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丽王武被他手下的大臣盖苏文杀掉,然后盖苏文立王弟子藏为王。
然后一些大臣就请求攻伐高丽。
而李世民思索再三,最终以山东遭受水灾为缘由,并没有选择攻打高丽。
而今年注定是多事之秋。
就在这些消息之后,忽然又传出一个消息。
说是齐王李恪在安置灾民的时候,不但克扣赈灾粮。
更是借建设安置村的缘由,放高利贷给灾民。
弄的灾民天怨人怒,民声鼎沸。
那些御史们,本来就有风言闻事的权利。
得到这个消息之后,顿时上奏折狠狠地参齐王。
而太子李承乾,还有魏王李泰,得知这一消息之后。
更是发动他们的力量,推波助澜,致使朝中,超过三分之一的大臣,都弹劾齐王李恪。
一时之间,感觉齐王李恪,简直就是罪大恶极,简直不容于世。
基本上所有人都认为,这一次,齐王李恪,只怕是在劫难逃了。
此时,李世民也非常愤怒。
在他心里,其实一直都是很喜欢李恪这个儿子的。
因为李恪文武全才,是最像他的一个儿子。
但是就是因为李恪的生母是杨妃,是隋炀帝的女儿。
所以,李世民也只能把这份喜欢,深深的压在心底。
甚至,在李世民对太子极为厌恶的时候。
也曾将他几个儿子拿过来做对比,心底甚至认为。
能够继承他皇位的最佳人选,竟然是李愔或者是李恪。
甚至李恪要比李愔更让他满意一点。
因为,李愔这个儿子,总给他一种看不透掌控不了的感觉。
反倒是不如李恪更让他喜欢。
但是万万没想到,李恪居然能做出这种事情来!
简直是太让他失望了!
一时之间,李世民都准备命李恪回京申辩。
而这一回来,只怕他就根本回不去了。
然而就在此时,李世民却是接到了蜀王李愔的一封信。
看过自己这位最能干的儿子的来信之后,李世民久久不语,陷入沉思之中。
在信里,有几段话,深深地打动了李世民。
父皇,儿臣不相信兄长会做出这种事情来。
三人成虎,就连先贤曾子的母亲,对自己的儿子如此了解。
都会因为有三个人说他儿子杀人,就让曾母信以为真。
现在,很多人都弹劾兄长。
说他向灾民放高利贷,致使灾民天怒人怨。
这些事情,是从哪里传出来的呢?
儿臣听说,都是先从哪些御史哪里开始的。
而哪些御史,都是风闻言事,捕风捉影。
而其他的大臣,则是一犬吠影,百犬吠声,全都是道听途说。
父皇何不亲自去齐州去看一看呢?
如果父皇只是道听途说,就要治罪于兄长,岂不是会寒了兄长的心吗?
在此之前,儿臣也曾被人冤枉过,被诬陷谋害崔贵妃。
但事实证明,儿臣是被冤枉的。
而现在,在儿臣之后,又到了兄长。
希望父皇能够明鉴!
这封信的末尾,写的有些不清不楚。
但是李世民却是看懂了。
先有人冤枉李愔,后有人冤枉李恪。
他们的母妃,都是杨妃。
这件事情,有人推波助澜。
而那些弹劾的官员,李世民稍微一留意,就能注意到,都是太子和魏王派系的官员。
想到这里,李世民心里微微一寒。
这件事情,说不定真的如同愔儿所说的那般,里面有猫腻啊!
想到这里,李世民果然听信了蜀王李愔之言,决定微服私访。
而为了不打草惊蛇,李世民故意以身体不适为缘由,佯装成要去益州修养。
身边带了几个御史和魏征等人。
但是等出发的时候,并没有去益州,而是直奔齐州而去。
直到这时候,跟随李世民出行的几人,才发现皇上的真实用意。
此时,李愔也得到了李世民明着来益州养病,实际上去齐州微服私访的消息,不由的微微一笑。
其实,这个消息还是李愔命人故意放出来的。
李愔相信,哪些御史,没事都要找事弹劾人。
当他们听到这种传言的时候,必定不会去证实有没有这种事情,直接就会上奏折弹劾。
毕竟,他们可是有风闻言事的权利。
就连自己估摸着可能发生的事情,他们都能上奏。
更不要说,这些事情,是真的有传言了。
而御史一弹劾,太子和魏王那边,相信也不会去调查事情的真相,必然会跟着弹劾。
而实际上,如果他们弹劾的对象不是齐王。
李愔也没有给李世民写哪一封信的话。
李世民也不去微服私访的话。
不管齐王有没有做这种事情,派人去调查的结果,肯定是有这种事情的。
太子和魏王一起想搞掉的官员,就必然会被搞掉。
那个庙里没有冤死的鬼?
但是令他们万万没想到的是,其实这一切,都只不过是蜀王李愔施展的一些套路而已。
……
半天的时间,李世民就带着几个御史,还有几十个侍卫,悄然来到齐州。
他们来这里的目的,就是为了微服私访,探查一下事情的真相。
因此,他们自然是乔装打扮,假扮成一队商人,进入齐州。
到了齐州之后,他们很快就来到十五个安置村的第一个村子。
在村子外,李世民等一行人,仔细打量了一番安置村,不由有种眼前一亮的感觉。
李世民虽然贵为天子,但是可是经历过隋末唐初的残酷战争的。
所以,他这一辈子,见识到了村子很多。
但是眼前的这个安置村,可以说是他见识过的最漂亮的一个村子。
整个村落,都是统一样式的宅子。
统一的红砖青瓦,统一的厢房,看起来有种整齐划一的美感。
每条街道,每条巷子,都是横平竖直。
村子里的每一条道路,都是铺的水泥路。
街道上,干干净净,根本看不到一般村子里,脏乱差的现象。
单从外面看的话,真的让这一行人大开眼界。
但是,凡事都不能只看外表的。
村子修建的再漂亮,如果村民们过不上好日子,怨声载道的话,哪也没有丝毫的用处。
接下来,他们就开始走近村子。
这时候,村子里的人并不多。
只能看到一些孩子在外面玩耍,还有少数的老人,在门口晒太阳。
但是外面玩耍的这些孩子,身上居然都穿着没有打补丁的衣服。
甚至有些孩子身上,还穿着新衣服。
这些孩子脸上,也没有丝毫的菜色,看上去都很健康。
这一幕,不由的让李世民脸上,露出若有所思之色。
而跟随李世民一起前来的几个御史,脸色却是不怎么好看。
弹劾齐王的奏折,其中就有他们几人的份儿。
他们平时弹劾人,有些是道听途说,而有些,根本就是捕风捉影。
而齐王的事情,他们是真的听到了这些流言。
既然事情已经流传到了长安,他们相信肯定是真的。
要不然的话,怎么会流传出来呢?
但是现在看来,事情似乎和他们想象中的,有些不太一样啊!
这时候,李世民不由走向一个正在门外晒太阳的老太婆。
然后礼貌地问候道:“老人家,我们是过路的商人,想向您打听点事儿。”
那个老太婆看到这么多人站在她面前,倒是也不害怕,也不吃惊。
而是问道:“你们是过路的商人,是不是口渴了讨水喝啊?你等着,老太婆这就去给你们倒水。”
李世民连忙说道:“老人家,你不用忙活了,我们口不渴,不是来讨水喝的!就是想向您打听点儿事!”
老太婆听了之后,问道:“你们想打听啥事啊?尽管问老太婆,这十里八村的,还没有老太婆不知道的事儿呢!”
李世民不由点头问道:“老人家,听说你们以前受过灾,你们的这些房屋,都是朝廷给修建的,是不是这么回事儿啊?”
老太婆点头说道:“是啊,这房子啊,修的可真好!俺们自己,哪里舍得修这么好的房子啊!这住着也舒服!这一辈子,能住上这么好的房子,老太婆真是死也值得了!”
嗯?
从这老太婆的话里,似乎也没听出什么怨恨来啊?
哪几个御史,心里不对劲的感觉,更加强烈起来。
不行,不能这么问,估计是皇上问话的方式不对。
想到这里,一个御史不由问道:“老人家,我问你,这些房子,是不是齐王放高利贷给你们的?你们心里恨不恨齐王啊?”
“呸!”
(双倍月票,一张顶两张,真的太神奇了鸭!今天,你们试了木有?)
………………………………
第592章 君王一怒
第9章
“呸!”
老太婆一口唾沫直接吐到那个御史脸上。
“你们真是坏了良心的,猪油蒙了心的,忘恩负义的混账王八蛋啊!”
“要不是齐王,俺们这些灾民,要饿死多少人?”
“就算不饿死,哪里能过上这样的好日子?”
“齐王引入养鸡场,养猪场,现在有一半的人,都在哪里打工呢!”
“齐王还帮忙进入苹果新品种,听说叫什么红富士,现在还有好几年才结果,就有人事先预定了呢!”
“你们这些人,居然胆诋毁齐王?你们良心坏到底了啊!”
“快来人呢,这里有人说齐王的坏话啊!”
最后一句话,老太婆是扯着嗓子,大喊出来的。
而老太婆这么大年纪,难得嗓子居然格外高亢。
周围百米之内的人家,都听的清清楚楚。
“哪呢?在哪呢?”
“是谁在说齐王坏话?”
“挘他个狗东西!”
“老子一皮锤??死他!”
叫喊的功夫,周围一帮老太婆老大爷,手里拿着镢头铁锨,还有锄头菜刀等乱七八糟的武器,从房间里冲了出来。
幸好李世民见机的早,早早跑了出来。
如若不然的话,若是被这帮老人给拦住,他们还真不好脱身。
总不能对这帮老人动手吧?
跑出来之后,李世民黑着脸,冲那个御史发火道:“都是你惹的祸,不会说话就别说。不说话,没人拿你当哑巴,瞧你干的破事儿。”
那个御史被训斥的满脸通红,还不敢还嘴。
接下来,他们也不敢在这个村子里晃悠了。
因为村子里,有越来越多的人走出家门在找他们。
李世民一行人,很快来到第二个村子。
到了这里,他们可不敢这么问了。
他们假装问路,在慢慢套话。
而套话的几个人,就是哪几个御史。
现在,这几个御史心里很慌。
因为事情似乎和他们想象中的,并不一样。
在长安的时候,因为他们的弹劾,引发一大片弹劾齐王的热潮。
当时,他们心里是十分骄傲和自矜的。
看当时的形式,齐王真的是被众口铄金,在劫难逃。
但是现在到了齐州之后,他们才发现,事情根本就不是那么回事儿。
哪些灾民,对齐王并没有丝毫的怨怼。
所谓的高利贷,其实只不过是购买房屋所需要的利息。
十年的贷款啊,总共才一倍左右的利息?
他们能将这个叫做高利贷?
真正的高利贷,十年时间,不知道要翻多少倍。
十年时间,一倍的利息,在他们看来,非但不能赚钱,他们根本就是在赔钱啊!
人家齐王,这是在自己赔钱补贴灾民。
而他们哪几个御史,都干了什么破事儿?
竟然用这件事情来弹劾齐王,还差点把齐王给毁掉。
这可是皇上的儿子啊!
就这么差点被他们给毁掉了?
就算他们是御史,就算他们又风闻言事的权利,只怕事后也没有他们的好果子吃啊!
于是,他们就千方百计的套话,试图让这些灾民说齐王的坏话。
只可惜,任凭他们使出吃奶的力气,始终做不到这一点。
这个时代,人都是讲良心的。
因为有了齐王的资助,现在他们的日子,可以说是蒸蒸日上。
他们的心气儿十足,他们有信心,在五年之内,日子能追赶的上哪些没有受灾的人家。
因为齐王李恪,最近跟蜀王李愔,学习了很多先进的发展理念。
政策上,开始向这些重建的灾民倾斜。
千方百计的,帮助灾民寻找发财致富的路子。
养殖场招工,水果栽培,药材养殖,手工品制作。
等等项目上台,并且为了不让灾民有后顾之忧,这些项目,可都是有收购合同的。
现在,这些灾民的日子,可是一天比一天红火。
试问,在这种情况下,又有谁不是对齐王感恩戴德呢?
“齐王就是我们的再生父母啊,没有齐王,我们那里有好日子过?”
“俺们都在家里,为齐王立了牌位,日日供养。”
“齐王是真的为俺们老百姓着想啊!”
“就前几天,齐王还到俺们村里来了呢!还在俺们家吃了一顿饭,吃完饭,还要给俺们钱!你说,这不是在打俺的脸吗?俺能要齐王的钱?这要是被乡亲们知道了,还不被他们的唾沫星子给淹死?”
“齐王起早贪黑,一心想着俺们这些百姓啊!这几个月,齐王被晒得又黑又瘦,俺看着,都觉得心疼!”
这些百姓的话,就像一把把的小刀,一刀刀的割在几个御史心口。
每夸赞齐王一句,都会让他们心惊胆颤。
有个御史忍不住问了一句:“你们对齐王,难道没有一点怨恨?”
问完这句话之后,这个御史就后悔了。
很快,他的后悔成真。
因为,他当时就挨了一顿爆发。
倒霉的是,这家里有四个壮小伙。
弟兄几个齐上阵,属于拉都拉不开的那种,差点没把他给打死。
经过这件事情之后,也不必再继续调查了。
李世民一言不发,黑着脸在这里住了一晚上。
第二天一早,李世民直接登上了返回的列车。
甚至根本就没有去齐王府。
因为李世民觉得,面对齐王,自己都不好意识说,自己这次到底是干什么来了。
当日下午,李世民就返回了长安。
当日,李世民下令,第二天的早朝,召开官员扩大会议。
也就是说,这是一次大朝,参加早朝的官员,会比平时多很多。
第二日,参加早朝的官员,达到了百人以上。
这一次的早朝,让百官都有些摸不清头脑。
最近,朝廷好像没什么大事啊?
皇上召开这一次大朝,到底是什么意思?
而不知是忘记了,还是出于什么原因。
哪几个跟随皇上一同前往齐州的御史,并没有将他们的行程说出来。
更没有向同僚说过,他们在齐州的所见所闻。
这也直接导致,满朝文武,除了魏征还有哪几个御史之外,其他人都被蒙在鼓里。
而他们此前,一直在做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