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第一败家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唐第一败家子- 第44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郑家世家,在他手中,彻底消亡了。

    不过,这对他们来说,也算是不幸中的万幸了吧!

    毕竟,虽然作为超级世家来说,郑家已经等于被除名了。

    但是郑家所有的族人,都能够活命,能够很好的生活下去。

    至少,郑家还能够继续传承下去。

    ……

    到目前为止,整个东部,已经完全落入华夏城的地盘之中。

    整个黄金州,已经有一半多的地盘,被黄金州所掌控。

    不过,现在,他们也仅仅只是拿下了这片地盘而已。

    想要将全部的地盘,统统掌握,还需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

    现在,华夏城面临两个选择。

    第一个选择,就是他们先消化吸收他们所取得的地盘。

    等将拿到手的地盘,全部消化吸收完成之后,再进行下一步的扩充。

    第二个选择,就是一鼓作气,直接拿下整个黄金州。

    然后,再进行全盘消化。

    第一个选择,是最为稳妥的选择。

    到目前为止,他们的兵力,刚好够用。

    但是如果再要出征的话,就未免有一些捉襟见肘了。

    第二个选择,会有一定的风险。

    出征,至少要二十万左右的大军。

    因为他们不仅仅是要拿下一座座的城池。

    夺取城池之后,必须要留下士兵驻守,还要派遣官员前往管理。

    没有二十万大军,人手根本就不够。

    而现在,华夏城就连管理人员,都严重不足。

    事实上,到现在为止,他们每个城池的管理人员,都还严重不足。

    华夏城毕竟建立的时间太短,尽管有学校。

    但是管理型人才,也不是一时半会就能培养出来的。

    面对这种情况,李愔也陷入沉思之中。

    一时之间,李愔也没决定好,到底要作何选择。

    不过,李愔还是倾向于第二种选择。

    能够一鼓作气拿下剩下的地盘,再慢慢吸收消化也不迟。

    毕竟,现在他们除了世家联盟之外,基本上没有外界的强敌。

    大唐是兄弟之邦。

    大食帝国有大唐牵制。

    东罗马帝国,还有欧洲的那些国家,目前正处于最为黑暗的中世纪。

    他们根本就没有向外扩充的能力和资本。

    在没有外敌的情况下,李愔倒也不怕黄金州这边闹内乱。

    现在,他们的兵力虽然有所不足,但是他们有精兵,不会乱到哪里去。

    不过,很快李愔就收到一个新的情报。

    整片北部的世家联盟实力,正在收缩他们的地盘。

    与此同时,他们正在迅速的断路。

    不但将主干道统统切断了,就连从海上进攻的道路,也被他们给切断了。

    现在,他们可不仅仅是切断道路而已。

    还正在不断的深向和纵向挖掘。

    甚至于,已经向一条狭窄的湖泊方向发展。

    在这种情况下,就算华夏城派出大量的现代化机械填土,也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

    因此,李愔在考虑了一番之后,决定放弃第二种选择。

    世家联盟,想必还有其他的后手。

    现在,他们后方不稳。

    如果将世家联盟逼急了的话,说不定,他们还会使用出一些鱼死网破的手段。

    既然如此的话,那就先消化吸收他们现有的地盘好了。

    现在,李愔可一点都不怕拖延时间。

    时间每拖延一天,华夏城的实力,就会增强一分。

    而对世家联盟来说,他们现在正忙着挖坑……

    ……

    前后忙活了一个多月得时间,李愔总算是能够空闲下来,美美地睡上一个安稳觉了。

    额,好吧,前后一共用了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就将南部和东部统统拿下。

    这种速度,不敢说后无来者,但是一定是前无古人了。

    这一次,李愔也可以在家里,好好的陪一陪家人了。

    第二日,李愔带领百官,为出征的将士们庆功。

    当然了,华夏城目前为止,三十多万士兵。

    全部到场的话,并不现实,也没有那么大的场地,能够容纳那么多人。

    所以,这一次,只是奖励那些将领。

    而这一次的地点,放在了王城之中。

    毕竟,李愔被封为华夏王。

    在华夏城中,也建立了一个王府。

    这个王府的规模,是按照后世故宫的规格来建设的。

    到现在为止,仍然只是建设了一部分。

    还有相当大的一部分,正在建设之中。

    而已经建设的一部分,已经基本上都投入使用。

    城主府,就在王宫之中。

    第二日吃过早饭,李愔带领百官,进入王府之中。

    此时,王府的大殿之前,一千多华夏城的中高层官员,已经全部集结完毕。

    他们身上穿着明晃晃的盔甲,一个个昂首挺胸,精神抖擞。

    横成排,竖成列,军纪森严。

    看着这些官兵,李愔脸上,露出满意之色。

    李愔大步走上台去,然后大声说道:“将士们,你们辛苦了!”

    下面一千多官兵,顿时整齐大声地说道:“为人名服务!”

    李愔接着说道:“将士们,你们辛苦了!”

    “城主更辛苦!”

    “将士们,你们晒黑了!”

    “城主更黑!”

    李愔的脸,一下子就黑了。

    这都谁教的啊?

    “多亏将士们用命,上下一心,不畏艰险困阻,不畏牺牲,才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解救我们的同胞于水火之中。”

    听到城主的话,下面的一千多中告成高官,脸上不由都微微变红。

    这番夸奖,他们听在耳中,实在是有愧啊。

    因为战争,他们的确是参与了。

    但是始终是说不上不畏艰难困阻,不畏牺牲啊。

    具他们所知,从头到尾,他们都没牺牲一个士兵的性命。

    就连重伤都没有。

    也就不到百人轻伤,大多数,还都是因为在坦克内颠簸造成的。

    这一次的征战过程,实在是再轻松不过了。

    李愔继续说道:“将士们,你们是英勇的人民子弟兵,勇敢顽强!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圆满的完成任务!”

    “有功必赏,这一次,我将会按照各自的功劳大小,为你们庆功,为你们奖赏!”

    “多谢皇上!”

    “多谢皇上!”

    “多谢皇上!”

    嗯?

    刚才喊的不还是城主更黑吗?

    怎么忽然之间,就变成皇上了呢?

    就在李愔疑惑的时候,李愔看到,身边的百官,在上官仪的带领下,也站了出来。

    “请城主登基为皇!”

    “请城主登基为皇!”

    “请城主登基为皇!”

    至此,李愔才恍然大悟。

    原来这一切,都是以上官仪为首的官员,早就准备好了的。

    上官仪这家伙也是,就算要劝我登基为皇,你事先倒是给我通个气啊。

    搞的我现在一点准备都没有。

    不过,对李愔来说,现在这个时机已经成熟了。

    原住民已经归顺,整个黄金州,已经有大半的地盘,都在华夏城的掌控之中。

    现在登基为皇,已经没有丝毫的阻碍。

    并且,这个时候,也到了他登基为皇的时候了。

    如果再不登基为皇的话,会让一直跟随他的老人失望。

    想到这里,李愔不由富含感情地说道:“诸位,我李愔何德何能?如何能登基为皇?这,万万使不得啊!这件事情,以后你们就不要再说了!”

    上官仪马上大声说道:“城主一心为民,天纵其姿,拯救千万百姓于水火之中,功盖三皇,劳过五帝!城主登基为黄,乃是众望所归,请城主不要再推辞了!”

    “请城主不要再推辞了!”

    “请城主不要再推辞了!”

    “请城主不要再推辞了!”

    李愔连连摆手说道:“可是,我德望不足,怎么且居高位呢?这件事情,万万不可,以后,千万不要再提这件事情了!”

    听到李愔这么说,上官仪忽然间一下子跪倒在地上。

    更是从袖子里掏出一柄匕首,横在自己脖子上,声色俱厉地说道:“请城主大人,登基为皇!”

    “这不但是我们的心愿,更是千千万万老百姓最殷切的愿望!”

    “如果城主大人不登基为皇的话,我今天,就死在这里,血溅五尺,为民请命!”

    上官仪的这一举动,一下子将百官,都给震惊住了!

    卧槽!

    这老东西,好无耻啊!

    竟然连这么不要脸的招数都使用的出来!

    为什么我当时就没意识到这一点呢?

    为什么我就没有第一个站出来呢?

    不过,现在站出来,也不晚吧?

    好歹也能给皇上留下一个好印象不是?

    “请城主大人,登基为皇!如果城主大人不答应的话,我,我——”

    说到这里,这个官员不由傻眼了。

    卧槽,还是没有上官仪那个老东西老奸巨猾啊。

    人家事先就准备好了匕首,早有预谋。

    但是他啥都没有准备啊!

    难道还能现在现去向人借一把匕首不成?

    这气氛顿时就被破坏的一干二净了啊。

    可是,没有武器咋办啊?

    最后,这个官员一咬牙说道:“我就掐死我自己!”

    说吧,用手掐着自己的脖子用力,一副只要李愔不答应,他就真的要掐死自己的样子。

    “请城主大人,登基为皇!要不然,下官就掐死自己!”

    剩下的官员,有样学样,顿时跟着学习起来。

    看到这一幕,李愔脸上,顿时露出便秘之色。

    明明是很严肃的劝我登基的现场,为什么给人的感觉,咋就这么别扭呢?

    卧槽,这我要是不答应的话,还不知道这帮货,还能整出啥幺蛾子来呢!

    想到此处,李愔不由无奈地说道:“上官长史,还有诸位,你们这是干啥?快快请起,快起来!”

    上官仪坚定地说道:“城主要是不答应的话,下官就不起来了!”

    其他百官:“城主要是不答应的话,下官就不起来了!”

    李愔深吸了一口气说道:“哎,你们这是害我啊!罢了罢了,我也不能眼睁睁地看着你们死去啊!那就如你们所愿吧!”

    “皇上这是答应了?”

    “太好了!太好了!”

    “哈哈,皇上答应了,真是太好了!”

    “参见吾皇,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李愔答应下来,下面的事情,就好办多了。

    根据日历,半月之后,乃是黄道吉日。

    于是,百官定在半月之后,举办皇上的登基大典。

    这半月的时间,百官顿时陷入忙碌之中。

    整座华夏城,也陷入一片忙碌之中。

    华夏城的所有百姓,脸上都洋溢着喜色。

    城主登基为皇,华夏城,就将成为皇城。

    他们,也将成为皇城的百姓。

    以后,就连他们的身份,也会高人一头!

    这真是普天同庆的大喜事儿啊!

    (本章完)


………………………………

第七百一十三章:登基大礼

    半个月后,李愔登基为皇。这半个月的时间,已经在王城之内——现在已经正式更名为皇城。

    事实上,原本就是按照皇城的格局建设的。

    已经在皇城里面,建设了李氏宗祠。

    并且将李世民、李渊还有向上几辈的祖宗牌位,全都放置在里面。

    宗庙对一个宗族来说,可是重中之重。

    在即位之前,先让大儒孔冲思告祭田地、宗庙、社稷。

    这孔冲思,乃是大儒孔颖达次子。

    这孔冲思,自幼也是饱读诗书,乃是一个硕儒。

    当初李愔到黄金州来的时候,孔冲思感觉这里距离大唐,不知几万里远。

    这里儒家学说,一定式微,因此,他不辞辛苦,主动跟随李愔来到黄金州。

    为的就是传播儒家学说,让儒家礼仪,照耀天下。

    不过,等到了黄金州之后,孔冲思被华夏城这边的文化改变了许多。

    孔冲思开始感觉到,好多儒家的思想,在华夏城并不能适用。

    这引起了孔冲思的反思。

    孔冲思,还曾就这个问题,请教过李愔。

    李愔是这么向孔冲思解释的:“冲思啊,你想,三皇五帝时期,当时的人民是什么样的生产力?”

    “百姓衣不覆体,食不果腹,只是为了生存而生存。到尧舜禹时期,又发生了变化,此后,夏商一直到周文王,周武王。”

    “这些先贤的执政方式,难道都是一样的吗?很明显,并不是这样的。”

    “随着时代的发展,先贤们会根据当时的社会现状,随时改变他们的执政方式。”

    “这世上,万事万物,都是变化着的,哪里有一成不变的放之天下皆准的准则啊!”

    李愔的一席话,说的孔冲思恍然大悟。

    先贤的理念固然是好的,但是他们的思想,是在他们那个时代背景之下诞生的。

    未必就适应后世的社会。

    因此,孔冲思在李愔的影响之下,成为新儒者。

    他开始积极探索适应华夏城的新儒学。

    现在新皇登基大典,最合适的人员,自然就是孔冲思了。

    而李愔,则是穿上礼服,到宗庙里面,跪拜祖宗牌位。

    并且向着大唐的方向,遥拜太后。

    本来,李愔的新皇登基大典,如果能将太后接来的话,那是再好不过的事情了。

    不过,太后的年龄大了,绝对经不起海浪颠簸。

    因此,最终也没有接太后过来。

    而李愔,也就只能向着大唐的方向,遥拜太后了。

    这些礼节都进行完之后,李愔开始到中和殿接受大臣们的拜礼。

    在唐朝,还有唐朝以前的朝代。

    平时大臣们见到皇上,甚至在早朝的时候,都是不需要行跪拜礼的。

    跪拜礼,是清朝之后,才开始普及的。

    但是在这种大典的时候,是需要行跪拜礼的。

    本来李愔是来自千年之后的后世,对于跪拜礼,深恶而痛极。

    李愔是准备废除跪拜礼的。

    但是,李愔很快又考虑到,现在是他的登基大典。

    他现在,还并不是皇上。

    如果在这个节骨眼上就开始废除大家都熟悉的礼节的话,会不会不太好?

    考虑了一番之后,李愔决定暂缓这个过程。

    接下来,李愔开始接受百官们三跪九叩的拜见。

    在宫殿之外,陈列着各种乐器,有大鼓、方响、云镑、箫、管、笛、莖、杖鼓、柏板等

    接下来,登基奏乐。

    这一系列工作完成之后,接下来就开始定国号和年号。

    国号,自然是早就商议好的了。

    他们决定直接沿用华夏城的名字,建立的国家,就叫做华夏国。

    年号将从新年开始,确定为华夏元年,也就是华夏一年。

    以后的年号,都将从华夏元年开始向后推算。

    至此,登基仪式完成,李愔正式成为华夏国的皇上。

    接下来,就到了封赏群臣的时候了。

    华夏国的官职,经过李愔和上官仪的商谈之后,决定仍然延续三省六部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