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霸道太子李承乾》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唐霸道太子李承乾- 第19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这几道旨意一下去,朝堂上下都就懵了,谁都知道杨师道自从儿子被杀后,已经上几份请辞的奏疏了。

    当不当中书令无所谓,但是现在被李承乾公开处理明显是在替李世民背黑锅。

    有些大臣洞悉是高士廉进宫后,李承乾才发出的旨意,都以为这是李世民的主意,一时对李世民观感都有些改变了。

    消息传进太极宫李世民当即就桌子踢翻了,这也太打脸了……


………………………………

第三百八十章 谢固的建议

    高士廉听了李承乾的命令也觉得无语,知道自己是被李承乾当挡箭牌了,看着愤怒的李世民依然无语。

    李世民气呼呼地在大殿里走了几圈,最后长长地叹一口气坐下来,看一眼高士廉,满嘴苦涩地道:“看来太子是真不想朕再过问朝政了。”

    “陛下为何不亲自主政?”

    高士廉说出来就后悔了,这是李世民与李承乾之间的权利斗争,他插嘴很可能把双方都得罪了。

    李世民闻言苦笑着道:“高卿凭心而论承乾主政并没有什么错处,他现在正在做那些事,朕若出面主持怕是难以做成。”

    说到这李世民像是想开了似的,冷哼一声道:“一切随他吧!”

    高士廉听了一怔,才缓缓起身向李世民躬身一礼道:“陛下圣明!”

    “既然承乾已经下令,这件事就到这里吧,高卿退下吧。”李世民有些疲惫地道。

    高士廉闻言心里一叹,知道李世民现在已经不信任他了。

    “启奏陛下,臣已年介七十,前年就已告老去职,只是去年陛下北征臣才再次随陛下出征。现在天下太平朝政稳定,而臣已衰朽老迈不堪陛下驱驶,恳请致仕回乡。”高士廉说着跪了下去。

    李世民此时虽然心情不好,但是看着须发皆白的高士廉当面请辞,还是心里一软起身把他扶起来道:“这些日子辛苦你了,太子监国朕想着得有个老臣辅助他。”说到这里停一下,才接着道“既然你执意请辞,那就先回家歇些日子。”

    “臣谢陛下隆恩!”高士廉说着又想行礼被李世民扶住了。

    李世民亲自把高士廉送出紫薇殿,回来一个人坐在紫薇殿里,看着空荡荡的大殿,眼神渐渐变的冷冽起来。

    “朕不与你计较,但是敢阻拦朕东征高句丽……”

    李世民喃喃自语道。

    ……………………………………………

    李承乾一直在东宫等李世民的反应,最后只得到准高士廉回家休养的旨意,这让李承乾挺意外的。

    第二天,高士廉又上书称愿携家眷移居洛阳。

    洛阳现在还不是东都,朝廷也没有把不得势的大臣送去洛阳养老的先例。

    而且高士廉是开国元勋,长孙皇后的亲舅舅,虽然是文臣也不能掉以轻心,放他去洛阳万一有人拿他的名头做什么就麻烦了。

    李承乾想下旨送他去九成宫休养,但是出了房玄龄的事情之后满朝大臣都知道,去九成宫休养相当于软禁。

    高士廉劳苦功高又没有过错,李承乾怎么敢轻易下令让他去九成宫?

    李承乾放下奏疏朝许敬宗问道:“许卿家以为申国公自请去洛阳养老怎么处?”

    高士廉回家巡视六部的事情就落在许敬宗一个人身上,这两天许敬宗出入崇教殿的次数很频繁。

    许敬宗看了高士廉的奏疏后,微微一笑对李承乾道:“启奏太子殿下申国公恐怕更想去九成宫养老,只是九成宫乃是皇家行宫,他自己不好提出来罢了。”

    李承乾闻言心里一乐,这个家伙果够坏,这话要是当着高士廉的面说出来,高士廉也不敢否认。

    “说说孤王该怎么办?”

    李承乾淡淡地道。

    许敬宗闻言笑咪咪地道:“太子殿下可先不理会申国公的奏疏,直接加封他的长子高履行为吏部右侍郎,以示恩宠!”

    “过几日杜正伦进京吏部就开启官制改革,吏部右侍郎合适吗?”李承乾有些犹豫,他虽然知道历史的大概方向,也知道哪些人有才能,但是真不知道哪些人能成为他改革的助力。

    许敬宗十分自信地道:“高履行以孝闻名天下,只需要申国公指教他几句想来会忠于太子殿下的。”

    “那就这么办吧。”

    ……

    ……

    …………………………………………

    李承乾处理了高士廉的事情,便坐着小马车往东宫后头的鹰鹞院去。

    鹰鹞院是原来的李承乾训养猛禽的地方,现在的李承乾穿越后没有再出去打猎,这里养的猛禽也都被蜀王李愔他们弄走了。

    今日李承乾要在这里召见一人名叫谢固的商人。

    王群了解到,谢固是去年从扬州贩粮食到长安来卖,被长安权贵算计赔光本钱,因为怕见债主不敢回扬州,就在东市给人算账为生。

    据王群说,这个谢固在扬欠了的三千贯钱,如果不发生奇迹他这一辈子都还不起。

    另外李承乾也了解到谢固出身一个破落士族,在唐朝士族出身的人愿意放下士族的骄傲去经商,就是一个非常大胆的举动。

    所以李承乾决定召见他,想看看这个人能不能用,如查能用就让主持汇昌金号兑换的事务。

    李承乾的马车来鹰鹞院门口的时,王群领着谢固已经等在这里了,看见李承乾下车慌忙趴在地上行礼。

    “草民参见太子殿下。”谢固跪在地上大声道。

    “平身!”

    李承乾淡淡地说一句,就柱着拐杖当先往鹰鹞院里走去。

    谢固起身时只看见李承乾的背影,看见王群手势才连忙跟进去。

    李承乾在鹰鹞院坐下,王群才领谢固进来再次向他行礼,待谢固站起来,李承乾正眼看他。

    李承乾见谢固有二十多岁,高高的个子,有些偏瘦,一脸的风霜之色,但是两只眼睛却十分的明亮。

    此时见李承乾打量他,稍策有些紧张,便淡淡地问道:“听说你精通算学?”

    谢固闻言深吸一口气慢慢答道:“回太子殿下,草民因生计所迫曾用心学过算学,但也只是略知一二,不敢称精通。”

    李承乾已经安排人考过谢固,知道他说的是谦词不由点点头。

    “你看了孤王写的黄金兑换计划,有什么想法?”李承乾继续问道。

    慢慢地谢固没有刚才那么紧张了,闻言侃侃道:“回太子殿下,草民以为太子殿下所作所为开万古未有之先河,非大公无私之人不能为也。”

    李承乾闻言气的直翻白眼。

    “你觉得孤王很傻?”

    “放肆!”旁边的王群勃然变色。

    谢固闻言吓慌忙跪在地上道:“草民不敢!太子殿下一心为国大公无私,草民既感且佩,只是觉得太子殿下若是能留意几点,或可以做的更好。”

    李承乾闻言淡淡一笑道:“那你就说说孤王有哪些地方没有做好?”

    谢固跪在地上都不敢起来,神色郑重道:“草民以为太子殿下所有设想已经十分完美,只是如果把兑换黄金的地方放在洛阳,或许会更好一些。

    洛阳城水路畅通,集南北货物,在那里兑换黄金一定能事半功倍的。

    另外,汇昌金号只往外兑换黄金,也应该收购黄金。”

    李承乾闻言看一眼王群,不知道是不是他对谢固说了什么,让谢固这么说的。

    王群表面上不为所动,李承乾也就没有说什么。

    接着问道:“还有其他想法吗?”

    “还有就是——”谢固说到这里露怯怯地表情。

    李承乾见状直接道:“有什么说出来孤王不会因此怪罪你的。”

    谢固闻言鼓起勇气道:“草民曾见佛寺城的和尚向外借贷,利息甚高,觉得太子殿下的金号也应该借贷给急需用钱的人,收取利息。”

    “放肆太子殿下何等身份,岂能效仿那些和尚盘剥百姓?”王群到底出身太原王氏,对于盘剥取利的事情天然地就要反对。

    李承乾见状摆摆手道:“他说的不错,孤王也确实准备往外放贷,不过利息要低的多,不为赚钱只给急需用钱的人排忧解难。”

    谢固闻言睁大了眼睛,他自己都不敢相信李承乾也会想到往外放贷。

    李承乾接着道:“谢固你提出几点建议除了在洛阳开店兑换黄金以外,其它的现在都不能做。

    不过孤王也可以告诉你一件事,孤王不光在要在洛阳开店兑换黄金,还想在杨州、益州等地也开几间汇昌金号店兑换黄金。

    最重要是客人可以在扬州、益州、洛阳等地汇通金号存放钱帛,然后在不同的地方取出。”

    谢固听了有些不确定地问道:“太子殿下,您的意思是在扬州的汇通金号存钱,可以洛阳的汇通金号取出?”

    李承乾点点头道:“正是!不过事情得一步一步的做,你先去洛阳把洛阳的汇通金号开起来。”

    谢固激动地道:“草民遵旨!”

    李承乾没有让他平身只是淡淡地道:“替孤王把事情做好,以后不会一直是个草民的。”

    “谢太子殿下隆恩!”谢固闻言更激动了。

    李承乾起身离开,对这个谢固他还算满意。


………………………………

第三百八十一章 汇聚洛阳

    长安城近来可谓是日新月异,气象万千。

    对于修下水道长安百姓空前的热情,在第一批缸管运进城里后,短短数日就把整个长安城的主要街道的下水道都修好。

    各坊市内的下水道也已经挖好,只是秋风一起,长安城附近一片丰收景象,百姓忙着秋收再顾不得别的,坊市内的下水道只能暂停一下。

    长安城的百姓对现在长安城的喜爱程度已经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深感做唐人长安的骄傲。

    这些当然又是李承乾的功劳,现在长安城的百姓再提李承乾简直就像是提起神仙一样。

    当然事情都不能绝对也有一些地方的人,看到不是丰收的金秋,而秋风秋雨愁煞人。

    比如前些日子因为被高士廉巡视出无能懒政的六部官员。

    这一次李承乾罢免的官员与上次不同。

    李承乾第一次罢免的官员多是一些士族青年子弟刚刚入仕,而这一次通过高士廉和许敬宗巡视六部罢免的官员都是积年老吏。

    这些官员在朝廷为官多年,虽然官做的不怎么样,但是一个个在长安混的风声水起,经常与一群同道中人诗酒唱和,此时离开自然少不了朋友送行。

    今日真定公主的附马崔恭礼就在隆庆坊里为即将离京的荥阳郑浩设宴送行。

    隆庆坊在长安城东边的春明门内,因为坊内有池苑、佛寺风景优美,大唐朝建立后这里的宅子就是赐给贵臣居住的。

    后来登基前的李隆基和他的几个兄弟住在这里,所以到了开元天宝年间李隆基就把隆庆坊改建成了兴庆宫。

    现在唐高祖李渊的真定长公主的公主府就在这里。

    崔恭礼是真定公主的驸马。

    虽然没有什么大能耐,但是有三宗好处,一是出身好,是博陵崔氏的嫡系子弟;二是长的好,身材高大相貌堂堂;三是能喝酒,史书记载一次饮酒一斗,跟没事人一样。

    有些三宗好处,崔恭礼在长安城结交了不少朋友,这次被李承乾罢色的官员大部分都是他朋友,这一次也都一并请来了。

    公主府的宴席设在后园的汉白玉台上,酒宴还没有正式开始,众人都站在台上赏景。

    身材高大的崔恭礼陪着郑浩站在台边,看着台下是个水池,时值深秋池塘里的荷叶已然枯败,却还没有人收拾,让人看着有些煞风景。

    郑浩被李承乾罢官心情不好,看着一片一片黄中带青的烂荷叶,面色不悦地道:“公主府内的下人也太不尽心了,怎么到了这个时候这些荷叶还不清理掉。”

    崔恭礼与他是交,知道他心情不好,且自己也有些怨言,便苦笑着道:“郑兄有所不知,这也怪不得府里下人,今年初秋时长安城修下水道,正该整理这园子的时候公主里匠人都抽调出去挖下水道了,再者这两年长安百姓家家广种粟米,现在正是秋收时节更是抽不出人来整理这园子……”

    “唉——”

    郑浩闻言心里有百般不满最后只是长叹一声。

    这两件事情都是李承乾下的命令,现在李承乾正如日中天,两人虽然心里万分不满到底不敢明说。

    正说着一仆人领着一个青衣公子走过来,向二行礼道:“见过驸马,见过鸿文先生。”鸿文是郑浩的字。

    二人见了都忙还礼,来人名叫豆卢严是豆卢贤超的侄孙子。

    豆卢贤超因为反对李承乾被罢去官职,流放岭南,三代不得仕进。

    但是豆卢家其他人现在并不受影响,在长安城的人受到一些人的照顾还能过得去,所以今天也在邀请之列。

    郑浩看着豆卢严关切地问道:“肃庄来了,不知贤超老先生近来可有书信送回?”肃庄是豆卢严的字。

    豆卢严闻方脸上神色一戚,悲声道:“叔祖若大年纪实在不宜远行,去岭南的路上就已经病了,上次族兄来信说是歇在了洪州,这有一个多月没有音信了。”

    “唉——”

    二人听了皆是长叹一声,默然不语。

    过了一会,豆卢严敛去戚容,向郑浩问道:“鸿文先生此次离京,不知是要定居洛阳,还是还于乡里?”

    郑浩闻言未解其意,便直接道:“浩蹉跎长安数载,现在闲云野鹤之身,自然回归荥阳乡里。”

    豆卢严闻言神色变幻,似是有话想说。

    崔恭礼见状便问道:“庄容此问可是有什么深意?”

    豆卢严闻言便直言道:“日前叔祖来信,命严携家眷迁往洛阳居住,近来一直在打点行装。

    偶尔听说陛下以太子监国,实欲动身巡幸洛阳。”

    “陛下巡幸洛阳,所为何事?”

    崔恭礼和郑浩平日里都是混日子的,要是说到风花雪月可能很快反应过来,跟他们说正经的政事反倒迟顿的多。

    豆卢严心里对他们不屑,不守现在需联合他们,所以还是耐着心解释道:“想到前次陛下派遣两路大军征伐高句丽,陛下此次巡幸洛阳,当是为东征做准备。”

    “真要东征啊!”郑浩闻言大惊道,神色更是哀愁不已。

    他对于东征,还停留在隋炀帝三征高句丽天下大乱,这个认识上。

    豆卢严见状接着道:“而且严还听说,咱们这位太子殿下正在着手安排人巡视朝廷的其他衙门,还要派工部尚书出京出巡视地方的水利工程……”

    崔恭礼和郑浩就是再迟钝,也知道李世民和李承乾已经准备把手伸向地方了。

    如果说李承乾现在凭着强大军事实力,能震慑住朝廷官员任他摆布,但是到了地方上士族绝对会和他对抗到底。

    各士族在地方上其实就是土豪,地方上都是他们的地盘也是他们根基所在,是绝不可能放弃的。

    果然郑浩想明白豆卢严的话立即斗志昂扬道:“浩虽然不才,但是当此之时也不能袖手旁观。”

    崔恭礼也神色凝重地点点头。

    正说着,公主府家令亲自引一个十六七岁的贵公子朝这边走来,崔恭礼一见连忙迎上去。

    “见过姨仗!”贵公子温文尔雅地向崔恭礼作揖。

    崔恭礼忙双手把贵公子扶起来,满脸含笑道:“铭昭快快起来。”

    崔恭礼扶着苏铭昭大声对的众人道:“诸位,我来给大家介绍一下,这位是南昌公主的长子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