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者,小广告没有一个可持续发展性。
旅游宣传,是一个长期的任务,可不是一次就能搞定的。
因此,思来想去之后,李愔决定,印制一份益州月报。
初次印刷出来,免费发放,等到了后期,看情况再要不要收费。
有益州月报进行不断的宣传,相信一定能够吸引来无数的游客。
而只要他们益州这边,将硬件设置搞好了,通过这些前来的游客,口口相传,一定会让益州吸引来越来越多的游客。
对益州,李愔还是颇有几分自信的。
君不见,就连李世民还有几位老将军来到之后,都流连忘返,不舍得离去了么?
接下来的时间,李愔再次准备挑选组建益州日报的主编。
李愔从长安带来的人才,现在都被安插到各个部门去了,现在是真的无人可用的局面。
最好的办法,当然是开办科举考试。
只不过,益州大学才刚刚开课,那些学生还没完成学业,李愔也没有太好的办法。
只能靠举荐人才这样子。
还好,最近举荐给他的人才,都很不错。
这一次,李愔就挑选出来一个叫做夏云天的书生,决定用他来负责益州日报的编纂工作。
接下来的时间,李愔命夏云天负责完成文字性工作,也就是撰稿。
而李愔,这是亲自到百花潭、游乐场还有益州新城等地方,进行画面拍摄。
………………………………
第401章 大唐第一任节度使?
李世民带着随时侍卫,只用了半日的功夫,就返回了长安。
虽然已经有过一次这样的经历,但是李世民仍然有种恍然如梦的感觉。
这火车的速度,实在是太快了。
而我大唐,也必将进入一个飞速发展期啊!
第二日,李世民召开早朝。
刚刚上朝,便见王信站出来,大声说道:“启禀皇上,臣有本奏。”
一看到王信,李世民脸上不由露出讥笑之色。
这家伙,上一次不惜用性命来弹劾愔儿,朕还没找他算账呢!
今天这么快蹦出来了?
历史面倒是想看看,他今天会有何说辞。
想到这里,李世民不由说道:“王爱卿,不知你有何本奏?不妨说来。”
王信顿时说道:“启禀皇上,微臣欲要启奏的,是蜀王之事。”
听到王信的话,整个朝堂,顿时一片骚动。
上一次,正是这个王信,以死坦克蜀王,这一次主动站起来,是要践行他的诺言了嘛?
李世民眼神微冷地看着王信,也不说话,倒是想看看,他到底要说什么。
只听王信说道:“皇上,蜀王寻找到三种新型农作物,凭借这三种新型农作物,可以让我大唐百姓,再无饥荒。蜀王还扑街铁路,建造火车,让我大唐的交通更加的便利快捷。”
“蜀王的功绩,堪比三皇五帝啊!微臣认为,有功当赏,可令蜀王任剑南道节度使,巡查剑南道。”
王信话音刚落,整个朝堂之中,顿时一片哗然。
节度使,是唐朝一道之最高长官。
节度使,在隋朝就有设置。
但是在唐初的时候,道还没有常任的长官。
最多会派巡察使,对道进行巡查,但是并没有军政权利。
如果李世民答应下来的话,那么李愔将是唐初第一任节度使
而此时节度使的权利,也没有后来那么大。
而到了唐朝中后期,节度使的权利日益增大,最终总管军政,几乎就是独立的政权。
这也是唐朝后期战乱的源头。
虽然这时候的节度使,并没有后期那么大的权利。
但是节度使也不常设,王信推荐蜀王为节度使,顿时让满朝文武具都心惊。
不过很快百官便反应过来,王信推荐蜀王为剑南道节度使,是迫不得已。
因为王信等五姓七望等世家派系的官员,此前曾经死谏蜀王李愔。
但是人家蜀王证明了,火车的装载能力,真的有他所说的那么强。
那么接下来,如果要兑现诺言的话,他们都要去死。
而王信他们,自然是不想死的。
作为交换,他们就提前提出,让蜀王成为剑南道的节度使。
同时,他们提出这个提议来,只怕也没按多少好心。
蜀王作为一个皇子,如果在节度整个剑南道的话,手握重兵,割据一方,必定会引起李世民的猜忌。
皇家无亲情,只要能够威胁到李世民的皇位,纵然是亲儿子,那也不行。
相信用不多久,李世民必然会将蜀王李愔给拿掉。
在王信说完之后,朝堂之上,众位大臣的反应不一。
不过剩下的,不是五姓七望派系的大臣,因为涉及到皇子,多有顾忌,大多都是沉默不言。
唯有长孙无忌,在听到王信的提议之后,表面上不动声色,心里却是迅速盘算起来。
很快,长孙无忌便站了出来。
李世民意味声长地看了长孙无忌一眼,然后问道:“辅机,不知你有什么看法?”
在李世民看来,长孙无忌是太子和李泰的舅舅,身上早已经打了太子的标签。
长孙无忌站出来,必定会极力反对李愔成为剑南道节度使。
因为一旦李愔成为剑南道节度使,对太子来说,就是一个极大的威胁。
只听长孙无忌说道:“启禀皇上,老臣支持王御史的提议。蜀王殿下在益州为大都督,将益州治理的政通人和,百废俱兴。更是做出种种利国利民的大事,由此功绩,当赏。”
“并且,剑南道地处吐蕃和吐谷浑两地,战略位置极其重要。有蜀王坐镇的话,可保我大唐西南无虞。所以,老臣提议,不但可使蜀王担任剑南道节度使,并且给予蜀王总管军政的权利!”
长孙无忌的话,如同一块巨石投入到平静的湖面,顿时激起了惊涛骇浪。
几乎所有人都认为,长孙无忌会反对李愔成为剑南道节度使。
万万没想到,长孙无忌竟然会反其道而行之。
不但同意李愔为剑南道节度使,甚至还提议他总管军政。
这样一来,整个剑南道,就成为蜀王的私人王国了。
虽然,从剑南道的地理位置来看,因为地处吐蕃和吐谷浑的威胁之中,长孙无忌的这个提议,其实并没有什么问题。
但是在场的百官,个顶个的可都是老狐狸,他们看出,事情并没有这么简单。
而以王信等为首的五姓七望等世家官员,原本还怕长孙无忌会反对。
没想到长孙无忌竟然也赞同他们的提议,不由的大喜。
于是,他们不由一起进言,提议蜀王担任整个剑南道节度使,并且总管整个剑南道的军政大权。
如此一来,整个朝堂之上,道有一多半的官员,都支持这个提议。
此时的李世民,脸色并不怎么好看。
王信的提议,甚至李世民自己都想过。
益州一地,毕竟还是太小了。
面对吐蕃和吐谷浑和南诏的三重威胁,很难有所作为。
如果李愔能够坐镇剑南道的话,才是最好的选择。
但是李世民心里也十分矛盾。
毕竟,李愔的表现太惊艳了。
如果真的让他担任剑南道的节度使的话,会不会让他画地而治,拥兵自固?
没想到,今天王信竟然主动提了出来。
而更让李世民没想到的是,长孙无忌竟然支持王信的提议。
辅机他,为什么会这么做?
难道他不认为,李愔担任剑南道的节度使之后,对太子来说,是一个严重的威胁么?
一时之间,李世民倒是迟疑了起来。
最终,李世民只是说道:“这件事情,容后再议。”
而对于王信等人所写生死文书一时,只字未提。
但越是不提,王信等人心里就越是惶恐不安。
………………………………
第402章 文章不是你这么写的
经过三天的时间,李愔已经将照片全部拍摄完毕。
因为选择的角度非常巧妙,李愔将百花潭还有新城,拍摄的美轮美奂。
李愔相信,有了这组照片之后,一定能吸引很多人到益州来参观。
接下来,就是夏云天这边,写出的旅游宣传文章了。
这次的机会,对夏云天来说,也是一次千载难逢的大好机遇。
夏云天家里,原本也有些财富,幼年时才能有机会请私塾读书。
但是之后的科举,夏云天屡次落地,他自己对科举也失去了信心。
而此时,夏家家道中落。
而夏云天又是个肩不能扛,手不能提的弱书生。
家里真是越发的艰难起来,为了生存,甚至连房子和地全都卖了出去。
就在他眼看就要活不下去的时候,蜀王来了,夏云天因为识字,有幸做了个账房先生。
工钱反倒是比出大力的还高,一天有二十文的工钱。
这样一来,不但吃喝不愁,反倒是能积攒一点积蓄下来。
本来如果没有更好的选择的话,夏云天对目前的生活,已经是相当之满意了。
一天二十文钱啊,一个月就是六百文,一年就是七百二十文。
这样,用不几年,自己就能重新置办产业,娶妻生子,延续香火。
但是现在,蜀王竟然将自己招来,命自己负责益州日报这一块。
还鼓励他,如果做的好了,将来宣传部长一职就是他的。
对什么宣传部长的职务,夏云天并没怎么放在心上。
但是眼前益州日报主编的职务,夏云天真的是非常用心,非常努力。
因为这个职务,非但工钱要比他当账房先生高出很多,一月足足一千钱的工钱,听说年底还有奖金。
更重要的是,和账房先生比起来,这个才是和文章打交道的事情,才是自己的最好啊。
出去说起来,一个是益州日报的总编,一个是区区一个账房先生。
这名声,听起来就不一样么!
因此,对这个职务,夏云天是格外的珍惜。
这三天的时间,夏云天可以说是绞尽脑汁,不敢有丝毫的休息。
这三天,夏云天先后写了十余篇介绍益州的文章,可以说用尽了夏云天的全部才力。
写的那叫一个花团锦簇,夏云天自己看了,都非常的满意。
等李愔回来之后,夏云天将自己写的十几篇文章递了过去。
表面上虽然十分矜持,但是脸上透露出得意之色。
然而,李愔看过这十几篇文章之后,不由的眉头紧皱,久久不语。
看到这一幕,夏云天的一颗心,不由的悬了起来。
难道,是自己写的很差劲,蜀王并不满意吗?
夏云天这才想起来,自己眼前的蜀王,可是写过好多好多能够流芳千古的诗文,被誉为大唐第一才子。
自己在蜀王面前卖弄文章,真的是不自量力了。
想到这里,夏云天心里,不由的忐忑起来。
而此时李愔看过夏云天写的这十几篇文章之后,不由的一阵无语。
夏云天写的这十几篇文章好吗?
额,应该算是不错的吧?
里面堆砌了大量华丽的辞藻,好多字,李愔都不认识。
但是!但是——
咱们写的是旅游推广文章啊,咱们面对的客户,根本就不是那些穷酸书生,而是那些富豪之家啊。
就算你写的再好,能够博得那些穷酸书生一片叫好声,那有什么用?
他们,有钱来益州消费吗?
肯定是没有的!
所以,夏云天写的这些文章,简直就是抛媚眼给瞎子看。
看到李愔的表情,夏云天不由忐忑不安地问道:“殿下,是不是写的很差劲?”
李愔叹了口气说道:“云天啊,你写的文章呢,固然是极好的。但是你没有弄明白一件事情啊。”
听到李愔的话,夏云天皱眉沉思,不得要领,然后虚心请教道:“还请殿下赐教。”
李愔点头说道:“首先你要明白,我们的潜在客户群,并不是那帮硕儒,而是长安城中的显贵。这些人有的是钱,但是他们学问高吗?并不高,你写的文章,固然是极好的,但是只怕,他们之中的很多人,连字都认不全吧?你觉得他们,能看的懂吗?”
“如果你的文章,让他们连看都看不懂,那么你写的再好,又有什么用呢?写文章,要根据不同的人群,随时调整你的文笔。本王这么说,你可明白?”
听完李愔的教导,夏云天满脸恍然大悟之色,连连点头说道:“殿下,我懂了,我这就去重写。”
说罢,夏云天一脸若有所思之色,转身去写稿子去了。
而看到夏云天的背影,李愔却是微微摇了摇头。
这个夏云天,的确是有才能的。
但是,只怕也很难在短时间内领悟到旅游推广的精髓所在啊。
……
两个时辰之后,夏云天拿着一篇稿子,双手递给李愔,满脸自信地说道:“殿下,请你看我新的文章如何?”
李愔接过来看了一遍,文字没那么偏僻了,文理没有那么深奥了,但是很显然的,还没有抓住重点啊。
李愔无奈地摇摇头,对夏云天说道:“云天,这里呢,本王也写了几篇文章,你先拿去看看。”
说罢,李愔直接把自己刚写下的三篇文章,递给了夏云天。
听说是蜀王写的,夏云天顿时毕恭毕敬地双手接了过去。
然后打开看时,夏云天发现第一篇文章题目是:益州小河村外,疑似出现凤凰。
看到这个题目,夏云天的好奇心一下子就被勾了起来。
咦?这是真的么?小河村真的有凤凰出现?
接下里,他顿时满心好奇地读了下去。
很快,夏云天便发现,殿下的这篇文章,竟然是用白的不能再白的白话文写的。
这在整个大唐,还是头一次有人用白话文来写作。
这不由得让夏云天看上去感觉极为别扭。
不过,他心里现在,迫不及待地想要看看,到底有没有凤凰。
实在是,凤凰出现的事情,彻底的勾起了他的好奇心。
接着,夏云天就好奇心满满地读了下去。
………………………………
第403章 寻找有缘人
原来,是小河村的村民乔七,在早起到盐井上去做工的时候,无意中发现一只大鸟从梧桐树上飞起。
看那鸟的模样,很像是传说中的凤凰。
不过乔七也不敢断定,不过,他却是在梧桐树上,捡到了一根绒毛。
根据村里的老人断定,这就是传说中的凤凰无疑。
而从那天之后,就没见到凤凰再回来过。
那根凤凰毛,被乔七供奉起来。
就连那颗梧桐树,现在都成为神树,现在已经被完全保护起来,开始有百姓到梧桐树前烧香,据说极为灵验。
看完这个故事,就连夏云天都忍不住想要前往小河村,一探究竟。
甚至还要在梧桐树前烧香,祈求能够保佑他求取真经——啊呸,平平安安的娶妻生子。
他还要去看一看被供奉起来的凤凰毛,到底是什么样子的。
额,看完这篇报道,乔七居然丝毫都没有怀疑过这篇文章的真实性。
在他看来,这篇文章言之凿凿,怎么可能是假的呢?
不得不说,大唐人在某些方面,还是太淳朴了啊!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