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大臣们也都知道李世民向来反对修长城。
李世民曾论说隋炀帝朝修长城浪费人力物力,也没有彻底把突厥挡住,他只用一二大将(指李世绩)就能征服大漠南北,现在李承乾不只是在效法秦始皇也是在效法隋炀帝……
待群臣在殿外汇齐事情也都知道了,李世民便宣群臣进殿。
群臣进殿见李世民高据宝座脸色阴冷纷纷行礼行礼入席,心里想着稍后怎么说既表明立场又不显得自己对李承乾落井下石。
“太子的奏疏的诸卿都看过了?”李世民的声音毫无情绪。
下面的大臣不知道李世民的态度如何都等着别人出头,大厅里竟然安静下来。
李世民看着群臣一副万马齐喑的样子不免一惊,现在行在不比太极宫宽大,先来的大臣看了李承乾的奏疏,激烈反对话语他在厅里也听到一些,怎么到此时却没有人敢说话了?
想到此处李世民心里不免有些怒火,寒声问道:“你们都不说话是都赞同太子所奏了?”
嗯
李世民话音一落在群臣中引起一阵骚动,几个大臣都想冲出来,最后还是站在前面的萧禹最先走出来。
矮小干瘦的萧禹说话语气跟他身材一样干埂倔燥。
“陛下臣以为太子承乾好大喜功残暴不仁刚愎自用,治国理政有秦始皇隋炀帝之风,此等人做太子以后必为大唐带来灭国之祸,臣恳请陛下以天下为苍生祖宗宗庙为重,行废立之事!”说罢萧禹便郑重拜了下去。
大厅里群臣闻言都倒吸一口冷气惊疑地看着李世民,不知道是不是李世民要废李承乾早就跟萧禹沟通了。
李世民面沉似水两眼死死地盯着萧禹,恨不得立时把他拉出去打杀了。
“宋国公何以说出祸乱纲常之言?”不用李世民说话,高季辅已经怒气冲冲走出来了。
李承乾做为嫡长子在儒家看来是皇太子的不二人选,以往李承乾不以国事为重,李世民都起了废立之心很多大臣还不买账呢,此时李承乾亲自带兵平定了薛延陀至今还领兵在外,萧禹居然提出废太子这不是找死吗?
“臣弹劾宋国公萧禹年老昏愦,口出祸国之言,请陛下立即重处。”中书舍人来济也走出来道,他没怒斥萧禹而是直接弹劾。
随着来济站出来又十几个大臣站出来弹劾萧禹。
李世民还是没有说话他想看看有没有萧禹一党。
但是萧禹被一众大臣怒怼,忍不住站起来怒声争辩道:“你们这群趋赴势的小人,污蔑老夫一片为国为民之心。
谁都知道当今太子乃是秦始皇转世,他残暴不仁冻杀数万俘虏,不顾我大唐百姓生活多艰欲效仿秦始皇修筑长城,此举必然引得民不聊生天下大乱,老夫上谏废其太子之位乃是出于一片公心,何错之有?”
萧禹此言一出群臣立时哑然,李承乾是秦始皇转世长安城早有流言,之前群臣皆斥之以鼻,但经此一事却也难说了。
若此时强保李承乾,对于李承乾上的奏疏是不是也要支持?
群臣不说话又都把目光看向李世民。
本来李世民只是想教训一下李承乾,可是自从萧禹一出来他脸色就阴沉下来了,他看着大厅里没有李承乾的嫡系大臣,李世民自己也不知该如何替李承乾辩驳,不免看向他之前最信任的高仕廉和房玄龄。
“启奏陛下,萧禹所言乃是怪力乱神不足为信,太子殿下年轻气盛要成就大功而已,陛下只要细心教训以太子殿下之才将来必成大器。”七十多岁的高仕廉站出来温和地说道。
群臣听了都有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萧禹太危言耸听了,李承乾不过有这种想法,还没有付诸实践怎么就跟秦始皇隋炀帝算到一起去了?
“启奏陛下,宋国公萧禹危言耸听污蔑太子包藏祸心,请陛下治罪。”房玄龄走出来淡淡地道。
萧禹见状瞪大双眼不可思议地看着高仕廉和房玄龄,失声道:“你们不是一样深受李承乾之害吗?”
嗡——
这可是私心报复皇太子!
李世民看着萧禹脸如锅底一般,声音冰冷地道:“萧禹心怀怨望污蔑太子,革除一切官职爵们交部议处!”李世民说罢两名侍卫走进大殿把萧禹带出了去。
李世民看着安静的大厅有现在就杀了萧禹的冲动。
历史上李世民曾经给过张亮机会,当着萧禹的面问张亮:你这么相信佛家为什么不出家为僧呢?
结果张亮还没有反应过来,萧禹先跳出来说自己愿出家,替张亮挡下了这一劫,李世民没有办法只能下旨命萧禹出家为僧,连法号都赐下了。结果萧禹走出大殿又后悔了,返回去告诉李世民他不出家了,出家做了和尚对不起祖宗。
把李世民气了个半死,只得办张亮一个谋反。
这次也是一样,李世民本来是想借着群臣联名反对给李承乾施加压力,却让萧禹弄出来一个废太子,现在处理了萧禹群臣明显不敢激烈地反对李承乾的奏疏了。
这事让李承乾知道了,一定会哭笑不得的说:萧禹真是孤王的福星啊!
李世民看着群臣的样子,再也没有心情给李承乾施加什么压力了,摆摆手命群臣退下自己想办法收拾李承乾吧。
………………………………
第262章 用武力发声
看着群臣离开李世民连续做几个深呼吸,再次拿起李承乾的奏疏低头去看,只看了几行就烦燥地把奏疏丢在桌上。
厅里的内侍宫女见此连大气都不敢喘,小心翼翼立殿里等侯李世民的差遣。
“去传申国公和梁国公来见朕!”李世民沉声对厅里的内侍吩咐道。
不一时申国公高仕廉和梁国公房玄龄联袂而来,两人向李世民行礼后分左右坐下,看见李世民黑着脸都只看着面前的小几一句话都不说。
李世民看着这两个他十分熟悉的心腹大臣,也不再藏着掖着直接道:“二位卿家今日也看见了,太子大势已成。”
李世民说到这停下看高仕廉和房玄龄两个依然眼观鼻鼻观心如老僧入定一般,接着恨声道:“东宫稳固朝廷安定天下自然太平,这原本也算是好事,可是太子到底年轻于国事上太过激进,这该如何是好?”
高仕廉和房玄龄闻言都是一叹,一年前李承乾的太子之位还岌岌可危,他们因为对担心朝廷动荡所以一直保持沉默,甚至对李承乾也多方维护。
可是现在李承乾不但在朝野站稳的脚跟,竟然已经到了可以在大势上与李世民相抗的地步。
两个人都是在李承乾崛起中失去权位的,一年过去了再看李承乾已经达到了高不可攀之势。
过了一会儿,还是高仕廉开口道:“太子殿下此议虽然多处效法秦始皇但他毕竟不秦始皇,此事只要陛下不降旨加征民夫,无论是修筑长城还是修直道都无法开始。
但是据尉迟恭所言太子殿下召集各部立威就在眼前,各部或者反抗或者请陛下出面也未可知。”
房玄龄闻言心里暗惊,高仕廉这话说的心平气和,似是无力控制李承乾一般。
但是重点却点醒李世民,只要他不同意李承乾说的所有话,做的一切事到头来都将是一场空。
李世民闻言皱着眉头有些迟疑地道:“虽然如此,可是承乾此次刚立下灭薛延陀的大功,若是因此使他在内外失了威信,恐于大唐也是不利……”
高仕廉闻言淡然一笑道:“老朽糊涂倒忘了太子殿下乃是国之储君不可伤其威信……”
房玄龄看着李世民眉头渐渐展开,忙开口道:“经此一战太子殿下心胸才智天下尽知,只要陛下心志坚定无人敢对东宫轻举妄动。”
“嗯?”李世民扭头看见房笑眯眯的若有所悟。
是啊,就是此后他一直把李承乾雪藏在东宫里,直到需要李承乾继位的时候再放出来也没有人敢小瞧李承乾,大唐江山也依然是他的。
可若是允许李承乾一直在外边闹腾,自己会不会步自己父亲的后尘?
……………………………………
虽然已经过了年,但是天气依然寒冷年前的积雪至今还没有化去,但是各部的前来孔兑沟大营庆功的首领已经陆续来到。
随着各部庆功代表的到来李承乾所在孔兑沟大营里一天比天忙碌。
但是李承乾对于行在那边的大臣集体反对自己治理河套的主张也是一清二楚,只是不知怎么回事始终不见李世民拒绝自己的诏书。
李世民和行在官员对于李承乾正在做的事几乎是不闻不问的态度,这让李承乾感到十分疑惑便把许敬宗找来分析此事。
李承乾先把他给李世民上的奏疏和行在的反应告诉许敬宗。
“许学士以为陛下是默认孤王的做法还是别有所图?”李承乾问出了自己的疑惑。
许敬宗看着李承乾似笑非笑看着自己,知道他心里已经有了答案,便如实答道:“只怕没有那么容易。”
“哦?”李承乾认真起来,他也知道李世民是不可能轻易同意他主张,只是具体原因和应对方法他猜不出来。
许敬宗看李承乾认真起来忙打起精神分析道:“太子殿下咱们这里无论做多少事,都要陛下那里点头才算数,如果最终陛下不点头咱们可能得罪了人,还要成为笑话。”
李承乾听许敬宗一口一个‘咱们’实际说的就是他李承乾一个人,到时候真的自己什么都做了李世民却一口回绝,自己必然内外臣僚面前威严扫地。
想到这,李承乾不觉的是他的威信和势力已经到了让李世民都不愿正面硬刚地步,只认为是李世民心里阴暗,在对待北部夷狄的事情上居然跟自己的亲儿子皇太子玩阴谋?
他自己也不想想自从穿越以来什么时候把李世民当老子看待过?
当下李承乾洞悉了李世民的目的,脸上现出冷笑,看着许敬宗道:“给薛仁贵下令,命他准备突围!”
“太子殿下……”许敬宗闻言大惊想要劝说,但是看着李承乾脸色又硬生生咽了回去。
大唐和漠北草原双方加起来三四十万大军一边对峙一边谈判,原来薛延陀围困薛仁贵的大军早就撤到长泽城北边了,此时命令薛仁贵突围其实就是开战的意思。
历史上大唐用了几年时间才消灭了薛延陀,那时候漠北各部早就被彻底打残了面对大唐根本没有谈判的余地,所以薛延陀一灭漠北各部争相向李世民献媚,请求大唐派官去治理他们,请求修朝天可汗路……
这一次虽然李承乾已经攻破了薛延陀汗帐并擒获包括夷男在内的一干薛延陀贵族,但是各族的二十万联军没有受到什么损失不说,最重要的是他们在漠北的根基也是完好的,因此跟随拔灼的漠北各部理所当然地想把拔灼卖个好价钱。
只是现在文官虽然想通过谈判结束战争,但是被李世民派出来几路大军都还没有立过寸功,怎么会轻易允许漠北各部白拿好处?
这就是在薛延陀汗帐被破后,原本就不一心漠北各部还能坚持与大唐谈判到现在的原因。
李承乾既然想要打残漠北治理河套,就不能把谈判权都交给李世民,可问题是李世民也不找他商量怎么谈判,那就只能用武力发声了!
………………………………
第263章 你们都是大唐人
半个月后,附近各部落首领基本来到孔兑沟李承乾大营,李承乾也开始分批接见这些人。
数百盔明甲亮的大唐将士身体挺直神情肃穆,标枪一般站在李承乾的中军帐外,拱卫着这座中军大帐。
中军帐里数十个煞气十足的甲士雁翅排开按剑而立,帅位两边王方翼和程务挺也是顶盔贯甲目含杀气俨然而立护卫着正中间的帅位。
帅位之上李承乾身穿白色常服斜斜地靠在铺着白虎皮的宽大的帅椅上,面容俊美神态慵懒仿佛是在长安城平康坊听曲的寻常贵公子,与这列甲森严的中军大帐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此时站在中军大帐里数十个白袍夷人恭恭敬敬地站在李承乾面前,他们是粟特人也就是昭武九姓,这几个人都是原来依附突厥部的昭武九姓的长老。
半晌,李承乾看着站在最前面留着齐肩短发长着满脸花白胡子的米安山,嘴角挂着淡淡地笑容轻轻道:“你们不是李思摩奴隶吗,怎么来拜见孤王?”
米安山等人看着这,似是早料到李承乾不会轻易接纳他们,闻言忙弯下腰谦卑地一笑道:“尊贵的大唐太子殿下……”
“嗯”李承乾不待他说下去淡淡地嗯一声打断他。
米安山闻声一怔,还没有反应过来,站在李承乾旁边的程务挺上前一步,戟指着米安山大声喝斥道:“放肆,尔等当时不过是突厥吉利可汗的家奴,突厥降于我大唐后朝廷也曾为尔等安置草场放牧,怎么还自认为不是大唐之人。”
米安康闻言慌忙跪下瑟瑟发抖不敢吱声,只是一待他想明白程务挺话中的意思眼里立即出现掩饰不住惊喜。
李承乾见此眼里露出嘲讽之意,但也不表态淡淡地看着这个米安山继续表演。
与现代商人在全世界高人一等不同在古代商人无论在哪个国家里地位都是极低的存在,昭武九姓是天生的商人也就预示着他们是天生的贱人。
在突厥族中他们没有地位,跟着突厥投降大唐后,大唐也一直把他们当作突厥的一个整体看待,继续受突厥各部的欺压。
这也是他们一心紧跟李思摩的原因,为的是李思摩不光是阿史那氏的皇族,还得了李世民的青眼是大唐的将军多少能照看他们一二。
只是想不到康屈达贴的太紧了以至于被人卖了。
昭武九姓的长老当时得到康屈达的死讯,原本是要立即前来找李思摩赔罪的,只是后来听说李思摩被李承乾逼着与薛延陀硬拼吉凶未卜,才没有急着来送人头。
后来接到灵州都督府的命令,要求他们以后把该交给李思摩的供奉直接送到灵州都督府,这才让他们敢想投靠李承乾。
这次李承乾召集河套各部在兑孔沟庆贺攻破薛延陀汗帐的命令一下,昭武九生就连忙备下厚前来见拜见李承乾。
米安国听程务挺因为他不认自己是唐人而发怒,心里大喜,慌忙趴在地上向李承乾行五体投地的大礼道:“老奴拜见尊贵的太子殿下。”
跟着他一起进来的其他昭武九武姓的长老也都跟着趴在地,向李承乾行五体投地的大礼。
李承乾看着脸上矜持淡淡地道:“平身!”
米安山闻言连忙起身赔着笑脸对李承乾道:“太子殿下兵威盖世,一战灭了薛延陀贼寇保护我大唐子民安泰,我全族上下听说了都十分高兴,特地备下一点薄礼为太子殿下庆贺。”说着拿出一份礼单。
这米安山到处做生意精通数种语言,对于当下正强盛的大唐的语言自然也说的极好。
李承乾看一眼他们呈上来的礼单光黄金就有一万两乃是一份重礼,不过这些东西在李承乾眼里也不算什么,把礼单随手放下看着米安山道:“孤王刚才说你们是李思摩的奴隶,有没有去拜见过李思摩啊?”
“呃”
米安山闻言再次一怔,李承乾对他们有招览之意他是看出来了,可是怎么还让他们去拜见李思摩啊?
几个长老对视一眼都是不明所以,但是米安山走南闯北到了此时还是知道该怎么说的。
慌忙弯下腰,面露惶恐地道:“我等受大唐安置又受太子殿下庇护是太子殿下的家奴。”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