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在洪武末年》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奋斗在洪武末年- 第22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将官军的一举一动,全都告诉燕王。

    另外,还有一些士绅地主,一旦有异动,也会被百姓举发。

    男人们忙活着,好多田里的活儿都落到了女人肩头,这一次没人叫苦,没人退缩,西北的妇人,同样能撑起头上的天!

    如果去过大宁,王省一定不会陌生,这一幕在几年前的大宁,随处可见,并不意外。朱棣只是把柳淳在大宁所做之事,用在了西安,用在了三秦大地。

    其实大宁的成功,让变法派十分鼓舞,大家伙都觉得可以效仿大宁,同样创造奇迹……可是真正做起来,他们遇到的第一个难题就是如何对待女人。

    柳淳当初有个口号,叫女人当男人用,男人当牲口用……说起来粗俗,但却透露一个铁的事实,柳淳将占人口一半的女人,视作真正劳动力。和传统那种男主外,女主内,大门不出二门不迈……是完全不同的概念。

    因此柳淳一下子得到了双倍的劳动力。

    这一条基本上只能在大宁和辽东做,就连北平都会受到抵制,更遑论其他地方了。这还仅仅是一个难题,其他的困难就更多了。

    说句不客气的话,变法派里面也是良莠不齐,所幸他们入仕时间不长,还有柳淳罩着,没有出太多的纰漏。

    假如老朱再多活五年,或许只要三年……变法派也会人头滚滚的……真的,不用怀疑。在历史上,支持变法的人,最后站到了变法的对立面,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能从一而终的人太少了,这也是变法困难的原因所在。

    朱棣要不是被逼到了绝境,他也不会用如此激烈的手段,已经完全超出了变法的范畴了……

    “或许那个臭小子,就想走到这一步吧!你到底是死是活?赶快给本王滚出来,让本王打你三百拳!”朱棣咬碎了牙齿。

    而此刻柳淳正跟着马夫,牵走王省一行人的马匹,就在转身的一刹那,柳淳似乎听到王省喃喃自语:“我们或许会战败吧!”

    顶点


………………………………

第404章 一个人的为师之道

    回到答应之后,王省很落寞,练子宁只觉得他没有说服朱棣投降,觉得失望,就笑道:“燕逆死在眼前,他不投降,就只有死路一条。王大人,你不用介怀,只管看着就是了。”

    王省草草返回了帐篷,闷坐床头,他的双手纠结地交叉在一起,一如他烦乱的心。

    王省原是山东人,后来到了西安当教谕。他是想回家教书的,可因为柳学兴起,他就毅然决定留在西安,在这片文教的贫瘠之地,留下孔孟道统的种子。

    从为官,到做教书先生,王省目睹了民生疾苦,他很想替老百姓做些事情,可又总觉得力有未逮。

    不过他总觉得世道会越变越好的,只要圣君贤臣,励精图治,就什么都不愁了。

    这是王省五十年来,一直不变的坚持。

    可他在西安短短的一天时间,就让他固有的观念受到了强烈的冲击,一个叛贼实现了耕者有其田,在大战临头的时候,朱棣居然兴建了十几座学堂,让贫苦的孩子能入学读书!要知道他担任教谕的几年里,西安才增加了两座学堂,其中还有一座就是他筹建的!

    为什么?

    为什么朱棣能做到,为什么一个逆贼能做到?

    那些老百姓又为什么死心塌地跟着朱棣,并且打算拼死一战?

    或许他们也不是单纯的发疯,假如有人能给自己土地,让自己读书……设身处地想想,会不会……王省突然吸了口冷气,他拼命甩头,一定要把这个可怕的念头甩出去。

    他是读书人,一个堂堂正正的读书人。

    一个秉持三纲五常的孔孟门徒。

    天子有错,臣子应该劝谏,可以苦谏,甚至死谏,就是不能反叛,不能!

    王省不断转来转去,嘴里喃喃自语,都没有注意到,有人进了他的帐篷。

    “王大人,宵夜送来了。”

    王省突然停住脚步,猛地回头,进来的是个高大的年轻人,黑红的脸膛,眼睛很明亮,肩宽腰细,身形骨立,透着精明强干。

    他躬身从食盒里拿出一碟一碟的小菜,最后是一碗热乎乎的粥,用羊骨熬出来的,绝对鲜美。

    “大人请用,回头小的来收碗筷。”

    此人转身要走,王省突然叫住了他。

    “等等,你……姓什么?”

    “姓刘!”

    “叫什么?”

    “刘春,家里头觉得我是春天生的,就给我起名叫小春!”

    “哦!”

    王省丝毫都没有觉出异样,刘春,很普通的名字吗!

    “你过来,老夫想问你几句话。”王省沉吟道:“你家里怎么样?”

    刘春苦笑道:“家里要是过得好,能交得起免役钱,我就不会来军中当民夫了。”

    “这也没有办法,都是燕逆背反朝廷,祸及百姓,等把燕逆除掉,就什么都好了,都会好的。”

    刘春只是笑,可他的眼神透着看穿一切的感觉,让王省很不舒服。

    “怎么,你不信?”

    刘春笑道:“王大人所言自然有理,可,可就算燕逆没有造反,我们家的日子也不好过啊!杀了燕逆,最多回到以前呗!”

    “嗯!”王省用力哼了一声,让一个小年轻的抓住漏洞,挺丢人的。他把碗重重一顿,然后道:“你的意思是我大明天下不好了?”

    “怎么会?”刘春笑道:“大人不要这么说,我听老辈人讲,大明比起大元,简直就是从地狱到了天堂,过得好多了。”

    “哼,那为何还有那么多的愚夫蠢妇,自甘堕落,跟着燕逆一起造反?”

    刘春轻笑道:“或许是想过得更好吧!”

    “为了过得更好,就可以背叛朝廷吗?”王省不知不觉怒火中烧。

    刘春倒是淡然,“大人或许没过过苦日子,不知道民生艰难吧!多一斗粮食,就能多养活一个孩子,荒年的时候,就能少死一些人……大人不会忘了吧,当初先帝是怎么起兵造反的?”

    提到了先帝,王省不自觉吸了口气。

    王省年过半百,当初的乱世也是有很多记忆的,只是过去的时间太长了,他有些模糊罢了,经刘春一点,他倒是醒悟过来。

    其实何止是朱元璋,他们家家户户,都有死人。有关童年的记忆,就是饥饿和动乱……王省十五岁才第一次有机会读书,说来惭愧,当年他爹是个小生意人,拼着一条命,在各个势力中间,走私粮食、牛角、筋腱一类的东西,后来还搭上了朱元璋的部下,在乱世中,靠着搏命,才能让儿子读书,有机会当官……回想起来,真是太难了。

    假如那个时候,有人能让百姓有田种,有书读,或许……别说那时候,放在历朝历代,任何时候,都是管用的!

    莫非这就是天命吗?

    如果朱棣早生几十年,或者说,几十年前,有人像朱棣一样做,这天下未必会是先帝的……不不不,先帝能当皇帝,乃是天命所归,顺天应人,凡夫俗子也想当皇帝,做梦去吧?

    虽然先帝要过饭,但他不是寻常的乞丐,虽然先帝放过牛,他也不是寻常的牧童,他还当过和尚,他也不是一般的和尚……

    王省的鬓角冒出了细腻的汗水,因为他编不下去了!

    王省猛地抬头,盯着面前的年轻人!

    “你,你不是一般的民夫,对吧?不然,你说不出这样的道理?”

    刘春依旧不慌不忙,“大人,你太会说笑话了,我讲了什么大道理吗?没有!我说的都是普普通通的道理,大人只要肯去田间地头,走一圈,听听百姓关心什么,你就会明白的!大人,其实,是你没了初心!”

    “初心?什么初心?”

    “大人当初兴学,创办明伦堂,是什么心思?”

    “这个……老夫自然要大兴教化,要传道授业解惑,要让所有人都读上书!”

    “好,了不起的志向!大人,那你以为,该如何让所有人都能读书呢?”

    “这个……”王省又语塞了,良久,才缓缓道:“或许要圣人降世吧!”

    “错!”刘春笑道:“读书是很花钱的,首先朝廷要投入,要兴学,要给每一个县,每一个乡配备学堂。要不断的培养教书先生,要给他们更高的待遇……而且最最关键的,是从百姓民生入手!”

    “什么意思?”

    刘春笑道:“很简单,老百姓若是整日挣扎求活,连肚子都吃不饱,哪有心思去读书!所以,要让每一家都能吃上饭,这样一来,不用去劝说,大多数父母都会把孩子送去学堂的,又有谁不想过好日子呢?不想子孙后代能活得更好呢?”

    “这个……”王省涨红了脸,“你,你说的就算有理,可,可,可也不能……”

    刘春轻笑,“大人,我没说要怎么样,我只是顺着大人的初心来推想罢了……大人觉得是我的想法更合适,还是你期盼着圣人降世,才更有道理?”

    王省被问得哑口无言,他突然抬起头,怒喝道:“小子,你不要装神弄鬼了,你到底是谁?说!”

    “哈哈哈!王大人,我们说的是道理,何必诛心呢!不管我是谁,还能把错的变成对的?大人,你读书那么多,不会想不明白……其实大人该清楚,圣人早就降世了!先帝是圣人,他兴屯田,鼓励耕种,让百姓安居乐业,扫荡大元,恢复华夏衣冠……先帝做得很好了,可还有一些事情没有做完!那就是均田,就是均赋,均徭役,均赋税!只有建立起一套公平的体系,老百姓才能安居乐业。大人希望的人人读书,教化大兴,才会出现!”

    “像大人一般,死抱着纲常不放,说起来,就是你们自己,扼杀了你们的理想!因为你们变成了实现理想的绊脚石!你们用自己的学问,占用了太多属于平民百姓的东西。所以他们才穷苦潦倒,无依无靠。你不过是让几个穷人子弟来学堂读书,你就以为自己给了他们多大的恩惠,真是让人可发一笑啊!”

    刘春的话,简直比刀子还要狠,每一句都戳到了王省的心头。他目瞪口呆,汗流浃背,越想越觉得可怕,浑身都不由自主颤抖起来。

    他努力否认刘春的话,可对方的言辞无懈可击,他根本找不出漏洞。

    难道他,他说的真是对的?

    王省想到这里,越发害怕,他慌忙抬头,想要继续询问,却不知道,刘春已经趁着他失神的功夫,消失不见了。

    他到底是人,还是鬼啊?

    王省不由得打了个寒颤,他一直枯坐到天明,突然,有人来请,说是练子宁请他过去议论军情。

    王省魂不守舍,他只听到了练子宁说,官军已经胜券在握,城中有人愿意策应,里应外合,一战成功。

    假如官军打进去,或许明伦堂就没了吧?

    王省都被自己的念头吓了一跳……蒋才再也没有书读了,还有许多弟子门人,都要死……用他们的血,换来自己的功名前程!

    王省啊王省!

    这是你要的吗?那可是你的学生啊!

    这位王大人突然向疯了一样,冲到自己的帐篷,从旁边牵出一匹马,直接就往军营外面冲去……

    顶点


………………………………

第405章 朱棣的初心

    王省去而复返,弄得朱棣都懵了。

    “王大人,两军交锋不斩来使,本王念你兴学有功,不想和你计较,你可不要觉得本王好欺,就得寸进尺!”

    王省气喘吁吁,汗流浃背,一夜没睡,眼睛通红。

    “朱棣,少跟老夫摆王爷的架子,老夫不是为你而来!”

    朱棣笑了,怒道:“新鲜,那你是为了什么事情?”

    王省深深吸口气,让自己的心情平静一些。

    “朱棣,你难道不知,自己已经死到临头了吗?”

    朱棣哑然,“王省,你上次来就这么说的!”

    “上次和这次不一样……”王省咬了咬后槽牙,他发誓真的不想说……他是大明的忠臣,忠于朱允炆,他是孔孟门徒,厌恶变法,视逆贼为寇仇。

    从理智上讲,无论如何,他也不该多嘴。

    可他现在满脑子里都是昔日的学生……他们才多大啊,最大的还没有二十呢!大好的年华在等着他们。

    现在能读书,家里的日子也会好起来……可若是官兵杀进城中,势必生灵涂炭,凡是得到了朱棣恩惠的百姓,都会被牵连,从而死伤无数,迁移充军……身为人师,他宁可违背国法,抛弃道统,他也万万不能不要良心。

    到了此刻王省突然觉得,什么家国天下,真的太远了,能让人在意的往往就是生命中的一瞬而已……比如自己的这几年教书生涯,和弟子们在一起的时光。

    王省露出会心的笑容,他猛地盯着朱棣,冷哼道:“燕王,你还不知道吧!这城中有人跟练子宁勾结,要里应外合,一起破城!”

    “什么?”

    朱棣脸色一变,他低头思量片刻,就笑道:“王省,你是对面派来的使者,此刻却来告诉本王,说城里有人配合献城,你说本王会相信吗?你们这又是玩得什么阴谋诡计?”

    “没有,什么都没有!”王省怒吼道:“老夫只是不想让这遍地的读书声……消失不见罢了!”

    朱能觉得王省在装蒜,“王爷,别信这个穷酸的鬼话,我把他抓起来,严刑拷问就是了。”

    朱棣没搭理朱能,他认真盯着王省,此人努力控制着情绪,可他的身体内,就像藏着一头猛虎,随时要扑出来一般!让人心惊胆寒。

    “这个假是做不出来的!”

    朱棣暗暗心中想着,抬头对王省道:“王先生,你可知道是什么人吗?”

    王省摇头,“不知,不过身份不能低了,否者练子宁也不会一副志在必得的模样。”

    朱棣听完,又沉吟了片刻,突然想到了一件事,他急忙把朱能叫过来,让他下去安排,朱能领命下去,朱棣突然笑了,他起身走到了王省的面前,深深一躬。

    “王先生能主动过来,提醒俺朱棣!真是不知道该如何感谢你!”朱棣道:“这样,王先生,你就留在城中,俺朱棣不会亏待恩人的。”

    王省突然笑了,他微微摇头,哂笑道:“朱棣,你把老夫当成什么人了?”

    这下子倒是让朱棣迟疑了,你是什么人,你不就是来送信的人吗?说实话,朱棣心里不太瞧得起穷酸腐儒的,偏偏王省就是这么个人。

    “王先生能来送信,本王感激不尽,先生怕是不能回去,只有留在城中,难道先生想回去?”

    “回去!回不去了!”王省仰天长叹,一屁股坐在了地上,他还能回哪里去?他帮了叛贼,背反朝廷,就算朝廷不杀他,他也不愿意苟活。

    至于给朱棣效力,对不起,俺王省是铁骨铮铮的汉子,是孔孟门徒,不可能背弃自己的祖师爷!

    天大地大,已经没了他王省的存身之地!

    突然,王省从地上又站起来,凶狠地盯着朱棣。

    “燕王,老夫问你,你所做的,是不是为了一时收买人心、你的兴学,是不是假的?说!快说!”

    堂堂燕王,被一个儒者给吼了。

    朱棣沉吟道:“王先生,本王的话,你会相信吗?”

    “会吗?”王省自嘲笑了笑,摇头道:“不会的,因为你是逆贼,自古汉贼不两立,老夫怎么会相信你的话……”王省顿了顿,眼中泛起一层水雾,又声音急促,竟然带着哀求的腔调,“燕王,不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