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霸道太子李承乾》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唐霸道太子李承乾- 第3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李承乾招这些人以后还有大用,必须得封卷考试才能放心。

    “那是自然臣举荐的人也一定是能过考的。”颜师古保证道。

    “孤王还是信得过颜先生的,只是要防众人之口罢了。”李承淡淡一笑道,然后便慢慢往前走着。

    “还有一事,要太子殿下明示。”颜师古跟上李承乾道。

    “何事?”李承乾停下脚步。

    “是钱粮的事,原来太子殿要印的五千部《四书集注》现在还只印了千余部,但是东宫这个月花费极大,已没有纸墨了。”

    “什么东宫没有纸墨了?”李承乾吓了一跳。

    “东宫自然有纸墨,但印书那边肯定是留出其他地方的用度才给印书的。”颜师古解释道。

    “为什么不去内府领?”李承乾心里在想我印书总不能说我乱花钱吧。

    “去了,内府说这个月东宫已经领近二十万贯粮物,现要过年了太极宫要预备许多东西已经没有钱粮了。”颜师古愁眉若脸道。

    “他们说的是真的?”李承乾转头问老鬼,表示不信。

    “回太子殿下,内府怕是真的没有钱了,每年这个时候都要准备来年的赏赐,还有宫里过年的花费内府都要预算出来,这个月振灾咱们都是从内府领的钱粮……”老鬼吞吞吐吐道。

    “行了孤王明白了,先把詹事府的一应用度停了,然找让郝处俊去找民部救灾该他们出钱粮,东宫只是暂时代民部出的,现在让他还回来。”

    “太子殿下你看能不能从抄家的那些钱粮调出一部分?”颜师古试探道。

    “不行,那些是留着给灾民重建家园的。”李承乾斩钉截铁地道。
………………………………

第64章 萧禹的正确使用方法

    李承乾也没有想到皇家内府的钱粮竟然这么少,难怪春天的时候李世民下旨李承乾可以随意取用内府的物资不加禁止,李承乾一个月才花了七万贯李世民就指使张玄素弹劾李承乾浪费国帑民财原来不光小器,还是穷啊!

    想想也是,贞观年间全国户数才三百万,总人口数还没有现在一个一线城市多呢,能有多少税赋?

    而且李世民对内政不熟,他认为隋朝是税收过重把老百姓逼反的,他看见隋朝仓库存的粮食到贞观初年都还没有吃完,隋朝却早已经灭亡了。

    所以他下令朝廷不准多存粮食要把粮食存在民间,这一点既有益于世家大族的利益也符合儒家的小农经济观,在初唐经济不发达时对社会稳定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但是这样做实际上限制了长远的发展空间,使得国家和社会抵御灾害的能力都很低下。

    因为无论是小农户还是大地主家里都不愿意多存粮食,粮食难以伫存而且粮价又低,家里存粮除了占地方就是养耗子,如果保存不善霉变了损失也没处赔。

    所以粮食一多,就要进行自我产业结构调整发展轻工业,听起来很高大上,其实很简单,就是说一家农户去年粮食丰收了,家里粮屯都塞满了卖又不值钱,今年他就选择不种或少种粮食改种桑麻,然后抽丝织布出口丝稠。

    听起来挺好的,但是有些地方遇上灾害,朝廷存粮有限百姓家里也没有多余的粮食。受灾的人口怎么办?朝廷强大的时候把他们看起来自生自灭,朝廷衰弱的时候就只能任由他们造反,时间长了朝廷也就没有了。

    李承乾一边想一边走,不知不觉就回到了承恩殿,刚到宫门口就有两个小精灵朝他跑来。

    “父王”李象在前头跑李厥在后面气喘吁吁跟着。

    李承乾一见了他们就放下所有烦恼,笑呵呵地道:“跑慢点儿!”

    李象跑到李承乾面前抱住李承乾的大腿,不停地道:“父王你去哪儿了,怎么不叫醒我……”

    李承乾笑呵呵地牵住他的手,正要说话李厥也已经跑到他面前,张开双臂要求李承抱他。

    李承乾呵呵一笑正弯腰,老鬼却抢先一步把李厥抱起笑呵呵地道:“太子殿下今天累了,由老奴来抱着皇孙。”

    李承乾看着在老鬼怀里挣扎不休的李厥,呵呵一笑牵着李象当先往前走去。

    李承乾在承恩殿歇息一会儿,就被李象兄弟缠着出去打雪仗。

    东宫后园有很大一片地方的雪都没有清理,李承乾现在一直忙没时间去后园玩,看着东宫的太监和宫女也着实辛苦就不让他再去清理,这两天天气晴朗气温转暖每天午后地上的积雪会化一些。

    现在刚过巳时正是好时候,李承乾腿脚不方便李厥还小,李象一个打两个人刚好平手。

    一时间父子三人在雪地里滚来滚去,欢声笑语不断,正高兴呢李世民身边的内侍带着新任的太子太傅萧禹来到面前。

    李承乾刚把一个雪团扔到李象脑袋上,李象不依一下子把李承乾扑了个仰八叉,李厥要去帮李承乾,只是他力气小来回转了几圈拉不动李象最后还把自己也搭进去了,父子三人正在雪上滚作一团,就听见萧禹不断地大声咳嗽。

    也是父子三人都玩的没有力气了,李承乾才听见有人咳嗽,回头看见是黑着脸的萧禹知道肯定有事,招手示意老鬼把自己扶起来走到萧禹面前。

    “老臣见过太子殿下!”萧禹生硬道。

    “传皇上旨意!”内侍忙一脸肃穆地道。

    李承乾作揖一礼,只听那内侍道:“朕每寻讨经史,明王圣帝,曷尝无师傅哉!前所进令,宋国公萧禹诚极忠款,言穷切至……宜令教太子读书,特加封为太子太傅于东宫行走,其至太子须师礼事之。”

    李承乾听了半天,原来是给他找了一个太子太傅,心里正盘算得失时。

    却听那内侍陪着笑脸道:“陛下还命太子殿下早行拜师礼。”

    “急什么,传令太史局择一个良辰吉日,孤王要在显德殿隆重地行拜师大礼。”李承乾不待他说完就直吩咐下去。

    萧禹听了李承乾说的如此郑重正式,心里高兴连脸色都松动了点。

    李承乾看萧禹高兴就知道该怎么用萧禹了,吩咐老鬼把李象兄弟带走正要说话。

    不想,萧禹看见李象离开先开口道:“太子殿下,君子抱孙不抱儿,今太子殿下不顾君父威仪与两位皇孙在雪中嬉闹,若是传扬出去怕是于太子殿名声不利。

    李承乾一听就头皮发麻知道教育不了萧禹也不在这上头纠缠,想赶紧打发了于是苦笑道:“萧太傅有所不知,本来今天孤王还是高高兴兴的,只是听说了一件事心里烦闷无可排遣才与皇孙们玩闹一会儿的。”

    萧禹见李承乾愁眉苦脸的,不知道他遇上什么事忙问道:“不知太子殿所愁何事?”

    “唉,说起来也是好事,只是怕办不成了……”李承乾一边说一边摇头感叹着往前走。

    萧禹第一天上任心里滚油锅一样热,见李承乾唉声叹气愁眉苦脸,说话吞吞吐吐的,心里大急,忙跟上去道:“太子殿下到底遇上了什么事,老臣既为太子太傅自当为太子殿下分忧。”

    李承乾一听就知道,李世民没有跟萧禹说打算废自己的话,萧禹也明显想把太子太傅做好。

    “萧太傅请随孤王来。”李承乾一边走一边对萧禹道。

    “到底何事?”萧禹性子急。

    “到了地方太傅一看就知道了。”李承乾头也不回一瘸一点地往前走。

    李承乾带着萧禹和众随从来到崇贤馆,李承乾带着萧禹看了正在印的书和正在做的泥活字,还跟萧禹讲了他要大力印一批书籍,并且在天下广建藏书楼的设想。

    把个萧禹高兴的几乎要跳起来,没口子的称赞太子殿贤德行此文华盛事。

    很多人都以为门阀世家把持朝政一定也阻断文化知识的传播,这是不对的,中国从汉朝开始儒家兴盛,知识份子往往都有一个他们祖师爷的毛病那就是好为人师,或者说是要传他的道。

    萧禹也是这样的人。

    只是正当萧禹高兴时李承乾去说出了他的难处:没有钱,萧禹一下子怔住了,他一辈子没有为钱操过心,怎么也想不到这么大的好事竟然要因为没钱而停下。

    萧禹如同被突然打断房事似的,憋了半天才道:“老臣这些年奉禄有限,只能拿出二万贯赞助此事。”

    李承乾一听他误会了自己,也不点破,笑呵呵地道:“宋国公能慷慨解囊孤王感激不尽。”

    “应该的,当不得太子殿的感激……。”萧禹感到很羞愧。

    “只是做这样的大事让百官捐钱到底有限,所以孤王一直都是用内府里的钱,但是今天颜先生告诉孤王说内府不给东宫支钱了?”

    “什么,这样的好事内府竟然不出钱?”萧禹一听才想到钱应该内府出,这样的大好事内府竟然不给钱不禁大为生气。

    “今年陛下还专门下旨太子殿下从内府领用物资有司不得限制,谁这么大胆子竟然胆敢克扣东宫,老夫添为太子太傅此事不能不管。”萧禹越说越气愤马上就要去找李世民。

    “萧太傅不要生气,此事怕是有什么误会吧!”李承乾忙装着劝解道。

    “有什么误会也不能耽误了此等大事,太子殿下放心有老臣在呢!”说着也不等李承乾再说话直接就走了,找李世民去了。

    李承乾看着七十岁的萧禹点着了的火箭似的,心里这个高兴啊,暗叹道:看来萧禹只克李世民啊,这样的好师傅一定要留在身边。
………………………………

第65章 感冒还没有好,今天只有一更,欠的后续都会补回来!

    感冒还没有好,今天只有一更,欠的后续都会补回来!过两天稳定下,会更新更多一些,请大家放心!
………………………………

第66章 令太子出城救灾

    长安城外一群衣衫褴褛的人正慢慢地聚集在长安城东南的启夏门,他们是长安城周边因为这场雪灾失去生计的人。

    这些人都是赤贫的佃农除了租种耕地还要给地主家干活,到了冬天没有活了就上山砍柴、打猎混口饭吃。现在大雪封山没办法再在山上找吃的,李道宗带着人把附近的路清理出来他们就都逃荒来到长安城讨口饭吃。

    无奈长安城近来外松内紧这些人根本进不去城,只是每日万年县令派人在城门口施一顿粥,但是随着人越来越多,一顿粥也施不起了。

    渐渐的有越来越多人开始被冻饿而死,万年县令不敢隐瞒忙写了奏疏上报。

    因为李承乾在灾民的支持下,整死了刘洎等一干救灾不力和贪污灾粮的官员,现在各部的官员听说有灾情都是立即上报。

    李世民看到这些奏报也是发愁,虽然这次雪灾不大比贞观初年的蝗灾严重,但是蝗灾都是发生在夏秋时节,蝗虫吃的是庄稼不粮食,老百姓一般家里没有到了立即断炊饿死的地步,朝廷可以从容调粮救灾。

    可是这雪灾不同,一场大雪很多百姓是直接断炊甚至冻死。而大雪封路调粮困难,稍有不慎就会闹出民变。

    想到这儿李世民对李承乾的救灾措拖以及他爱民如子表现也是满意的,心想李承乾要是能有大局观就更好了。

    人都是不经念叨的,李世民正想着李承乾呢弹劾李承乾的人就来了,正三品的詹事府詹于志宁求见。

    李世民也正想见见于志宁,毕竟李承乾现在还把这个詹事府詹事拦在崇教门外头进不去东宫。

    对此李世民心里很过意不去,于志宁母亲死了,正在守丧被李世民夺情启用给他教育儿子的,结果就被李承乾拦宫外不让进东宫。

    李世民觉得很对不住于志宁,但是呢他现在又不想去触碰李承乾,担心李承乾把对长孙无忌说的那些话都给公布出去。

    李世民在两仪殿里接见于志宁。

    于志宁给李世民见了礼,便有些赌气地道:“微臣无能请陛下放微臣回家养老。”

    李世民本来想好好安慰他的,见他如此无礼心里微怒,淡淡道:“于卿家有什么事?”连于志宁赌气的原因的都不问了,态度十分冷淡。

    “太子殿下他—”于志宁说到一半才注意到李世民那冷淡神情。

    “唉!都是微臣无用,太子殿下今日突然把詹事府的用度都给断了。”于志宁态度软了下来唉声叹气道,也不再提回家养老的话了。

    “什么!太子为什么要断詹事府的用度?”李世民一听也是大为不解,詹事府虽然挂在东宫名下但也是一个独立的衙门用度是户部是发放的,太子怎么能说断詹事府用度就断了呢?

    “什么都没有说就是派去一群人直接把詹事府的库房搬空了,然后户部再送过去东西也被他们直接劫到东宫去了。”于志宁也是一头雾水,他根本进不去崇教门里边的事情一概不知。

    “胡闹!真是胡闹!”李世民很想把李承乾叫来暴打一顿但是想起李承乾在他面前张牙舞爪的样子,还是算了下旨斥责吧。

    李世民正在安抚于志宁内侍来报萧禹求见,李世民顿时头痛,不用问肯定也是来告状的。

    果然,萧禹是气冲冲进来的,李世民一看就后悔信了长孙无忌的话封萧禹做太子太傅,这以后萧禹和李承乾两人闹矛盾有自己难受的。

    心里怒哼一声,且看萧禹怎么说若是实在不像话,就狠狠打李承乾几板子。

    “老臣参见陛下!”萧禹的声音比在东宫生硬多了。

    “卿家来见朕所为何事?”李世民心里有气,连让萧禹平身都没有。

    “陛下何故苛待太子殿下使得太子殿下的文华盛事都难以办成,陛下就不怕落下千古骂名?”萧禹语出惊人声音铿锵有力,直震得李世民心肝直颤!

    李世民的听得一头雾水,心里的火气噌一下子就窜上来了。

    阴着脸沉声道:“萧卿何出此言?”

    “陛下为何无缘无故断了东宫的用度?陛下可知东宫正在办一件文华盛事,陛下突然断了东宫的用度这文华盛事就办不成了,是要造成千遗恨落下千古骂名的。”萧禹越说越气愤一点面子都不给李世民留。

    要不是没有弄明白出底出什么事,李世民真想一怒再次罢了萧禹的官。

    “萧卿好好说话,朕何时断了东宫的用度?东宫又在做什么文华盛事?”李世民强耐着性子问道。

    “陛下不知?”萧禹表示不信。

    李世民:……

    萧禹也不管李世民是真不知道还是假不知道,当下把他在东宫里的见闻竹筒倒豆子一般对李世民说了一遍,一面说着还不住地称赞李承乾。

    李世民听的心里跟猫挠的似得,想马上就去东宫看看李承乾到底在干什么,但是一想到李承乾办了这么大的事在他面前一定是得意洋洋的样子就不想去了。

    但是又不放心这么大事让李承乾办。

    崇贤馆没有弘文馆好啊,能不能弄过来放弘文馆里修书?

    “萧卿此乃千古未有之盛事,太子能办成吗?不如放在弘文馆,由宰相们监修才合适。”李世民表面是跟萧禹商量,实际上是让萧禹替李承乾上奏疏,皇帝不能明着抢太子的东西。

    于志宁要是和李承乾关系好的话他应该站出来反对,东宫办成这事詹事府也有功劳的,可于志宁眼下跟李承乾水火不容,在哪他都得不着好所以他不吭声。

    还好禹萧性子直,根本没管这些直接道:“陛下此言差矣,宰相们都要辅助陛下治理天下,监修书籍的事从来都挂个名头如何管得好?此事放在东宫由老臣协助太子殿下定能办好。”

    李世民看看萧禹知道自己这会儿争不过他,毕竟名不正言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