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有合适的土壤,他们的智慧,一样不弱于后人的。
想到这里,李愔不由问道:“哪你们已经将机器研制出来了吗?”
听到李愔的话,狄仁杰不由嘿嘿一笑说道:“当然研制出来的啊,要不然的话,我也不会来像师傅邀功啊!”
狄仁杰可是个科研狂人,如果不是研究出留影器来的话,甚至根本就不会出门。
而现在的他,对别人的看法,其实根本就不在乎。
他最在乎的,大概就是师傅李愔的看法了吧。
这留影器,可是他们独自研究出来的,最令他满意的一项发明了。
因此在研究出来之后,狄仁杰已经迫不及待地要到师傅面前显摆了。
为的,自然就是要看到师傅吃惊的眼神,还有想听到师傅的夸赞。
但是令狄仁杰始料未及的是,师傅听到自己的研究发明之后,反应似乎极为平淡,根本就没有吃惊的样子。
怎么会这样呢?
能够拍摄实物,将实物的样子,永远的留下来,这是多么神奇的事情啊,师傅怎么可能无动于衷呢?
狄仁杰无限郁闷的,将研制出来的留影器呈了上来。
额,这留影器,是被两个人给抬进来的。
李愔直接让他们抬到院子里,然后仔细研究了一番。
不错,这的确就是照相机。
但是这个照相机,未免太笨重了。
并且,经过一次拍摄实验之后,李愔看了一下底片,拍摄的极为模糊。
图形失真严重。
接下来,李愔甚至拆开机器,研究了一下这个机器的内部构造。
旁边,狄仁杰好奇的看着师傅的动作。
留影器的原理,虽然并不复杂,但是他的构造,却是极为复杂的。
狄仁杰才不相信,自己的师傅就这么拆开看上两眼,就能掌握留影器的构造了?
接下来,李愔在看完留影器的构造之后,居然真的给狄仁杰提出了好多意见。
而听了师傅的意见之后,狄仁杰的嘴巴不由张的大大的,足以塞进去一个鹅蛋。
并且,张开的嘴巴,居然久久不能合拢。
原来,师傅提出的几个建议,让狄仁杰简直有种茅塞顿开的感觉。
留影器虽然制造出来了,但是狄仁杰自己都感觉到,这留影器拍摄出来的图像,并不是很清晰。
并且也太过笨重,还是有不少的缺陷在里面的。
但是就凭他们现在的科研水平,这些缺陷短时间内,只怕是难以攻克。
但是令他万万没想到的是,师傅给提出的几个意见和建议,竟然将这些缺陷,都完美的解决掉了。
这足以证明,师傅不但了解留影器的原理,并且,还要比他们不知道高深了多少倍。
这不由的,让狄仁杰对师傅,更加的敬佩起来。
师傅,真的让他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啊!
也怪不得,最初的时候,师傅听到自己的这个研究,一点惊讶的意思都没有。
为了怕自己会忘记,狄仁杰连忙掏出纸笔,将师傅的意见和建议,全部都记了下来。
全部记录下来之后,狄仁杰就急不可耐地说道:“师傅,哪徒儿就先行告退,回去之后,就将这些缺陷,全部修改掉。”
果然是个急性子啊!
李愔微微一笑说道:“好了,你去吧!”
“徒儿告退!”
不过,等狄仁杰走到门口的时候,李愔忽然喊道:“仁杰,你稍等一下。”
狄仁杰停下脚步,疑惑地问道:“不知师傅还有什么吩咐?”
李愔对他说道:“仁杰啊,这个机器的名字呢,不如就叫照相机吧!”
照相机?
怎么感觉还不如留影器听着顺耳呢?
不过,这都是细枝末节的东西罢了。
叫什么,根本就不重要的。
因此,狄仁杰根本就没怎么多想便说道:“好的师傅,那就叫照相机好了。”
等狄仁杰走后,李愔也是哑然失笑。
其实无论是叫留影器还是叫照相机,并没有太大的区别。
这不过是一个习惯的问题。
在后世听照相机听习惯了,乍一听留影器,还真的感觉到非常别扭呢!
不过,现在的科技发展速度,真的是很快啊!
……
正月末尾,长安魏王府。
魏王李泰十分欣喜。
几年之前,蜀王被查出,私藏将要被送入宫的崔十娘。
当初就是他落井下石,亲自到益州去查这件事情。
但是最终,并没有找到崔十娘。
更要命的是,接下来蜀王不但轻易洗刷了自己的罪责,并且成功的把他带到了沟里。
蜀王预测洛阳会发大水,当时父皇高度重视,派他到洛阳预防水灾。
但是当时自己以为蜀王是在故意转移父皇的视线,根本就没把这件事情当回事儿。
但是最终,洛阳真的发了一场大水,死伤百姓一千多人。
那一次,父皇雷霆大怒,不但当众踹了自己一脚,并且还关了自己半年禁闭。
半年之后,禁闭解除,但是父皇对自己的印象,也是大为改观。
从哪之后,父皇对自己的疼爱,再也没有以前那么多了。
这几年的时间,李泰一直想方设法的,想要再次得到父皇的宠爱。
但是一直收效甚微。
然后,李泰想到一个办法,哪就是召集文人,编纂了一部《括地志》。
而现在,括地志终于编纂完成。
有了这部书,相信应该能够改善一些父皇对自己的不良印象了吧?
接下来,李泰就进入皇宫,将这部书呈交给了唐皇李世民。
李世民得到这部书之后,果然十分高兴。
然后重重赏赐了李泰。
得到赏赐之后,李泰十分开心。
他高兴的,当然不是那些赏赐。
他的封地,在皇子之中,都是规格最高的。
额,当然蜀王李愔除外。
他一年的收入有很多,自然看不上那些小钱。
最难得的,自然还是父皇对待他的态度。
这件事情,必定能够扭转自己在父皇心目中的不良印象。
而这件事情,很快就被送到蜀王李愔这里。
消息自然是织梦组织搜集到,然后最终汇总到鼠王李愔这里的。
看到这个消息,李愔不由微微一笑。
自己这位四哥,格局果然是不够大啊。
父皇可是堂堂千古一帝,雄才大志,文韬武略。
编纂一部书,固然会让他大加赞赏。
但是想要籍此就想染指大位的话,未免想的有些太多了吧?
这几年的时间,如果自己的这位好四哥,如果真的想要好好表现的话。
其实倒不如干脆外放,在封地上做出一些事情来,或许倒是会让父皇另眼相看呢。
留在京城,留在父皇身边,看似是无限的荣耀。
但是李愔总感觉,自己这位四哥,只不过是父皇用来对抗太子的棋子。
从一开始,父皇就未必真的想把皇位传给他。
(亲爱的书友们,双倍月票开始了,月底最后三天了,请检查一下你们的月票库。有积压的月票的话,大胆的投出来吧!再不投出来,过期就作废了啊!)
………………………………
第588章 婚纱拍摄哪家强
第5章
到了二月,冰雪融化,万物复苏,又到了春意盎然的好时节。
吐谷浑那边,安置房也继续开始修建。
年前的时候,已经修建的七七八八了,并没有缺太多房子。
因此,只用了短短半个月的时间,便全部修葺完毕。
而所有的薛延陀牧民,都搬进了新房之内。
整个安置村,都是青砖红瓦,一样样式的院落。
村里纵横都是大道,全部铺设了水泥路。
每个街口,都有垃圾桶。
整个村子,一眼望去,就异常整洁,给人一种非常舒服的感觉。
这些村民,也在李愔派出的农业专家的指导之下,开始耕地,播种。
李愔特意在五个安置村,观察了一下安置情况。
这五个安置村,都是在地广人稀的地方。
但是周围,还是有吐谷浑的村落的。
自然的,也有集市。
这样,可以方便他们交流和沟通。
而一个一万余人的村落,尽管人数是不少的。
但是必然是要和外界交流的。
不交流的话,他们也根本做不到自产自销。
经过时间的积累,自然慢慢的,他们就会被周围给同化掉。
在去之前,李愔还怕这些牧民会有情绪,会留下隐患。
毕竟,现在他们是被大唐俘虏过来的。
他们骨子里,流淌着草原游牧民族的血液。
现在的环境,将他们的生活习俗,彻底打乱。
有情绪,也是正常的事情。
只不过,前提是不能闹出乱子来。
但是经过深入的调查,李愔惊奇地发现。
这些薛延陀的牧民,好像并没有什么怨言。
因为虽然他们是大唐的俘虏,但是大唐对他们,并没有丝毫的虐待。
并且,经过年轻几个月的适应,让他们感受到。
这样的生活,他们是可以一直平静的过下去的。
而在草原上呢?
一旦牧草出现问题,他们的牧畜养活不了他们,他们就要跨上战马,拿起刀枪去抢劫。
要么抢劫回来度过危机,要么就是被别人抢劫。
草原上流行的,就是弱肉强食。
安全,其实是并不能得到保证的。
似乎,他们骨子里,早就已经适应了这种生活。
但是他们,真的不愿意过安逸的,没有丝毫危险的生活吗?
现在的生活,让他们比以前更有保障。
住惯了帐篷,但是现在住进青砖红瓦的院落,似乎也并不是那么容易接受。
并且住了两三个月的时间,他们隐隐间感觉,似乎比他们住帐篷,要更加的舒服呢!
并且虽然他们每个月都需要还贷款。
但是他们每月打工赚下的钱,还完贷款之后,还绰绰有余。
而根据他们了解,种完地之后,只需要留下老人和孩子在家里照顾土地就够了。
他们可以到剑南道去打工。
光打工赚到的钱,就足够他们还贷款和生活开销,还能有所剩余。
地里的粮食,完全是他们白赚的。
并且蜀王说了,这些地,十年之内,免除农业税。
他们现在的日子,要比他们在草原上,有盼头多了。
尽管在生活习惯,还有语言上,有着这样那样的不适应。
但是这些,他们都在慢慢的习惯。
他们正在习惯着吃馒头米饭,他们正在努力的学习着汉语。
他们开始慢慢的融入到汉人的文化习俗当中。
当然了,融入嘛,都是相互的。
他们的一些服饰,还有一些民族的独特文化,也在慢慢的被汉人所欣赏和喜欢。
甚至也有汉人跟着他们,学习他们民族的文化。
总之,李愔发现,这些薛延陀的牧民。
对他居然是喜欢大于怨恨。
这倒是让李愔始料未及的事情。
其实,古代的人们是很顽强的。
在受灾之后,有些地方的人,会主动迁徙。
从一个地区,迁徙到另外一个地区。
那时候,他们可都是从无到有,还不都是一点一点的过起来的吗?
而薛延陀的牧民,虽然是被俘虏过来的,但是他们的起点,比那些自发迁徙的人们,已经高出了太多。
看到这一幕,李愔也就彻底放下心来。
……
在李愔的提点之下,狄仁杰发明出来的照相机,已经研发成功。
现在照出来的照片,基本上可以说是惟妙惟肖。
而就在这时候,狄仁杰忽然想起了一件陈年旧事。
记得自己刚刚拜师的时候,师傅曾经考验过自己一次。
第一次,自己给师傅请安的时候,师傅问自己,来的时候有没有路过书房。
当是自己回答有,师傅就问自己,书房上张贴的对联是什么。
当时自己根本没有留意,师傅就让自己去看。
自己去看过之后,结果师傅并没有问对联是什么,反而问了另外一个问题。
书房的门上,到底有几颗钉……
然后,自己的表现是非常尴尬的。
而这件事情,对狄仁杰可谓是影响深远。
从那之后,狄仁杰观察事务就格外的仔细。
也正是因为这个好习惯,让狄仁杰才能取得今天的成就。
当然了,狄仁杰印象更加深刻的,其实是第二天的事情。
当时的自己,还是太年轻气盛啊。
第一天被师傅考校,心里非常不服气。
第二天,他就想考校一下师傅。
结果在第二天和师傅一起跑步的时候,狄仁杰就问师傅,他们跑步的时候,经过一树杏树。
这树杏树上,到底停了多少只鸟?分别都有什么鸟?
狄仁杰可是事先就观察好了的,他可不相信,师傅在跑步的时候,也能未卜先知,观察这么仔细。
但是令他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师傅微微一条,居然将现场给画了下来。
不但哪几只鸟都给画下来,还都画的惟妙惟肖,甚至连那些鸟的站位,都画的丝毫不乱。
非但如此,竟然连那一株杏树都画的丝毫不差。
他还十分惊奇的拿着画像,跑到杏树之下一一对比。
然后吃惊的发现,师傅居然连杏树的所有叶片,都丝毫不差的画了出来。
那件事情带给狄仁杰的震撼实在是太大了。
让狄仁杰直接将师傅惊为天人。
的确,这种随便看一眼,就能记住所有细节。
绝对不是凡人能够做到的。
但是现在回想起来,狄仁杰有些回味过来了。
当初师傅画的,哪里是画啊?
这不就是照片吗?
一个人画的再像,又怎么可能一丁点细节都不差的?
原来,师傅从那时候开始,就拥有照相机了啊。
怪不得,前些日子自己兴奋地向师傅显摆他发明出来的照相机的时候,师傅丝毫都没有感觉到兴奋呢。
原来师傅早就有照相机了啊!
并且,师傅的照相机的像素,比他现在发明出来的照相机,清晰了可不止一点半点。
并且还是彩色的!
可是,师傅既然那么早就有照相机了,为什么没有早一点把照相机的技术告诉自己呢?
如果不是因为一个科研人员无意中发现了感光现象的话,只怕师傅都未必准备告诉他们的吧?
沉思了半晌,狄仁杰也大概想清楚了,师傅为什么会没有告诉他们,照相机的原理。
因为狄仁杰一直都忽略了一个问题,师傅其实还有更大的黑科技啊。
就像是火车,师傅就算告诉他们原理,恐怕他们在十年时间内,也制造不出来吧?
所以,师傅只是把他们领进门,其他的东西,还是要靠自己去悟啊!
……
照相机的发明,在大唐引发了无比的轰动。
因为,这实在是太神奇了。
一个人站在那里,拿着照相机咔嚓一下,就能把你给收进照相机里。
然后洗出来,就是一个画在纸张上的,缩小了无数倍的你。
照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