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七从地上爬起来,兀自难以置信地问道:“刚才那人,真是皇上?”
乔琦琦不由哭笑不得地说道:“那还有假?谁还敢假冒皇上不成?”
“我刚才,真的和皇上唠了半天的家常?”
听到这个,乔琦琦不由的来气,忍不住说道:“阿耶,你还好意思说。刚才在皇上面前,你还说我和娘穷的连,连,你真是啥话都敢说啊!”
听到乔琦琦的话,乔七也不恼,只是嘿嘿咧着嘴傻笑。
现在皇上还没离开益州,自然不敢乱说。
但是等皇上离开益州之后,总能说了吧?
乔七觉得,这个牛,他能吹一辈子!
……
接下来的时间,李世民又先后走访了几个村子。
这些村子的情况,都和小河村相差无几。
其实,若说最富有的村庄,一定是小河村无疑。
因为,小河村毕竟是最早开采盐井的,大家做工最早。
并且,乔七现在还制作玻璃。
乔七的工钱,可不是他自己所说的十文钱,现在早就涨到一百多文一天了。
在李世民面前,乔七只不过是想吹嘘吹嘘自己的女儿罢了。
但是,在古代吧,讲究一个财不露白。
有了钱,都喜欢藏起来。
尽管伙食有了一定的改善,衣服也舍得买两件了,也打上几件家具。
但是要是让他们再花钱,他们可是舍不得了。
因此,从外面上看上去,倒是各个村子的情况都差不多的样子。
让李世民没想到的是,这益州附近的百姓,居然比长安周围的百姓,更加的富有。
这不由得让李世民,对李愔越加的满意起来。
到了第二日,李世民专门去看了益州大学。
当李世民看到这里几千个孩子在这里上学的时候,更是兴奋不已。
这益州的教化,当真是了不起啊。
如果天下所有州县,都能像益州这样,那该多好?
读书人越来越多,到时候,五姓七望想要把持朝政,也是不可能的事情了。
不过,在李世民听了两届物理、化学课程之后,不由的直皱眉头。
这愔儿,真是胡闹。
这数学课程,也就罢了,这物理化学又是什么?
这不是旁门左道吗?
学些这些,难道不是在耽搁功夫,误人子弟吗?
想到这里,李世民忍不住气势汹汹地起身,去找李愔兴师问罪去了。
……
“愔儿,益州大学里教授的课程物理和化学,根本就没什么用处。开设这两门课程,岂不是误人子弟吗?”
听到李世民的责问,李愔不由微微一笑,然后问道:“敢问父皇,不知以为这冬小麦、可以一年两熟的水稻,还有铁路和火车,这些新鲜事物如何呢?”
李世民不由说道:“这些,都能让我大唐变的更加强大,让我大唐,创建万世不朽之基业!”
李愔接着问道:“父皇,那你觉得,光读四书五经,就能够制造出火车来吗?就能研究出冬小麦和一年两熟的水稻来吗?”
“这?”迟疑了一下,李世民忍不住问道:“愔儿,你的意思,只要学了物理和化学这两门功课,就能研究出来吗?”
李愔点头说道:“不错,只要学好物理和化学,就能研究出更多更先进,能让我大唐更加强大的研究发明。”
李世民雄才大略,自然明白这中间的厉害关系。
听了李愔的话之后,不由的怦然心动。
然后不由问道:“愔儿,可是科举,并不考这两门功课。只怕学生对这两门功课,并不会重视啊。”
李愔不由微微一笑说道:“父皇,儿臣觉得,这两门功课,同样可以纳入科举考试的范畴。考过的考生,有着相对应的官职职称和待遇,但是并没有实权。”
“但是儿臣相信,他们的研究,将会比很多的大唐官员的作用更大!”
………………………………
第399章 殿下你好坏
听了李愔的话,李世民不由的沉默不语。
这科技,的确是超出了李世民的想象。
但读四书五经,能修建出铁路,制造出火车来吗?
能研究出冬小麦,研究出可以一年两熟的农作物吗?
那么,铁路、火车、冬小麦和一年两熟的水稻,对大唐意味着什么?
他到底是要这些苦读圣贤书的书生?还是要这些科技型人才?
或者,两种人都要!
按照一般人的思维,自然是两种人才都要的。
但是李世民心里却是无比清楚,想要通过这项法令,困难重重。
原因就在于,现在朝中的文官,全部都是苦读四书五经的,让他们承认物理化学,这些在他们眼中是歪门邪道的学问,千难万难。
因此,在沉思许久之后,李世民不由说道:“愔儿,这件事情,需从长计议。不过,你可以现在益州,开辟一个试点出来。”
听了李世民的话,李愔不由的咧嘴一笑,痛快地答应下来。
李愔明白,其实父皇已经动心了,只不过,他需要考虑的事情太多,还没有做最终的决定罢了。
……
益州考察的差不多了,蜀王李愔来到益州不到一年的功夫,整个益州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李愔交出的答案,已经超出了李世民对他的预期。
考察完毕,李世民似乎已经可以离开了。
毕竟,他不可能长久离开长安。
而在离开之前,李世民召集蜀王和一干武将,召开了一次秘密会议。
李世民之所以答应这些武将一同前来,其实还有其他的目的。
而这一次会议商议的内容,便是如何一举拿下吐谷浑和吐蕃,甚至就连南诏,也同样在他们的考虑之中。
在原本的历史轨迹中,大唐为何没有想要拿下吐谷浑和吐蕃的意思呢?
就是因为,吐蕃环境恶劣,产出极少,道路艰难险阻。
付出和回报,根本不成正比,并且还难以教化。
因此,李朝历代,就算有能够打下他们的实力,一般也不会去攻打他们。
但是现在不一样了,现在有了火车和铁路,有了水泥路。
可以说,道路的问题就解决了。
大唐可以快速的派兵,一旦有任何情况,都可以随时掌控。
而李世民雄才大略,一心想着要做千古一帝。
而做千古一帝,最重要的一点,还是开疆扩土。
那么,现在的吐蕃和吐谷浑,就进入到李世民的视线之中了。
将一干老将召集过来之后,李世民不由沉声说道:“吐蕃、吐谷浑久不服教化,今年更是胆敢入侵我大唐领土。如今益州有了三种新型农作物,等到明年秋收,粮食势必能够大丰收。”
“而现在大唐更是开辟了从长安到益州的火车道,可以快速的运送士兵和粮草。所以,朕准备等明年秋收之后,马上集结兵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迅速拿下吐蕃和吐谷浑,不知你们意下如何啊?大家可以议一下这件事情。”
大唐的心腹大患,其实并不是吐蕃,而是突厥。
但是吐蕃在大唐的西南,老是在关键时刻捣乱。
并且最重要的一点是,现在大唐的铁路,就只有长安到益州这么一条。
只有依靠铁路,才能快速运送士兵和粮食,因此,他们现在,也只有先行攻打吐蕃和吐谷浑这一策了。
将吐蕃和吐谷浑拿下之后,大唐的西南边陲就可以稳固,成为他们大后方的粮仓。
而在李世民说完之后,这帮老将眼睛不由的都是一亮。
自从对突厥用兵之后,他们已经太长时间没打过仗了。
都快闲出鸟来了,因此,一听说要打仗,一个个都是眼睛放光。
程咬金第一个大声喊道:“打!必须要打,狠狠的打!俺老程第一个赞同,算俺老程一个!”
秦琼也是说道:“皇上,必须要打,为我大唐开疆扩土!”
尉迟恭等一帮老臣,纷纷赞同李世民的意见。
霍,现在这里可是一个文臣都没有啊,都是一帮武将,都是好战分子。
听到大家都同意,李世民也极为满意,忍不住说道:“好,既然你们都同意,那就……”
就在此时,李愔却是无奈地起身说道:“父皇,且慢。”
李世民眉头一皱说道:“愔儿,你难道有不同的意见不成?”
李愔不由说道:“父皇,儿臣以为,吐蕃和吐谷浑,地形复杂,人口众多。进攻他们,实在是劳民伤财的事情。儿臣认为,或许还有更好得方法。”
听了李愔的话,李世民不由皱眉问道:“愔儿,那你说说,你还有什么更好的办法啊?”
李愔不由说道:“父皇,儿臣认为,我们可以搞经济侵略。”
“经济侵略?”李世民一脸茫然:“什么叫经济侵略?”
李愔微微一笑说道:“父皇,经济侵略就是,我们大唐将我们的奢侈品销售到吐蕃、吐谷浑,换取他们的羊肉,毛皮。然后,传授给他们修建水泥路的办法,让他们在吐蕃大肆修建道路。”
听到李愔话的前半部分,那些武将还笑眯眯的,听到后来,则是脸上变色,不由说道:“此时万万不可!”
“这是资敌啊!”
“这绝对不可以!”
而李愔则是微微笑道:“为什么不可以?吐蕃之所以难以攻打,就是因为他们的地形复杂,道路狭窄,不易通行。但是如果,他们在国内修建好一条条的道路呢?”
“到时候,我们想要攻打他们,可以沿着他们修建的道路长驱直入!而如果我们现在攻打下来吐蕃的话,不但要损失惨重不说,这些道路,还是要我们自己去修建啊!”
听了李愔的办法,这些武将不由面面相觑,一时之间,说不出话来。
李世民脸上,也是露出深思之色。
半晌之后,程咬金不由说道:“殿下,还是你坏啊!”
秦琼嘿嘿笑道:“没错,一肚子坏水儿!”
“坏是坏,但是俺喜欢!”
听的李愔满头黑线,霍,你们就是这么夸人的么?
而这件事情,最终也就这么定了下来。
………………………………
第400章 旅游宣传(三更毕)
开完会之后,李世民就返回了长安。
而程咬金则是表示,还没玩够还没吃够,要在这里多待几天时间。
额,反正现在回去也没啥事,李世民只能无奈地放了他们一帮老货三天的假,让他们继续在这里玩三天。
而像程处亮、尉迟宝琪还有秦怀玉等小伙伴,也都留了下来。
并且,他们都想跟随在李愔身边。
其实,他们在朝廷那边,都是有职务的。
倒是是在朝中任职好,还是留在李愔身边更好呢?
按照他们原本的想法,倒是留在朝中更好。
不过现在么,不知不觉中,这帮老货已经改变主意了,都同意他们留在李愔身边。
程处亮他们自己都没先到,他们的父辈,居然真的答应了他们的请求,可把这帮小伙伴给高兴坏了!
益州好啊!
一是这里天高皇帝远的,根本不受管束。
二是这里好吃的好喝的好玩的,应有尽有,简直比在长安都好玩的多啊。
还有,他们最好的兄弟蜀王在这里啊。
能够留下,他们是非常开心的。
而李愔呢?那就是更加开心了。
真是瞌睡的时候有人送枕头啊,正愁着身边没有人手呢,现在就给他送人手来了。
他的这帮兄弟,除了程处亮没脑子之外,其他人,多少都是可以独当一面的,正好可以解他的燃眉之急。
等他们决定留下来之后,李愔就迫不及待地将他们统统安排了下去。
只有程处亮,一时之间还真的不好安排,索性李愔就命他管理益州城的治安。
而李愔接下来的工作重点,就要暂时转移到火车上来了。
虽然已经任命了苏鹏成为列车长,将很多事情都交给他全权负责。
但是光是他一个人,肯定是玩不转的。
而现在,火车面临着几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就是,既然轨道铺好了,火车买出来了。
那么接下来,就必须要跑起来。
如果不跑起来的话,那么火车也就白买了。
但是现在问题来了,暂时之间,益州和长安之间,需要这么频繁的流通吗?
有这么多的物资需要运输吗?
火车跑一趟的费用高昂,如果货物少的话,连火车的费用都跑不出来。
还有就是,火车通车,有没有人到益州来?有多少人来?
火车多长时间才能开一次?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千余里长的火车轨道,必须要有人进行巡视才行。
必须要保证铁路的铁轨不受损。
这一条铁路,需要极为庞大的人手来维护。
这些都是问题。
而想要解决这些问题,光靠列车长苏鹏成,很显然是做不到的。
思前想后,李愔决定,在益州到长安的这条途中,加设十几个火车站点。
沿途的这些州县,都可以向益州或者长安运输货物,甚至他们中间的几个站点,都是可以的。
当然了,想要运输的话,就需要交纳一定的运费。
当然了,目前的运费,李愔也不准备定的太高。
至少,要比陆地运输低才行。
价格上比陆地运输低,速度上,又比陆地运输快,又安全。
这样一来,相信绝大多数的人,都会选择用火车来运输。
但是要在各地建设火车站,需要大量的财力和人手。
如果这些都需要李愔来负责的话,工作量十分庞大。
因此,思索再三之后,李愔决定,将这些工程,全部都承包下去。
直接由李世民出面,将这些工程,全部承包给各地的官衙之内。
官衙虽然需要负责修建火车站,并且还要招工,还要维持他们负责的段落的铁轨安全。
但是同样的,卖出的火车票,还有客人托运的物资,他们也可以获得分成。
并且,需要招募这么多人的一个大工程,对他们来说,也是一个有着丰富油水的工作。
因此,李愔相信,各地的官衙,想必都很乐意做这件事情。
并且,如果这些地方官,真的有头脑的话,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地方特色,加强旅游业的建设。
将这件事情上书给李世民之后,李愔就不用管了。
而李愔最近忙着的,是要加大对益州的宣传。
益州想要发展起来,现在硬件设备已经足够了。
有了车轨和火车,通向外界的运输已经打开了。
但是现在还缺少客流量啊。
如果游客如织的话,那么光凭旅游行业,就能给益州带来多少GDP的增长啊?
想要发展旅游行业,就少不了宣传。
现在李愔要做的,就是初期对益州旅游业的宣传。
到底该如何宣传呢?
还是如同以往那般,在长安城里散发小广告吗?
这样也不是不行。
但是小广告,自从李愔屡次使用之后,现在这个手段,已经被大家用烂了。
估计再次用的话,效果就不会那么好了。
再者,小广告没有一个可持续发展性。
旅游宣传,是一个长期的任务,可不是一次就能搞定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