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承乾看家人都挑好了,便把乘下的菜分别赏给宫里的李恪晋阳等几个亲王公主,高士廉、杨师道、李世绩等宰相和六部尚书,褚遂良许敬宗等平章院的大学士,守护太极宫南北两门的张士贵和丘行恭。
还有就是苏定方程务挺等随他一起回长安的武将包括已经回家的尉迟恭和正在养伤的薛万彻都得到了赏菜,剩下就都赏给了杜荷赵节颜师古张士衡等留守东宫的臣属……
一时间太极宫里的内侍护卫骑着快马提食盒满长安跑,送去李承乾的慰问和心意。
把这些都安排好李承乾一家人才坐下开始吃晚饭。
“太子殿下带大军远征北疆得胜归来,臣妾等敬太子殿下一杯。”太子妃和王良娣待李承乾在主位上坐下,便起身双手举起酒杯道。
李承乾见状忙从她们手里接过酒杯一口干了,拉她们坐下道:“好了!这里都是咱们自己人,快别弄这些虚礼了。”
太子妃苏氏和王良娣却闻言微微一笑道:“臣妾等一切听太子殿下的。”
然后一家人开始吃饭,虽然少了皇家礼仪的威严但胜在一家人温馨体贴。
吃罢饭内侍把李象兄弟领走,李承乾拉着太子妃和王良娣两人坐到宽大罗汉床上三个人说话。
“我知道你们两人都士族出身想必族人不少吧?”李承乾看似随意地问道。
“臣妾出身太原王氏族人遍布天下,但是五福以内的也就二百多男丁。”王良娣闻言直接答道。
太子妃苏氏从内侍手里接过一杯冰水递给李承乾注意看着他神色变化。
李承乾接过杯子喝一口也扭头看着太子妃苏氏,苏氏一见忙低下头答道:“武功苏氏一门也有几百男丁,现在多在家乡耕读。”
武功苏氏是三国时曹魏名臣苏则的后人世居武功,太子妃苏氏的祖上在西魏、北周和隋朝都有人官至宰辅,苏家在关中的影响力并不弱的五姓七家。
王良娣见太子妃神态以为李承乾问这些要对她的族人做什么,也吓得脸色发白不敢吭声。
李承乾见状用手拍她们的肩膀道:“不用怕,我问这个是有一件事情想命你们的族人去做。”
“只要太子殿下有令,臣子们自然无不遵从。”王良娣直接道。
王氏和柳氏都把希望寄托在她身上,她说话底气确实很足。
苏氏看王良娣一眼忙道:“请太子殿下吩咐就是了。”
李承乾闻言粲然一笑,把她们揽在怀里身子往后一仰靠在软垫上,动情地对二人道:“人都说妻荣夫贵,你们跟了我也算是这天下最尊荣的女子了,但是只有我知道你们每天都过的小心翼翼。”
苏氏闻言立即流下眼泪道:“臣妾此生能伺候太子殿下,纵是死了也甘心……”做东宫女主人这几年她确实没少受委屈。
李承乾见状胳膊上用力让二人脑袋靠在自己胸口上,对苏氏道:“别这么说,我能有你们相伴何偿不是一件幸事?”顿了顿才接着道:“这一次让你们族人办的事情是一件好事,你知道我有意在海外进行分封藩国。
现在大船已经造好了,等过了立秋我就让老三去南下出海,他这一去少不得要带走许多人,让你们族人也都跟着去一些,不但能替朝廷分忧还能在海外谋一个立身之地。
再则海外物产丰富,老三主要是为朝廷收集粮食,你们的家人也可以带些别的东西回来那就是大笔财源……”
“海外真的有地方可以分封吗?”王良娣有些不信。
苏氏闻言也仰头看着李承乾的下巴。
“自然有。大多数都是一些尚未开发的蛮荒土地,不过那些地方都气候温暖物产丰富,比如林邑等地一年能种三季水稻。”李承乾十分肯定地道。
王良娣闻言不由睁大了眼睛道:“那些地方的人岂不是很富裕?”
“那里的人并不富裕,那里很多人到现在还都像野人一样,每日或采些蔬果或渔猎一些肉食充饥,吃饱了就蹲在树上歇着并不多作劳动,也没有什么积蓄。”
“呵呵,那不成猴子了?”王良娣闻言眼睛都笑没了。
“差不多吧!他们现在很需要我们去教化他们,让他们也学着男耕女织,这样大唐就能从他们那里买粮食了。”李承乾平静地说出自己的目的。
太子妃苏氏闻言理所当然地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既然有这么好的地方确实该分封诸王和功勋贵戚去镇守。”
李承乾闻言忍不住想要亲苏氏一口,一句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就把所有的问题都给解决了。
“道理人人都懂,但先去的人肯定比别人多受些苦楚,很多人不一定愿意去,所以孤王想先从自家亲戚开始。
不过回报也是非常丰厚的,他们带人开垦出来的土地不管多大只要每年向朝廷缴纳一定的粮食,我都会封给他们让他们的后世子孙也都能有一片永久的基业。”李承乾十分大方地许诺道。
“太子殿下放心臣妾一定把太子殿下心意跟家里人说清楚,让父亲安排族人前往。”太子妃说着坐起身道:“现在时候也不早了,臣妾先回自己的寝殿……”
李承乾闻言猛地起身再次她们两个揽在怀里道:“分开了这么久你今天晚还想走?”
………………………………
第351章 步步紧逼
因为杜荷没有带兵经验,第二李承乾就把苏定方派去龙首原上协助训练飞鹰军,杜荷和赵节也按照图纸开始制造热气球。
朝中因为李承乾的一顿棍子和一几十道菜暂时平静了下来。
这日一早杜荷进宫来见李承乾,称热气球已经做并且组装完成了。
于是李承乾悄悄地带着东宫护卫,出宫去龙首原上看热气球首飞。
李承乾一行人骑着战马来到龙首原上,就看看见沿河一带已经被杜荷封锁起来了,走进去一看就见沿着河堤摆一排数十个大箩筐,箩筐旁边站着数名膀大腰圆的壮汉等着听李承乾指挥。
李承乾心里暗叹,到底是穿越到了大唐做事就是大气,做个实验都能弄出这么多东西。
里的人看见李承乾骑着马走进来,苏定方忙带着人上前迎接上来。
一行来到箩筐旁边下马,小兵把众人的战马牵走,苏定方走到李承乾面前再次郑重一礼道:“臣听驸马都尉说这些都是能飞上天的神器?”
说着看着那些箩筐和箩筐里的浸了洞油的绸布包,显然是不相信这些东西能上天。
李承乾正欣喜地看着眼前的箩筐没有注意到苏定方的神情,闻言只是随意摆摆手道:“我还能骗你们不成,快命人点起火放飞一个让苏将军看看。”
“遵旨!”杜荷连忙躬身领命,去旁边指挥人点火放热气球。
热气球原理简单做工也简单,如果要求不高的话用料都可以将就,书上记载最早时有人用木柴做为燃料都放飞过热气球。
当然李承乾不需要用木柴,因为唐时已经有了火油。
初做成第一个时杜荷就悄悄做了实验,这才敢于请李承乾来看,现在当着众人的面再次放无论是他还是操作的都是轻车熟路的。
李承乾看见随着火油的燃烧很快热气球上面的气囊就鼓起来了,气囊一鼓起来随着风溜河风摇摇晃晃往上升。
李承乾看箩筐里空空荡荡地不由看向杜荷道:“怎么也不放个东西啊?”
杜荷正为热气球起飞兴奋呢,被李承乾问的一怔道:“放什么?”
这一问一答的工夫那热气球已经飞两三米高了,李承乾一看不但箩筐里没有东西下面也没有绳子。
看着越飞越高热气球不禁大怒,用马鞭指着杜荷大骂道:“蠢货!”
正仰头看着天上热气球的众都李承乾怒火给惊着了,愕然地回头看着李承乾。
被骂的杜荷看更不知道自己哪里出错了,他一向自视甚高从来没有受到这种辱骂,红着脸朝李承乾一拱手道:“请太子殿下明示,臣何错之有?”
李承乾见此也知自己失言但是既然已把话说出去了,自然当认错的道理,见状怒哼一声问道:“我让你做出这飞天神器是为了把士兵送上天空,这样士兵可以轻易地飞越险地,往地投掷火药包。你把一个空筐放上天空顶多算是一个大号的孔明灯,我闲的没事了看你来放孔明灯?”
苏定方闻言忙仰头看天上的热气球,看着越飞越远热气球嘴里喃喃道:“孔明灯……”
李承乾闻言没有好气道:“要是夜晚一定很明亮。”
苏定方闻言憨憨地点点头道:“太子殿下高明呀!”
说罢又立即意识到杜荷忙扭头看去,只看杜荷也抬头看看天上热气球,看着李承乾神色忸怩地一揖到地道:“是臣之过!”
李承乾也抬头着那只热气球飞引起火灾便吩咐道:“派几个人跟着那个热气球,那里面的油燃完会自己坠落的,留神别引起火灾!”
“臣遵旨!”苏定方连忙去派人。
李承乾这才走到杜荷身边把他扶起来道:“你要记住飞鹰以后就是造这个热气球,你一定要研究清楚这个热气是怎么使用,这样你才能指挥飞鹰军攻坚克难。”
“谢太子殿下教诲!”杜荷诚心道。
李承乾点点头道:“去找一根长绳和两只,然后重新实验。”
当下杜荷也不问李承乾找这些东西做什么,一听吩咐立即自己亲自去找。
热气球实验是成功的,当日李承乾又交待了关于飞鹰飞军的一些事情,便在午前就回太极宫了。
午膳是和李世民一起吃的,吃时跟李世民提了一下明日六月十九原本是大朝的日子,现在李承乾监国所以准备在东宫嘉德殿升朝。
李世民对此没有任何意见,李承乾出去便命人传旨明日嘉德殿升朝。
外界官员得知此事后也是几家欢喜几家愁,比较忧愁主要是几位宰相和尚书,中书都已经存上百封进谏的奏疏了,这些奏疏无一例外都是骂李承乾残暴不仁的。
高士廉和杨师道两人本来想着现在把这些奏疏交上去以李承乾的脾气必然会与这些上疏的人起冲突,所以都压中书准备等李世民病好了,直接交给他处理。
可是明日李承乾在东宫嘉德殿升座,接受百官朝拜,那些御史还不当面骂李承乾,想想那画面真不知道明日会出什么事?
欢喜的当然是那些想当面骂李承乾的人了,这些人从李承乾监国就对李承乾不满,他们上谏被拦在了两仪门外,上的奏疏也都如石沉大海一般,这回终于有机会见面了就算是拼的一死也当面骂一骂你这个暴君。
第二日一早五更天时甘露殿里的内侍宫女就忙起来了,唐代初期皇太子监国升朝仪制都是仿照皇帝在太极宫里的大朝设定的。
李承乾在这个关键时候升朝殿中省和东宫各处都不敢稍有懈怠,一个个谨小慎微生怕出了什么错被人拿住。
臣下都忙起来了,李承乾这个主角自然也闲不住,早早地就被尚宫叫起更衣。
折腾了小半个时辰李承乾才穿戴整齐坐上车驾从承天门出去前往东宫嘉德殿。
李承乾坐在车驾上借着灯火远远地就看见东宫嘉福门前已经有大臣排起了长队。
李承乾的车驾走到嘉福门前时东宫卫率就把嘉福门打开,于李承乾的车驾和后面的大臣就浩浩荡荡地走进东宫嘉德殿。
李承乾进了嘉德殿高据宝座,命刘葵把丘神绩收集的长安各士族的罪证放在桌上,脸色冰冷地看着正列队走进大殿的臣子。
………………………………
第352章 豆卢吐血
“参见太子殿下!”
响亮的声音整齐划一。
庄严肃穆的嘉德殿里群臣山呼朝拜。
高据宝座的李承乾俯视着这数百群臣排山倒海一般地向他躬身行礼,深深吸一口,淡淡地道:“众卿平身!”
“平身!”
刘葵扯起嗓子声音传遍整间大殿。
群臣这才直起身子微微抬看着李承乾的下巴,等着刘葵宣布开始议事。
豆卢贤超攥紧手里的象牙笏板,那上面写着他稍后要喷李承乾的话,他作为从三的高官站的还算靠前,看着宝座上年轻的李承乾心里充满不屑。
在他看来李承乾能打仗怎么着?
李世民也能打仗还不是被大臣们骂的团团转转,今天就你让你见识一下老夫的厉害。
李承乾今天穿着一套冕服帽子上有九条白珠串垂在面前,大臣从下面看都觉得李承乾的脸色阴沉沉的。
站在前面的几位宰相都有些担心,怕李承乾今日就对一些大臣动手。
果然他们没有等来刘葵宣布上奏议事的旨意,而是听见宝座上的李承乾严肃声音响起。
“人常言道‘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可是父皇多次下令不许各地进贡方物,孤王和太子妃皇孙吃饭,一顿饭也就是四菜一汤。
如此行事可算节俭?”
大殿里落针可闻,群臣都愕然地看着李承乾想知道他说这些话到底是什么意思。
李承乾见众人不回答不禁大怒,猛地一拍桌子大声呵斥道:“怎么?
父皇和孤王如此生活,在你们眼里还不算节俭?
你们还有点人心吗?”
李承乾疾言厉色地一问简直就是一个炸雷直接落在了嘉德殿上空,把大殿上的群臣震的外焦里嫩。
以前可都是大臣给皇帝上思想政治课,在一些大臣看来李承乾监国那就应该是泥胎木雕,他们说什么听什么就行了,这才有了一连串的斗争。
现在双方还正僵着,底下还蕴酿着更强烈的对抗,谁能想到年纪轻轻的李承乾一上来就要教训他们?
“陛下和太子殿下爱民如子勤俭节约天下皆知,臣等都是信服的。”老好人杨师道赶紧站出来给李承乾圆场。
但是李承乾却不领情,直接道冷哼一声道:“父皇和孤王勤俭节约天下皆知,可是很多臣子却不学父皇和孤王的勤俭节约,却贪得无厌残民自肥。”
说到这里李承乾停下来拍拍桌上的卷宗,眯起眼睛扫视着下面的文武大臣。
站在前面的几个大臣看见心里都是一沉,他们知道李承乾肯定会反击的,但是想李世民的病快好了,只要李世民出来就能阻止李承乾的反击,可是没有想到李承乾动作这么快……
高士廉怕李承乾现在闹出来激化矛盾,李世民病着没人给他收场,趁这个间隙忙出列奏道:“启奏太子殿下,殿下升座当议国事,还是让文武大臣上奏国事才是。”
李承乾怎么会现在停下来!
闻言看一眼高士廉冷冷地道:“吏治就是国事。”
说罢也不给他再说话的机会,拿起一份卷宗在桌子使劲敲两下,大声道:“在你们中间有一个官员拿着朝廷给的一年七百二十担俸禄,九倾职田,二十倾永业田,竟然还不知足派管家去抢旁边百姓的一亩桑田。
人家不给他,他就把人家里的男人都打死,妻女去他家哭诉他竟然看上人家女儿,把人家女儿抢到他床上去了!”
李承乾说的数目是大唐从三品官员的实收俸禄和部分福利,大殿里的臣都知道不由都是一惊!
啊!
朝堂上立即炸祸了。
这种事哪能在大朝上说!
以前就算是有官欺民的事情,官员不提皇帝也不会提,最多是有点良心的借故惩罚一下。
到了武则天时斗争那么激烈,一些士族的罪状也都是谋反,侵害百姓的罪名都在整倒他们以后才查出来的,是为了惩治这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