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承乾的车驾来到朱雀门时,朱雀门前已经是人山人海了,因为此事就在皇城边审理所以在太极宫办公的官员和在皇城办公的官员都早早地出来,想看看李承乾到底会怎么判决。
薛仁贵带着东宫的护卫在朱雀门前搭了一座高台上面设着李承乾审判时坐的宝座,把前来观看的百姓都按着不同的坊安排在高台前面的空地上,官员们则被苏定方安排在左右两则。
此时看见李承乾的车驾绕出高台,站在高台前的百姓都忙跪下行礼,口中还大声地喊着各种各样的祝愿吉祥的话语。
两边官员见此也都躬身向李承乾的车驾行礼,李承乾待辂车停稳柱着拐杖缓缓走出车厢,向城门前的百姓们招手示意。
百姓看见李承乾向他们招手,一个个激动的一遍遍重复着嘴里的吉祥话,整个方圆数千平方米的场地都嗡嗡响着。
李承乾虽然一句也没有听清他们说什么,但心情却也被感染的十分兴奋。
站在高台两边的百官见此,却有些不知所措,很多官员对于李承乾的很多做法都是不赞成的,可是此时见到此情此景心里却是五味杂陈……
李承乾缓缓走上高台,站在高台中间抬头看看万里无云的天空,然后看看高台下面欢呼的百姓,伸出双手轻轻往下一压,下面的百姓立即就停止吹呼声,等待李承乾讲话。
………………………………
第140章 出人意料的李承乾
从去年开始长安地的百姓对李承乾的印象就全都正面形象了,这一段时间东宫平冤决狱更是让李承乾有“青天”之称。
所以当长安百姓听说李承乾要在朱雀门前亲自主持昭雪案件时一个个都是异常兴奋的,毕竟这种事以前从来没有过,在过去几十甚至向百年间天下纷争谁在乎过老百姓是不是冤枉,老百姓自己也觉得只要不无缘无故地被人弄死就是天大的幸事了,从来不会想到喊冤这种事。
前面站的老百姓这么想,两边站的官员的想法则老百姓的想法恰恰相反,他们认为李承乾的做法纯粹是多此一举。
什么时候朝廷执法要向老百姓交待了,公开斩首都是为了震慑或者吓唬老百姓的,像李承乾这样做只能让老百姓遇事就来告状,除了给朝廷带来麻烦不会有任何好处。
李承乾不知道这些人心思,他面容严肃地看着下面渐渐安静下来百姓,不自觉地往前走几步,站在高台的边缘大声道:“自陛下降旨命孤王平冤决狱已有数年时间,以前孤王认为自己年轻识浅怕遗笑方家所以并不曾留心此事,不想朝廷所以设长吏竟不恤百姓疾苦,致使凶横行长安城中首善之区几乎成了人间鬼域。”李承乾说完这一段话,站在高台的八风殿的供奉连忙大声喊一遍,务必使李承乾的话传到在场的每一个耳中。
数十人一起大喊,震的李承乾耳中轰隆隆响,但是他面上却要庄严肃穆。
“这都是孤王的过失,孤王身为储两受天下百姓供养,百姓受人欺凌之时孤王却不知道,想及此处孤王深感惭愧至极。”
接着下面的传播,然后站在每坊中的东宫八风殿的供奉带头大喊:“太子殿圣明。”
这次是几万人一起喊,声音隆隆传出数里之外,站在高台两侧的官员们脸色都变了。
于志宁和长孙涣一起站在高台的左侧后面,此时听见李承乾当众认错,而下面的百姓又轰然喊‘太子殿下圣明!’直震的脸色煞白,不可思议地喃喃道:“太子殿下这是要罪己啊?”
旁边的长孙涣神情不屑地看一眼失态于志宁道:“世伯放心太子就是太子,他今天说的再好,也不能立把这些人处死,别忘了只有天子才能掌人生死。”
高台上的李承乾待下面稍静一些,再次抬手止住兴奋的百姓,大声道:“所以今日孤要在此亲自审理这些凶徒,亲自给这些人定罪,亲自看着人责罚他们。”李承乾说完待下面下面的人大声把李承乾说的话传出去,百姓们那边也又一次大喊太子殿下圣明后,便缓缓走向高台上的宝座上坐下。
李承乾坐高台上待吩咐老鬼道:“让他们把人犯都带上来。”
老鬼闻言招手吩咐一个小内侍下去安排,不一会儿,几个身带重枷的犯人被带上来了。
李承乾坐在宝座上看见走在前面的两个竟然都是熟人,崔仁师和岑文本这两个人都是因李泰造反把拿下,早判了死刑。
此刻看见李承乾高高在上坐崔仁师面上一犹豫就向李承乾跪下了,而岑文本则冷哼一声,一翻白眼,仰起头不看李承乾。
只是没过多久随着后面几个犯人走上来,其中岑文本三弟岑文昭一走上来就冲着岑文昭大喊一声:“二哥!”
岑文本一看见岑文昭蓬头垢面一身褴褛,脸上痛惜之色一闪,转头愤怒地看着李承乾,咬着牙道:“陛下早就下旨意,谋反虽是重罪但是只涉父子、祖孙,并不涉及兄弟。”
李承乾看他一眼平静地道:“是的。”
岑文本闻言依旧面色狰狞道:“那太子为何要抓我兄弟?”
李承乾依旧平静地道:“岑文本你自己问你弟弟做了什么事?”
岑文本闻言就知道岑文昭肯定有什么把柄被李承乾抓住了,忙转身走到岑文昭面前,惊疑不定地道:“文昭你做什么事?”
“二哥……”岑文昭见岑文本来问只说两个字就泣不成声再也说不下去了。
岑文本兄弟三人岑文昭年龄最小,因为父亲死的早岑文本的母亲最痛小儿子,所以岑文本和岑文叔都对岑文昭爱护非常,历史上李世民嫌岑文昭行事太过招摇怕他给岑文本惹事,就想把岑文昭派出去做地方官,是岑文本因为担老母因为思念弟弟忧思成疾,啼泣恳求李世民才把教育岑文昭一顿把他留在长安的。
岑文本此时知道自己死在眼前,却还是一心想救岑文昭,见岑文昭只是痛哭,忍着悲痛催他快说。
半晌岑文昭抽泣着把李承乾抓他的原因说了,原来岑文昭平时喜好结交朋友,为人极讲义气。
去年从扬州来的杜源的才子来京城参加科举,岑文昭极为推崇杜源文采风流,杜源想借岑文昭的势力,两人很快就成了莫逆之交。
两交往一段时间,突然有一天杜源找到岑文昭称自己惹来了杀身之祸,原来这杜源不但文采出众,样貌也一等一的,加上年少多金身边从来不缺投怀送抱的女子。
而且这杜源还一个癖好,就是喜好少妇,杜源来长安不久就勾引上邻居的儿媳妇,虽然唐朝风气开放,但是遇上这样的事人男的总不能当没事人。
邻居家知道这事后先把儿媳妇毒打一顿,然就带着人去杜源准备把两人抓了一并打死出气。
杜源见机的早逃了出来,不敢回家托人找到岑文昭,岑文昭给他出主意,让杜源去长安县告邻居玩仙人跳。
长安看在岑文昭的面子自然积极办案,很快把邻居一家抓到县衙,双方各执一词,但是邻居的儿媳自知若是夫家赢官司她则必死所以也一口咬定是夫家玩仙人跳。
长安县令看在岑文昭的面子重邻居一家流放三千里,杜源因为害怕此案翻过来,在半路上就把领居一家劫杀了,长安县令对此也不追究只报个路上暴毙完事。
直到去前几天李承乾派人在长安城到处宣传为百姓伸冤昭雪,杜源的另一个领居才上告揭露了此事。
岑文本听了岑文昭的述说,痛苦地摇摇头,深知这件事里岑文昭的罪责说大就大说小就小,若是他还是中书侍郎专知机务,那就是一件训斥一顿的小事,可是此时……
李承乾没有在意岑氏兄弟都反正他们都活不了多久了,李承乾看犯人都带上来了,便下令让人念这些犯人身份和所犯何罪。
周晋和朱成两个站到台前,一替一个念这些犯人身份及所何罪,站在台下的八风殿供奉,也跟李承乾说话一时,上面念一句他们大声喊一句。
这样十几个重犯的罪状被一一念出,足足念了一个多时辰,但是下面无论是百姓还是都听聚精会神,越往越听越觉得触目惊心。
尤其是听到崔仁师有意隐满他儿子射死人,贪污受贿的事,连于志宁都感到吃惊不已。
李承乾坐在宝座静静地等着周晋和朱成念完罪状,便起身走到高台前沿,大声道:“孤王在此给这些定为死罪,家产除赔偿受害人外,其余充公,所犯人的田地充后田租降为一成五,家人发配岭南。”
李承乾说到这下面的长孙涣冷笑一声对于志宁道:“太子也就这样,何苦搞这么大阵势?”
其他官员心里也都松了一口气,总算要结束了。
却听李承乾在台平静地道:“按照唐律这些应该在秋季问斩,所以今日孤王就主每人先行打二百军棍。”
李承乾这一句经过台下八风殿供奉传出去台前百姓发出震天的欢呼声,而两侧的官员则都被李承乾此举吓了一跳,这是一直接要他们的命啊!
………………………………
第141章 全部毙命
随着李承乾的话音落下,早就准备好的丘神绩带着百十个黑衣人迈着正步走到高台前面站定,百十个人往那一站给一种肃杀之感。
又有一队黑衣人搬来十几条宽大的春凳放在高台前一字摆开,每条春凳前都站着两个身材高大的黑衣壮汉,每个壮汉手里都拿着一根漆黑的刑杖,每根刑杖都有碗口粗细笔直地立在壮汉身旁。
下面的刑具准备好,一队队黑衣人便把十几个重犯押到春凳上,这人些都知道就要死了,有的忍不住发抖,恐惧地大声求饶,喊的嘶心裂肺于永宁、长孙嘉庆之流就是如此。
也有人如崔仁师自知必死无疑,只低着头一言不发等死而已。
唯有岑文本破口大骂“李承乾你这个暴君,你残暴不仁,你不得好死~……”
但是随着“砰,砰,砰……”的声音响所有的声音都变成了惨叫声。
李承乾看着这一切想立刻转身离开,但是两条腿却死死的钉在地上,脸上表情僵硬不发一语。
他不停地告诉自己,不想再看到去下雪时冻死那么多人的情景,自己就必须按照原定计划走下去。
“太子殿下,求求您饶了舍弟吧,臣愿意代舍弟受过……”于志宁看着于永宁受刑再也忍不住,跑到高台边上想要上去,被守在高台下的侍卫拦住,只得在高台下大声呼喊,希望李承乾能听见饶了他的弟弟。
随着“砰砰砰”一杖杖打下去,受刑犯人的惨叫越来越稀,越来越弱,几万人的现场只有“砰砰……”的声音一直有节奏地响着。
高台两侧的官员脸色都十分难看,他们不是没有见过杀人,这也不是李承乾第一次杀人。年前大雪成灾李承乾在东宫门口就下令一次性杀死跟着李泰的一百多个侍卫,东宫门口的血气数日不散,一些经常走过东宫门前官员也不觉得有什么不适应。
但是今天不同这是将人活活打死,而且这些人一点心里准备都没有,像于志宁一直盼着他堂弟定下个秋后问斩,他再想办法或者推倒李承乾,或者求李世民怎么着也能把弟弟保下来,可是……
于志宁喊了半天见高台上一点动静都没有也就绝望了,被一**好的大臣扶到人群后面,痛哭流涕,他们身边大臣都对李承乾此举充满了怨念,却没有一个敢当众说出来的。
下面受刑的人已经没有了声息,李承乾知道,这些人已经死了或者快要死了。
便深吸一口气移动站的发僵的双腿,走回宝座上坐下。
“太子殿下,快下令停下来吧,这些人经过刑杖就算不死也活不久了,此时下令停也能显示太子殿下的仁爱之心。”诸遂良不知何时走上高台向李承献计道。
李承乾闻言摇摇头道:“今天这些人必须死,孤王就是要让百姓看到孤王平反狱的决心。”
诸遂良不知道李承乾有意降低佃租,心里暗道:这决心让老百姓看见了有什么好处?
“报——韦山甫受刑不住毙命。”
“砰砰砰……”其余的行刑还在继续。
随着一个行刑壮汉高声一报,整个现场进入了一片死寂,李承乾听见已经死了人知道此事再地转圜的余地,便开始谋划他下一步该做什么。
“报——岑文昭受刑不住毙命。”
“砰砰砰……”
……
“报——崔仁师受刑不住毙命。”
“砰砰……”
砰砰声一下一下地响起,像是打在现场每个人心头,现在没有再有心思说话,连于志宁都停止了哭泣。
“报——于永宁受刑不住毙命。”
“砰砰……”
“报——……”
“砰……砰”刑杖的声音越来越稀,毙命的人越来越多,就在此时远处传来一阵马蹄声,站在台下的人都回头看向朱雀门里,马蹄声是从那里传出来的。
马蹄声越来越近,李承乾可以听见马上骑士,跳下战马向高台跑来,骑士边跑边中气喘嘘嘘地大声喊道道:“太——子……殿下,陛下有旨立即——立即停刑!立即停刑。”
“报——岑文本受刑不住毙命!”
“砰砰。”行刑的声音停了下来,
“报——长孙嘉庆受刑不住毙命!”
“启奏太子殿下,所有受人犯均因承受住杖刑毙命!”台下传来丘神绩没有一丝感情的声音。
来传旨的骑士刚刚跑到李承乾面前,听着这句话脸上满是震惊和不知所措,李承乾看见来人正是当日在魏征门前拼死保护李世民的席君买,起身走下宝座笑着对席君买道:“有劳席将军传旨,现在已经停刑了。”
席君买听了半天才反应过来,脸上僵硬地笑笑道:“启禀太子殿下,陛下宣您立即进宫!”
李承乾淡淡一笑道:“除了孤王还宣了谁?”
李承乾心里有数,朱雀门前出了这么大的事李世民不可能不知道,更不可能不管,但是这些犯人已经死了,李世民事后顶多训他一顿,所以李承乾显得的很是从容。
“陛下还宣召几位崇教殿大学士,随太子殿下一起进宫。”
“孤王知道了,马上就去!”李承乾说着向老鬼递一个眼色,老鬼忙去安排。
七个东宫崇教殿的大学士除了任雅相和郝处俊留守平章院,颜师古在准备崇贤馆招人考试其余四个都在这里了。
李承乾缓缓地往前走几步,再一次站到高台边缘,神情严肃目光缓缓在高台下几万百姓身扫一过,场问寂静地只能听见微微的风声。
半晌李承乾声音低沉缓缓地说道:“这些残民之贼虽然已经死了,但是孤王知道在长安城里在关中乃至在天下肯定还有很多冤案,如果你们有冤没有被昭雪的,你们就到东宫来喊冤,如果你知道谁有冤屈你们就告诉他来东宫喊冤,不要害怕只要有孤王在孤王就替你做主。”
这些话随八风殿的供奉的声嘶力竭地大喊,传遍现场所有人的耳中,紧接着就数万百姓激动地跪在地,大喊“太子殿下圣明!”
“太子殿下仁爱无双!”
……
能有这个结果不是唐朝的百姓愚蠢而是李承乾提前做了很多安排,比如这些的罪状提前在各坊公开宣传甚至每晚都在各坊轮流公审,所以即便李承乾下令当场打死这些人,百姓虽然看着也有些害怕,但是却不觉得李承乾残忍。
李承乾看见收到了预期的效果,便转身走下高台,四个崇教殿大学士和一众东宫心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