,一个连品行都不成的人,还能留下什么好学问?
即便是有,那也只会让人误入歧途,万劫不复。
方孝孺很想好好教育这个后生一番,让他改邪归正。
不过转念一想,今天来是有正事要谈,教化挽救的事情,只能放在后面了,
“柳小公子,圣人问计,有关安顿归义蛮部,你有什么想法?”
柳淳满脸含笑,可心里头却骂开了,姓方的果然是够膨胀的,俩人一起领命做这件事情,可到了方孝孺那里,仿佛柳淳成了他的下属一般。
就冲这个,小爷也要狠狠算计你一回!
柳淳想到这里,笑得更加谦卑。
“晚生年纪轻,没什么见识,还是要听方先生的。”
“听我的?这是你的真心话?”
“先生能得到太子赏识,定然有不凡之处,晚生愚陋,情愿聆听教诲!”
见柳淳还算恳切老实,方孝孺微微点头,总算有了那么一丝的满意!
“老夫在路上反复思量,纳哈出率领二十五万部众归义,正好彰显我大明气象,万邦来朝。此乃国之大事,必须做好!”
“兵书有云,攻城为下,攻心为上!要想收服蛮夷,首先要收服人心。大明上国,唯有以仁义胸怀,恢弘大度,才能得到蛮夷的真心拥护。故此必须要好好安顿,要让他们过得安稳舒心,富足康乐。”
“假如能安顿好了他们,其余诸部见到,必然主动归降。到时候兵不血刃,就能平定北元,从此再无兵戈之祸,征战之苦,百姓能安享太平,士兵刀枪入库,和家人团聚,这是何等的盛世啊!”
……
柳淳总算明白了,怪不得蓝玉气得跑了,这个方孝孺完全就是自说自话,在自己的圈子里自娱自乐。
如果光凭着对敌人好,就能感化敌人,让他们痛哭流涕,争着抢着来投降,这世上就没有战争了!
柳淳想插话,可刚刚开口,就被方孝孺的一套大道理给堵住了。
而且话里话外,还讥诮柳淳的师门,除了孔孟之道,还有值得下功夫的学问吗?半部论语治天下,只要弄懂了圣人的微言大义,就能无往不利……
听着方孝孺口若悬河,柳淳没有半点心里负担了,不坑死姓方的,他就把名字倒着写!
“方公高论,让人茅塞顿开,我看所有事情,都按照方公的意思办就是了。至于安顿人员,所需铁器,我白羊口愿意捐出生铁一万斤!”
“哦!”
方孝孺把眼睛瞪圆了,“一万斤?你小小的白羊口,怎么会有这么多生铁?”
“我们郭氏之学,就包括冶金,晚生在白羊口已经搭建了高炉,炼铁绝非难事。据我所知,光是河北,就有六处官营冶铁所,另外还有十几家民间冶铁作坊。白羊口作为最年轻的一个,愿意献铁,助方公一臂之力!”
方孝孺听完,捻着胡须,颇为自得道:“看起来郭氏之学,还有那么一二可取之处!”
柳淳赶快走了,他生怕多留一会儿,就想打人了。
这回屋子里就剩下方孝孺和李景隆两个。
老方的心情大好,没想到事情这么容易!
柳淳不但没有在方略上面跟他吵,还主动提供一万斤生铁,果然是仁者无敌,自己行正道,自然一帆风顺,没有办不成的事情!
“这一万斤生铁,可是很有用处!老夫盘算,有十万斤,就能够安置这些人了。一家发一个铁锅,一把锄头,一个铁锹也就够了。其余铲子、勺子等物,可以用木头的代替……”方孝孺拉拉杂杂,说了好半天,这才问李景隆,“曹国公,你怎么看?”
李景隆打个哈欠,“我都听方先生的,就是这北平风沙太大,不是长居之地,还是尽快把事情办好,回应天吧!”
顿了顿,李景隆又道:“柳淳不是说了,白羊口才刚刚开始炼铁,就能拿出一万斤,可见不是什么难事,方先生,尽快安排就是了。”
方孝孺脸色涨红,狠狠一挥拳头,“好,马上下令所有官营和民间的作坊,每一处献铁一万斤,限十天之内交齐!”
李景隆似乎还不高兴,五天才好呢!
他急不可耐道:“我这就安排人马,让他们去取铁!”
………………………………
第54章 你听说过沈万三吗?
“李景隆就是一头猪!”
徐妙锦毫不客气批评,“他的存在,就是侮辱岐阳王!”
“你就这么看他?”柳淳惊讶道。
“不是……是我四哥这么说的。”
徐妙锦的四哥就是徐达的四子叫徐增寿,这位在靖难之役当中,频频帮助朱棣,最后让朱允炆砍了脑袋,等朱棣登基之后,立刻追封为定国公,世袭罔替,与国同寿,徐家一门二公,就跟徐增寿有莫大的关系。
看起来这家伙的眼光还真是不错。
“别说是十天,就算一个月,那些作坊也拿不出一万斤铁!”
柳淳信心满满,他能拿得出足够的生铁,靠的是两样,一个是超大的高炉,二是充足的原料。那些作坊,想不计成本,快速赶工,他们也要弄到足够的原料才行,
而且由于缺少空气预热和鼓风技术,炼铁周期远比白羊口来的长,无论如何,也别想成功!
除非其他作坊能请到卢老爷,开个二十九杀的超级挂,不然就只有等死了!
“他们拿不出来会怎么样?要不要高价卖给他们一些铁矿石?”徐妙锦试着建议道,她现在可是白羊口的总账房,领着老板的工钱,当然要给出点赚钱的点子了。
柳淳哑然一笑,“抛售一些没问题,不过我觉得老方跟李景隆没那么傻。”
徐妙锦不服气,“他们连生产钢铁的时间都闹不清楚,还不傻啊?”
“哈哈哈!”
柳淳大笑,“没准他们就是想那些作坊拿不出来呢!对了……你听过沈万三吗?”
徐妙锦摇头,“我倒是听说一个叫万二的,听说陛下在应天查抄了豪强富户一百七十多家,唯独这个万二,提前溜了,躲了一条性命。前两年,我还见到他去庙里烧香还愿呢!”
徐妙锦没听说过沈万三,半点也不奇怪。
沈万三是地地道道的元朝人,生在元朝,死在元朝,或许连朱元璋的名字都没听说过。
因为根据《吴江县志》记载,张士诚占据苏州的时候,沈万三已经死了,他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