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霸道太子李承乾》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唐霸道太子李承乾- 第7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可若是让你们这么进去,等考完又来揭发谁谁抄了。

    叫孤王怎么办呐?

    把你们都杀了?”

    李承乾说到这众书生都已经有些松动了,只是一时被这场面吓的反应不过来。

    李承乾以为他们还不愿意进去呢?便转身对,诸遂良道:“诸先生这次就请你做主考官,许先生做副主考你们这就进去吧,这一次不阅完考卷就不能出来了。”

    诸遂良和许敬宗闻言忙躬身道:“遵旨。”说着转身就往门里走。

    李承乾待他们走出几步忙高声道:“诸先生!”

    诸遂良和许敬宗停步回身道:“请太子殿下吩咐!”

    李承乾闻言高声道:“二位先生这一次孤王准备招三百个人,通通赐进士出身,你们进去要把这里的面的人才都挑出来。”

    李承乾说着一只手还指着门前的众书生。

    “臣等遵旨!”

    李承乾这是给了现场一个暴炸性的消息,要知道唐朝一科只招几个进士,甚至是一两个,最多的时候也才十几个,有一年李林甫做宰相告诉唐玄宗野无遗贤,所以一个进士都没有录取,杜甫就是那一年去考的进士。

    现在李承乾说要一性次给三百人进士出身,面对这么大的诱惑现场的众书生几乎都要疯了,连李承乾能不能兑现他的承诺都不想了,当即就有人往嘉福门走,任值守的兵丁搜身检查。

    有一就有二,本来这些人就是来参加考试的,只是对搜身有些不满,被王珏一挑拨才不进考场的,现在大家既然知道王珏居心不良,又得了李承乾的承诺自然是要进去参加科考的。


………………………………

第146章 第一百四十五 长林门前再驻军

    李承乾看见考生开始入场,心里有些后悔为什么之前没有安排几个托在人群里,如果有托的话今天他就不用费那么多口舌了。

    “太子殿下,就这样打死王珏,是不是做的有些过了?”苏定方轻轻走到李承乾身边道。

    李承乾转过身来看着苏定方道:“这个人既然敢来替别人冲锋陷阵,那就要承受这个结果。

    而且这次若是我放过他,不但他和他背后的人得不到教训,恐怕还会有更多的人欺负到咱们头上来,到时候烦不胜烦还是要大开杀的。”

    苏定方听了依旧忧心忡忡地道:“可是这样一来太子殿下的名声……”

    李承乾闻言点点头,叹口气道:“将军担心的有道理,可是我大唐就缺孤王这么一个做事的人啊!

    陛下受惑于“仁义”二字,做什么事都畏首畏尾,如果孤王再不做这些事情,后世就更没有人能做了。”

    李承乾说罢就起身往回走,众人也都跟在他身后一道回东宫去,李承乾一边走一边看似随意地道:“咱们这大唐就像一片草原,在这片草原上有吃草的也有吃肉的。孤王要做事就是尽量限制吃肉的每次少吃一点,给吃草的留一点活路,这样这片草原才能长久,要不然吃肉的把吃草的都吃完了,吃肉的还能在这片草原上活着吗?”

    “太子殿下的意思是?”苏定方觉得自己好像抓住了点什么,可又完全不明白,其他人也都是一脸懵懂。

    李承乾回头看见忍不住翻个白眼道:“孤王的意思就是你们跟着孤王不要有那么多顾虑,孤王要做的事都是正义的,是为了让大唐千千万万百姓能过的好一点儿,是最“仁义”的事情不用担心什么身后的名声。”

    “臣等明白了!”苏定方等人忙躬身道。

    “平身!”李承乾见众人都直起腰来接着道:“自古以来要为百姓争取利益就是难事,难就难在两点:一是士族反对官员不执行,二是老百姓不知道朝廷的好政策,有点好事地方的士绅就把好处给吃完了。

    现在与以往不同地方在于东宫有一大批可以随时联系上关中老百姓的人,这样关中的百姓就知道谁对他们好,怎么样才能得到好处。

    所以你们不用担心朝中那些人从中做梗,到时候咱们上下一心一定让长孙无忌他们吃一个大亏。”

    李承乾说到这儿指着正在接受检查的进入东宫的书生道:“最重要的是有了这些书生,就算他们都不干了,孤王也有人替换他们。”

    跟在李承乾身后的几人算是明白了,闹了半天这位太子殿下还憋着大招呢。

    不过听那口气似乎是有利于普通百姓,胜算似乎也挺大的。

    这几个人走到今天这一步在朝中已经算是李承乾的死党了,这个时候就算李承乾要造反他们也得跟着,不然只要李承乾倒台他们都没有好下场,眼前就有例子,东宫刚处理的李泰一党就是他们亲自动的手。

    此时明白了李承乾有大事要做,便都躬身道:“臣等任凭太子殿下驱遣。”

    李承乾闻言点点头道:“好啦随孤王去崇教殿。”说着转身先走了,心里却想着早知道他们理解能力这么差就跟他们直说了。

    就在考生进入考场的当天下午东宫就传出消息李承乾病了,吃不下,睡不着,还浑身无力。

    几个被召进东宫的御医,看了都是束手无策。

    而与此同时长安城的各坊开始有人唱小曲,有唱周灵王的太子姬晋的故事的人,也有唱隋炀的太子元德太子的故事的人。

    周灵王的太子是春秋时的人物,史书记载他是被周灵王害死的,后来他的子孙离开周朝搬到太原,太原当地人仍称他们家为王家,这就是太原王氏的先祖。

    隋炀帝的元德太子病死时才二十三岁,《隋书》记载主要是隋炀帝难为元德太子,把他给吓死了。

    在李承乾传出得病之时,长安城又到处在传唱这样的故事,这让长安城的百姓感到很不安。

    这一日李承乾正在崇教殿里指导歌妓排一出表现佃农生活困苦的戏,前世李承乾比较喜欢看一些老戏,所以很容易就把白毛女改头换面交给八风殿排演去了。

    李承乾这边才忙完就见有小内侍进来禀道:“启禀太子殿下,陛下派人前来传旨。”

    李承乾心里一动我这都装病示弱了,李世民还来传什么旨啊?

    “宣进来!”

    李世民身边的内侍端着一个盒子走进崇教殿忙向李承乾行礼道:“参见太子殿下!”

    李承乾淡淡地道:“平身!”

    内侍起身道:“太子殿下,陛下听说太子殿下身子不适,特地让奴婢给太子殿下送来一盒燕窝,让太子殿下好好保养身体。

    另外陛下还说了既然太子殿身子不适东宫裁决刑狱的事也就免了,让太子殿好好歇一歇……”

    “谢陛下隆恩!”李承乾朝上一拱手,算是行礼了。

    那内侍看的脸直抽抽,但是他也看见李承乾脸色不好看,哪里敢多事慌忙告退回太极宫去了。

    李承乾坐下来深吸一口气以平复心情,李承乾本来想在考试结果出来之前自己先在东宫装病,然后在长安城放出两个死的比较惨的太子的故事,李世民多少会有些顾忌不敢再明目张胆地夺他的权利。

    没想到李世民不要脸起来也是无敌了,连有病的儿子都不放过。

    这也让李承乾想明白了,历史上李世民对李承乾始终保有一份父子之情那是因为李承乾做了多年的太子始终也没有敢跟李世民争权,可是现在李承乾虽然才穿越到大唐几个月时间,却搂了一大把的权力,李世民这样的权力动物你夺了他的权力跟要了他的命是一样的,所以李世民就不会再在乎什么父子之情了。

    李承乾想到这儿也明白这个时候不能跟李世民生气,这个时候必须拿出办法来给李世民找麻烦。

    “去传李义府!”

    不一会儿李义府进了崇教殿,李承乾直接道:“你听说了吧,陛下收了孤王裁决冤狱的权力。”

    李义府闻言神色凝重道:“臣已经听说了。”

    “那明天就派人去堵着长孙无忌的家门口告状。”李承乾直接吩咐道。

    李义府闻言一喜,但还是犹豫道:“这样行吗?”

    李承乾知道他在担心什么,直接道:“多派些人去,不要逼的太紧就跟着他。”

    李义府闻言点点头道:“臣遵旨。”

    李承乾见李义府下去,便派人去召杜荷和赵节两个来崇教殿,杜荷和赵节两个人现主要是负责龙首原开荒的事情。

    晚饭时分,太极宫甘露殿里李世民正和李治还有晋阳公主一起吃饭,自从跟李承乾闹掰后李世民就越发地离不开这一对儿女了。

    李世民正吃着,抬头看见一个内侍在外面探头探脑地往里看,知道有事便对身边的内侍使个眼色。

    内侍会意连忙出去问,过一会儿回来在李世民面前低声道:“陛下,有几百个老弱妇孺在东宫长林门前搭帐蓬住下,说是要为太子殿下祈福。”

    “砰!”李世民面前的小几被李世民一脚踹飞了,李世民犹自呼呼喘气,两只眼睛血红,似是要择人而噬。

    “父皇息怒!”李治和晋阳公主慌忙起身朝李世民拜倒在地,李世民连看都没有看他们一眼。

    只是对那个内侍大吼道:“去查清楚到底怎么回事。”

    “遵旨”内侍慌忙跑出去了。

    也难怪李世民生气,长林门是东宫嘉福门外的一道门,其实是是皇宫与内城之间的门。

    当年李世民和李建成夺嫡最激烈的时候,李建成曾经让忠于他的地方官员给他挑选两千精锐士兵驻守在长林门。

    当然后来李建成是在宫城北门玄武门被杀的,长林门的兵根本没有用上。

    可是现在长林门驻扎的都是老弱妇孺这就讽刺了,一则说明李承乾认为他现在有危险,二则说明李承乾很得人心。

    这让李世民如何不怒发冲冠?


………………………………

第147章 冲突开始

    李世民在原地一连转了几圈,突然抬头大声道:“传东宫右率卫将军李大亮前来见驾。”

    正趴地上瑟瑟发抖的内侍慌忙爬起来跑出去传人。

    看着内侍出去李世民已经想好了怎么应对此事,心情稍好,看见李治和晋阳公主跪在地上一动不动十分心疼,忙走上前去把他们扶起来。

    温声道:“父皇这里还有事,你们且回去吧,让人再做了膳食送去你们殿里去吃。”

    “遵旨!”李治忙行礼就要出去。

    “父皇太子哥哥病了吗?”晋阳公主脸现出担忧的神色。

    李世民闻言神色复杂地道:“朕已经派人去看了,等人回来就知道了。”李世民心里清楚李承乾是在装病,只是看着眼神纯净的晋阳公主心情一下子复杂起来,隐隐有些担心李承乾真得被自己吓病了。

    ………………………………………………………

    内侍刚收拾好甘露殿李大亮就已经来到殿外,李世民忙坐下宣李大亮进殿。

    已经五十八岁的李大亮行走如风的来到殿里向李世民大礼参拜,李世民让他平身时见他额头上有汗珠往下滚,忙命人赐座赐茶。

    李大亮双手捧着茶杯小心地啜饮着,心里猜出李世民召见他意图不禁暗自为难。

    李世民见李大亮只是低头饮茶并不问召见他的原因,心里不悦,便开口道:“李卿家宿卫两宫着实辛苦了!”

    李大亮闻言忙放下茶杯向李世民行礼道:“这都是臣的本份怎么敢称辛苦二字?”

    李世民呵呵一笑道:“辛苦就是辛苦此事不必谦让,李卿家的功劳朕都记在心里的。”

    李大亮只得行礼坐下道:“谢陛下。”

    李世民这会儿心里烦躁,不再跟李大亮兜圈子,直接道:“太子病了东宫里面还算安稳吧?”

    “回陛下,东宫一切如旧,稳如泰山。”李大亮不动声色地道。

    “稳如泰山?”李世民不知道李大亮说这四个字是什么意思,但是这四个字让他很不爽,登时作色道:“朕怎么听说有人驻扎在长林门外?”

    李大亮闻言心道果然来了,忙起身道:“回陛下不是有人驻扎在长林门外,而是长安城的百姓听说太子身体有恙,自愿到长林门外为太子殿下祈福。”

    李世民听出李大亮此时竟然有倾向于李承乾的意思,登时暴怒不已。大声质问道:“祈福不去道观佛寺怎么反到长林门外?长林门外有什么神仙吗?”李大亮闻言慌忙起身躬身低头不置一词。

    李世民见此心里越发恼火,当下大声吩咐道:“李卿家速去点一千东宫卫率把人驱散,免得影响了太子养病。”

    李大亮闻言哀求道:“陛下此事万万不可啊!”说罢一辑到地不起。

    李世民见此却是越发地恼怒道:“为什么?难道让乱民把朕的宫殿烧了才算吗?”

    李大亮闻言慌忙跪下声泪俱下道:“陛下!那些人都不是乱民只是一些为太子殿下祈福的老弱妇孺,朝廷要是动用禁军驱散这些老弱妇孺让后世如何看我大唐。

    再则百姓们听说太子殿下身体有恙才聚集起来为太子殿下祈福,乃是心向大唐朝廷的忠义之举,若是此时派兵把他们驱散,那长安城的老百姓就会更加担太子殿下的身体安危,稍有不慎恐有塌天大祸啊!”

    李世民不敢相信地瞪大了眼睛看着跪伏在地的李大亮质问道:“塌天大祸?”

    李大亮闻言诚惶诚恐地的道:“陛下常言:水能载舟,亦能复舟,君为舟,民为水。自从东宫传出太子身体有恙的消息,长安城都传周灵王太子晋和隋炀帝元德太子的故事,长安城百姓已经人心惶惶了。”

    李世民闻言一下子怔住了,坐那里越想越怒,要知道他可是一直想往周文王身上靠的人,现在却极度接近周灵王和隋炀帝了,让他如何能接受。

    过了半晌,才大声道:“逆子……”两眼冒出凶光,但是看看依旧趴伏在地的李大亮却没有说什么,只是摆摆手道:“李卿家去吧!”

    李世民还只是在宫里窝火,而长孙无忌则被告状百姓堵在家里出不来了。

    长孙无忌刚起床就有家人回报说:府门口被近千百姓围住了,长孙无忌连早饭都没顾上吃一口就慌忙跑出去查看。

    长孙无忌心里十分清楚长孙家出了这样的事,一定李承乾在背后主使的,所以丝毫不敢大意。

    别看长孙无忌如今掌管平章院,随便一个主意就能决定数万人的生死,但是家门口突然来了上千百姓,还是让他十分害怕的。

    在出来的路上长孙无忌脑子飞快地转着,想着怎么应对眼前的局面可是都走到大门口了依然无计可施。

    有人可能要说这历史长孙无忌怎么怎么厉害,这会儿怎么这么笨呢?

    要知道历史上很多厉害人物都灾在民变上,而且到了现在如果相关部门被上访的民众围了,除了妥协也是别无它法。

    而此时的长孙无忌还不知道老百姓围他府邸做什么,能有什么应对之法。

    长孙无忌走到离大门还有一段五十步时,就听见外面人声鼎沸,有喊冤的,有怒骂的,还有长孙府里的管事与百姓争吵的声音,似乎外面这些人随时都有可能冲进长孙府来劫略一翻。

    长孙无忌忙加快脚步往外走,他走出大门口的时候正是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候,借着门前的灯笼火把往下看,见门口黑压压的都是人。

    而他的二儿子长孙涣则倨傲地站在门前台阶上,指挥着长孙府里的家丁家将把围在门口的百姓往外轰,那些百姓手里虽然没有武器但是人多力量大,硬是顶住了长孙府如狼似虎家丁。

    长孙无忌见此忙大声喝道:“都住手!”长孙府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