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霸道太子李承乾》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唐霸道太子李承乾- 第13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因为这些人忠于李承乾,在朝中一定会打击一切反对他和李承乾的势力,这样他才能放心地亲征。

    这样就造成现在李世民身边成了反对李承乾的大臣的聚集地,这些人聚到李世民身边对李承乾不利是肯定的,更何况这些人里还有房玄龄这样对李世民有着极大影响的人

    李承乾现在要是不能团结他身边的人,就算强行把这里的事情按自己的想法做了,后面双方联军对战漠北各族联军时,李承乾一样不能完全实现他的计划。

    李承乾想这些事时苏定方等人也爬上了箭塔,看看冰城的情形知道李承乾有话要说,所以都沉默地站箭塔上。

    半晌,只听李承乾声音淡淡地问道:“你们看这些薛延陀降卒有什么共同特点”

    “呃”

    几人不知道李承乾是什么意思,自然回答不上来。

    李承乾等了一下接着说道:“他们都很年轻,是薛延陀部承上启下的人。”

    听到这句话几人再次陷入沉默。

    李承乾继续道:“孤王曾经说过大漠南北万里草原各族旋兴旋灭,但总是为祸中国,所以要治理草原。”

    “太子殿下高詹远瞩臣等佩服。”许敬宗连忙道。

    李承乾嘴角露出一个浅笑,接着道:“你们也应该听说过,孤王对吴王说过要继续往海外封王”

    这也是写在“大唐十年规划”里的事他们自然知道,但是此时李承乾提起显然不那么简单,不免往深处想想。

    就想到随着海外封王还有一件事流传甚广,就是李承乾提出的灭国必要灭其上层的理论,使其国人忘记自己的祖宗是谁,忘记自己文化,然后再教育其国百姓忠于大唐。

    当时他们都觉得李承乾所要分封的地方都是海外不毛之地,岛上即便有人也不过是一些茹毛饮血的野人,所以众人并没有在意。

    可是此时听来,却猛然惊觉李承在北地做的事何偿不是依照他的灭其国必灭其上层的理论而做的。

    李承乾看他们差不多想清楚了,便又接着道:“当然,在这里没有那么容易实践孤王的灭国之论,但是教化之功还是要实现的。

    十年生聚,十年教养,一个强大的越国就出现了。

    可若是我大唐在此地进行十年教养,能不能把这里的百姓都教养成大唐的子民呢”

    “太子殿下,雄才大略又深谋远虑,十年之后大漠南北不怕不成为神州乐土。”提到教化许敬宗认为自己有发权。

    李承乾不置可否反倒指着冰城里的人问道:“可是这些人怎么办呢把这些人杀了,这片大地自然会生养其他人,唐军走了又会起来作乱,怎么办”

    几人被李承乾问住,他们要是知道怎么办,也不至于一千多年以后漠北还独出去。

    李承乾见几人怔住也不待他回答,直接道:“孤王一说到要治理大漠南北成不世功勋,你们一个个都心情激荡,可是真的要一步步实施起来,却思前想后畏首畏尾。”

    几人闻虽然身在箭塔上,还是双膝跪下道:“臣等知罪。”

    李承乾却依然不放过他们,寒声问道:“你们这样做是对得起孤王还是对得苍天

    苍天把你们降生在世间,又降下孤王来让你们功成名就,你们却不敢勇往直前!”

    几人听了李承乾的话,都被吓的脸色巨变。

    去年李承乾召见薛仁贵的时情形曾在长安城风传一时,众人都道:李承乾和薛仁贵前世就是君臣。

    后来李承乾又得了秦臣献书,还做出火药这种天雷般的利器。

    长安城都传说李承乾是秦始皇转世,后来是李世民觉得李承乾若是秦始皇转世,那么他就太尴尬了,所以下令禁止此类传。

    此时几人听见李承乾如此说,又都想起了那些传说。

    “都说天道好还,我中国自从西晋八王之乱,引起五胡乱中华不知多少汉人为北狄所屠,今日天降太子殿下英明神武正是报仇之时。

    臣等不明就里竟以常规视之,实在有负太子殿下的知遇之恩,请太子殿下治罪。”

    第一个反应过来的还是许敬宗,其他人闻也都忙道:“请太子殿下治罪。”

    李承乾觉得他们似乎已经有所悔改但还是不放心,接着又道:“君臣一场,你们若是不想立此功勋孤王也不勉强,这些薛延陀降卒此刻已经被吓破了胆,放出来或可做几年苦力……”

    “殿下不可如此啊!这些人反复无常为祸中华必须全部斩杀,以此震慑周边蛮夷。”苏定方急忙阻止李承乾说下去。

    旁边的许敬宗也忙建议道:“请太子殿下降旨命灵州都府召附近各部首领前来为太子殿下大破薛延陀贺功。”

    尉迟恭闻都不知道该说什么了,心里暗叹这两个货变脸也太快了。

    李承乾得到想要结果,便哈哈大笑道:“好!就按许学士说的办,只要我们君臣一心,治理这北地不算什么。”

    “遵旨!”苏定方和许敬宗激动地道。

    王方翼见此忍不住翻白眼,什么按许学士说的办,这意见不是你提的吗

    “好啦,都平身吧!”李承乾意气风发道。

    “谢太子殿下!”

    此事决定下来苏定方和许敬宗也轻松不少,毕竟他们在反对李承乾也承受着不小的压力。

    李承乾待他们站起来,才又轻飘飘地道:“许学士修过《隋书》也应该读过《魏书》,到北魏时许多外族改汉姓时依然改为刘姓,许学士可知其中原委啊”

    这问到许敬宗的本职工作自然清楚,闻忙道:“回太子殿下,北魏夷狄改汉姓时多改刘姓,是因为刘姓乃汉室皇姓,两汉威震四夷,到北魏时四夷仍以刘姓为贵姓。”

    李承乾闻感叹道:“是啊!北魏去东汉末年已有两三百年了,可是当时四夷仍尊强汉,难道强汉只是对四夷施行仁义吗”

    尉迟恭一直在旁边听着因为涉及到李承乾要收服手下大将,他一直不好插话,此时却忍不住道:“难怪陛下常‘夷狄禽兽也,畏威而不怀德。’对付夷狄当然要示之以威。”说着忍不住脸红起来。

    李承乾闻接着道:“你们之前就是心口不一啊!”几人闻皆是一副羞愧难当的样子。

    李承乾见此心里乐开了花,暗道:李世民虽然这么说,但也只能做到用武力打败对方,至于坑杀降卒还以之向小部落示威怕是不会干的。

    李承乾带着几个人下了箭塔,然向四周下令命附近的小落前来庆贺他大破薛延陀。

    只是这里是夷男选的落脚点,离所有大唐的部落都有一段距离,这些部落的首领要来到还要一段时间。

    想和更多志同道合的人一起聊《大唐霸道太子李承乾》,微信关注“优读文学 ”,聊人生,寻知己~


………………………………

第258章 李世民的交易

    李世民率领的大军和百官顶着寒风走了近两个月的路终于来到朔方城,可天气却一点也不给他面子,一连数日都是寒风呼啸,大雪时落时停,就没有一个晴天。

    在如此恶劣的天气里,李世民和一众大臣只能呆在屋里不出去。

    起初几天李世民还和几个主要的大臣一起商量今后的战事,薛延陀倾国而来,两国几十万大军对垒,就是李世民也要小心应对。

    可是随着李承乾大破薛延陀汗帐生擒真珠可汗的消息传来,李世民一下子就彻底放飞自我了。

    薛延陀汗帐所带的那几万人马是薛延陀统治草原根本,没有了那几万人就算夷男逃走都没有用,何况连夷男都被活捉了。

    这个消息只要一放出去拔灼所带领的人肯定倾刻瓦解,在北疆再没有人敢与大唐争雄。

    得到这样的好消息不管出于什么心态这帮大臣都要盛赞李承乾,一时间歌功颂德的话语几乎把李世民活埋了。

    儿子争气李世民自然也十分高兴,在朔方城的行在一连三日摆酒庆贺,与众臣们饮酒高歌比李承乾所在孔兑沟大营更有胜利的气氛。

    这一日酒宴罢去,仍然兴奋难抑的李世民又把高仕廉、房玄龄、候君集、萧禹、刘德威、杨弘礼、阎立德、薛万彻、高季辅、韩瑗、来济等大臣加上李恪和李治两兄弟召到他居住大殿里喝聊天。

    李世民满面笑容地看着众人道:“承乾此胜可保大唐北境数十年无战事,而且承乾有灭薛延陀的本事朕也就放心了。

    明年朕就出兵灭了高句丽大唐将再无边患。”

    这话说的十分自豪,四方蛮夷在他父子俩眼里简直就是土鸡瓦狗。

    李世民话音一落候君集和薛万彻等人闻都是大声道:“大唐万胜!”

    李世民这几天多次盛赞李承乾众人也都习惯了,可是公然提出明年出征高句丽还是第一次。

    房玄龄虽然已经离开中枢,但是也知道眼下都快过年了皇帝和皇太子都还率军在外,明年无论如何也不能出兵高句丽,否则唐将无财力维持。

    本想劝一句但想到自己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最后只是端起茶杯饮了一轻轻口茶水便放下了。

    房玄龄不说话不代表就没有人说话,候君集等人贺罢反应过来的高季辅就神情庄重走出座席,郑重向李世民行礼后道:“陛下,征伐大事关乎社稷危亡,陛下岂可儿戏视之。”

    “嗯”李世民闻脸色瞬间变得十分难看。

    李世民这几天十分兴奋,他通过各方描述真正明白了火药在战场上的意义,对于一战灭高句丽十分有信心。

    今日当众说出来虽然有试探大臣的意思,但也没有想到会有人直接出教训他,心里的怒火一下就被点燃了。

    “此时酒后茶谈季辅兄何必如此较真。”中书舍人来济起身道。

    来济是个极善察观色的人,眼见李世民喝了酒此时还去强谏不是找事吗

    可是高季辅既不看李世民的脸色也不听来济提醒,硬着脖子道:“既是酒后茶谈,更不可将此军国大事宣之于口,陛下岂不闻君密则失臣吗

    此时我大唐以倾国之力征灭薛延陀,尚未功成岂可再在东北轻开战端

    陛下此若是传出去必使高句丽必为大唐之患,因此臣请陛下收回刚才的酒后失。”

    高季辅说完拜伏在地,大帐里异常安静,所有人都战战兢兢看着李世民,自从魏征死后凡是敢如此进谏的人都被李世民狠狠诘责过,除了李承乾已经没有人敢这么顶撞李世民了。

    李世民双眼圆睁,一瞬不瞬地看着下面的高季辅,半晌没有说出话来。

    倒不是他不想收拾高季辅,而是担心他现在准备好的话都说来了被高季辅一一反驳了,那他以后再提征伐高句丽在朝堂上将很难通过。

    最后李世民冷哼一声,直接站起身走了。

    众人见李世民愤而离席,也不用内侍宣布便一齐起身朝着李世民的宝座行礼告退。

    当晚不欢而散,第二天也就没有大臣敢再提庆祝之事。

    但是李世民却在这一天连续召见数名大臣,没有被召见的人都在猜测:他们谈肯定和征高句丽有关。

    冬日天短吃饭前天就彻底黑下来了,李恪正准备叫人传晚膳,就见李世民身边的内侍前来传旨:李世民召他一起用膳。

    走在路上李恪发现就召见自己一个人,心里不免有些猜测。

    李恪这一次虽然随驾出征,但是他也知道李承乾此时领兵在外,李世民把他和李治带在身边监视的意图十分明显。

    所以除了他原本掌握的飞鸽传书一事,其他军政事务皆不预闻李世民也不把其他事交给他办。

    此时内侍召去与李世民一起用晚膳,却没有去召住在旁边的李治,必定有什么要命自己去做什么事情。

    李恪一进大帐见李世民已经坐在正席上忙上前行礼。

    李世民看看李恪就眉开眼笑地道:“快坐下吧,今日就咱们父子两个不必多礼。”

    李恪闻心里狐疑,不动声色行了一礼才坐在侧面的席位上。

    乍一看席位上菜色十分简单,只是几个青菜,但是仔细一看却非常不简单,因为现在行在青菜十分稀罕。

    夏州不是长安没有人在温泉边种青菜,李世民吃的除了各种豆芽以外青菜都是从长安运来的。

    路途遥远想得到一些青菜十分艰难,平常只供应李世民一人,李世民自己也舍不得多吃,还要分赐给几个年老的大臣。

    李恪和李治两个虽然尊贵最多也就能吃上豆芽,可是今日李世民竟然让人给他做四个青菜。

    李恪看着青菜一时竟然不知该不该吃。

    李世民看李恪坐下却不动筷子,笑呵呵地道:“恪儿掌握飞鸽有功,父皇特意让人给你做了青菜,青菜得之不易快吃吧,吃完了父皇还有话对你说。”

    李恪见李世民如慈爱心里感动,便不管三七二十一,风卷残云似的把小几上的饭菜吃完。

    抬头看见李世民依旧笑吟吟地看着他,忙放下筷子有些心虚问道:“父皇您有话说”

    “嗯。”李世民不知在想什么闻先是一怔,然后温和问道:“恪儿最近可与承乾通过信”

    李恪没有想到李世民会问他关于李承乾的事,想了一下照实说道:“太子殿下军务繁忙,除了每十天给父皇寄信时会顺带给儿臣一封信,问一下父皇起居情况,命儿臣好生照顾父皇外,别的倒也没有什么通信。”

    “哦!李世民若有所思地点点头,然后接着道:“既然夷男已经被承乾擒获,回纥等部也有意投降我大唐,平灭薛延陀已是指日可待。

    大唐这次虽然同时出兵数路,但想来平灭薛延陀也不会有太大的损耗,若是携灭薛延陀之威,向东行军直扑高句丽必然事半功倍,一战即可平灭高句丽。”

    “父皇所甚是。”李恪知道李世民的心思,所以顺着李世民话说。

    李世民闻却是叹口气愁眉苦脸道:“唉!可是这些大臣都是鼠目寸光,看不见高句丽对大唐的危害,竟百般阻挠朕出兵征伐高句丽。”

    “啊。”

    对此李恪不敢轻易发表看法,李世民已经几次要出兵高句丽了,但是每次都被大臣给劝阻了。

    不过好在李世民也不在意他的支持,他支持与否与大局关系不大,于是李世民又接着道:“想来此事承乾应该是明白的,你用密码给承乾去了一封信,薛延陀既然已经灭了就让他回长安监国,朕亲自带兵东征高句丽。”

    “啊!”

    李恪闻一下子蒙了,无论是李世民亲征还李承乾监国都是要明发诏书的,现在李世民在没有大臣的支持东征的情况下就让自己给李承乾写信是什么意思

    走出李世民的大帐李恪还在想,就算是让自己给李承乾传话也不用如此礼遇啊!

    想着那几盘子青菜,李恪越发觉得此事透着古怪。

    一路走着一路想李恪慢慢地就想明白了,李世民东征让李承乾回长安监国这显然是个交易。

    从这次李世民亲征的安排来看,李世民东征高句丽是没有可能把一个成年皇太子留长安监国的,因为以李承乾的实力随时都可以自立为皇帝。

    可是既然是交易李世民想要通过这一场交易获得什么呢

    自己不过是一个传话的又凭什么获得如此优厚的待遇

    想和更多志同道合的人一起聊《大唐霸道太子李承乾》,微信关注“优读文学 ”,聊人生,寻知己~


………………………………

第259章 教导李世民

    李恪虽然想不明白李世民的深意,但是不妨碍李恪把事情原原本本写信告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