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哼!你是吃准了朕不敢动你,对吧?”
柳淳只能道:“陛下,臣觉得只要是忠心耿耿,老老实实做事的臣子,就不用怕!”
“呸!”
老朱又啐骂道:“你这是往自己脸上贴金!忠臣?朕就不杀了?这些年,朕错杀的忠臣……也是有的!”
老朱顿了顿,却把柳淳吓得不轻,乖乖,真不愧是洪武大帝啊,根本不屑于说谎话,粉饰太平。朕就是杀过忠臣,杀过无辜的人,可那又如何?
拔出萝卜带出泥,受点牵连,那也是应该的。
“所以……你小子最好老实点,朕不是不舍得杀你!朕是不舍得杀了二百多个,怀着赤子之心的年轻人啊!”
老朱自己把话拉回来了。
“柳淳啊,当年跟朕打天下的那些人,他们何尝不是如此?刚开始的时候,大家伙都是提着脑袋在拼杀,不怕死,不怕流血,也不贪图什么……可渐渐地,家大业大了,就想着吃好的,穿好的,想着高官厚禄,想着封妻荫子……朕都给了,他们还不知足!胡惟庸那个贼,他不论大事小情,全都自己做主,朕在他的眼里,就是个用玉玺的!他分给朕的政务,就是祭祀天地祖宗,还有偶尔打仗,议论军机,你说说,这样的佞臣,朕能不杀吗?”
柳淳心里暗笑。
在文臣的眼里,天下的大事,在祀与戎。
说白了,就是祭祀和打仗。
这两件事都是天子负责的,其他的都交给宰相就是了。
这就是所谓的垂拱而治,盛世明君。
奈何祭祀没什么实际价值,仗又不是每天都打……精力旺盛的朱元璋,愣是被胡惟庸给架空了。
这让洪武皇帝情何以堪!
杀胡惟庸,废丞相,也就不足为奇了。
提起这些年的老伙计,朱元璋万分感慨。他目睹了这帮人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可也领教了他们的贪婪无耻。
到了如今,朱元璋突然觉得,自己似乎是错了……别误会,不是说不该杀。而是说过去一直在杀人,却没有培养新的人才。
这一次太学生们的表现,让老朱耳目一新。
对啊,年轻人一腔热血,没有受到污染,朕怎么忘了他们呢?
不要一提到官吏,就想到六部九卿那几张老脸。不是还有一大堆的年轻人嘛!
年轻人有热血,有冲劲,没那么多顾忌……但年轻人也有毛病,经验太少,不懂怎么办事。结果呢,等他们学会了做事,已经变成了老油条。
像柳淳这样,年纪轻轻的老油条,实在是太少了。
等他老了,还不定成什么样的老妖孽呢!
每当想到这里,朱元璋就想宰了他,给子孙剪除后患。当然这个念头只存在一瞬,就被抛开了。
因为柳淳的价值远大于潜在的威胁。
他有办法,赋予年轻人迅速学会做事的本事,换句话说,他能培养堪用的年轻人才!
几百个太学生,去长沙之前,懂得什么?
除了会读书写文章,几乎一无是处。
他经过柳淳的调教,全都变成了干吏,还是批量生产的那种!老朱能不兴奋吗!
柳淳这个兔崽子,还是很有威胁的,当他培养出十万人才,朕就把他带走!
老朱咬牙切齿,如是想到!
“柳淳,你直接说吧,想要什么,朕全都给你,只要你能培养出足够可用的人才!”
难得,太难得了!
抠门皇帝终于舍得投入了。
这下子反而让柳淳为难了,“启奏陛下,这次的太学生他们基础还不错的。都读书识字,在太学里面,也经受了层层考核,哪怕是官员子弟,也都有些本事……臣只是稍微引领,带着他们做了些事情,他们也就知道该怎么办了。”
“现在的问题,陛下有这么多太学生给臣吗?假如从头开始,要读书识字,不断学习本领。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臣倒是不需要这么多时间,但五年七年,总是需要的。“
老朱眉头紧皱,五年,七年,他都快七十了,真不知道还有没有精力去推动变法了!
“就没有快点的办法?”
“有……只是臣怕陛下不答应。”柳淳为难道。
老朱就讨厌他犹犹豫豫,吞吞吐吐的样子!
“臭小子,你还有什么瞒着朕?你赶快从实招来!”老朱怒气冲冲,须发皆乍。
柳淳忙道:“陛下,臣没有瞒着,这事陛下知道的。”
“知道?什么事情?”
“就是臣在苏州的时候,不是办了个会计师的培训学堂吗!臣还分级别进行考核来的……”
朱元璋想起来了,“还有人弹劾你,私自办科举,大逆不道——兔崽子!你小子果然是处心积虑,用心险恶啊!你从那时候起,就打算挖坑了吧?你这样的奸佞,比胡惟庸之流更加可恶,朕一定要杀了你!”
老朱又杀气腾腾,眉头倒竖!
柳淳这个冤枉啊!
“陛下,臣办学只是想给自己的商行培养点人才,这都不行啊?陛下若是如此看臣,那,那臣干脆致仕算了!”
柳淳说着,把头上的粱冠放在了地上。
这下子倒把老朱弄得没辙了。他骂柳淳,不过是想趁机出气,哪知道这小子要撂挑子。
“柳淳,你知道夏伯启不?”老朱突然幽幽道。
柳淳一听这个名字,二话不说,赶快把帽子拿起来,扣在了脑袋上,心里头直发毛。他从北平到应天,已经有日子了,也知道了不少事情。
当年朱元璋刚刚定鼎天下,急需人才,便四处招揽。
其中就有个叫夏伯启的,他跟侄子都颇有才名,但是他们不愿意给老朱干活……因此千方百计寻找办法。
这位也是个狠茬子,竟然把左手拇指给剁了。
夏伯启满以为这样就能躲过一劫。
可他哪里知道,一山更比一山高,他的那点狠,在老朱面前,根本没处施展?
朱元璋把他们叔侄弄到了京城,当面质问,你们现在能平平安安教书,是谁让天下太平的?是谁让老百姓有饭吃,有钱交束脩的?
是朕!
是大明的天子!
你们蒙受朕的恩典,却不思效忠君父,你们不就是想做伯夷和叔齐吗?
朕成全你们!
夏伯启叔侄,让老朱全给咔嚓了。
在洪武朝,耍脾气,不干活,那也是要杀头的。
柳淳赶快怂了。
他可不想步夏家叔侄的后尘。
“陛下,臣真是冤枉的,臣也没想过这么多,臣现在完全是被推着,臣都不知所措了。”柳淳的解释,还真打动了朱元璋。
老朱叹口气,“何止是你被推着,朕不也如此吗?行了,你既然办了学校,那就先交给朕,该怎么培养人才,你拿个条陈出来,朕一定支持。”
老朱又拍了拍柳淳的肩头,意味深长道:“朕让你培养人才,就是不想你冲在前面,朕要留着你这个大才啊!你可不要辜负了朕的希望。行了,你退下吧!”
柳淳稀里糊涂从宫里出来……貌似什么都没得到,还把学校给混没了,朱元璋,你大爷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第264章 要和理学对着干了
柳淳拖着疲惫的身体,返回了柳府。
他没去从徐增寿那里借来的别院,他现在只想找个人,好好诉苦,跟别人发牢骚,会破坏他的英明神武的形象,所以还是找老爹吐槽吧。
真的,朱元璋太过分了。
光是让他做事,却不给什么好处。
那帮只是干活的太学生都捞到了七品冠带。看老朱的意思,随时都能外放一任知县,他倒好,还是个长沙府同知。而且还要回京办学,岂不是说,到手的官职又没了?
这个朱元璋,也太吝啬了。
柳淳是一肚子抱怨,虽然他知道老朱这么做的确是保护了他,不用在前面冲锋陷阵,更不用担什么风险,可柳淳就是不舒服。
“爹,咱们在大宁的产业怎么样了?不会被人侵吞了吧?”
柳三蔑视了儿子一眼,自从成亲之后,三爷是比原来体面多了,收拾的干净,衣着也讲究,脸还胖了一大圈,婚姻果然是个养猪场。
“瞎想什么!你爹好歹是锦衣卫的指挥同知,敢占咱们便宜的人,还没生下来呢!再说了,还有燕王帮忙,你陈叔也照看着,不但没有问题,还越发兴旺……你就好好做事,讨陛下的欢心。你小子没事,咱们家就只会越来越兴旺!”
柳淳绝望发现,他跟老爹完全不在一个次元里。
还是去撸猫吧!
小黑越来越肥了,趴在椅子的扶手上,四条小短腿垂着,还不时动弹两下,表明还活着,不是个玩具!
柳淳探手揪起小黑的后颈皮毛,把它提了起来。
小黑用泛着蓝光的眼睛斜了不靠谱的主人一眼,就继续睡了,在空中都能睡得着,这猫也是够淡定的了。
“你是不是吃定我不敢扔了?信不信我把你扔到外面,摔成肉饼饼?”
柳淳凶巴巴威胁,换来的只是黑猫懒洋洋的瞄了一声……懒得搭理你!
柳淳瞧了半天,突然想哭。
他想到了一种可能,会不会自己在老朱的眼里,也是一个宠物猫?纵容,偏爱,完全是主人对待宠物?
那老子也太失败了!
柳淳盯着黑猫,足足盯了一刻钟。猫主子翻了两次身,睁了两次眼,叫了三声喵喵喵……这个肥猫是真的不把他当回事了。
不行,我不能当猫!
绝不!
我要掌握自己的命运。
要勇敢向朱元璋说不!
……
柳淳终于燃烧起了斗志,办学,就是他最好的机会。
朱元璋要推变法,就离不开他的配合,趁机多培养一点私人,多安排一些私党,总有一天,自己的人,也能遍及朝廷的各个角落,到时候自己登高一呼,四方响应,就算天子也不能把自己怎么样。
“哼!我柳淳可不是宠物猫!想摆弄我,没有那么容易!”
柳淳暗暗思量着,他已经看透了老朱的权术,无非是先吓唬自己,当自己害怕的时候,他宽慰两句,放自己一马,骗自己感恩戴德,继续给他做事。
什么都不用浪费,就能让自己给他做事,还真是挺会打算盘的。
柳淳正在思索着,突然有一位老太监托着圣旨,出现在了柳府的外面。
“大人,奴婢要恭喜大人了!”
……
左春坊左谕德,司经局洗马,国子监司业,总揽兴学诸务!
这是老朱给柳淳的新官职。
“大人,要说咱皇爷对大人,那是真够意思!这些官职,好多翰林把屁股做出老茧,也得不到。陛下一口气给了大人三个,足见对大人的厚爱,不知道要让多少人羡慕死呢!”老太监没口子恭喜,柳淳知道他的意思,只能递了一张一千贯的汇票给他。
老太监乐颠颠走了,你拿着玉貔貅如何,不还是要给咱家送礼!简直双倍喜悦。
送走了老太监,柳淳有点傻了,朱元璋一口气给了他三个官职。
这三官职都是挺生僻的,既不是大九卿,也不是小九卿,都有什么用啊?
首先,咱说前两个。
这俩是太子东宫的属官。
众所周知,老朱登基之后,就加封朱标为太子,并且给他配了超级豪华的辅佐阵容。太子太师李善长,太子太傅徐达,太子太保常遇春……其余冯胜、邓愈、汤和,文官之中,大儒宋濂,全都是东宫属官。
这么多人凑在一起,总要有个规矩吧,所以呢,老朱设立了詹事府,统管东宫官员。
怎么形容呢?
詹事府就是一套朝廷的完整班底,只不过是缩小版的。
而且这套班底有点类似没有废除宰相之前的朝廷,国家有三公,太子有三师,中枢分为中书省和门下省,詹事府下面有左春坊和右春坊,各自设置庶子、谕德、中允、赞善、司直郎,又各设大学士。
没错,詹事府下面是有大学士的,和后来的内阁大学士完全两回事。
瞧瞧这配置吧!要不怎么说,朱标几乎是有史以来最强大的太子,他身边的属官之多,超出了想象……由于勋贵武将的凋零,聚集在太子身边的文人多得吓人。
这也就是朱标始终倾向文官的原因……整日里被那些人围着,灌输各种想法念头,想要改变,岂是容易的事情!
老朱给了柳淳左谕德的位置,就有意提拔他为太子属官,拉近跟朱标的距离。别看老朱让朱标去巡视新都,但从心里讲,他还是偏爱儿子,为了不让变法的这帮新人,疏远太子,不惜把柳淳塞过去。
司经局也是属于东宫的,归詹事府管,顾名思义,就是管理书籍的。
目前朝中藏书最多的就是国子监,其次就是司经局。
柳淳不是要办学吗?
把司经局交给他,正合适。
至于第三个官职,这就实在多了,老朱让柳淳兴学,给他国子监司业的位置,恰如其分。
还抱怨不抱怨了?
人家一口气给了三个,其中最高的是国子监司业,从四品。
原来柳淳是穿蓝袍的,是老朱赐给他飞鱼服。现在呢,他已经从四品大员,可以公然穿大红袍了。
少年得意,春风马蹄。
这个春天真让人感动啊!
“对了,我有三个官职,是不是能领三份俸禄?”
柳三看不下去了,“儿子,咱有点出息行不!大明不许官吏领好几份俸禄的,多个官职在身,就在最高的算!你领从四品的俸禄,说起来也没几个钱,六部尚书也就一百多两而已。比咱们家的产业,连九牛一毛都没有!”
柳淳不服气,哼道:“你哪懂?我都被陛下欺负惨了,好容易能挣他的钱,多不容易啊!告诉下去啊,记得每个月去领俸禄,可别忘了。”
三爷真是懒得浪费吐沫,只得由着儿子去了。很明显,柳淳满血复活了。虽然柳淳淡泊名利,不慕虚荣,一心奉献,英俊潇洒,卓尔不群……省略十万字。
但是,还要讲究个付出与收获对等吧!
再不升官,柳淳真想撂挑子了。
“弟子恭贺师父!”
汤怀一躬到地,抢先贺喜,等他坐下之后,就笑嘻嘻道:“师父,那个有红包吗?”
柳淳抓起桌上的镇尺就要打,吓得汤怀连忙把手收了回来,讪讪道:“师父,大喜的事情,我在信国公府邸听到了,立刻就过来,师父怎么能打人呢?”
柳淳才不理会汤怀的抱怨。
“我告诉你,现在愁事一大堆,指望我给你红包,先帮我解决点麻烦再说!”
汤怀眼睛放光了,“弟子就是为了这个来的,师父,咱们郭氏之学,该亮出大旗了!要让士林的那帮人知道,咱们跟他们不一样!“
汤怀顿了顿,“师父,弟子还没请教过,咱们这门学问的根本在什么?”他挺尴尬的,师父都拜了,还不知道讲什么,也太夸张了。
“目前士林被理学一统江湖,朱熹讲究,万事万物,都归结到一个理字!理至高无上,所以他主张存天理灭人欲!”
柳淳顿了顿,“朱熹是主张把万事归结到唯一的理上。而我的这门学问,叫做科学……就是分科而学的意思,把什么都混为一谈,就什么都说不清楚,树木和人不一样,岂能用一个理字概括?百姓生老病死,柴米油盐,不填饱肚子,空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