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说平章院的事,朝政稳定才是国家大事还请父皇三思。”
李世民见李承乾到了这个时候还想要权力,心里冷笑,淡淡地道:“朕正是考到朝政重要才用朝廷重臣执撑平章院,至于你和东宫的禁壁就算了。”
李世民感觉自己从来没有像今天这么讨厌过李承乾,哪怕是去年听说李承乾宠幸乐童称心,也觉得只要打死称心教训李承乾一顿,后面李承乾改了还是一个好太子。
但是刚刚李承乾竟然就这么明目张胆跟他争权,真是瞎了眼把让他在东宫设平章院,若不是发现的早还不被逆子给驾空了。
从前李世民虽然想废李承乾但总是不忍心下手,所以一拖再拖,可是今天他要是能抓李承乾一个大把柄,一定立刻下旨把他废了。
李世民想到李承乾的大胆和刚才的张狂就是一阵阵后怕,想到这里他起身就往后走……
李世民离开后内侍宣布散朝,李承乾和诸臣只得退出,内侍悄悄把长孙无忌带到甘露殿。
长孙无忌一进甘露殿,还没有行礼就听李世民大声喝道:“你们退下!”
殿里内侍闻言全部无声退出。
“臣参见陛下!”
“朕要废了他!”
………………………………
第144章 闷雷阵阵
长孙无忌闻言心里一喜,脸上却现出惊慌的神色低声道:“陛下请慎言,东宫已经今时不同往日了,而且太子近来颇为百姓们做了些事,怎可轻言废立。”
李世民闻言越发愤怒,烦躁地在地上来回走两圈,一边一大声道:“他没什么了不起的,朕从十六岁太原起兵多少次出生入死,几十年来宵衣旰食才打下这大唐江山,难道要毁在他这个逆子手里吗?”
李世民越说越怒,呼呼出气在大殿里绕着圈乱转,一眼看见放殿角的躺椅觉得十分刺眼,回手抽出挂在床头的宝剑,“咚咚咚……”跑到殿角猛地挥剑朝躺椅上砍去。
“砰”一声响,一剑就把黄花梨木的扶手砍断,还待挥剑再砍,却长孙无忌从身后抱住。
“陛下息怒,陛下息怒,太子现在为祸不大,陛下既已醒悟不愁不能处置,只是万万不能伤了陛下的龙体……”
李世民听了虽然依旧呼呼喘气,却也没有挣扎,手里提着宝剑回头看着长孙无忌,等着他的下文。
长孙无忌便低声道:“东宫虽然近来没有什么大错,但是他所行之事天下难容,陛下难道还担心没有人弹劾他吗?”
李世民听了长孙无忌的话想了半天,也觉得唯有如此可行,只是心里不舒服,半晌道:“你昨天说是苏琛鼓动粮商涨价的?”
长孙无忌一听也是无语,李承乾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把粮价平抑下去并抓捕了坐地起价的粮商,还要追查幕后黑手。
这一系列让人眼花缭乱操作可把于志宁给吓坏了,要知道他干的事要是被李承乾查到那是要家破人亡的。
于志宁无奈只能去找长孙无忌,长孙无忌想到更多,只要让李承乾查到他参予此事的一点影儿,以李承乾的宣传能力必然闹的天下皆知,到时候就算李世民保他,他也只能像房玄龄一样去九成宫养老。
所以长孙无忌只得插手长孙无忌比于志宁聪明的多,也比于志宁有手腕,很快被长孙无忌查到李承乾的小舅子曾经鼓动粮商去民部抢购的事。
长孙无忌得了这千把柄知道李承乾未必敢深究幕后黑手,他却可以借机教训李承乾。
可是此时四大粮商已经被李义府抓去了,长孙无忌无法只得在病重请假时亲自进宫向李世民禀告此事。
在禀告过程中还深刻分析了李承乾的动机和他所要的结果,动机就是想要涨粮价,结果是长安粮价已经从每斗四个钱涨到了十个钱。
李世民向来把长安粮价便宜看作是他的政绩,听说李承乾如此“胡作非为”自然怒火中烧,只是这事涉及到苏琛,李世民还是讲些规矩的,不愿意自己父子之间的事,连累到苏家、太子妃和皇孙,所以当时没有发作,只等以后找李承乾的错处一并收拾。
不想第二天李承乾就给了他这个机会,只是现在他已经没有再让李承乾做太子心思了,自然不会再考虑李承乾、太子妃、皇孙、苏家这些人的颜面了。
长孙无忌闻言幽怨地道:“昨天太子就已经把所有证据都销毁了,说来太子的本事还真是不小啊!”
李世民这会也消了些火气,闻言冷哼一声道:“隋炀帝的本事也不小,不行正道还不是身死国灭。”
长孙无忌闻言放开李世民道:“陛下说的是,只要陛下让他跳腾几天,天下人自是容不下他到那时陛下处置了他,后人也不会说陛下不慈。”
李世民听了点点头,就要提着剑转身回去,只是一抬手看见手里寒若秋水宝剑想这剑也是李承乾献他的,一怒之下就把这剑也甩到残破的躺椅上。
东宫崇教殿里,李承乾坐在宝座上,崇教殿七位大学士分坐两边。
殿里光线不是特别好,再加上除了李承乾以外人人都是沉着一张脸,所以连殿里点的蜡烛也显得光芒暗淡。
众人心里都是愤闷不已,每天辛苦做事突然遭此打击实在让人难理解。
虽然李承乾所做的事有些过火但是他到底是皇太子,元日在大朝上发布‘东宫一号令’李世民也没说什么,后来还允许李承乾组建平章院直接干预朝政。
而且众人都知道李承乾这些天所做的事大部分也都是为国为民,殚精竭虑了这么长时间,安抚住十几万灾民,开肯出上百万亩良田,这放哪朝哪代的史书里也是一代圣人,突然就被剥夺权利闲置起来。
而他们则更为冤枉,明明是为朝廷做事却要打上李承乾的标签,今后如果李承乾出事,他们很有可能会跟着一起倒眉,这让众人都是郁郁不乐。
李承乾坐在上首看见众神情知道他们受了不小的打击,好在他自己从太极宫回来的路上便已经想通了,你有本事拿走平章院,大不了老子再夺回来,而且不管平章院了老子一样有办法插手朝政。
不多时李承乾就想出了几个方案,只是李承乾知道后面要做事还需要眼前这些人,这会必须要先稳住人心,便从容笑问道:“怎么害怕了?”
众人一怔不知道李承乾这话是什么意思。
李承乾继续笑着道:“不用担心,我和陛下有些误会也没有什么,过些日子就好了。”
“正是,以陛下之明太子殿下之贤,时间一长陛下自然会看到太子殿下为国为民的一片苦心,小人就算从中作梗也不过得意一时,我等只要好生辅佐太子殿下,其他事情是不必担心的。”诸遂良闻言第一个出声道。
“正是如此!”苏定方也表明自己的立场。
接着郝处俊许敬宗等人也一一表示要继续支持李承乾。
李承乾哈哈一笑道:“这就对了,明日左春坊开考,咱们还有得忙呢,后面还要修书、大量印书、在天下建立藏书楼,有的是你们名传青史的机会。”
众人一听也确实如此,虽然不能再直接处理朝政了,但是还可以修书,要知道崇贤馆修书的事早就闹的沸沸扬扬了,多少人都眼巴巴想进崇贤馆混个修书的差事而不得,自己等人却是这么轻松就参加了。
正在说话之际,内侍进来启奏道:“中书舍人高季辅请见。”
众人一怔,心想这个时候他来做什么?
高季辅朝李承乾行礼后,面带愧色地看诸遂良一眼道:“各位大学士,司空大人命下官前来交接平章院搬迁的事务。”
其他几个崇教殿大学士闻言都是愤愤的把脸转向一边,高季辅只得尴尬地看着诸遂良,毕竟这些人行使相权处理国事一个多月了,治国理政的本事也是有目共睹,高季辅心里也是同情此刻他们的遭遇。
诸遂良跟高季辅是好友,两人政见也基本一致,见状只得苦笑道:“我跟你去平章院交接吧!”
李承乾见此道:“不要逞意气之争,国事为重,你们都好好地去跟高舍人交接。”
其他几人闻言都向李承乾行一礼,去平章院跟高季辅交接文书。
颜师古也告退去准备明日考试的事情,当天李承乾回到丽政殿没有再见崇教殿大学士,东宫的一些人因为明日崇贤馆招人考试的事,也都休息比较早。
只是睡到半夜很多人被几声闷雷惊醒,本以为是要下雨了可是一夜都没有听见雨声,从这天开始住在长安城人就常听打雷声却不见下雨。
第二天早上李承乾起的很早,吃了早餐就和一众东宫属臣在崇教殿等着考生入场,然后他好宣布考官人选。
只是众人刚坐下不久,第一杯茶还没有凉,就见负责在嘉福门前搜检的裴行俭匆匆而来。
“启奏太子殿下前面有考生闹事不让搜身。”
李承乾想到唐朝士人风骨和骄傲,确实不会轻易接受搜身这样的事。想到此李承乾起身向众人道:“都随我去前面看看吧!”
………………………………
第145章 考生进场
李承乾和众人来到嘉福门看见门前站着黑压压的有两三千人,王方翼正带着侍卫维持现场秩序,有一个书生打扮的青年人正在前面慷慨激昂的说着什么“士可杀不可辱”……。
李承乾仪仗出来,众侍卫向前开道,一众书生见这阵势都慌忙退后行礼。
参差不齐地喊着“参见太子殿下!”
李承乾在后面揉揉脸,缓缓走出来笑吟吟地道:“平身!”
李承乾这边话音才落下,就听见有人大声道:“请问太子殿下既然是崇贤馆招修书的学士,为何还要搜身侮辱我等。”说话的语气颇为义愤。
“就是……”
……
有人带头后面还有几个跟着起哄的。
“放肆!太子殿下面前有你们说话的份吗?”跟在李承乾身后程务挺上前一步大声质问道。
程务挺虽然年少却是虎将,从小跟着他父亲在洺州跟突厥各部战斗言语间自有一股杀伐之气,再加上这几天李承乾受了李世民的欺负他心里就一直憋气,此时见一个书生也敢在李承乾面前放肆,胸怒气涌动瞪圆了双眼看着一众书生似是随时要打人。
站在前面一众书生被他一吓都忍不住往后退几步,只是那开始挑事的书生强撑着与程务挺对视。
李承乾见此呵呵一笑摆摆手,拨开程务挺道:“不必如此!”
然后转头看向刚才挑事的书生,见这他虽然是书生打扮,却衣饰华贵举止矜持,再加上本来就身体修长面容俊美,站在那里直是玉树临风一般。
李承乾心里暗道这个人绝不是一般人家的孩子,今天来这里捣乱极有可能是受了什么人的指使。
当下依旧笑吟吟地道:“不知这位书生叫什么名字。”
那书生本来就是官宦人家的贵公子,向来以才貌自负,刚才看见李承乾的眼睛在他身打转,以为是李承乾看上了他的美色,心里早就恚愤不已。
闻言就硬生生地声道:“在下太原王氏王珏是也。”
李承乾闻言点点头道:“太原王氏的人,难怪你在这里鼓动他们不参加东宫的考试。前几天有人把推荐你的荐书送到陛下那里,陛下下旨到东宫让孤王安排你在崇贤馆做学士。”李承乾说到人群里已经有人看眼神不善地看向王珏。
而王珏闻言脸上却现出傲然之色,在唐朝像他这样世家子弟从来都是以有人推荐为荣的,按唐时的说法就是有人欣赏你。
李承乾看见心里冷笑,面向众人提高声音道:“孤王想着东宫修书乃是文华盛事,必须要招些有真才实学的人来参与。”说到这抬起手夸张地比划着道:“所以孤王把这么厚的一叠荐书都给退回去了。
这些被推荐的可都是达官显贵人家的孩子,如果孤王直接用了这些人今天就不用考了。”
后面一些出身寒门来参加考试书生,开始在下面窃窃私语。
李承乾停了停等全场把他说的话消耗的差不多了,才接着道:“可是孤王是天下的皇太子不是哪一部分人的皇太子,不可能全听哪小撮人的话,他们说谁有才学谁就有才学,他们说用谁就用谁。
孤王要用的人得是能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的人,可是这样的人上哪去找呢?
让他们推荐?显然不行,万一他推荐都是如同绣花枕头一样,金玉其外败絮其内,虚有其表,不能为国为民谋福的人怎么办?
不光是他们,就是你们每个也都认为自己很有才学,可是孤王不知道啊?
所以不管是谁推荐的还是自己认为有才学的人,到了孤王这里一律考试。
你考的好,就说明你有才学,考的不好,就说明你配不上这个位置。
孤王这么说你们能明白吗?”
李承乾说罢目光朝众书生扫去,半晌有一个身穿白衫中年书生,走出人群向李承乾躬身行礼道:“太子殿下一片苦心,草民实在感佩莫名,只是我等到底都是士人,让这些兵卒搜我的身,实在是有辱斯文。”
李承乾闻言点点头道:“却也如此,孤王也不想让人搜你们的身,而且到现在孤王还没有公布考题、考官,就算你想挟带也不知道该带什么。”
“是啊太子殿下!您就开恩免了吧。”有人在人群里祈求道。
李承乾闻言微微一笑道:“可是以后呢,难保以后的子孙不肖打作弊的主意,到时候这考试也就形同虚设了。
所以孤王第一次就要断绝考生作弊的可能,首先你们进去是要被搜身的,其次你们写的卷子,将先由不识字的人把姓名封起来,然后交给东宫的文书誊抄一遍,再给考官审卷,这样考官就不知他看的卷子是谁的了,只以文章评高低。
而且现在孤王还没有安排考官,本想一切等你们进考场孤王再命考官进入考场,不到阅卷完成考官不准出来,在考场里你们也不能单独见到考官,所以这次考试绝对公平。”
李承乾说到这里人群里传一阵倒吸冷气的声音,为李承乾的严密安排感到震惊。
李承乾微笑着看众人的反应,心说被我这一套东西震住了吧?
要知道这套东西从宋朝发明以后为历代所沿用,就连现在考公务员在阅卷时姓名考号等信息也是被封起来的。
这时的唐朝人自然无法想象这么严密的安排,一听之下当然大为惊叹,就在众书生一片惊叹声中,一个不和谐的声音响起。
“哼!如此严密的防范这是把我等当成贼了吧?”
因为刚才李承乾说什么绣花枕头的时候,大家都看向他,所以此时王珏满面通红,说话竟是带着跟李承乾赌气的成份,但是众人闻言都是一怔,心想也确实如此……
李承乾见此登时沉下脸来,寒声道:“王珏试图破坏东宫考试且当面顶撞孤王,来人拉下去乱棍打死。”
“啊!”
“遵旨!”众人还没有反应过来呢程务挺就一把抓住王珏的衣领顺手一惯,王珏就已经以头抢地,扑在地上站不起来了,两个侍卫上前轻轻一驾就把他托出去了。
现场的书生都被这一幕吓得不敢不吭声,李承乾目光扫过他们淡淡道:“孤王这里为了公平能做都做了,但是你们也要接受搜身,身上不带进去只言片语,考完定了名次,孤王自会给你们出身。
可若是让你们这么进去,等考完又来揭发谁谁抄了。
叫孤王怎么办呐?
把你们都杀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