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霸道太子李承乾》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唐霸道太子李承乾- 第18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小吏,所以想亲自审问。”

    “他们有功大唐也不曾亏待他们,高官厚禄、封妻子哪一样少了他们了?

    可是他们呢?

    稍有不如意就纵容子弟谋逆。”

    “承乾,遗则所涉之事玄龄并不知晓,他——”李世民见李承乾不给面也发起怒来,拍拍桌子道:“就算要杀他们的头,朕请他们吃一顿饭总也不为过吧!”

    李承乾更闻言怒火攻心大声道:“父皇要想从轻处罚他们,大可以私下跟儿臣商量。

    您这样公开请他们进宫吃,外面的人会怎么想?

    是儿臣不孝?还父皇对儿臣对不满?”

    李世民确实想从轻处罚房玄龄,候君集不过拉来凑数的。

    李世民本来想着李承乾看他年老多病,身边就么几个能说话的人了,吃了这顿饭李承乾自己悄悄知会下面从轻处罚就是了,没想到李承乾当面掉脸子。

    现在听李承乾如此说也觉自己如此处理欠妥当,正想说些什么却突然听见悲哭之声。

    扭头看去就见房玄龄掩面悲哭,哭声凄凉,让人听了也想落泪。

    候君集一见也跟着呜呜大哭起来。

    李世民看见他们哭的悲伤也忍不住擦起眼角来。

    大殿里其他人也都面有悲戚之色。

    “太子殿下父皇身子刚好一些,不宜动怒伤悲啊!”李恪忙站起对李承乾使眼色道。

    李承乾还没有说话,就听见李世民赌气道:“翅膀长硬了,不用在意朕的死活了。”

    李承乾闻言不由气结,半晌好像认输了似的道:“父皇直说吧,您想怎么发落他们?”

    这一问李世民也为难起来,他今日之所以给李承乾设局,是因为房玄龄怕李承乾把他家诛尽杀绝,才悄悄给写信李世民苦苦哀求他网开一面的。

    李世民这些天也确实无聊才把房玄龄召进来宫来,想给李承乾一个暗示。

    至于怎么罚,李世民也只是认为不灭族就行。

    李世民想了半天一时也有想清楚怎么办,只得道:“你就跟朕说你打算怎么处置他们?”

    李承乾以为李世民想讨价还价,面无表情地道:“此事儿臣已交由朝廷法司处理,自然等他们审讯后再作结论。”

    李世民闻言几乎气炸了肺,亦负气道:“朕说了,不忍他们受辱于小吏朕要亲自审问。”

    李承乾看着李世民看了半天,真的不能理解他的脑袋里到底装的是什么?

    半晌只得让步道:“想让他们有一条生路,也不是没有一点办法。”

    众人闻言不由都露出惊喜的神色,但看着李承乾冷厉面色,心里又凉了半截,知道李承乾绝不会轻易放过他们。

    “这一线生机在哪里?”李世民过了一会,才淡淡问道。

    “海外封爵!”

    顿了顿李承乾解释道:“他们派出族中轻子弟随老三一起出海,在海外打出一片天下,大唐给他们封爵。

    从此他们去海外居住做一国之主,但是要向世世向大唐称臣,朝贡不绝!”

    房玄龄听到可以不被灭族,心里终于松一口气,在此时此刻他对家族出海没有一点排斥。

    房玄龄颤巍巍地起身,含着眼泪道:“草民谢太子殿隆恩。”


………………………………

第三百七十一章 房玄龄的私心

    大殿里众人看着老迈的房玄龄跪在地上,都觉此老很可怜。

    不免心下叹息,难道为大唐拼尽一生就得这么个结果吗?

    李世民感觉到大殿里的气氛,也觉得有些对不起这个老朋友,但是他也知道李承乾不可能再让步。

    就算李承乾让步,李世民也不可能看着谋逆之臣逍遥法外。

    李承乾眼神冷漠地看着房玄龄,淡淡地道:“房玄龄你是不是觉得,你这一生忠于大唐,大唐亏歉你很多啊?”

    “臣不敢!”

    房玄龄连忙道。

    “不敢?没错你替大唐替父皇立下过汗马功劳,原本你也该安享尊荣。

    可是你想一想,这些年你为了使房家成为千年世家,你做了多少布局?”

    房玄龄闻言惊恐地抬头道:“臣没有,臣……”

    李承乾抬手止住他,冷哼一声道:“没有?你的大儿子娶妻雍州杜氏,二儿子尚公主,三儿子娶郡主,大女儿嫁韩王,二女儿嫁荥阳郑氏,还有你的夫人出身范阳卢氏,你说你的四儿子准备跟哪家士族定亲啊?”

    房玄龄听李承乾一一说出他给子女结的姻亲,吓得脸色惨白,浑身颤抖。

    傻子都听得出来李承乾对他的做法十分不满,这种不满几乎代表着房氏极有可能被灭族。

    见房玄龄不说话李承乾继续道:“你这么大野心,却不懂得教育子孙。你的儿子一个个都是一心想着重复你当年推父皇登基的老路,总想着一举成为开国功臣。

    你自己扪心自问是不是大唐就应永远乱下去?”

    李承乾这一问李世民脸色先难看起来,但是这个时候他也没话反驳。

    就算李世民有理由他也不能反驳,毕竟他自己也不希望大唐以后都这样乱下去。

    成功的经验总有人想复制,唐朝数次关于皇位的政变都有模仿李世民玄武门政变的痕迹。

    而大殿上李靖、高士廉心里却都是暗道:树大招风啊!

    房玄龄听李承乾说出他的私心,心里已经全乱了,过了半晌才磕个头道:“臣有罪!”

    “你有罪孤王知道,孤王也给过你机会,让你去九成宫养老不算委屈你吧?”

    房玄龄不敢吭声。

    李世民一脸尴尬地道:“承乾,是朕召房卿北征的。”

    李承乾闻言无力地翻一个白眼,知道既然已经点出房玄龄的私心,其他大臣多少都理解他一点的,便不再多说什么。

    过了一会儿,李承乾见众人都看着他,便对众人道:“既然事情已经解决了,那就用膳吧!”说着便挟起一块鸡肉放在嘴里开始嚼。

    众人没有想到李承乾心这么大,到了这个时候居然还有心和他们这些人一起吃饭?

    不由看着李承乾的眼神变得更加惊讶。

    李承乾咽下嘴里的鸡肉,见众人都惊讶地看着他,脸上露出不解地神色道:“怎么都不吃呀?这可是父皇专门给你们设的宴,你们都不吃岂不浪费了。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这里可不许浪费粮食!”

    此语一出李世民简直有一种揍他冲动。

    坐在下面高士廉、李靖等人也是哭笑不得,他们这么一堆老头子,竟然被李承乾教训了……

    “太子殿下说的很是,臣等这就吃。”

    最后还是李靖笑呵呵地道拿起筷子开始吃。

    因为李世民还病着李承乾直接不准饮酒,几个老家伙怕再被李承乾教训,都赶紧吃完告退。

    待外人都走了,李承乾和李恪两人送李世民回后世殿休息。

    李世民一边走一边道:“承乾,玄龄这为了建立一个千年世家,费尽心思,他也替大唐立下过汗马功劳,就得这么个结果恐怕会使人寒心呐!”

    千金市马骨是给别人看的,房玄龄为李唐操劳一辈子,若不得一个好结果,其他臣子也不会再忠心于大唐。

    李承乾闻言只是淡淡地道:“房玄龄的子孙不能撑起他的野心,这怨不得旁人。

    而且出海也不是坏事,若是他的子孙在海外繁衍生息的好,未必不能成为一个千年世家。”

    说到出海李世民又转身看向李恪,眼神十分温柔,半晌道:“只是苦了恪儿。”

    李恪闻言神情坚毅地朝李世民行礼道:“父皇儿臣定为大唐在海外打出一片天下来。”

    “嗯!”

    李世民点点头便直接往前走,有很多事情他也无法改变。

    李恪出海是李承乾布局了一年多的事情,李世民现在就算再舍不得李恪也拦不住。

    尤其是今天以后大唐出海更牵连到几十个涉及谋反的勋贵大臣,若不能成行只能看着李承乾举起屠刀了。

    安置好李世民,李承乾又跟李恪说了一些关于出海的事情,告诉他制造望远镜和指南针的大概方法,然后便回东宫处理政务。

    ………………………………………

    李承乾一回崇教殿就见工部尚书薛大鼎已经等在这里了。

    “参见太子殿下!”薛大鼎慌忙迎出来行礼。

    “薛卿家平身。”李承乾一边往里走一边摆手道。

    李承乾走上宝座坐下,薛大鼎也来到宝座前。

    “薛卿家来见孤王有何事?”

    “回太子殿下,臣有两件事请太子殿下定夺。”薛大鼎老实地道。

    “薛卿家请讲!”

    “太子殿下,去年千议政会,长安城南乡民说以无水可引,每逢旱年就无法灌溉良田。

    太子殿下曾命臣考察挖渠引水,臣于去岁秋天量定引水渠道,去岁冬天挖了一冬,因为春种才把工程停了下来。

    前些日了长安城南少雨,乡民想立即开通引水沟渠。

    可是途经杜固,城南杜氏族人说那里是杜氏一族风水所钟之地,不许挖。”

    李承乾听的心里火起,冷冷问道:“水渠挖通后可以灌溉多田地?”

    薛大鼎诚实答道:“回太子殿下,若是挖通杜固引白马河下南,蓝田县境内数万亩良田都能得以灌溉。”

    李承乾面色严肃地道:“事涉数万亩良田那就是数万百姓的生计,不能被杜氏以虚无之论挡住,直接派禁军去,有敢阻挠者杀无赦。”

    “臣遵旨!”

    “还有何事?”

    “回太子殿下,长安城内下水道臣已经丈量好了,准备三天后开工……。”薛大鼎说着有些不好意思地看着李承乾。

    李承乾见状莞尔一笑道:“孤王说去干活,那是一定要去的,你去找郝学士商量一下,看看在哪里立动工碑。

    到时候孤王带着文武百官去挖第一铣土。”

    “臣遵旨!”


………………………………

第三百七十二章 帝与师

    天一亮李承乾就穿着粗布短打,乘坐皇太子车驾出宫来到明德门。

    长安下水道开工的地方。

    节气上虽然已经立秋了,但是长安城的天气还远远算不上秋高气爽。

    今天李承乾出宫为长安下水道开建挖第一铣土,整个长安城的百姓、官员、勋亲贵戚全都出来参与修建下水道。

    在李承乾穿越之前皇太子的公开活动主要就是去国子监释奠,或者陪皇祭天,至于皇帝亲农皇太子都很少参加。

    可是自前年冬天李承乾频频出现在在长安城百姓面前,先抚恤孤苦,接着又在长安城到处救灾,亲自带队下河捕鱼,举办千叟议政宴,出征塞上。

    这一系列的事情在经过东宫系列的宣传,使得居住在长安城的人在心里都把李承乾当成他们身边的一个熟悉邻居一样的人。

    李承乾拄着一把明晃晃的铁铣缓缓走下车驾,车驾前的文武百官和勋贵之家都列队迎接,这个规格绝对赶上皇帝出巡了。

    这就是平叛之后李承乾在长安城的地位。

    “参见太子殿下!”

    李承乾抬头看一眼衣冠楚楚的群臣淡淡地道:“平身!”

    然后便走下去直接对郝处俊道:“你请的各坊百姓呢?”

    李承乾提前一天安排郝处俊长安各坊请来了一批百姓代表跟他一起劳动。

    “都请过来吧!”

    不一时,一群身着布衣的百姓拿着挖崛的工具走上来。

    “参见太子殿下!”

    百姓们看见李承乾纷纷跪下行礼。

    李承乾笑容满面地道:“都快快起来,跟孤王一起为咱们的长安城挖下水道。”

    说着转身便朝着朱雀大街东边走去,身后跟着一群老百姓。

    一众文武大臣都被李承乾晾在了一边,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傻了。

    半晌李道宗喃喃道:“怎么太子殿下还真挖下水道啊?”

    “太子殿下乃国之储副,岂可民夫一例,行此粗鄙不堪之事?”

    正在前头几个大臣无奈之时,却突然听见身后有人愤愤不平道。

    群臣回头看见是谏议大夫萧均,正气愤地往外跑显然是要去追李承乾。

    高士廉等高官见状都不由苦笑起来,看李承乾刚才的脸色对自己这等人已经不满了,这会儿再去找招惹他不是找骂吗?

    朱雀大街有一百五十米宽,李承乾一行人从中间往东边走,一边走一边和身边各坊的百姓卿天。

    旁边的百姓也都热情地应和着。

    “孤王那日亲口说免了长安城百姓的徭役,现在又让大家都出来挖水渠,大家都没有意见吧?”

    话匣子打开后李承乾试探着问道。

    “没意见,没意见,大家伙都明白咱们都住在长安里,修了下水道对大家伙都有好处……”

    听这回答顺溜李承乾都怀疑,是不是郝处俊教的,不由扭头看过去。

    今天郝处俊也是穿官袍来的,这会儿一边紧紧地跟着李承乾一边正掖袍子,想把自己收拾的利索一些稍后好动手挖坑。

    李承乾没有理他继续道:“有什么人说怪话你们可要告诉孤王,别让孤王被一些人骗了。”

    李承乾此话一出刚才说话的那人吓得脸都变色了,诚惶诚恐地道:“不敢欺瞒太子殿下,大家伙真的都十分高兴。”

    李承乾这才点点头道:“好啊,百姓能明白事理就好,咱们一起把建设的漂漂亮亮的就像花园……”

    “太子殿下,请停步听臣一言。”

    李承乾正说着萧均从后面一边跑一边大声喊道。

    李承乾闻言不由停下脚步,回头看着身穿大红官袍的萧均气喘嘘嘘地跑来。

    李承乾不认识萧均,便回头看向一眼郝处俊,郝处俊会意连忙告诉萧均的情况。

    萧均跑到李承乾面前,喘一口气才,神情肃穆,声音宏亮地道:“太子殿下乃是国之储副,天下表率,一举一动皆应符礼合节。

    今日出宫参与下水道修建本就已经越礼逾矩,现在又不穿皇太子礼制之服,忘记尊卑与庶民谈笑。

    稍后还要亲操铣锄行粗鄙力士之役,这实在有失体统。

    臣请太子殿下立即放下铁铣,改换皇太子礼服再与臣民相见,示臣民以堂皇正道。”

    说着深深一礼便拜了下去。

    李承乾差点被气笑了,萧均以为自己是谁啊?

    蹬鼻上脸拿自己刷起存在感来了!

    李承乾冷着脸等后面的跟上来的大臣,都到近前了再教训他。

    而后面的赶上来的一些大臣听着萧均批评李承乾的话,还颇以为然地点点头。

    李承乾看后面的人都来了,神情淡漠地问道:“萧均的话你们都听了吧,以为然否?”

    前面几个大臣闻言有一种吃了屎的感觉,这跟我们有什么关系。

    萧均拿李承乾刷名望这是明摆着的,自己若是顺着萧均必然被李承乾收拾,若是反驳萧均会被人骂以大欺小阿谀奉承。

    这是中国进谏无罪后就形成的一个千古难题,谁要拒谏,很少不被人骂做昏君的。

    李承乾见群臣都不说话,冷哼一声微讽道:“你们一个个只想着明哲保身,连是非都不分吗?

    还是觉得孤王就是一个昏君,听不得真话啊?”

    最后还是须发皓然的李靖走出来行礼道:“太子殿下,萧均身为谏议大夫,规劝太子殿下正是职责所在。况且历代谏臣都是危言耸听,但是听谏的权力不在人主。若是太子殿下觉得萧均的谏言可用即用,不可用即不用,不必深究。”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