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霸道太子李承乾》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唐霸道太子李承乾- 第3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三个太仓令一齐看向民部仓部员外郎,而那个员外郎吓得浑身发抖不敢吭声,显然他也知道这种事情的可怕。

    “说,再不说就把他立即打死。”李承乾怒声大吼道。

    那员外郎吓得战战兢兢抬起头道:“求太子殿下饶命,臣说,臣说……”

    “快说!”

    “是是……”

    在这个员外郎磕磕拌拌的叙述中李承乾算是弄清楚了情况,原来自贞观十五年大唐出兵灭了高昌,关中往西域丝稠之路开通了。

    关中这几年粮食连年高产,粮食价格便宜种粮无利,关中大户都开始改粮种桑,关中产粮低少,但是关中租税一样要收。这些大户就从外地购粮,通过运河运到洛阳的含嘉仓,然后走陆路运到长安,但是自从大雪过后就再也没有从洛阳往长安送粮来。

    现在整个长安城的各处粮仓都是空仓,只剩下几日的粮食。

    李承乾听了也吓的目瞪口呆,半晌才缓缓道:“郝处俊、裴行俭、许敬宗你们三个带人去长安城各处粮仓实地核查仓存多少粮食。”

    “臣遵旨!”三人闻郑重行礼。

    “起驾进宫!”这件事必须要向李世民禀奏。
………………………………

第69章 你们一群废物

    在进宫的路上李承乾越想越怒,这个唐俭到底在做什么?

    关中的世家就这样毫无大局观,只顾自己挣钱,还有那么多官吏给他们开后门行方便,要是不能及时处理早晚形成利益集团。

    走到承天门时马车突然停了。

    “启禀太子殿下太子太傅在前面拦住马车。”李承乾还没有问,薛仁贵的声音就在车外响起了。

    李承乾掀开车帘,萧禹已经走到马车旁边。

    “参见太子殿下!”萧禹先见礼。

    “太傅见孤王何事?”李承乾看见萧禹脸色不善,不知道又要发什么疯。

    “太子殿下,真是气煞老夫了!”萧禹一开口就火往上窜。

    李承乾这会儿实在不想理他,但又不能不理,有些无力道:“太傅到底何事?孤王还有急事要见父皇。”

    “见陛下,正好老夫也要找陛下理论,他凭什么要把修书事交给弘文馆?”萧禹说着也不管别的当先就往太极宫去。

    “什么?”看着萧禹走远的背影,李承乾才明白这会儿李世民正在做什么。

    不禁心中大怒。

    “进宫!”

    马车一路来到太极门前被守门的监门卫拦住,李世民赐李承乾宫中坐辇,但是现在李承乾驱车直入监门卫自然不敢放入。

    李承乾掀开车帘看见几个侍卫拦住马车请他换辇,李承乾这次进宫没有提前准备,他心急如焚哪有工夫等人备辇?

    “薛仁贵让他们闪开!”李承乾想也想道。

    站在车边的薛仁贵二话不说,伸出长枪左右轻轻一挑,挡道的几个侍卫就被他推倒在地。

    马车继续往前走,直到两仪殿外李承乾下车就直接往里走,守殿的内侍慌忙上前拦住他,李承乾此时也懒得跟他们废话一挥拐杖直接把他们打开,然后一瘸一点的走入大殿。

    两仪殿里李世民正兴高采烈的与大臣们商议如何修书的事,众大臣赶上这千年一遇的大修书,都想在这一次大修书里谋一个编修或挂名的职位。对此事自然都极为上心,一个个好主意层出不穷,一时两仪殿里聊的是君臣相得热火朝天。

    突然有内侍报,太子殿下闯进两仪殿来,殿里众人脸色皆是一变,心想太子殿下这是要来抢修书权了?

    反过来一想李承乾的反应也是正常,修书到底是东宫要办的事,若是李承乾完成修书在天下大州建立藏书楼,那他的太子之位将稳如泰山。

    陛下要抢修书权太子如何不急?

    可是反过来一想,东宫要办成此事李承乾必然以此培值他的嫡系亲信与我们何干?

    一时间殿里众臣都心思复杂的看着李承乾走进来。

    “承乾不是出城救灾去了吗?”抢了儿子的东西李世民到底有些做贼心虚,连李承乾闯进两仪殿的事也不追究。

    李承乾这会儿也没有心思管其事直接道:“启奏父皇,儿臣是遇上大难题才进宫来与父皇商量的,还请父皇让其他人都退下吧!”

    李世民心想这事不能一个人面对太子而且他身边还有萧禹呢,到时候三人对面他俩说自己一个,史官起居注上一记,自己还得把修书权交回去。

    “众臣都是朕的心腹,太子有话尽管直说。再者太子也可也放心,修书就算放在弘文馆,太子也一样是监修。”李世民一句话说完看见李承乾脸色依旧难看,心里又有些不满,觉得自己太过仁慈了竟把李承乾惯的蹬鼻子上脸。

    李承乾扫一眼两仪殿里的众臣冷声道:“你们真得要听?”

    关系到能不能千古留名,当然要听听了。

    “其他人退出去,把殿门关上。”李承乾冷声喝道。

    “承乾这样也太小题大做了吧!”看着李承乾在殿吆五喝六,李世民脸上有些挂不住。

    李承乾站在大殿中央环顾四周淡淡道:“诸位可知道长安城中太仓都已经空了?就是诸卫禁军的军粮也只剩下十日用度了。”

    “承乾你说什么?”

    “太子殿下,这是真得?”

    “啊!”

    ……

    ……

    大殿里众人一下都被吓到了,现在长安城虽然远没有到了盛唐时人口百万的规模,但也有三十万居民十几万兵丁,断了粮食可是要天下大乱的。

    “大难临头,你们这群废物竟还想着算计东宫?”李承乾提起拐杖指着一帮文臣大喝道。

    “承乾你先好好说话,到底怎么回事?”李世民已经冷静下来。

    李承乾回头找个地方坐下,然后详细地把他今天问到的事情向李世民和大殿里的众臣说了一遍。

    “呵呵,太子殿下这就多虑了,这两天天气转晴洛阳那边自会把粮食送来的。”民部尚书唐俭听了呵呵笑道。

    唐俭是李世民的心腹,从太原起兵就跟着李家,所以李世民明知道为官不治事,也把六部中的民部交给他,此时闻言虽然恼他无知,但也只是冷哼一声。

    李承乾却早就看他不顺眼,上回萧珏在他眼皮底下贪污,致使饿死数千灾民,要不是想先收拾李泰,李承乾早就上本弹劾他了。

    这回又是他的民部出事,他还在这里大言不惭。

    李承乾提起拐杖在面前的小几上猛地一敲,大喝一声指着唐俭道:“废物,无才无德你还敢窃居高位,祸国乱民尚不自知,回家写好辞呈领罪。”

    唐俭被李承乾骂的脸上一红看向李世民道:“陛下……”

    李世民脸色铁青,看也不看他,唐俭这才意识到问题严重,低下头不敢说话。

    “太子不要只骂他人,还是说说眼下该如何处理吧!”李世民面无表情地道。

    李承乾在来的路上已经想过,直接道:“儿臣已经想过了,此时第一要务就是派一个大将去东都洛阳接替东都的一切军务,保证东都稳定。

    另外派一个钦差一路去往东都修整道路,尽快把粮食运来长安城。”

    “派大将去往东都接掌军务,太子难道担心……”李世绩第一个反应过来。

    紧接大殿里凡是知道颜利仁鼓动李承乾造反的人一下都紧张地看着李承乾。

    “孤王也只是担心,不过按理张亮昨天就该到长安城接任工部尚书,他至今没有进长安城洛阳那边的粮食也迟迟运不来,长安这边必须要防患于未然。”

    听了李承乾的话众臣也都默默点点头。
………………………………

第70章 我去给灾民找吃的

    李世民看着李承乾,眼里露出赞许之色,继续问道:“太子以为派谁去能当此大任?”

    “修整道路押运粮食的人可派右武侯将军丘行恭前去,以他的性情和能力当能保证十天内把粮食运到长安城。”李承乾说着看一眼李世绩接着道:“至于振守一方的大将儿臣不便举荐,就请李兵部说说吧!”

    李世民不置可否地“嗯”一声。

    李世民听哪里不知道李承乾心里早有人选,只是心有疑虑不肯说出来,李世民想到李承乾对他竟有疑心,心里说不出是什么滋味。

    “陛下、太子殿下,臣愿意亲自前往坐镇洛阳保洛阳安定。”李世绩刚才就想说话只是李世民明显在考较李承乾所以一直闭嘴不言,此时见考较似乎失败了,连忙把事情承担下来。

    “懋功前去朕是放心的,太子以为呢?”李世民不死心地继续考较李承乾。

    “父皇和李兵部的于军事的造诣和能力儿臣向来佩服,既然父皇和李兵部都觉得可行儿臣无异议。”李承乾面无表情地道。

    李承乾可以自已在东宫练兵因为李世民根本看起他手下的那些将领,可要是敢和李世民看重的手下大将勾搭不清,就算李世民不动废李承乾念头,也一定会把李世绩远远地贬出长安城。

    李承乾不想换个野心勃勃的将领来主持大唐的军务,所以就要和李世绩保持一定的距离。

    “太子殿下谬赞了,臣萤火怎么敢与日月争辉。”李世绩慌忙谦让道。

    “呵呵懋功也不要太过自谦,说起来承乾还是有几分眼力的。”李世民今天终于听见李承乾夸赞他一句,一时心花怒放……

    “那就速速派人去传丘行恭吧!”李承乾向李世民道。

    “嗯,传丘行恭来两仪殿。”李世民发话了自有内侍前去传人。

    李承乾见正事算是解决了一半,抬眼看一眼大殿里的一众文臣,淡淡地道:“听说你们都要参与修书?”

    要是李承乾一进来就问修书,他们有一万个理由等着李承乾,什么共镶盛事,太子当以学业重啊……

    但是现在知道长安城出了这么大事的,这些人脸皮再厚也说不出来话了。

    见他们不说话了,李承乾把拐杖重重往地上一顿,恨声道:“一群不务正业的废物!朝廷拿着民旨民膏养活你们,就是让你们不务正业的吗?”

    李承乾此话一话众人脸上隐现怒色,都看着李世民等他说话,李世民心里暗叹:太子到底还是年轻啊,性格太过急躁了。

    正想要怎么开口圆过去。

    只是李承乾早有准备,哪容旁人插嘴,话锋一转道:“以为派人去洛阳稳住东都,再修好道路把粮食运来长安危机就解除了吗?

    这只是标,要想治本朝廷还要花大力气。”

    李承乾说到故意顿一顿,看一看李世民和众臣的脸色。这是他前世时在公司做讲师时学到的,讲到重点的地方要引起听众的兴趣,最好是能有人问一句。

    “太子殿下的意思是这件事情除有人意图谋反,还有更大的阴谋?”萧禹现在对李承乾很是佩服,所以也听最认真。

    “谋反的事跟这件事有没有关系,孤王还不确定。但是这次长安缺粮确实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如果不能妥善处置,日后整个关中必然灾害不断。”李承乾依然淡淡地道。

    “太子何以有此担忧?”李世民警惕起来。

    “百姓都不种粮食了,还有什么比这个更令人担忧的?”李承乾面带忧愁地道。

    “太子不必忧心朕这就下旨,关中今天春天必须全部种粮食。”李世民极为霸道地道。

    “父皇想多了,这不是一道旨意能改变的,若是一道旨意就能改变,西汉初年时晃错也不会写那么长的一篇《论贵粟疏》了,这件事待儿臣慢慢想一想再做处置。”

    “太子殿下说的有道理,此事还须从长计议。”马周上前道。

    李世民想了想,也想不出个所以然来,最后只得悻悻道:“那此事就交给太子来办,有什么需要的尽管提出来。”

    “儿臣遵旨,为防此事后面愈演愈烈,此次所有涉及渎职和玩忽职守的官员都要交刑部议处。”

    李世民听了也若有所思地点点头,李世民虽然对于内治不熟,但他还是有局观的。

    大殿里凡是涉及民部、司农寺以及出身关中大户的官员心一下子就沉到底了,前几天李承乾才在刑部判过案子,那可是毫不留情啊……

    李承乾见李世民点头心里暗喜,面上不动声色道:“另外儿臣还请想父皇把修书的事交由崇贤馆办理弘文馆协理,修书的人儿臣也下令明年春天在东宫考试选拔,天下才俊皆可参加,介时能者上庸者下,定能修出一部光耀千古的好书。”说着扫一眼那些文臣,接着道:“朝廷官员若是想来修书大可以辞去现有官职来东宫参加考试,只要有真才实学又愿意一心修书的人孤王是十分欢迎的,但若是吃着碗里的看着锅里的,还想当官还想挂个修书的名那就不要想了。”

    “太子殿下所言甚是!”萧禹今天就是为了跟李世民理论修书权力的问题,一听李承乾如此说立即表示支持。

    李世民这会儿已经被粮食和可能出现的谋反的事闹的一点心情都没有了,闻言也只是默默点点头算是认了。

    下面众大臣从早上跟随李世民去东宫,然后又风风火火地讨论了半天,到头来竹篮打水一场空。

    心里自然不服的,但是此时朝廷有大事李世民明显心不此,而且李承乾还掌握处理关中缺粮的权力,一时间竟没有人敢出言反对。

    “启奏陛下,丘行恭将军求见。”一个内侍进殿禀报道。

    “宣!”

    丘行恭进殿行礼后,李承乾把事情的经过跟他讲了,让他从长安城出发一路往洛阳去,一边走边派人往沿途州县征调民夫修路,然后要在七天内把第一批粮草押到长安城来。

    丘行恭听了二话没说就答应了,因为事事紧急他和李世绩都没有回家就在两仪殿里传令点了跟随的亲兵直接出发。

    李承乾要给他们牵马,二人死活不受才作罢。

    看着二人出去,李世民下令禁军在长安通入洛阳的官道上设卡,无论官商民夫三天内一律不准去往洛阳。

    李承乾本想把大殿里的人留扣在太极宫两天,免得有人给洛阳送信,现在看来李世民还是棋高一着啊。

    不过李承乾看着这些人也没有打算放过他们。

    “父皇如今虽然城中缺粮,但是长安大户人家多少还是有些粮食的,儿臣救灾也正缺粮,不如就请诸位大人替儿臣去借些粮食吧!”

    “嗯……”李世民颇为意动但沉吟着看着面前的大臣。

    高仕廉和杨师道等宰相尚书级别都不好说反对的话,也不敢先表态同意怕得罪人,所以都不说话。

    最后还是韦挺谏道:“臣等捐些粮食倒也容易,只是现在谁都知道长安米贱,若是突然到处找人捐粮,怕是会引起百姓的猜疑,到时候人心不稳就不好办了。”

    “就是、就是”

    ……

    很多大臣闻言忙点头称是,李世民看得脸都黑了。

    “这个不用担心,你们就说是父皇恼怒孤王惩戒贪官污吏太严,所以要为难一下孤王,你们为天下稳定,天家父子和睦,所以助太子……”李承乾话还没有说完,就听见上面的李世民重重地怒哼一声。

    众臣连忙告退,李承乾见事不可为想着城外还有近万灾民没吃的也连忙告退。

    “太子这么急着走做什么啊?”李世民不阴不阳地道,显然是想趁人都了跟李承乾算账。

    “我去给灾民找吃的!”李承乾翻了个白眼直接走了。
………………………………

第71章 冬渔

    李承乾坐着马车出了太极宫又出了长安城,一路上心里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