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霸道太子李承乾》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唐霸道太子李承乾- 第10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从李世民的声音中李承乾可以听出来他现在有些虚弱,也许这就是他的所谓气疾影响了他。

    在这个时候他对李承乾有一种天然的亲近和依赖心理。

    李承乾闻言直起身子笑道:“恭喜父皇,贺喜父皇!”

    李世民闻言一怔,淡淡地笑道:“哦,朕喜从何来呀?”

    李承乾一边往前走一边一笑着道:“儿臣得一神物可解父皇暑热之苦,岂不是喜事?”

    李世民开怀大笑道:“是什么好东西拿来让朕看看?”李世民对于李承乾的孝心感到十分的欣慰。

    李承乾一走近李世民便发现李世民的脸已经有此浮肿,眼下一片乌黑显然是昨晚没有睡好。

    坐在李世民旁边明显能听出他的气息短促,显然此时正忍奈着身体的不适。

    因回头跟赶着跟来的老鬼道:“让他们抬进来?”

    老鬼忙低着头一路迈着小碎步趋出大殿,不一时又带着几个人抬着东西进来。

    李世民和众臣都好奇地看过去,只见几个侍卫抬进来一口大缸来,然后有人搬着一个没底的空箱子,还有人拿着一个奇怪三叶风扇,最后是几个提着水桶的人。

    见东西都抬进来了李承乾便站起身来走到大殿中间,指挥侍卫把水倒进缸里,然后把扇叶固定在箱子里,从外面摇动把手里面的风扇便快速地转动起来。

    待箱子安装好李承乾伸头看一眼水缸里的水已经开始结冰,便命人把箱子扣在水缸上,命人在后面旋转把手。

    离得近的人立即感觉到的一股凉风从箱子里吹出来,仔细一看原来这箱子正对着大殿的一面,仅用木板封住了下面一半,上面留出二尺多高是糊的纱,风就是从里面吹出来的。

    李世民也慢慢走下宝座站在旁边好奇地打量着这个奇怪的东西,见有凉风吹出来略感舒服,闭上眼长长地舒舒一口气。

    杨师道看见忙笑着道:“太子殿下真是仁孝无双知道陛下有气疾不耐炎热,特地让人做出此物以解陛下苦夏。”

    李世民听得十分受用睁开眼睛,看着面前木盒子和李承乾笑道:“承乾有心了,朕去九成宫就带着这个箱子。”

    李承乾看着李世民笑吟吟地道:“有这个空调箱父皇就不必去九成宫了。”

    李世民看看李承乾所说的空调箱又看看李承乾,最后苦笑道:“此物虽然可以吹出凉风,但对于炎炎暑气也不过是杯水车薪于事无补……”

    李承乾闻言微微一笑道:“父皇且看!”说着使眼色给站在空调箱旁边的侍卫,命他们把木箱搬起来。

    李世民随着李承乾的话音,往缸里一看,只见缸里竟然是一缸严严实实的坚冰。

    李世民不由倒吸一口冷气,震惊地看着李承乾道:“承乾你这玩得是什么法术?”

    李承乾笑吟吟道:“这哪里是什么法术,儿臣不过是在水里放了一些硝石而已,水遇硝石而结冰,这些寒气随着木箱里的风叶旋转被吹出来,然后整个大殿就都变得凉爽了。”

    “哦!”李世民闻言点点头,然后又看着李承乾问道:“水遇硝石为什么就会结冰呢?”

    ……

    李承乾的脑子一下挡机了,很想大声道:我怎么知道?

    但是,他看一眼李世民和几个好奇的大臣只得忽悠道:“天地万物相生相克水遇硝石结冰想来也是这个道理……”

    李世民听他解释的勉强微皱了皱眉头又问道:“承乾的意思是说用这些空调箱朕就不用去九成宫了?”

    李承乾听得出来李世民的问话充满了怀疑,从从容容地道:“父皇这几天整个关中都十分炎热,父皇已经几天没有睡好了,若是这个时候急急忙忙的赶路去九成宫恐怕路上不好走。”

    这话说得虽然隐晦但殿里众人都听明白了,李承乾是担心李世民病在路上,都忍不住点点头暗道太子殿下真是孝顺。

    李世民心里也犯难,他也知道路上不好走,但是太极宫这里实在太闷热,皇宫倒是储存了不少冰块,但是冰块自然融化虽然能吸热,同时也有湿气散出,导致屋里湿气过重对他这种有气疾的人的来说实在太遭罪了,因此每年夏年他都要去九成宫消夏。

    李世民正在犹豫时,就听李承乾不慌不忙地接道:“反正父皇今天不出宫,儿臣已经让人准备了几十副木箱找些水缸装了硝石摆在这大殿里,让他们兑水制冰,父皇且试一试看能不能略消暑意?”

    李世民见李承乾说得恳切,便不忍在这等小事上拂了他的意,沉默地点点头算是同意了李承乾的提议。

    李承乾便对老鬼道:“命人把这大殿里的门窗都关了,然后把水缸都摆放在大殿周边,让冷风往里吹。”

    老鬼低头应一声忙转身迈着小碎步趋出。

    李承乾转身便扶着李世民走回宝座,李世民在宝座上坐下后又看看李承乾对身边的内侍的道:“传朕旨意,内侍省先停下一切出宫的准备。”

    李世民之所今天不出宫是因为他下了命令内侍省本来就要准备几天他才能出宫,按理说他应该先享受了李承乾的人工空调,觉得不错再让准备的人停下来。

    但是李世民看在李承乾确实是一片孝心,怎么可能在这些小事显出自己不信任李承乾?

    而且就算最后李承乾的实验失败,李承乾和东宫的一众臣子自然会将功补过,以最快的速度把他送去九成宫。

    “父皇放心这空调箱一定能把这大殿里的温度降下来!”

    李承乾见李世民真相信了自己,心里还是有那么一点点的感动,毕竟他这次献上人工空调的目的不纯。

    李世民回头看着李承乾点点头,然后又开始与大臣议论国事,很多事情李承乾已经通过几个崇教殿大学士传达了自己的观点,就没有再发言坐在旁边静静地听着。

    老鬼带着人悄悄地安排着一个个空调箱,开始给大殿里制冷,太阳渐渐升起来了但是令人烦闷的高温并没有降临到两仪殿里。

    两仪殿里反而随着空调箱越来越多气温也越来越低,李世民感受到久违的清凉,精神也比早上好了许多。

    “启奏陛下薛延陀使者突利设过两天就进要长安了,礼部拟在两仪殿召见。”礼部尚书江夏王李道宗启道。

    殿里大臣闻言具是一静,突利设是薛延陀的真珠可汗的侄子,这次出使大唐是为迎娶大唐的公主,怎么着也应该在太极殿大朝上召见才对,怎么礼部安排在两仪殿里》

    李世民也不可思议地看着李道宗等着他的下文,半晌却听李道宗道:“朝中诸将都反对这一桩婚事,所以礼部以为不宜过于张扬。”

    “哼!”李世民怒哼一声表示自己的不满。

    李承乾见此忙起身走下宝座,朝要世民的行了礼道:“此事都是儿臣之过,不该胡乱作什么诗扰乱了国事,请父皇责罚。”

    李世民闻言看看李承乾没有说话,然后又去看着李道宗,态度很明白这个锅不能让他儿子背。

    李道宗没有想到李承乾突然反水自己已是进退不得,正要说话时却见侯君集起身道:“陛下薛延陀不过是一蕞尔小部,大唐虽然与之和亲但也不宜过于隆重,使彼妄生骄狂之心。”

    李世民看着侯君集半晌道:“朕再想想!”

    李承乾见李世民竟有些意动,忙再次躬身行礼道:“父皇此次和亲与以往不同应该隆重接待,最好是父皇亲自己登临承天门,向天下万民诏告此事。”

    李世民听了还没有说话,侯君集却先说话了,微向李承乾一拱手道:“臣请问太子殿下,此次和亲与以往有何不同?”

    李承乾闻言看他一眼淡淡地道:“以往无论前朝还是大唐对外和亲往往都是中国无力征伐番邦蛮部之时,所以和亲时往往陪送大批财富以贿番部。

    而此次大唐与薛延陀和亲是在大唐弹指可灭薛延陀之时,是薛延陀可汗钦慕我中国文采风流甘愿纳币娶妇。

    此中关系自然要诏告天下臣民各藩邦郡国,以彰显我大唐天子的胸襟。”

    “好!就按承乾所议办理!”李世民听了李承乾的话仿佛一下子年轻十岁似的。

    李世民一向以武功自我标榜自然,看了李承乾的诗不是没有感触只是国事为重罢了,此时李承乾为他找了这么好的一个和亲的理由,他岂有不高兴之理?


………………………………

第205章 准备阅军

    李承乾见李世民高兴眼珠一转道:“父皇要显示我大唐怀柔夷狄之心,可也不能不防他们得陇望蜀不知天高地厚地挑衅我大唐权威,所以儿臣以为当日还应该在承天门前来一场诸卫大演武,由父皇亲自校阅。

    让诸藩也看看我大唐军威之盛,使他们永怀敬畏之心。”

    诸卫大演武?

    ……

    ……

    李世民在位期间经阅校诸军,但是那些都是他游猎到哪个地方然后去当地军营校阅当地的军队,像在承天门前大阅诸卫演武却是从来没有过的事情。

    所以众人闻言都陷入了沉思,在想这样做必要性。

    半晌李世民略有些犹豫地道:“如此岂不是把我大唐的军情都展现在了各藩邦夷狄面前了吗?”

    李世民这样想也可以理解,大唐立国二十多年从来就没有停止过对外战争,所以也没有人想过用军演来显示军威震慑蛮夷。

    “正是,如此一但诸卫演武少不得要赏赐一大批财物。”新任的民部尚书程名振出列道,现在他对朝廷的事很敏感。

    其他大臣一听说也都点点头,表示没有必要在接待薛延陀使者时举行诸卫大演武。

    但是众人最后还是看向了李承乾,要听听他有什么话说,这就是对他的尊重。

    李承乾先是淡淡地朝众臣看一圈,然后转过头来看着坐在旁边的李世民正色道:“父皇在位威震天下,自然不用演武来震慑蛮夷,但是想想以后我大唐的天子能像父皇一样亲自掌军的能有几代人?”

    李世民闻言不由看一眼李承乾的腿,脸色稍暗,伸手抚着李承乾的肩膀道:“承乾有什么想说的就说吧!”

    李世民以为李承乾觉得自己不能跨马出征所以想出诸卫演武一法来,下面的大臣也都注意到了这一点有的心里叹息,有的则觉得李承乾有大智慧不能带兵,大唐也一样安如泰山。

    李承乾一见李世民往他腿上看,心里不由有些恼火,心里腹非道:你三个嫡子,哪一个像是能带兵打仗的?

    历史上唐朝自李世民死后就没有皇帝能带兵打仗了,李唐皇室为了保住他们的富贵是哪里的兵都敢用,为了平定安史之乱肃宗派太子借回纥的兵收复东西二京。

    结果一收复洛阳回纥就纵兵抢掠,洛阳仕女不愿意被回纥士兵奸淫,很多人躲到圣善寺和白马寺的佛阁上回纥人就在下面放起火,熊熊地大火一连焚烧数日,烧死了近万人。

    不过此时李承乾不能跟李世民讲这些,只能压住火气道:“虽然以后的皇帝不一定都能亲自带兵驰骋疆场,但是怎么着也要有能力练兵吧。”

    李世民闻言点点头,想起李承乾在东宫练兵的事倒觉得十分欣慰。

    李承乾见李世民认可了他的说法便继续道:“所以不但此次要在承天门前演武,以后还要形成定制每三年演武一次使天下咸知大唐兵备之事,若演武失败兵备有缺则斩兵部尚书。”

    李承乾这话一出口李世民还在思考此事的可行性,下面的大臣却都被惊住了,兵部尚书那可是正三品的高官啊!

    唐朝虽然不是后世当官的自己管自己,立法贪污多少都不能判死刑,但是这么高的实职官不谋反,犯什么罪也就是罢官或流放,一个演武有失竟然要杀兵部尚书……

    “太子殿此事是不是有些过了?”诸遂良第一个站出来表示不解。

    李世民和其他大臣也都看着李承乾,李承乾面色不变地道:“礼曰:国之大事在祀与戒。大唐以后千秋万代什么人什么事都能出,此举也不过是防微杜渐并不过份。”

    李世民闻言想一想缓缓出了一口气点点头道:“承乾所虑也不无道理。”然后转头看看下面的大臣最后把目光定在一脸急切的李道宗脸上道:“此次演武可为检验,朕和诸卿一起谋划。”

    闻言下面的大臣都松了一口气,然后几个人又开始着急了,现在离薛延陀进京没几天时间了,众人心里立即达一个共识不管怎么样大唐诸卫演武在各夷狄藩邦面前不能失了威风。

    ………………………………………………………

    李承乾回到东宫就把东宫诸将都招来告诉他们过几天朝廷要在承天门前大演武。

    东宫诸将除了李大亮其他人都没有什么功勋现在有这么一个露脸机会,自然十分上心。

    当日就开始制定了训练计划,日夜不停在嘉德殿前训练东宫六率。

    没过了两天薛延陀使者就进了长安城,然后礼部和鸿胪寺商量着把李世民召见薛延陀使者的日期定为七天以后,这就是诸卫演武的日子。

    从这日开始在长安城轮番戍守的诸卫兵营都开始了大训练,东宫诸卫也不含糊在李承乾在的带领下也开始了玩命的训练。

    眼看着离大演武就差三天了,李承

    乾再一次把东宫诸将招到崇教殿开会。

    “三天后诸卫大演武,孤王昨日告诉江夏王叔让他明天安排诸卫一起在玄武门演练一次,你们准备的怎么样了?”

    “启奏太子殿下都准备好了,只等和诸卫一起演练。”苏定方兴奋地道,其他人也都是一脸兴奋地看着李承乾。

    李承乾看了很满意地点点头,正要说几句鼓励众人的话时,却见李大亮站起来朝着他躬身行礼然后吞吞吐吐地道:“太子殿下……”

    “嗯?”

    李承乾从来没有见过李大亮这个样子,李大亮一代名将而且五六十岁了,在李世民面前向来都是从容不迫的,他这个样子肯定是有不好的消息。

    让李大亮都为难的事可以知道压力来自哪里,李承乾平静看着李大亮不说话,李大亮也知道这件事情李承乾早晚是要知道的,索性直接道:“太子殿下,兵部以为东宫卫率护卫东宫责任重大……这次演武就不用参加了。”

    李大亮说完感觉如芒在背,不光李承乾的目光变得威严凌厉起来,大殿里几个人的眼睛全都像刀子一样盯着他。

    不过李大亮到是底是千军万马里杀出来的,没说的时候他很为难,说完以就觉得反正已经这样了,主意也不是他出的他哆嗦什么啊?

    “谁的主意?”

    李承乾当然知道不是李大亮的主意。

    现在东宫很特别,虽然几个崇教殿大学士都去平章院做了掌案学士,可是平章院里的学士没有参议权。而且平章院现在在太极宫里,他们处理的奏疏也不再需李承乾过目,李承乾只能以学习的名义让他们每日下午把上午处理的奏疏带到崇教殿给李承乾讲解,这个时候李承乾才能发表意见。

    涉及到兵部和李世民共同决定的事是直绕过平章院的,所以连苏定方都不知道。

    李承乾心思百转,李大亮却平静地道:“回太子殿下这是众人的决定,陛下也同意了。”

    “太子殿下臣听说卢国公也参与了此事。”苏定方到底久在军中谁是什么人一猜便知道了。

    程咬金前几天一回到长安城就被李世民加封为左屯卫大将军,检校皇城北门主要负责是就是玄武门东边的安礼门,这个门离东宫的北门玄德门更近。

    李承乾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