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第一败家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唐第一败家子- 第44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接下来,就到了封赏群臣的时候了。

    华夏国的官职,经过李愔和上官仪的商谈之后,决定仍然延续三省六部制的官僚体系。

    三省六部制,在原本的历史轨迹中,从隋唐一直延续到明清,必然有他的可取之处的。

    后世的民主制度,还有晋升机制,固然要比三省六部制更加先进。

    但是现在的华夏国,还没有实施这种制度的土壤。

    暂时,也不能采用这种制度。

    在三省六部之上,李愔又建立了文渊阁。

    在文渊阁内,会有大学士,帮助皇上批阅公文。

    并且参与机密事务的决策。

    大学士还负责替皇上起草批答大臣奏章的票拟权。

    但是,重大事情,文渊阁大学士,并没有决定权,他们只有建议权。

    文渊阁的第一位大学士,也是首席大学士,当然是非上官仪莫属。

    被提名为文渊阁大学士之后,上官仪极为兴奋,不过兴奋之中,还夹杂着一丝失落,同时,还有着一丝庆幸。

    兴奋自然是可以理解的,这文渊阁大学士,并且还是首席大学士,行驶的,基本上就是宰相的权利。

    对上官仪来说,他多年的夙愿,终于实现了。

    失落的是,文渊阁大学士,哪怕是首席大学士,也只是皇上新设置的一个职务。

    看上去,似乎和宰相相当,而实际上,比宰相的职权,差了好多。

    皇上此举,等于废除了宰相一职。

    将所有的权利,都集中在自己手里。

    文渊阁的设置,让上官仪心里,都无比的心悦诚服。

    别看皇上平时基本上不怎么管事,但是对于掌控群臣,对于官僚体系,有着非凡的理解,非常人所能及也。

    而上官仪最终的庆幸情绪,实际上,还是因为他只是担任文渊阁首席大学士,而并非宰相一职。

    宰相固然为高而权重,但是最终,难免会和皇权起冲突。

    到时候,只怕就是自己的末日来临之际。

    而文渊阁首席大学士,纵然自己有错,也不过是罢官而已。

    基本上不至于殒命,更不会连累到家族。

    与此同时,李愔还再次提拔了三位官员进入文渊阁担任大学士。

    至此,文渊阁内,四位大学士已经补齐。

    这样,就等于再一次分了上官仪的权。

    其他的百官,个顶个的都是人精,自然能够看得清皇上的用意。

    他们心里,无不佩服皇上的御下手段。

    接下来,就是六部官员的任命了。

    李愔任命武媚娘为吏部尚书,掌管官员的升迁和考评。

    任命崔莺莺为礼部尚书,任命……

    华夏城原有的所有官员,都得到封赐和升迁。

    薛仁贵、王方翼、席君买、程处亮、秦怀玉、尉迟宝琪等人,都被封为将军。

    同时,李愔将目前华夏国掌握的所有地盘,分为十五个行政省。

    省下设立若干市区,市区下面设置县,县下面设置乡,每个乡统领若干村子。

    好吧,李愔这完全是偷懒。

    将后世的行政区域的划分,直接照搬了过来。

    省的最高行政长官,为省高官和高官。

    市县一直到乡,都延续这个称呼。

    省市的主要领导,全部由中央任命。

    这样,就进一步将权利,集中到了皇上手中。

    不过,目前来说,官员缺乏的厉害。

    整个华夏国,建立伊始,有无数的问题需要解决,真的是千头万绪。

    首先,从基础建设上来说。

    华夏国就需要忙碌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时间,用来搞基建。

    铁路你需要修吧?

    公路需要修吧?

    城市需要建设吧?

    好在,他们夺取了世家联盟的两座大城,还有无数的小城。

    这两座大城,直接就能使用。

    至于那无数的小城,他们必须要进行改造和扩建。

    另外,还有无数的矿区和工厂,学校、医院等等基础建设需要建设。

    先修建哪里的道路,先建设哪一个地区,这都是需要文武百官操心的事情。

    而在软件建设上,那就更多了。

    首先最急迫最要紧的,就是律法的问题了。

    这个是必须要尽快出炉的,必须要让华夏国的百姓,知道那些事情,是可以做的。

    而那些事情,是不能做的。

    而法律制止的事情,如果做了,需要付出怎样的代价。

    法律条文,官员的升迁制度,教育体系……

    等等等等。

    现在的华夏国,才刚刚建国,好多方面都是一片空白。

    根本就没有借鉴的先例。

    当然了,他们自然是可以借鉴大唐的先例。

    但是,这里面,也必须要结合华夏国的实际情况。

    在法律方面,李愔想了想,将后世的一些法律概念,搬了出来。

    当然并不是照搬的,毕竟国情差异很大。

    而是搬出来一部分框架。

    而就这一部分框架,对华夏国的法律工作者们来说,也有很大的启发和启迪的作用。

    与此同时,目前急缺官员的情况,也必须在最短的时间内,解决掉。

    因为缺少的官员数量有些多,不能尽快补齐的话,各大城市的工作,根本就没办法开展。

    所以,李愔决定,在两个月后,召开一次恩科。

    而之所以定在两个月后,就是因为,要通知遍整个地盘,至少也需要两个月的时间。

    就这,还有好多地区,是从海上航行绕道过去通知的情况下。

    没办法,现在除了西部有铁路有公路之外。

    其他的地方,根本就没有。

    就连电和电话都没有。

    在这种情况下,传播速度要是能快的起来,才真是见了鬼了。

    不过,一些简约的道路还是有的。

    当初世家联盟在发展这些地方的时候,也修建过不少的道路。

    现在,倒是便宜了华夏国。

    此时,十五个行政省还有下面市区的高层官员,已经全部任命下去。

    这些官员,已经匆忙上任。

    或者有一些人,是原本就在任上。

    只不过,他们原本只是城主,而现在直接变成市高官或者市长了而已。

    接下来,各个省的长官,都陷入了忙碌之中。

    这十五个行政省,三十个长官,都是跟随皇上的老人了。

    现在皇上念旧,封赐他们这么高的官职,将这么重要的位置交给他们。

    要知道,他们现在一个省的大小,差不多相当于大唐的一个道了。

    他们的职务,相当于大唐三分之一个节度使。

    因为在大唐,节度使是军政行政权力一把抓。

    而在华夏国,他们只有军政和行政权,都是单独分开的。

    皇上对他们是如此的信任,目前来说,他们十五个行政省的基础条件,都是相差无几的。

    也就除了南部和东部,因为有两个世家联盟遗留下来的巨城,他们的起点稍微高一些。

    其他十三个行政省,基本上都是一样的。

    而他们作为这些行政省的长官,如果最后他们的行政省发展的比别人慢的话,到时候,他们真的是没脸见人了。

    现在,他们必须要以最快的速度,来发展他们的行政省。

    当然了,他们面临的问题,也是千头万绪。

    首先,他们面临的,就是官员严重不足的问题。

    别说是下面的市区县还有乡里的官员了,就连他们行政省的官员,都是严重不足。

    官员不足,很多工作,就很难开展。

    他们必须暂时找人暂代工作。

    等到朝廷的恩科考试之后,他们就能够分配到一些官员,补充进去了。

    当然了,这一次的恩科,能够录取的考生,数量一定非常之多。

    毕竟,现在缺少的官员数量,实在是太多了。

    但是,也不可能泛滥到只要报名就能通过的地步。

    第一次恩科的考题,相对来说,还是很简单的。

    那些大唐的学子,是很容易就能考取的。

    但是考取的数量,怕是也没办法满足这么大的缺口。

    因此,底层的,县级的普通官员位置,还有乡里的位置。

    还有那些底层的位置,李愔决定,将权利下放到各个行政省。

    由他们自己招收人员,可以采用推荐和选拔的方式,来补充官员。

    当然了,官员的考核,仍然是朝廷吏部进行。

    如果他们选取的官员,有大量不合格官员的话,那就证明,他们的选拔机制出现了问题。

    选拔人,要负很大责任的。

    现在因为人才缺失的厉害,李愔也只能采取考试和推荐相结合的办法来选拔官员。

    等到后期人才培训机制完善之后,自然都是以考试来选取官员。

    (本章完)


………………………………

第七百一十四章:恩科

    两个月的时间,眨眼间过去。这两个月的时间,华夏国十五个行政省,都在飞速的大搞建设。

    而十五个行政省,无一例外的,进行的建设,全部都是道路建设。

    还有五个行政省,正在配合朝廷,修建铁路。

    因为这十五个行政省的长官,全部都是从大唐过来的。

    自然深谙要致富,先修路的至理名言。

    道路不畅通,发展就是一句空话。

    道路畅通,各方面的工作,就可以从容开展。

    而现在,大搞建设其实是最好的时机。

    因为无论是东部还是南部,或者是西部,都有大量的,被世家联盟强行掳劫来的东斯拉夫人。

    这些人,刚刚经历过战乱,失去心情的痛苦,颠沛流离的颠簸之苦。

    还有转换东家的惊慌不安。

    并且,世家联盟给他们分配的物资并不多。

    也就仅仅够他们勉强存活下去而已。

    他们以后的生活,看不到一丝光明。

    在这种情况下,搞建设,就是给他们提供工作岗位。

    最主要的是,在黄金州,粮食是不缺的。

    虽然今年,原住民被世家联盟步步追赶,被抢走了很多的粮食。

    但是架不住华夏城大丰收啊,并且还有无数的存粮。

    纵然这些粮食还不够的话,那也不要紧,大唐那边,也多的是粮食。

    自从引进了花生、玉米和地瓜,并且南方的水稻开始一年两熟,甚至一年三熟之后。

    大唐的粮食,现在也是泛滥成灾了,根本就吃不了。

    这样下去,就是谷贱伤民的后果。

    而黄金州这边,因为人口大量增加,正好从大唐购买粮食。

    这样,反倒是帮了大唐一个大忙。

    有了足够的粮食,其他的事情,就好解决了。

    建筑上的人才,华夏城是不缺的。

    就算缺也不要紧,大唐有的是这样的人才,高薪随意聘请。

    目前的大唐,再一次兴起一股出国打工热潮。

    大唐的发展,目前已经进入一个瓶颈期。

    甚至于,经济非但没有增长,反而还有一些衰退的迹象。

    这其实是正常现象。

    每一个国家,经济可能会有一个高速发展期。

    但是这个势头,肯定不可能无限保持。

    而大唐,就处在这么一个节口上。

    大唐中的好多人,都面临着失业的威胁。

    而现在这个时候,黄金州打开方便之门,再次招工。

    并且工钱,至少是大唐工钱的三倍。

    拿着三倍的工钱,还能出国旅游,何乐而不为呢?

    此举,也能缓解一下大唐的就业问题。

    还能解决黄金州用工荒的问题,可以说是一举两得的好事儿。

    有了这些人才的加入之后,建设的速度,也势必大大加快。

    一座座水泥厂,在黄金州南部大地上,拔地而起。

    各处都在采集原料,烧制水泥,挖建地基,修建道路。

    而修建道路,对稳定民心来说,也起到了极大的作用。

    对那些东斯拉夫人来说,他们对未来的生活,看不到一丝希望。

    但是建设一搞,他们就有了稳定的工作岗位,就有了固定不菲的收入。

    他们每天的工作量,并不辛苦。

    这些东斯拉夫人,身体都很强壮。

    而工地上的活计,非常人性化,不会让他们太过疲惫。

    工作时间,每天都在十小时左右。

    每天的伙食,都让这些东斯拉夫人,赞不绝口。

    他们在此前的时候,可从来都没吃过这么可口的食物。

    在他们看来,这可是绝顶的美食。

    在工地上干了十几天半个月的时间,他们发现,竟然已经爱上了这种生活。

    他们每天还都能拿到二十块钱的工钱。

    拿着这些钱,差不多能买到十斤大米。

    这些大米,差不多就够他们吃上十天的了。

    这个工钱,让他们惊喜不已。

    他们在自己的家乡的时候,可从来都没见过这么高的工钱。

    通过种种对比,让他们感觉到,这里,比他们家乡东斯拉夫要更好。

    这里气候更加的适宜,这里的土地,更加的肥沃。

    这里的工钱更高,食物更好吃。

    虽然还是有一些不能适应的地方,但是总体来说,他们已经安定下来。

    因为生活对他们来说,一下子光明起来,充满希望。

    而对李愔来说,其实整个国家的财政付出的,并不是太多。

    虽然这么多的人,需要支付庞大的工钱,看起来消耗很大。

    但是这么多工钱,其实只需要多印刷一些纸钞就可以了。

    当然了,肯定不能滥印。

    滥印的话,就会造成通货膨胀。

    而这些人,创造了好些财富。

    李愔正是利用他们创造的价值,来印制纸钞的。

    而对绝大多数的百姓来说,目前他们最急需的物资,仍然是粮食。

    只要有充足的粮食,百姓心里就不会慌。

    至于商品,对中华商行来说,真的不是问题。

    这么多年,他们制造了太多的商品。

    还有一些积压的商品,现在都可以拿出来销售。

    整个华夏国,各个行政省的道路,正在一点点的建成。

    百姓的生活,也一天天的变好。

    他们家里,多了好多日用品。

    他们身上,也都换上了新衣。

    短短两个月的时间,整个华夏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

    如果是两个月前离开家乡,两个月后回来,怕是都忍不出家乡的样子了。

    而两个月后,华夏国第一次恩科,正式开始考试。

    首先,是在每个省考试选拔。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毕竟华夏国才刚刚立国,之前的时候,根本就没有人才储备。

    现在也只能用这种办法进行选拔。

    最终从每个省选拔出来的考生,再进入华夏城,进行统一考试。

    只要考过之后,按照名次,会分配到各地为官。

    而此后,每一年都会进行一次全国大考。

    考中的考生,到时候会进行统一的安排。

    当然了,到那时候,就不一定是全部去做官了。

    毕竟,时日一长,也未必有那么多的位置。

    但是可以到政府部门当公务员,或者是到国有工厂里面当官。

    到时候,对普通百姓来说,同样的是铁饭碗。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