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递给他一杯水,小兵下意识接过,可发现是平安,又迟疑了一下,低声道:“谢谢!”
平安眼瞧着前方,眼睛眯缝着,“该谢的人是我,你是受命而来吧,真要感谢你,替我解决了那么多的疑惑。还真是煞费苦心啊!可若是这点手段,就想让我投降,那可就大错特错了!”
小兵听不懂平安说什么,用力摇头,“你,你误会了!”
“误会?那你一个小兵,怎么能把变法说得那么清楚?”平安讥诮道:“或者说,你根本就不是一个普通的小兵?”
“我怎么不是了!不光是我,我们中好多人都知道,是,是大头领告诉我们的!”小兵气愤质问。
“他?”平安很惊讶,“他把这么机密的事情,都告诉你们?”
“这算什么机密!”小兵说的话多了,也没有那么怯场了,他认真道:“大头领说了,所谓变法,是要变每个人的身边之法。如果不让老百姓知道,又怎么会成功?他给我们讲,也让我们给其他人讲,当所有人都明白变法是怎么回事的时候,就成功了!”
平安皱眉头,“会那么容易吗?”
“怎么不容易!因为我们做的是对的!”
“对的!对的!”
平安喃喃道,这是对的吗?
“小子,总不能你说是对,那就是对的吧?”
“为什么不能?千千万万个我,所有的穷苦百姓,为了温饱挣扎的人们,都说是对的,那就是对的!”
好新奇的理由啊!
平安轻笑道:“照你的说法,那天子呢?圣贤呢?他们说的也是错的了?”
“谁说的?天子是天下人的君父,肯定要对所有子民好吧?”
“这倒是!”
“那圣贤应该是对百姓好的吧?要是不替百姓说话,他们算什么圣贤?”
“这个……也有道理!”
平安被一个小兵给弄得无语了。
他的话虽然不复杂,但是却提供了一个平安从来没思考过的角度……一个好皇帝,当然要为万民着想,就像先帝那样,他就是古往今来,最好的皇帝!
先帝爱惜百姓,想让百姓过得好,那先帝又是如何看待变法的呢?
变法为重!
平安突然意识到了,或许这就是真正的圣意。
柳淳没有骗自己,变法对百姓有好处,先帝肯定支持!身为先帝的义子,那自己该怎么办?
当然是尊奉先帝的遗旨,百死不悔!
可,可偏偏现在的皇帝是朱允炆,他不遵祖训,他得位不正,他热衷铲除绊脚石,他弄得天下大乱,把好好的洪武盛世,弄得一团糟。
他——不配当皇帝!
但他偏偏就是皇帝,还坐在龙椅上,作威作福,在不久之前,自己还在替他卖命……即便到了现在,自己也把他当成皇帝,不敢背叛……
平安越发纠结起来,他被自己的念头吓坏了,他怀疑朱允炆,毫无疑问,这是无君无父的行为,是大逆不道,是要以死谢罪的!
可,可另一方面,朱允炆又确确实实,不如先帝。
皇帝,百姓,先帝,朱允炆……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平安彻底陷入了迷茫,脑壳炸裂,也想不通到底是怎么回事,他晃晃悠悠,返回住处,外面的月色很明亮,今天又是个难得的大晴天。
平安路过一片工地……这边是已经修葺好的新房,灯火闪耀,百姓欢声笑语,在另一边,是被烧毁的废墟,一片炭黑。偶尔有些山墙和木架还没有倒塌,孤零零矗立着。
这些原本也是房舍,只可惜被烧毁了不能住人,过几天也要拆除,盖上新的房子。
新房子……旧房子……平安的脑袋里打了一道闪电,他似乎找到了答案,房子有不同,那皇帝是不是也有不同?
至少朱允炆和先帝就是不一样的,先帝可以让他百死不悔,至于朱允炆……呵呵……
平安静静站立,许久之后,他突然发足狂奔。
在他周围,还有一些蓝家护卫。
平时他们不会冒出来,而平安没命狂奔,不知道去哪儿,这帮人怎么会无动于衷!
“站住!你站住!”
两个人飞扑过来,平安眼睛通红,直接把他们甩到一边。
“滚开,让我去见柳……蜀王,我要见蜀王!”
又有两个人从一旁窜出,他们的手里拿着短刀。
“平安,你想找死吗?”
平安咬了咬牙,停住脚步,闷声道:“带我去见蜀王,我有军情要禀报!”
护卫还在犹豫,平安却气得想骂娘了,“你们这些蠢材,再不让我见蜀王,徐辉祖的大军杀来,一切都晚了!”
……
“我输了!”
蜀王朱椿脸色难看到了极点,这特娘的真是邪门啊!才几天的功夫,平安竟然愿意投降了,真是见鬼了?
你丫的不是要当大明的忠臣吗?
你倒是抗住啊!
你他娘的没骨头无所谓,可老子的镇宅宝弓没,跟谁说理去啊?
平安跟柳淳对面坐着,他黑着脸道:“我可没投降,我,我就是不想那些百姓又没了房子住!”
“我明白,我可以让你督造所有的房舍,不过在之前,你要先帮我对付徐辉祖!”
………………………………
第435章 用人不疑
“柳淳,你这是让我替你效力,对吧?”
平安握紧拳头,呼吸变得急促起来。
突然他把头扭到了一边,不再和柳淳对视。
“平安将军,你觉得先帝为什么能夺得天下?”
平安迟愣半晌,缓缓扭头,锐利的目光,紧盯着柳淳,咬着牙齿道:“柳淳,你什么意思?难道你觉得有机会当皇帝不成?就凭你,也配和先帝相比?”
提到了老朱,平安就没法淡定,柳淳也是没办法,“平安将军,先帝爱惜百姓,体恤民生,自然得到万民拥戴,这也是天子的使命所在。身为明君圣主的臣子,自然要守护百姓,保护一方平安……我没有让你替任何人效力,我是想让你替天下苍生效力,替成都几十万生灵效力,这!总可以了吧!”
平安用力吸了口气,脸色不停变幻,越是轴的人,就越难改变。当然了,他一旦认准了方向,也就会百死不悔。
没办法,他就是这么个认死理的货儿。
过了好半晌,平安突然举起拳头,狠狠一砸桌面,上好的硬木,愣是被他砸出一个坑!拳头上,渗出了红色的鲜血。
“柳淳,你能不能替我向朱棣传话,我平安永远是大明的臣子,不是他朱棣的臣子!”
这话说的有些天真,柳淳轻叹口气,“平安将军,燕王人不错的,他胸怀大志,丝毫不在先帝之下……”
“不!”平安眼珠子通红,怒吼道:“能真正善待百姓的天子,唯有先帝!平安身为孤儿,得蒙先帝收养,我永远是先帝的臣子,是大明的臣子,不是他朱棣的,也不是朱允炆的!不是!”
平安紧紧盯着柳淳,“就问你一句话,答应,还是不答应?”
柳淳笑了,“平安,等这场仗打完,我可以帮你安排,指挥对外作战,去扫平四海,开疆拓土,让大明的龙旗,插遍日月之下……我给你这个保证,够吗?用不用我写下来?”
平安用力哼了一声,他突然站起,像是山一样,单膝点地,冲着柳淳拱手,“柳大人,我早就敬佩你的为人,如今……还请大人不要让万民失望,不要让先帝失望!”
柳淳站起身,伸手拉起平安。
“我也是先帝的臣子,就让我们勠力同心吧!”
……
柳淳跟平安谈过之后,两个人来到了书房,此刻书房只有,三个人在,正是蜀王朱椿,蓝勇,还有杜思贤。
柳淳和平安出来之后,重新落座,柳淳开口道:“平安将军,你有什么要说的,请讲吧?”
平安面色凝重,“柳大人,你们准备怎么对付徐辉祖?”
没等柳淳开口,朱椿就说道:“自然是先定守势,再图进取。只要巩固成都,切断徐辉祖的军需供应,早晚不战自溃。”
听到这里,平安仰天大笑。
“王爷,你太小觑徐辉祖了,你们也太不了解中山王了!”
平安提到了徐达,作为大明第一的开国功臣,徐达的兵学造诣,绝对不弱于任何的古之名将。
他亲手指挥收复北平的战役,才一年的功夫,就光复了燕云之地。几十万人,举重若轻,须达的本事,谁敢小瞧!
而且徐达善于战阵,治军严谨,他的兵马能跟蒙古铁骑抗衡,这才奠定了大明朝的胜局。
“或许你们会觉得中山王善于以堂堂之师,破敌取胜。但是你们别忘了,中山王曾经两次利用夜袭,以小股人马,大破王保保!中山王用兵,深得以正和,以奇胜的精髓。如果是他领兵,我们只有死路一条。”
“徐辉祖到底是个公子哥,连他爹三成的本事都没有。不过也不能太过轻敌。从时间计算,徐辉祖应该在两天前,就得到了成都城破的消息,甚至是更早。”
“以我的判断,徐辉祖不但会以成都为重,而且还会火速回援,集中全力,攻击成都。换句话说,随时他都会杀过来!”
此话一出,柳淳吸了口气,因为之前他们讨论的结果,徐辉祖或是分兵,或是先击溃冯诚,然后再回兵。
可平安却说,徐辉祖会放弃川南,全力回援。
如果这样一来,他们就要面对二十万大军了,
眼下成都的人马分成四部分,柳淳一手带出来的新兵不到一万五,王府三卫有一万多人。原来都司下面的兵马,以及平安的部下,加起来接近六万。
人数是不小,可问题是这帮家伙彼此不熟悉,根本没有磨合,能发挥出多大的战斗力,实在是让人担忧。
柳淳带兵出来,无非是开拓敌后战场,牵制敌人。现在好玩了,敌后变成了主战场,徐辉祖若是全力以赴,那可就麻烦了。
朱椿的脸色狂变,手不由自主颤抖,这家伙又害怕了。
而蓝勇呢,他握紧了拳头,准备决一死战。
“徐辉祖他承袭中山王的兵法,我们蓝家是开平王传下来的兵法,就让世人瞧瞧,谁更厉害!”
蓝勇信心十足,一副硬拼到底的模样。
平安却冷哼一声,显得十分鄙夷。
你们抓老子的时候,本事都去哪里了?同样的办法,就不能用在徐辉祖身上?柳淳瞧见了平安脸上的表情。
他突然一笑,伸手将放在蜀王朱椿面前的兵符拿到了手里。
“接着。”
平安下意识接过来,他抬头瞧瞧柳淳,一副不解的模样。
“这个统兵指挥的权力给你了。”
“给我?”平安都觉得自己耳朵坏了,他刚刚投降,柳淳就把兵权给他,别是给他挖坑,要试探他是否真心吧?
“哈哈哈,打仗要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我对徐辉祖其人了解一些,可他的兵法如何,我是一无所知。更何况我这人本来就不属于打仗,自然是要交给最合适的人了。”
柳淳说的轻松,可蓝勇的老脸都黑了,至于朱椿,更是急得抓耳挠腮,拼命看向柳淳。你丫的疯了!
万一这个平安直接开城门,把徐辉祖请进来,咱们几个想要自杀,都来不及了。你的脑子到底想什么啊!
就连平安都说道:“柳大人,我帮着出谋划策,统御全局的事情,还是教给你吧!”
柳淳摇头,“我的确有更多的事情要做,疆场争锋,那是平安将军的专长,我就不用班门弄斧了。”
柳淳起身,走到了平安的身后,用手按在了他的肩头上。
“平安将军,记住你的话,这一战,是为了守护百姓而战!我相信你,不会让几十万成都父老失望的!”
柳淳又道:“从这一刻开始,城中的一兵一卒,全都归你指挥,拿出真本事来。打一个轰轰烈烈的大胜仗!”
平安捧着兵符,咬了咬牙,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柳淳的确够大度啊!
“请柳大人放心,末将一定竭尽全力!”
他单膝点地,再次施礼,而后转身而去。
面对着平安的背影,朱椿都傻了,他突然掉头,想要准备行囊,赶快跑了算了!
平安刚刚归顺,真假难料。把统军大权给他,这不是找死吗!
“蜀王殿下,要不要咱们再赌一把?”
朱椿又想起了宝弓,气得脸色煞白,怒哼道:“我现在都成了没毛的孔雀,拿什么打赌?”
柳淳哑然笑道:“其实你可以把做苦力的时间增加三倍。”
朱椿翻了翻白眼,“要是平安能打赢,增加十倍我也愿意!”
“就冲这句话,平安是非拼命不可了。”柳淳畅快大笑,浑不在意朱椿的愤怒。
……
第二天中午,成都以南的五十里左右,一片尘土飞扬,直上重霄。在地上,有一条庞大的土龙,快速北上。
徐辉祖黑着脸,率领着大军,气势汹汹来了,战争开始了……
顶点
………………………………
第436章 唯有杀戮而已
徐辉祖这一次提着十八万大军,直取成都,留在嘉定州,抵挡荣县义军的兵马不足三万人,虽然人数不多,但徐辉祖也充满了信心。
在过去的日子里,他虽然遭到了突袭,丢了两颗门牙,险些丧命,但那只是意外。凭着雄厚的兵力,稳扎稳打,他逐渐压缩荣县义军的空间,冯诚竭尽全力,无奈兵力悬殊太大,面对潮水般绵绵不绝的攻势,老头已经是疲惫不堪。
唯一让冯诚欣慰的是提前放出了柳淳。
纵观靖难之役,通常都是朱棣领兵在外征战,而朱高炽和道衍负责看家,守卫北平。一里一外,互相配合,总比困守孤城要好得多。
柳淳领兵横行巴蜀,袭击了仁寿,攻击眉山,甚至绕道北上,袭取德阳,的确是调动了徐辉祖的兵马,迫使他不得不分兵,另外他担心后方有失,不敢全力向前。让冯诚喘了口气。老头立刻给岷王取去信,同时又向西平侯沐春求救,让他务必增加援助。老冯已经说得很明白了,我顶不住,就把你供出来。
你们沐家别想作壁上观!
冯诚完全拿出了流氓的做派,肆无忌惮,这老实人发疯起来,还真够可怕的。
不过别觉得冯诚就只能祈求别人,那就错了。老头也在等机会,他手里还有三千最精锐的火铳手没有动用,这支生力军就是他留给徐辉祖的致命一击,扭转战局的关键。
冯诚等待着,等待着,等着,等着……徐辉祖竟然跑了!
嘉定州里的眼线拼着性命,将消息送来。
徐辉祖大军突然北返!
老头憋着一口气,拳头没等打出去,就落空了。老年人闪了腰可不是玩笑啊!冯诚迅速意识到,八成是柳淳闹出了大动静,逼着徐辉祖不得不回援。
老头感动哭了,我的好外甥啊,你也不能为了分担舅舅的压力,就不要自己的小命了,我大不了还能逃回云南呢,你小子难不成要跑去西安吗?
冯诚立刻调集人马,迅速转入反攻,无论如何,也要拖住徐辉祖。
只是老头还不知道,柳淳已经拿下了成都,徐辉祖想不救都不成了。
此刻的徐辉祖,已经是出离了愤怒,最让他气恼的就是监军景清。
当初他没打算急着南下,就是想巩固后方之后,以堂堂之师讨敌,可景清坚持南下,他也没有办法。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