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霸道太子李承乾》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唐霸道太子李承乾- 第1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李承乾带着人回东宫,李恪没有再送他回东宫。

    李恪今天听了太多他以前从来没有想过或者是想不明白的事情,虽然今天李承乾都给出了答案,但是李恪还需要消化,所以有些心事重重。

    李承乾回东宫的路上,车轮几次被雪埋住,薛仁贵十分紧张,双手紧握长枪,守在车门口不让李承乾下车。

    李承乾知道这是他今天见东宫与魏王府争斗激烈,担心重演玄武事变。

    “东宫左右清道率没有提前清理道路积雪吗?”李承乾在车里淡淡地问道。

    “太子殿下问左右清道率为什么没有清理道路积雪?”薛仁贵在车驾上大声吆喝道,他自从进了东宫就受到李承乾的礼遇,而且通过观察发现李承乾不但志向远大,而且爱民如子,现在在他心里李承乾就是天一样存在。

    正担心李承乾的安全心里烦燥,听见李承乾发问,他比李承乾的火气还大。

    过一会儿,车外有人回道:“回禀太子殿下,左右清道率是从芙蓉园一直清到郑国公府,到郑国公府时,想着太子殿下只是说几句,所以就直接把去东宫的路清理了一遍,不想这一会又雪积了一这么厚了。太子殿下不信可以看道路两边,已经快两尺深了。”

    “嗯,辛苦了,让将士们再清理一遍我们赶紧回东宫。”李承乾倒是不担心安全问题。

    一路上李承乾就想这些天他去过的地方,长安城还有很多草房子。那些草房子很难撑得住这么大的雪,说不定有人已经房倒屋塌,正在风雪中瑟瑟发抖。

    李承乾不是什么圣母,但是这一世他确实受到大唐百姓的供养,而且这些人对他来说很重要,以他皇太子的身份可以与任何世家或朝廷大臣进行结盟。

    但是你要跟这些人结盟,自己也必然要受到他们的影响,照顾他们利益,而且这些人因有家有口有财产,不可能全心全意的支持你。

    中国有句老话叫‘光脚的不怕穿鞋的’。

    只有没有靠山的人,不跟着你没有活路的人,才会愿意为你而拼命。

    所以李承乾穿越这些天一直都在做收服民心的事,连魏征家都是第一次去。

    这样做的效果很好,当他的仁爱的名声传满长安的时候,一大批大臣不用他招手,就自然而然的靠了过来,这不是因为他仁爱,而是因为他有民心等于有力量。

    所以李承乾是绝不能放过这么一个得民心并且打击对手的好机会。

    “传孤王令谕,到长安、万年两县,让他们速速开设粥场,准备房子,然后安排人去县境内各坊将受灾的百姓,全部收容安置进去。”

    一道命令发出去,李承乾已经想好了后面要怎么做了。

    “传丘神绩来见孤王。”在做出具体安排之前,必须了解情报。

    纷纷扬扬的大雪到第二日中午的时时候才渐渐停下来,雪虽然停了,但并没有开始化雪的迹象,近三尺深积雪表面结了一层薄冰。

    李承乾看着老鬼带着东宫的太监宫女,清理嘉德殿前的积雪,心里想着稍后可能出现的问题。

    他已经以救灾名义招集所有在长安的三品及三品以上官员和亲王、郡王、国公等等来东宫议事。

    现在李世民不在长安,他必须要争取长安城到控制权,然后给魏王一党一个深刻的教训。
………………………………

第30章 急燥的萧禹

    大雪刚停,就收到东宫的谕令,按理说李世民去行宫之前没有下旨让皇太子监国,皇太子下令大家可以不来。

    但是现在大雪成灾,皇帝和尚书左仆射不在京城,其他宰相也拿不出办法。

    大家都住在长安城自然都关心救灾的事,既然有人出头要找大家商量,那当然要赶紧去了。

    不过李承乾意外的是第一个到东宫不是在隔壁太极宫办公的杨师道,也不是在皇城办公的尚书右仆射高仕廉,而是赋闲在家的宋国公萧禹。

    萧禹是个很传奇的人物,他是西梁朝的皇子,隋炀帝的小舅子,李渊的表妹夫,李世民的亲家。

    萧禹的姐姐就是著名的萧皇后,他从小跟着姐姐在隋炀身边长大,娶了独孤皇后的娘家侄女。

    李渊起义后归附唐朝,并把他的兵马交给李世民,李渊时萧禹就一直劝李渊立李世民为太子。

    玄武门之变以后萧禹就是李世民的心腹,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但是因为性格偏狭到现在贞观十六年时,萧禹已经被李世民四次罢相了。

    萧禹没有什么大功,而且性格急燥偏狭,跟同僚关系紧张,每次都把李世民骂的三尸暴跳。

    但是萧禹很得李世民信任,他在贞观朝二十年间曾经被六次罢相,要知道同样是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对大唐有大功的李靖罢一次相就起不来了。

    李承乾想着这些,听见就说卫国公李靖也来了,这就不能拦在外头了,先在偏殿见见吧。

    李承乾带着薛仁贵和裴行俭在偏殿里等候,不一会就见两个老头联袂而来,两个老头很有对比性,虽然两个老头都是身穿紫色的官袍,长须雪白。但一个高大威武,步履从容,慈眉善目的仿佛是在的家修佛的居士。一个干枯矮小,举止严整,眼光严肃好像谁欠他钱似的。

    李承乾这次学乖了,两人一进殿门就低声问柏舟哪个是李靖,柏舟虽然疑惑但还是微不可察地比了一下高大的那个。

    “参见太子殿下!”两人同时朝李承乾行礼。

    李承乾含笑道:“两位快快免礼赐座。”

    “谢太子殿下!”两个老头一板一眼地再次朝李承乾行礼。

    李靖看见两边摆的官帽椅呵呵一笑就坐下了,萧禹却皱着眉头看了半天,才哼一声坐下。

    待两人坐下,李承乾才叹口气道:“大雪成灾,父皇和房相又被困在骊山,尚书省现在也拿不出办法,孤王无法只得请大家到东宫来商量,打扰二位老寿星静养实在是惭愧啊!”

    “老臣深受国恩,陛下不京城,国家有此灾难,朝中又无人可用,老臣理当辅佐太子殿下救灾。”萧禹一开口就是一句‘朝中无人可用’李承乾都不知道该怎么接话了。

    只能“呵呵”一声看向李靖。

    李靖也尴尬地一笑道:“老朽虽然衰朽,但是于救灾上也愿为太子殿效犬马之劳。”

    李承乾哈哈一笑道:“二位果然是公忠体国的贤臣,我大唐有二位国之柱石,孤王就放心了。”

    “嗯?”两个老头子,都起了疑心,太子要干嘛。

    李承乾只当作看不见继续道:“不过要说驱使两位老人家,孤王还是不敢,只是想着如今大雪封路,父皇那里最是要紧,应该马上派人去清除路上积雪,可是父皇不京中各屯卫的兵马不能调动,而京城百姓受灾需要自救,所以孤王想向各王公大臣借些家丁家将把长安城通往骊山的路清理出来,迎父皇回宫。”

    李靖和萧禹心里都长出一口气,李承乾不是调兵谋反就好。

    “老臣家有二百个家将再加上一百个家丁都交给太子殿下就是。”萧禹很快作出答复。

    “老朽家里也有五百家位将和五十个家丁,也愿听太子殿下调遣。”李靖也不含糊。

    “二位别着急,清雪是个苦差事,只要年轻力壮的,年老体弱的不要让他们去了,万一冻死几个在外头就不好了。另外你们二位的家也在长安城,家里也遭了灾,也要留些人手在家里救灾。”

    “此时赶紧清出道路,迎回陛下要紧,别的事都先放一边,再说我们这样的人家,怎么也能过得去。”萧禹毫不在乎道。

    “那派出去的家将呢,可别把家将派出城清理道路积雪,家将家里老婆孩子被冻死了。”李承乾强调道。

    “这个太子殿下放心,老朽和宋公家里用人还不至于如此苛刻。”李靖认真道。

    “太子殿下只管放心,我等这就回去派人把家将点和家丁点来。”萧禹说着竟然站起来要走。

    李承乾忙起身拦住:“宋国公不必着急,其他人还都没有来呢,也不知道大家愿不愿意把人借出来!”

    “国家遇上如此大灾,清理道路迎接陛下还朝乃是大事,还由得他们了,老臣倒要看看谁敢不愿意?”萧禹说着就动了怒,愤愤地坐下,看着李承乾道:“太子殿下放心,老臣今日就看着他们,谁敢不遵太子殿下的令,老臣,老臣跟他讲理。”

    李承乾实在看萧禹呼呼出气,胡子一翘一翘的,实在看不出他是个讲道理的人。

    难怪李世民能忍魏征,却不忍不了萧禹。

    不过这也正中李承乾下怀,萧禹姿格老,脾气倔,声音大,骂人狠,真是一个好打手。

    一旁的李靖识趣,在把话引到李承乾前些天慰问伤残将士和阵亡将士遗孤上去,萧禹在旁也不时称赞李承乾一两句。

    但是过约一刻钟时,萧禹就又忍不了,“砰”一拍桌子大声道:“老臣和卫国公都来半天了,这些人怎么还没有来到,他们心里还有没有大唐,有没有陛下,把太子殿下也不放在眼里了吗?”萧禹开启上纲上线模式,说得李承乾尴尬不已。

    还好这时郝处俊前来回报。

    “启禀太子殿下,吴王殿下,蜀王殿下,汉王殿下,鄂国公尉迟将军、尚书右仆射高大人,中书令杨……”

    “你就说还有谁没到?”郝处俊话还完就被萧禹粗暴地打断了。

    “只有魏王殿下和工部杜尚书还没有到,夔国公刘大将说是病了不能前来。”郝处俊愣了一下直接道。

    “太子殿下,我们不等他们了,稍后太子殿下只管下令,他们要是敢不从命,老臣直接去找他们。”萧禹大包大揽道。

    ………………………………………………………………

    很多人穿越唐朝后总能随便在长安城见到很多名人,这些人都很闲,除喝酒就是想找一个聪明的人做生意赚钱。

    但是李承乾穿越快二十天了,这样的事他一件都没遇上,很多大将都不在长安城,唐朝没有长城,他们需要去镇守边疆。

    在长安城的人也很忙,只要挨不着事绝对不会随便出现。

    所以这一次李承乾虽然说要把在长安城的三品以上的高官都请来,但也没有几个人。

    主要就是中书省的杨师道,尚书省的高仕廉和参知政事刘洎,以及六部尚书分别是吏部侯君集,礼部李道宗、兵部李世绩、刑部刘德威、工部杜楚客还没有到,

    在京的亲王,晋王李治在骊山,魏王李泰还没到,只有吴王李恪、蜀王李愔和汉王李元昌到了。

    公主府倒是来到十几个驸马都尉,只能坐在一边,等结果然后执行。

    赋闲在家的勋贵来了三个,分别是宋国公萧禹、卫国公李靖和鄂国公尉迟敬德。

    李承乾坐在上面看着这些人都各怀心思,也不多说,直接道:“现在大雪成灾朝廷必须马拿出救灾方略。”

    这算是定调子了看下面人怎么么说?

    “虽然大雪成灾但是下面还没有把各地的受灾情况报上来,着急也没有办法。”刘洎不待旁人开口就顶了回来,看似有道理,实际上就是不做为。

    “下面没报出灾情,就不派人清理道路,迎接陛下回京了吗?”萧禹一开口就带着火气。

    “启禀太子殿下,魏王殿下来到嘉福外,他要带护卫进东宫,被左右监门率拦住,魏王殿下的护卫与左监门率起了冲突,正僵持不下,请太子殿定夺。”却是贺兰楚石亲自来禀报。

    一语使得大殿里的所有人都是一惊,尤其侯君集和李世绩,侯君集想着如果李泰闹事李承乾必然要向他求援,李世绩则想着陛下不在千万不要出事啊!

    “让薛仁贵去把魏王的护卫就地格杀,然后引魏王去宜秋宫休息。”本来李承乾已经安排了今天把李泰扣在东宫,没想到他自己闹起来了。

    大殿里的众人一听好几个都被吓得脸色惨白,只有李靖、李道宗、侯君集、李世绩听出来李承乾还留有余地。

    “太子殿下如何行此残暴不仁之事?”刘洎先是吓一跳,但是一想反正是死,心一模就喊出来了。

    “大雪封城,陛下不京中自然以太子为尊,魏王带护卫硬闯东宫就该严惩。”

    萧禹一句说得众人心里又没底了,难道萧禹和太子有密谋?
………………………………

第31章 控制长安城

    “太子殿下和魏王到底是亲兄弟,陛下早晚是要回长安的,还饶魏王一次吧!”高仕廉忍不住提醒道。

    “魏王到底是孤王的弟弟,孤王是怕他一下子见那么多死人吓病了,所以不让他来这里,并不是要把怎么样。”李承乾也知道现在不能杀李泰,只要在这段时间控制住李泰,谁强谁弱自然一目了然。

    “这就好。”高仕廉现在没有心情给其他人讲情,他是真怕李承乾说服了李靖和萧禹造反。

    “不说这个了,城里有数十万百姓等待救助,我们还是说救灾吧!”李承乾直接转移话题。

    “太子殿下,来之前臣已经下令长安万年两县上报灾情,只是还没有报上来。”高仕廉一副无可奈何的样子。

    “郝先生把东宫从两县调查的情况跟诸位说一下。”李承乾淡淡地吩咐道。

    高仕廉心里一惊,原来太子殿先一步就动手了,看来还得小心应付。

    郝处俊从后面走到大殿中间,朝李承乾深辑一礼道:“尊旨”

    然后拿出一本小册子开始念。“长安、万年两县自昨日接到太子殿下谕令,即派人去各坊救助房屋被大雪压塌无家可归的百姓,至昨日晚间长安县安置两千人,万年县安置一千七百人。”

    “这么说来太子殿下昨日就知道会有大雪灾,真是了起啊!”一个胖老头摇头晃脑地道。

    “长安、万年两县也救了三千多人,这也是大功一件!”萧禹也跟着感慨。

    李承乾听得直皱眉头,看一眼老鬼,老鬼忙低声道:“唐尚书。”

    唐俭户部尚书李世民的宠臣,曾经出使过突厥,其人做官从不办理政事,把政务都交给副手,自己每天摆酒饮宴。

    听见是他李承乾没好气地道:“孤王和长安城的百姓一样都是住在长安城,怎么会不知大雪成灾呢?”一句话说的,高仕廉和杨师道脸都红了,唐俭却像没事人一样。

    “郝先生你接着报。”李承乾心里摇头。

    “尊旨,到今日早晨,东宫六率和长安县一起出动,共找到冻死的百姓尸体三千二百一十具,两县共有五万七千馀百姓房层被大雪压塌无家可归。”郝处俊念到这眼睛有些湿润了。

    大殿里一片吸气的声音,他们谁也没有想到短短以两天的大雪会造成那么大的灾难。

    “如此大的雪灾长安万年两县为什么到现在都没有报到尚书省?”刘洎感到十分惊讶,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长安、万年两县所有的人和东宫六率的人,忙了一上午,雪停了就写奏疏上报了。”郝处俊强压着火气道,想到李承乾处境,恨不得现在就打死刘洎。

    “好啦,现在大家知道了灾情,说说怎么办吧?”李承乾始终不理会刘洎。

    “启禀太子殿下薛将军求见!”一个小太监道。

    “让他进来!”

    殿里众人心里一紧,都神色复杂地看过去,只见薛仁贵带着一身浓重的血腥气走进来。

    前面的重臣基本上都是经历过隋末大乱的人,有几个还是从尸山血海里走出来的大将,对薛仁贵身上血腥气没什么感觉,可是后面那些驸马有几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